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stioned on Andre Lefevere's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1
作者 SONG Wei-hu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In Andre Lefevere's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he has compar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radition with the tradition of the 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he views the similari... In Andre Lefevere's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he has compar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radition with the tradition of the 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he view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traditions, which has shed much light on extending the horizo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However, some of his points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need a further consideration. The author has a few doubts about the essay and offers her own different opi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tradi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translation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下载PDF
湖南敦煌学研究四十年述略
2
作者 聂志军 李锦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成果薄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敦煌学 汉文佛典
下载PDF
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78—2023)
3
作者 李赟赟 田德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1978—2023年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的概况、热点、演进路径与前沿动态。研究发现:四十多年来,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综合性高校学报是该领域发文的主要学术阵地;该领域尚未...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1978—2023年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的概况、热点、演进路径与前沿动态。研究发现:四十多年来,国内佛经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综合性高校学报是该领域发文的主要学术阵地;该领域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汉译佛经与汉语演变研究、佛经翻译史研究、译者与译作研究、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佛经翻译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条启示性建议,供后续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再释“在所”
4
作者 于方圆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所 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转”语法化连续性环境研究
5
作者 张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转”语法化而来,新的语法功能经桥梁环境、在转换环境中最终形成,而“转换环境”是可以采用一定的形式标准将其识别出来的。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基本见于佛经的“转复”“转便”“转更”的副词用法,指出它们源于不熟悉汉语的译经僧人(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佛经 语法化
下载PDF
汉文佛典词语札考
6
作者 张亦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0-116,共7页
汉文佛典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时贤已经在词语考释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有一部分词语之义尚有商榷的余地,或未被考释。今运用审辨字形、异文比勘、系联其他汉文佛典中的相关字词等方法,择取12例加以考辨,或对旧说提出不同意见,... 汉文佛典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时贤已经在词语考释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有一部分词语之义尚有商榷的余地,或未被考释。今运用审辨字形、异文比勘、系联其他汉文佛典中的相关字词等方法,择取12例加以考辨,或对旧说提出不同意见,或挖掘新词新义,或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佛典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7
作者 于峻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译经 疑问句 历史观 汉语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The Role of Poetics in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8
作者 Liu Jing-guo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Starting from the thesis that translation always takes place in a certa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is therefore conditioned by certain contextual fac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poetics pl... Starting from the thesis that translation always takes place in a certa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is therefore conditioned by certain contextual fac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poetics played in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that happened in ancient China. Buddhist poetics, in its associations with China's native poetics, did not work its way peacefully into the latter's embrace, to begin with. Instead, its appearance was first met with severe criticism and resistance. Aware of this problem, Buddhist translators in ancient China made continuous efforts in adapting Buddhist translations to the reading habits of the local people, which helped to ensure an easier acceptance of Buddhist philosophy by the Chinese people. With the growth and advancement of Buddhism in China, Buddhist poetics was no longer regarded as an enemy by its Chinese counterpart, and the style of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was therefore able to stick closer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tex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oetics of one foreign literary system, when it comes to a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instead of remaining unaltered, usually goes through a complicated process of clashing and confl cfing with the native poetics before they two become reconciled and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studies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POETICS
原文传递
《菩萨本缘经》撰集者和译者之考辨 被引量:12
9
作者 颜洽茂 熊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3,共9页
三卷本《菩萨本缘经》题名为僧伽斯那撰、支谦译,但考察此经的著录和僧伽斯那的生平,可知该经的撰集者尚不能确定。通过对经中"地了"、"某甲"、"涅槃"、"摩睺罗伽"、"阿修罗"、"... 三卷本《菩萨本缘经》题名为僧伽斯那撰、支谦译,但考察此经的著录和僧伽斯那的生平,可知该经的撰集者尚不能确定。通过对经中"地了"、"某甲"、"涅槃"、"摩睺罗伽"、"阿修罗"、"颇梨"等词语以及疑问副词"将非"、疑问语气词"耶"和"乎"、被动句等语法现象的考证,得知该经的翻译者不可能是支谦。此外,该经独特的外在结构也使其在形式上与支谦所有可靠译经有明显区别。综合文献学、语言学、文体结构特点三方面的论证得出如下结论:《菩萨本缘经》的撰集者目前尚无法确知,译者不可能是支谦,其翻译年代应晚于三国时期,可能在西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本缘经》 汉译佛典 支谦 僧伽斯那
下载PDF
佛经翻译与汉语四字格的发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佛经翻译 四字格 双音化 构词法
下载PDF
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与唐代民俗风情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广兴 方海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86,共6页
有唐一代,密教一宗,异常兴盛,写经造像,不一而足。其中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理论依据的尊胜陀罗尼信仰,在帝王及密教高僧的合力推动下朝野敬信,且因之形成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民俗,风靡一时。本文试从《... 有唐一代,密教一宗,异常兴盛,写经造像,不一而足。其中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理论依据的尊胜陀罗尼信仰,在帝王及密教高僧的合力推动下朝野敬信,且因之形成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民俗,风靡一时。本文试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译与流播,及建尊胜陀罗尼经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密宗是中唐神秘文化发展的一个促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宗 民俗 汉译佛典 陀罗尼
下载PDF
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80,共10页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言文化的隔膜,译经多...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言文化的隔膜,译经多为 “弃文存质”的直译;魏晋时期,佛经翻译家注意迎合中国本土的知识背景和学术思潮,译 经多为“滞文格义”的意译;东晋二秦时期,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从空间性和时 间性上彰明翻译的阐释学性质,鸠摩罗什注意到佛经“有意味的形式”,对已有旧译佛经进 行了语言和意义的双重正谬和双重诠释。隋唐时期,彦琮的“八备”和玄奘的“五不翻”, 标志着翻译理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宋代赞宁的“六例”是佛经翻译理论和实践最完满的总 结。汉译佛经改变了印度佛经的原生态,使之以中国人理解的并经中国人解释过的方式成为 世界佛教的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阐释学 翻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冠明 段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勘《法华经》的两个汉译本与梵文本,对《法华经》汉译本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及其理据进行了解释。这些具体的词语考释例证可以进一步证明梵汉对勘对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法华经》 札记 语词 语言研究 汉译佛典 词语考释 汉译本 对勘 解释 理据 例证
下载PDF
文白之辨——译经史上文质之争的实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昭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汉译佛经不但对佛教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中国近代汉语发展的一股原动力。译经伊始,就出现了所谓文质问题。学界倾向性的看法一般认为译经中的文与质实际上是指意译与直译,即译经方法问题。译经史上的文质之争虽与意译、直译有... 汉译佛经不但对佛教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中国近代汉语发展的一股原动力。译经伊始,就出现了所谓文质问题。学界倾向性的看法一般认为译经中的文与质实际上是指意译与直译,即译经方法问题。译经史上的文质之争虽与意译、直译有一定关系,而其最关键者乃在于语言上的文与白,以文言翻译则显文,以白话翻译则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译经 文白
下载PDF
从语言角度鉴别早期可疑佛经的方法和步骤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一新 高列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9,26,共10页
从比照对象的确立、语言标准的提取两方面,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讨论了早期可疑佛经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语言鉴别 佛经 翻译年代 可疑
下载PDF
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列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1,共8页
穷尽考察了东汉佛经,结合中土文献,描述了其疑问句语气助词使用的共性和个性现象,分析了其使用 特点和形成原因。认为利用佛经进行汉语语法史研究时,应充分考虑东汉佛经是翻译文献这一特点。
关键词 语气助词 疑问句 佛经 汉语语法史 翻译 译文 东汉 初探
下载PDF
代用与省略——论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5,共8页
本文以两种同经异译为例,讨论汉语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缩约作为一种经济的句法手段,主要采用“代用和“省略”两种方式,代用有“数字概括”和“代词指代”,省略则有“简单省略”和“复杂省略”。历史句法中的伸缩变换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两种同经异译为例,讨论汉语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缩约作为一种经济的句法手段,主要采用“代用和“省略”两种方式,代用有“数字概括”和“代词指代”,省略则有“简单省略”和“复杂省略”。历史句法中的伸缩变换值得深入研究,但这种动态现象无法通过内省感知,同经异译材料或许可以稍稍弥补这一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缩约 代用 省略 同经异译
下载PDF
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3,共9页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譬喻 文体表现
下载PDF
义净译经卧睡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代龙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79-90,共12页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汉语卧睡类词汇系统的属性、形成和演变情况。以唐代高僧义净译经为基本的工作平台,文章首先描写了该词汇系统的共时分布情况,然后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和演变情况。
关键词 卧睡 概念场 词汇系统 演变 义净 佛经
下载PDF
中国佛经翻译中的两种倾向:直译和意译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素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6-558,共3页
分析了中国翻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译者在翻译佛经时对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的取舍和偏好,阐述了佛经翻译的变化和发展,并指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原作的精髓。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倾向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