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庸》天人思想及人的主体化意义
1
作者 吴仰维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天”与“性”的定义及其内在联系阐释了古人对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其在不同时期的嬗变同时也反映着人区别于动物,作为社会化的人这一主体化意识的崛起。“天命”在逐渐道德化、义理化的过程中开始与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有了普遍性关联,人... “天”与“性”的定义及其内在联系阐释了古人对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其在不同时期的嬗变同时也反映着人区别于动物,作为社会化的人这一主体化意识的崛起。“天命”在逐渐道德化、义理化的过程中开始与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有了普遍性关联,人的主体性也随之有了新的意义,一方面人性论有了天命的基础,另一方面,天命又具有了普遍、现实、生命的表现。天人关系的重构意味着人不再为“天”的附庸,人类从自然界中实现自我剥离,其中透露着高度的思想自觉,即所谓人之所以为人的思想自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命 主体性 义理
下载PDF
Periodic Solutions of Mixed Type p-Laplacian Equations with Deviating Arguments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Xiao-ming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201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Based on Mansevich-Mawhin continuation theorem and some analysis skill,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solutions for mixed type p-Laplacian equation with deviating argument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Mansevich-Mawhin continuation theorem and some analysis skill,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solutions for mixed type p-Laplacian equation with deviating arguments are established,which are complement of previously know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LACIAN periodic solutions mixed type deviating argument man’asevichMawhin continuation theorem
下载PDF
众“声”平等:论莫言的乡土“三籁”
3
作者 张细珍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345-365,共21页
“用耳朵阅读”的莫言,诸根互用、听声类形,聆察乡土地籁、人籁、天籁。其中,主调音“地籁”,编织大地的肉身,确定乡土世界野性、神性的基本调式,体现作者虚而待物、与物同体的齐物思维和以声见人的叙事民主。信号音“人籁”折射作者返... “用耳朵阅读”的莫言,诸根互用、听声类形,聆察乡土地籁、人籁、天籁。其中,主调音“地籁”,编织大地的肉身,确定乡土世界野性、神性的基本调式,体现作者虚而待物、与物同体的齐物思维和以声见人的叙事民主。信号音“人籁”折射作者返归童年,通过言说进行自我救赎的初始情怀。标志音猫腔如“天籁”,是无声中国的渊默雷声,激活五四以来被启蒙话语遮蔽的乡野声音。莫言依凭农民的直觉推动与听觉想象,创造性转化庄子大音希声“听之以气”的传统文化基因,耳目内通,内听自在,外观世音,洞见众“声”平等,用声音恢复乡土中国的肉身,唤醒现代人聆听大地的能力,建构东方式的声响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籁 人籁 天籁 莫言 乡土音景
下载PDF
《史记》传述邹衍书法新论——兼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学术立场
4
作者 赵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89-94,共6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含括了邹衍传记,明清《史记》评点家已注意到了该篇在文章学上的特点。结合《史记》全书可知,这是由于司马迁对邹衍的态度复杂,因此传述时采用了独特书法。太史公将邹衍学说细化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五德终始术...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含括了邹衍传记,明清《史记》评点家已注意到了该篇在文章学上的特点。结合《史记》全书可知,这是由于司马迁对邹衍的态度复杂,因此传述时采用了独特书法。太史公将邹衍学说细化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五德终始术、历术以及二术之宗旨。《史记》多处暗示二术关系密切,历法可以辅助判断王朝的德运归属,然而却对二者异篇论之,且文字迂曲,内含矛盾。其原因有二:第一,司马迁身为西汉太史令,熟习天官星历之家学,并曾深度参与西汉受命改制活动,故而评判邹衍学说有其独特视角;第二,这是《史记》辨章诸子学术所惯用书例,承续了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的论学旨趣。考察司马迁论著邹衍的书法,得以一窥《史记》“究天人之际”的学术背景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邹衍 五德终始 历学 天人之际
下载PDF
迟子建《烟火漫卷》中的哈尔滨书写研究
5
作者 董运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烟火漫卷》是迟子建以文学形式对哈尔滨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描绘与审视,历史、空间、文化、自然、生活等元素的交织,建构起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小说中,作者聚焦城市日常生活,并借人物的行动和选择展开现代城市视域下的人性追问。对哈尔... 《烟火漫卷》是迟子建以文学形式对哈尔滨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描绘与审视,历史、空间、文化、自然、生活等元素的交织,建构起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小说中,作者聚焦城市日常生活,并借人物的行动和选择展开现代城市视域下的人性追问。对哈尔滨饱含深情的书写中,体现了迟子建构筑城市生活家园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烟火漫卷》 哈尔滨书写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农民现代性素质的塑造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晏阳初“民本”、“新民”思想启示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红 杜学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25-28,共4页
民本、新民思想是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乡村建设的开展以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提高为先决条件,乡村建设的成功以具备新智慧、新展望、新技术、新才能的"新民"为必要条件。晏阳初的这一思想给当前我国&qu... 民本、新民思想是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乡村建设的开展以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提高为先决条件,乡村建设的成功以具备新智慧、新展望、新技术、新才能的"新民"为必要条件。晏阳初的这一思想给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重要启示:只有作为"三农"问题承担主体的农民具备现代性素质,"三农"问题才能成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民本思想 新民 农民 现代化
下载PDF
天人合一述论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世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7,共13页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的天人合一理论和它所自出的巫术原理一样 ,归根结底是错误的和虚妄的。有人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完全是对古代文化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下载PDF
延安市人为松散堆积物的侵蚀与输移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对延安市宝塔区人为松散堆积物来源及侵蚀状况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化建设开发造成的松散堆积物侵蚀与输移过程 ,指出松散堆积物由点源扩散—→线状输移—→集中汇聚 ,是延安市人为松散堆积物输移的主要过程。针对人为松散堆积物... 在对延安市宝塔区人为松散堆积物来源及侵蚀状况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化建设开发造成的松散堆积物侵蚀与输移过程 ,指出松散堆积物由点源扩散—→线状输移—→集中汇聚 ,是延安市人为松散堆积物输移的主要过程。针对人为松散堆积物的这种侵蚀输移规律 ,借助图论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利用网络解析法对人为松散堆积物的侵蚀与输移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期对城市开发建设引发的人为松散堆积物的侵蚀评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宝塔区 人为松散堆积物 侵蚀 输移 工程弃土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咽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会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1,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针刺加慢咽舒柠治疗和药物对照组)(口服慢咽舒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针刺加慢咽舒柠治疗和药物对照组)(口服慢咽舒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慢咽舒柠 慢性咽炎
下载PDF
春秋以前“言”的内涵与论说文体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渊 齐春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萌芽。在《尚书》中,君王的教令常被称为"言"或者"某言"。《尚书》中有许多论说的成分,这些论说的成分主要包含在君王教令式的谈话("言")中。《尚书》中的一些被引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格言警句,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简短凝练、具有论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以前 “言” 内涵 论说文体 甲骨文
下载PDF
“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永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7-41,共5页
黄展骥关于“人身攻击”的合理和不合理的 (谬误 )区分的观点 ,有人提出批评 ,认为黄扩大了“人身攻击”的原有外延 ;在理论和实践上行不通 ;主张所有“人身攻击”都是谬误的。但是 ,无论从“人身攻击”的语源 ,还是从对“人身攻击”的... 黄展骥关于“人身攻击”的合理和不合理的 (谬误 )区分的观点 ,有人提出批评 ,认为黄扩大了“人身攻击”的原有外延 ;在理论和实践上行不通 ;主张所有“人身攻击”都是谬误的。但是 ,无论从“人身攻击”的语源 ,还是从对“人身攻击”的“传统”理解以及当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看 ,将“人身攻击”视为当然的谬误是成问题的。“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应加以区分。黄展骥所用的“人身攻击”实际正是“针对人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谬误 针对人的论证 语境敏感性
下载PDF
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之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超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棫、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 《尚书》学案肇始自宋吴棫、朱熹之疑窦,历元、明二代学者考辨,迄清初才有系统归纳辨伪成果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现。其与同时的顾炎武、朱彝尊诸儒可谓清初《尚书》案的开风气先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观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钱穆关于阎若璩《疏证》之部分观点来源的质疑,揭示出清初考辨伪《古文尚书》运动背后隐藏着的深层理学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阎毛之争 朱彝尊 阎若璩 理学动机
下载PDF
顾炎武与申涵光交往述考——兼论其学术思想异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可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6-58,共13页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顾炎武与申涵光的交往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探讨,所得主要结论认为,顾、申基于相似的家史背景而有共同的民族情感与遗民志节,其学术则互有同异,其同在强调"下学而上达",异在顾明显偏重于"下学",...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顾炎武与申涵光的交往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探讨,所得主要结论认为,顾、申基于相似的家史背景而有共同的民族情感与遗民志节,其学术则互有同异,其同在强调"下学而上达",异在顾明显偏重于"下学",申则看似"下学"与"上达"并重,实则强调"上达必该下学",使"下学"从属于"上达",终以"主敬"而归宿于"求放心"、"致良知"之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申涵光 遗民 下学 上达
下载PDF
汉英议论文论据选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慈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5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首先概述中国传统人治思想文化和西方传统法治思想文化,然后讨论在这两种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下汉英议论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进行论据选取的不同特点.汉语议论文较多应用人证论据,即偏向于选取名人言论、事例以及经典作论据,并且类比... 本文首先概述中国传统人治思想文化和西方传统法治思想文化,然后讨论在这两种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下汉英议论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进行论据选取的不同特点.汉语议论文较多应用人证论据,即偏向于选取名人言论、事例以及经典作论据,并且类比的应用也比较多;英语议论文较多选取法证论据,即偏向于引用普通人的言论,既重视名人的事例又重视普通人的事例,也较多应用数字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治 法治 议论文 人证 法证 英语 汉语 比较语言学
下载PDF
论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国良 《衡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0-53,共4页
向秀的《庄子注》早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哲学价值,这一点早为学界所公认。《难养生论》的理论价值稍高一些,但却不能视为向秀的哲学作品。... 向秀的《庄子注》早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哲学价值,这一点早为学界所公认。《难养生论》的理论价值稍高一些,但却不能视为向秀的哲学作品。它所概括的只是当时的一些流行看法,其目的乃在给嵇康的理论阐发提供一个平台。目前学术界普遍将它作为向秀的重要理论著作加以引用,这是很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嵇康 《难养生论》 双簧
下载PDF
莫言《晚熟的人》叙事空白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4-60,共7页
叙事空白艺术在莫言《晚熟的人》小说集中愈臻成熟,既有作为叙事依托的空白,也有作为文本结构的空白。叙事空白的产生主要缘于语言的遮蔽性、不宜叙述事件的存在以及作者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叙事空白在小说文本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整体人... 叙事空白艺术在莫言《晚熟的人》小说集中愈臻成熟,既有作为叙事依托的空白,也有作为文本结构的空白。叙事空白的产生主要缘于语言的遮蔽性、不宜叙述事件的存在以及作者主观上的审美追求。叙事空白在小说文本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整体人物群像,升华了小说的主旨内涵,同时融贯在文本艺术结构中,丰富了文本叙事策略,从而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深度阐释文本,实现作者、作品与读者三位一体的叙事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晚熟的人》 叙事空白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民族和亲政策对中国古代实现社会和谐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凡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3-96,F0003,共5页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民族和谐是国家统一稳定的基础。中国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肇始于5000年前的炎黄,发展于汉唐,盛行于明清,延续到近代,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推进作用。研究古代的和...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民族和谐是国家统一稳定的基础。中国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肇始于5000年前的炎黄,发展于汉唐,盛行于明清,延续到近代,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推进作用。研究古代的和亲政策,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亲政策 炎黄通婚 昭君出塞 满蒙联姻
下载PDF
苏格拉底哲学启蒙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世明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的哲学启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启蒙方法上,他的"否定式论辩"和"无知论"容易滑向怀疑主义;在启蒙基点上,他的理念论容易滑向理性独断主义;在启蒙理想上,他的至善主义容易滑向极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 理性 否定式论辩 理念 至善
下载PDF
金世宗燕人上层“诡随”论探析
19
作者 符海朝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7,共10页
对燕人上层在历史关键时刻选择的评价,金世宗曾经留下一段"诡随"的论断。金世宗此一极端评价的出台既和辽、宋、金激烈争夺下幽云地区燕人上层的选择有关,又和海陵时期金朝恶劣政治生态所导致的燕人上层的表现有关,也与女真... 对燕人上层在历史关键时刻选择的评价,金世宗曾经留下一段"诡随"的论断。金世宗此一极端评价的出台既和辽、宋、金激烈争夺下幽云地区燕人上层的选择有关,又和海陵时期金朝恶劣政治生态所导致的燕人上层的表现有关,也与女真文化和汉文化的差异有关。为了纠正燕人的"诡随"行为,培养其忠君爱国的理念,以维护自己的统治,金世宗虽采取许多纠偏举措,但收效甚微。其实,金世宗对燕人上层的此一极端评价,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世宗 燕人上层 诡随
下载PDF
裴铏《传奇》中的人鬼遇合主题探析--以《崔炜》、《薛昭》和《颜濬》为例
20
作者 陈燕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通过分析阅读文本,可以从《崔炜》、《薛昭》和《颜濬》概括出一个共同主题,即人鬼遇合。裴铏《传奇》中的人鬼遇合主题既是当时唐代婚姻状况的折射,也源于唐朝的一些文化信仰,它对人鬼遇合型主题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奇 人鬼 遇合 崔炜 薛昭 颜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