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niversal Grand Unified Theory Based on Life and Thought 被引量:1
1
作者 Jinzhong Yan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The universe is life, which includes galaxies, living beings, society and man-made worlds. The universe is unified in life and thought. The universal grand unified theory is a theory to completely unify all phenomena ... The universe is life, which includes galaxies, living beings, society and man-made worlds. The universe is unified in life and thought. The universal grand unified theory is a theory to completely unify all phenomena in the universe with a fundamental mode (structural mode, operational mode, generation mode and evolution mode). The book of changes of China: The great ultimate - two states - four images - eight hexagrams are life science and thought science theories, which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universal unification, i.e. represent l) structural mode, operational mode, generation mode and evolution mode of life; 2) the four states that life has simultaneously: 0 dimension, ] dimension, 2 dimension, 3 dimension, and these four states have different structural and operational modes respectively; 3) the breathing and four seasonal trajectories of celestial bodies; 4) three generation modes of life: generation by transformation, generation by augmentation, and self-generation; 5) five dynamics systems inside life; 6) the sublimation and degration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the unification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7) the classification mode of the universal being; 8) the derivation mode of life; 9)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10) the unification of six grand forces in the universe. All life systems in the universe: galaxy, organism, society, man-made worlds as well as cognitive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re all in conform with the mod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ook of changes LIFE THOUGHT universe grand unified theory.
下载PDF
《周易》与象山心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立舟 王华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0,共6页
陆九渊“心即理”之思想主旨,凭依对《周易》义理的阐发而得以彰现,“易理”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无可怀疑的。但此理并非一外在于人心的客体,而是与“心”通融为一的。修养之方法就在于洗涤心灵中虚浮妄想,复归到内外合一之道上。
关键词 《周易》 陆九渊
下载PDF
近十年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借阅偏好及变化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庄小峰 马凌云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依据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至2016年读者纸质图书的借阅信息,选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化学、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五个基础性学科,分析这些学科读者近十年来借阅偏好、变化以及学科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专业图... 依据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至2016年读者纸质图书的借阅信息,选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化学、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哲学五个基础性学科,分析这些学科读者近十年来借阅偏好、变化以及学科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专业图书方面,化学、数学学科的读者偏好是以较新的教材、教参及习题类图书为主;哲学学科的读者偏好是经典著作,图书原创性比例较高;经济学与教育学读者偏好以教材、教参类图书为基础,兼顾新近出版的专业图书,其中原著为外文的图书关注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借阅 借阅偏好 借阅变化
下载PDF
《周易》阴阳说对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庆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从《周易》阴阳说的视角看,人类社会各种文明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并不意味着冲突的某一方缺乏存在的合理性,而单边主义会因为过度消耗合理存在的基础而走向穷途末路。因此,人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各种矛盾,因时而变,变通趋时,不断调适自... 从《周易》阴阳说的视角看,人类社会各种文明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并不意味着冲突的某一方缺乏存在的合理性,而单边主义会因为过度消耗合理存在的基础而走向穷途末路。因此,人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各种矛盾,因时而变,变通趋时,不断调适自我,以顺应历史的变化,谋求世界各民族和睦相处,使人类各种文明所蕴涵的生机合理地释放出来,并最终实现整个宇宙的大和谐。这是《周易》阴阳说对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说 人类文明 大和谐
下载PDF
况周颐词学思想的传统艺术精神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柏岭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艺术思想渊源的角度解读 ,况周颐的词学思想在继承传统艺术哲学的宇宙大化思想中确立了他的词体体性观 ,从儒道互补和达穷调和的传统艺术人格角度规范了词人之襟抱与性情 ,以传统诗教、写心及自然等艺术思想丰富了他的词作艺术观。
关键词 宇宙大化 诗教 艺术精神 古代文学 晚清时期 况周颐 词学思想 词体体性 词作艺术观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风骨论中看王弼周易注的辐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论的内涵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而与人物品评异趣。此种体现玄儒汇通化成的学术观念与文化思潮,其中暗涵的《易经》及传注影响,对深入探寻刘勰风骨论的文化底蕴,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论 宗经 玄学 王弼 周易注
下载PDF
《周易》论和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明邦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63-165,共3页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和谐 心性和谐 社会和谐 天人和谐
下载PDF
论教育变革中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碧云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56-157,共2页
高校图书馆面临教育改革新形势 ,应以培养人才为重点 ,确立合理的、科学的馆藏结构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强调特色馆藏建设和数字化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发展趋势 ,是馆藏结构调整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教育改革 馆藏结构 特色馆藏
下载PDF
变易,不易,简易 陈其宽的几所大学校园规划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明松 黄玮庭 《时代建筑》 2021年第1期166-173,共8页
在分析了陈其宽东海与后东海的重要作品后,文章刻意将陈其宽几所大学校园规划另列篇章讨论,按时间顺序有:中央大学(1968年)、交通大学(1976年)、中央警察大学(1977年)、中山大学(1980年)与侨生大学(1984年)等五座大学的规划设计,其中有... 在分析了陈其宽东海与后东海的重要作品后,文章刻意将陈其宽几所大学校园规划另列篇章讨论,按时间顺序有:中央大学(1968年)、交通大学(1976年)、中央警察大学(1977年)、中山大学(1980年)与侨生大学(1984年)等五座大学的规划设计,其中有完整实现的,如中央警察大学与侨生大学,也有局部实现的,如中央大学,也有胎死腹中的,如交通大学与中山大学。文章以中央警察大学与侨生大学为讨论核心,并旁及其他计划案。针对陈其宽的校园规划做一全面性的讨论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议题,因为对陈其宽来说,布局比描绘建筑物的细节更重要。因此,这种更能掌控的校园"乌托邦"一直是他借题发挥之处,"景观"、"空"或"留白"、"游"、"步移景异"等设计核心观念都可以在校园空间进行适当的发挥。在晚年他更仔细地推敲来自易经的儒、道哲学,也在其中找到与他作品的关联,尤其是他拜服的道家哲学,似乎可以为他一生的创作作脚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其宽 中央警察大学 侨生大学 易经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的通神之意
10
作者 温海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3-21,共9页
《周易参同契》有"万古丹经王"之称,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周易参同契》是对心身关系的重大发明和建构,是对心灵意识与肉体气息运动流变之间规律的深刻琢磨和探索。身意时时刻刻通于天意,通于阴阳变化之大道。丹道核心在于"... 《周易参同契》有"万古丹经王"之称,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周易参同契》是对心身关系的重大发明和建构,是对心灵意识与肉体气息运动流变之间规律的深刻琢磨和探索。身意时时刻刻通于天意,通于阴阳变化之大道。丹道核心在于"意"随着天时之道盈虚消长,无形之意通过共感与天地相合,可以感受到阴阳交流的先天力量。在修丹过程中所形成的、与意念关联的"意丹"是超越人的有限存在、通于宇宙力量的"丹",是一种有而无之的存在。对"意丹"的理解是对《周易参同契》修丹传统哲学性的超越,其和传统的"丹"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其首先强调不是外丹;其次因为强调意,与传统的内丹也有所不同,而强调如"神意"一般有而无之、通天贯地、跨越时空的永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通神 意丹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周易》的内在关联试析
11
作者 谭振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65-71,共7页
宏博深邃的《周易》是中华文化不竭的智慧源泉。家学、出身使王阳明与《周易》有特殊的渊源。王阳明于困厄中研习《周易》,促成了龙场悟道,《周易》对他及其观念学说的影响由此开启。《周易》整体、直觉体悟、见仁见智的观念,启发他形... 宏博深邃的《周易》是中华文化不竭的智慧源泉。家学、出身使王阳明与《周易》有特殊的渊源。王阳明于困厄中研习《周易》,促成了龙场悟道,《周易》对他及其观念学说的影响由此开启。《周易》整体、直觉体悟、见仁见智的观念,启发他形成了以内心体认为特征的阳明心学。王阳明从《周易》中汲取智慧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对《周易》观念的化用最为常见。那些内化为阳明心学的观念学说与《周易》有内在的关联,这反映出阳明心学对《周易》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周易》 体认 直觉思维 关联
下载PDF
《易》本经源,万殊咸通
12
作者 刘兆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7,共17页
《易》以象示,涵蕴恒变,变以适道。《易》道阴阳。阴阳互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生生不息。《易》以垂教施化而生,非为卜筮而创。先秦卜筮多为圆融主流社会决策与推教摧化;汉代焦赣、京房等以《易》为罩,偏行数术阴阳、神秘诡谲卜占之术... 《易》以象示,涵蕴恒变,变以适道。《易》道阴阳。阴阳互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生生不息。《易》以垂教施化而生,非为卜筮而创。先秦卜筮多为圆融主流社会决策与推教摧化;汉代焦赣、京房等以《易》为罩,偏行数术阴阳、神秘诡谲卜占之术,蛊惑广远。《易》本经书之源头,中华道统之滥觞;《易》乃圣贤诲人趋善之大道。尽管得卦不同,卦爻辞不同,皆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化人、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经源 大道 咸通 变化无穷 垂教施化 卜筮 天地万物
下载PDF
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13
作者 刘涛 《陇东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乃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卜筮之书,《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国古代儒道哲学的精髓。《周易》反映出来的一些古朴思想无论对当今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乃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卜筮之书,《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国古代儒道哲学的精髓。《周易》反映出来的一些古朴思想无论对当今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周易》中的几点朴素思想,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做以简要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朴素思想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也谈韩愈思维方式的渊源——与雷恩海先生商榷
14
作者 张龙福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雷恩海先生认为韩愈的思维方式与《文心雕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认同并借鉴了《文心雕龙》笼圈条贯、原始要终、唯务折衷、执正驭奇的思维方式。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韩愈精熟并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实际上,《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显然... 雷恩海先生认为韩愈的思维方式与《文心雕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认同并借鉴了《文心雕龙》笼圈条贯、原始要终、唯务折衷、执正驭奇的思维方式。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韩愈精熟并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实际上,《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显然是学习继承了《易经》的思维传统,韩愈也十分喜爱《易经》并深受其影响。与《文心雕龙》一样,韩愈的思维方式显然是渊源于《易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思维方式 《文心雕龙》 《易经》
下载PDF
阴阳和合:《周易》的夫妻仁义传播之道
15
作者 田素美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08-118,223,共12页
《周易》“观物取象”,以“阴阳思想”阐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以人类的家庭成员为喻,阐述了“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生命伦理观,构建以家庭亲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伦理,成为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和制约人际传播的准则,... 《周易》“观物取象”,以“阴阳思想”阐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以人类的家庭成员为喻,阐述了“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生命伦理观,构建以家庭亲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伦理,成为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和制约人际传播的准则,并由家庭延伸到社会。《周易》文本中的家人卦、乾卦、坤卦、咸卦、恒卦,通过乾坤定位、刚柔定性、阴阳相济、心意相通共构了“阴阳和合”和谐夫妻关系的传播历程。在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沟通模式巨变的今天,《周易》丰富的家庭传播思想和夫妻沟通智慧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仁义传播 乾坤定位 阴阳和合
下载PDF
宇宙太极中心结构模式
16
作者 冯子道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宇宙太极中心论是以太极为中心,将日月地球五星同列相应为客体的思维模式。宇宙太极中心代表阴阳二 元动静消长的宏观和微观规律,具有完整而严谨的排比系统。它反映了自然界--宇宙生命社会现象的一条基本规律, 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原理。
关键词 太极 反映 动静 宇宙 基本规律 自然界 中心论 思维模式 排比 微观
下载PDF
朱熹心性论和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少博 《德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5-30,共6页
朱熹在心性论上,以“理”为“性”,以“气”为“心”,“性”和“心”便是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的关系。而“理”与“太极”相连,“气”与“阴阳”有关,由此阐述朱熹的心性论和易学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心性 太极 阴阳 禀气 易学
下载PDF
刘一明的丹道易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楠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0-87,共8页
刘一明是明清时期全真龙门派高道。刘氏丹道易学思想统摄了其易学象数体系、内丹炼养论及天心论。刘氏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其易学卦气说,并以此易学象数体系指导其内丹炼养。一方面,刘氏继承了传统道教的内丹修炼体... 刘一明是明清时期全真龙门派高道。刘氏丹道易学思想统摄了其易学象数体系、内丹炼养论及天心论。刘氏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其易学卦气说,并以此易学象数体系指导其内丹炼养。一方面,刘氏继承了传统道教的内丹修炼体系;另一方面,刘氏提出了自己对于内丹炼养的独到理解,且在内丹炼养的过程中突破了肉体的局限,实现了由肉体层面向心性层面的提升和飞跃,进而提出了天心论。以"天心"为万物生发之契机,为天道在人身之落实。在"天心"即道的基础上,刘氏试图通过内丹炼养以洞见"天心",从而实现人向先天道体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一明 内丹 易学 天心
下载PDF
《易传》与《内经》之“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刚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7-28,共2页
《易传》与《内经》形成于同一历史时期而略早于《内经》,且两者皆与上古巫文化相关,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易传》与《内经》之“神”在用法及意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皆有表示大自然运动变化复杂奥妙莫测之意,皆有表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之... 《易传》与《内经》形成于同一历史时期而略早于《内经》,且两者皆与上古巫文化相关,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易传》与《内经》之“神”在用法及意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皆有表示大自然运动变化复杂奥妙莫测之意,皆有表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之意。只是《内经》主要论述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所以在此二义的基础上在医学领域做了进一步推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内经》
下载PDF
浅谈《周易》的哲学思想在中医形成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会德 李富汉 《河南中医》 2003年第12期4-6,共3页
《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内容。《周易》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阴阳学说三大核心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有着极其深远... 《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内容。《周易》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阴阳学说三大核心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医学 天人合一观 整体观 辩证法 辨证论治 阴阳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