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ding the Sea and Chasing the Wave Chinese Ceramics Sold to Europ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I)
1
作者 Wang Zhiqia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2年第11期26-29,共4页
正Orders from Europe: Features of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Chinese porcelain was first imported to Europe by Portuguese traders. However, the glossy ware was not supposed to be profitable and was bought as ballast for... 正Orders from Europe: Features of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Chinese porcelain was first imported to Europe by Portuguese traders. However, the glossy ware was not supposed to be profitable and was bought as ballast for silk, lacquer ware, spice, and other dearly carg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ding the Sea and Chasing the Wave chinese Ceramics Sold to Europ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I
下载PDF
Chinese Music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chinese Music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下载PDF
The Tragedy of Women Rebels: Figures of Women Rebels in the Literatur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
作者 Ying Zheng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7期634-640,共7页
In the volume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a lot of well-known figures of women rebels, who have been highly spoken of by many later critics for their braveness in breaking the conventio... In the volume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a lot of well-known figures of women rebels, who have been highly spoken of by many later critics for their braveness in breaking the conventional and unfair rules made for women in that male-centered society. In the traditional point of view,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literary figures marks the awareness of self-consciousness of women. But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wo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m, Miss Du Liniang (杜丽娘) in Tang Xianzu's drama The Peony Pavilion (牡丹亭) and the women in the Women's Kingdom (女儿国) in Li Ruzhen's novel Flowers in the Mirror (镜花缘), tries to figure out and distinguish the superficial gender dependence and the real but hidden role of "the other" in these characters. It purports to convince that such processes of rebellion are none the less women's tragedies, for they serve only to show Chinese women's unchangeable position of "the second sex" in the traditional male-centered society of old China, but merely in some new and different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work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omen rebels SELF-CONSCIOUSNESS the second sex"
下载PDF
明清鸡足山兴起中的多民族共塑与交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映占 张晗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大理宾川鸡足山是一座跨民族、跨地域、跨宗教的圣山。鸡足山在明清时期作为圣山兴起的过程,是区域社会中各民族对鸡足山景观的共同塑造、朝山盛节共庆、生产生活物资互通的过程,同时也是鸡足山被各民族接纳认可并被构建为多民族共享的... 大理宾川鸡足山是一座跨民族、跨地域、跨宗教的圣山。鸡足山在明清时期作为圣山兴起的过程,是区域社会中各民族对鸡足山景观的共同塑造、朝山盛节共庆、生产生活物资互通的过程,同时也是鸡足山被各民族接纳认可并被构建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的过程。一部鸡足山圣地的兴起史,于区域社会而言就是一段多民族共塑圣山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过程中,鸡足山逐渐成为各民族共筑共享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鸡足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符号
下载PDF
明清时期传入少数民族村落的汉文文献文类考察——以攀枝花迤沙拉村的墓碑、墓志与族谱为例
5
作者 杨正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9,142,共12页
少数民族村落都会经历汉字从无到有的过程,汉字或汉文文献一般通过移民或学校传播。在西南地区考察发现,最早传入少数民族村落的汉文文献多为碑刻、墓志和族谱等文类,且为国家对边疆的文化治理之体现。明清王朝中央政府在强化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村落都会经历汉字从无到有的过程,汉字或汉文文献一般通过移民或学校传播。在西南地区考察发现,最早传入少数民族村落的汉文文献多为碑刻、墓志和族谱等文类,且为国家对边疆的文化治理之体现。明清王朝中央政府在强化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制度建制的同时也强化了文化治理,即“政统”与“道统”并施,且文化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入,逐渐融入并成为村民日常生活遵循的习俗规范。因此,聚焦对最早落地少数民族村落社会的汉文文献文类的考察,不仅可以清晰窥见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渐进过程,把握国家文化融入民族地区的早期形态,更重要的是民族村寨汉文碑刻、墓志和族谱等承载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为探究民族村落社会再结构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民族村落 汉文墓志与族谱 考察
下载PDF
明清贺兰山主题诗词的书写维度及价值探论
6
作者 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明清时期是贺兰山主题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环境、文教事业等地缘因素的共同构建下,诗词作品中的贺兰山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地缘形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书写维度。一是地理空间维度,以山峦景致咏江山之胜,以贺兰晴雪为代表的景致呈... 明清时期是贺兰山主题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环境、文教事业等地缘因素的共同构建下,诗词作品中的贺兰山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地缘形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书写维度。一是地理空间维度,以山峦景致咏江山之胜,以贺兰晴雪为代表的景致呈现出书写群体对边地宁夏从疏离到欣赏的情感转向。二是文化空间维度,以塔林佛寺文庙反映儒释道三教相交融的文化氛围。三是心理空间维度,以历史遗迹抒怀古思今之情。明清贺兰山主题诗词的重要研究价值在于贺兰山文学景观的审美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变迁过程就是其逐渐与中原文化不断建立联结关系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贺兰山主题诗词 地理空间 文学景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药制剂发展研究
7
作者 王金鹏 任华忠 徐梦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3期102-105,共4页
明清两代对中药传统制剂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整理,同时吸收西方制药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学家、专著以及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并在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该... 明清两代对中药传统制剂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整理,同时吸收西方制药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学家、专著以及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并在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该时期形成了中药制剂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汇,主要体现在社会背景、管理体制、文献著作、制剂技术和名店名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药制剂 药业史
下载PDF
明清人情小说西行之传播价值嬗变
8
作者 李颖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息猎取、价值鉴赏三个阶段,总体呈现外热内冷的局面。作品在中西交流史中的价值随着中西关系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嬗变,从实用主义逐渐走向学术鉴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时间为轴,通过历史分析法综观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情况,揭示其流派价值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嬗变的经历和原因。同时,以史为镜,旨在通过发掘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供需契合点来提升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效果,并为中国其他文学类型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人情小说 英译传播 传播价值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分析
9
作者 彭心蕾 程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经筛选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软件集成算法,...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经筛选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软件集成算法,明晰核心用药,总结辨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93首,涉及中药81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茯苓、人参、生姜、陈皮、半夏、白术、甘草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多归脾、肺、胃三经,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物组合28组,聚类分析得到潜在处方4首。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妊娠恶阻从“脾、肺、胃”入手,用药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治法以补中益气、燥湿化痰为主,用药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为现代中医药临床治疗妊娠恶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用药规律 明清时期 中医古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明清海禁时期朝鲜华商贸易形态的历史嬗变
10
作者 黄文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3-41,150,151,共11页
明清海禁时期,朝鲜华商的商贸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出现了一些形态上的变化。首先是在海禁严厉时期,正常的朝鲜华商贸易形态较宋元时期极大地萎缩,出现了特殊的商贸活动和商人形态,如依托官方贸易的官宦商人、开展走私贸易的非法商人等。... 明清海禁时期,朝鲜华商的商贸活动随着历史的演进出现了一些形态上的变化。首先是在海禁严厉时期,正常的朝鲜华商贸易形态较宋元时期极大地萎缩,出现了特殊的商贸活动和商人形态,如依托官方贸易的官宦商人、开展走私贸易的非法商人等。其次是特殊的朝鲜华商贸易形态产生了反噬作用,促使明朝间断开放民间贸易、清朝完全开放边市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中朝之间正常的华商贸易形态。总的来说,朝鲜华商贸易形态的嬗变,与明清王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海禁政策 朝鲜王朝 华商 贸易形态 嬗变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西中药材的方志文献研究——以《山西通志》为例
11
作者 张凡 杨继红 +3 位作者 毛海飞 卫瑜 张丽宏 闫培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91-595,共5页
通过网上查阅国家图书馆数字古籍、数字方志等古籍特藏文献数据库和实地查阅山西省图书馆等方式,查询明清时期《山西通志》中有关中药材的记载发现,现存《山西通志》共10种,记载山西地产药材187种。通过系统梳理历史上山西地区中药材的... 通过网上查阅国家图书馆数字古籍、数字方志等古籍特藏文献数据库和实地查阅山西省图书馆等方式,查询明清时期《山西通志》中有关中药材的记载发现,现存《山西通志》共10种,记载山西地产药材187种。通过系统梳理历史上山西地区中药材的品种、产地及分布等情况,为山西道地药材、优势中药材品种的挖掘、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史料依据,为构建“晋药”品牌体系,实施晋药品牌战略,提升山西省道地中药材影响力,为中药材领域的宏观经济决策、市场研判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山西 中药材 方志 山西通志
下载PDF
明清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学媒介及其意义
12
作者 赵子涵 张龑真 +1 位作者 赵婉星 孙可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76-78,共3页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时期,受社会背景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大多通医,医文结合也随之达到高潮。文章借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部分,整理分析医文结合的传播价值。口头文学使书面文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书面文学将口头文学承载的信息更稳固地保存了下来。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丰富了涉医文学的传播途径。文学媒介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明清时期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中医药文化 传播途径
下载PDF
晚明至民国时期中医译者群体研究
13
作者 陈媛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1期201-205,共5页
中医译者群体是中医西传的主体,以中医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晚明至民国时期的中医译者群体及其翻译活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医译者群体的特点、影响,及其中医观、翻译观和调试策略等。在中西交流的文化竞合关系中... 中医译者群体是中医西传的主体,以中医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晚明至民国时期的中医译者群体及其翻译活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医译者群体的特点、影响,及其中医观、翻译观和调试策略等。在中西交流的文化竞合关系中,传教士、汉学家、医生和药剂师等中医译者群体在不同时期对中医表现出赞许、尊重、质疑等不同态度,也选择了不同的翻译方式和内容。中医译者群体的活动,受到历史环境和中西文化碰撞等因素的影响,折射出中西两种医学类型,乃至中西文化的竞争与融合。中西文化的竞合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医译者群体的形成、活动特点、观念态度和译事选择等。厘清其中发展可为完善中医外译史书写提供素材,为当下中医外传献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译者群体 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文化竞合 中西交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新安方歌的知识建构研究
14
作者 范庆芬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明清时期新安医学涌现了一批医学普及启蒙派医家,不少医家采用歌诀语类著述,其中方剂歌诀简称“方歌”被广泛流传。通过选取新安几位主要代表医家的方歌进行话语分析,并与中医经典《伤寒论》语言进行对比,从语类的阶段性及认知模式中找... 明清时期新安医学涌现了一批医学普及启蒙派医家,不少医家采用歌诀语类著述,其中方剂歌诀简称“方歌”被广泛流传。通过选取新安几位主要代表医家的方歌进行话语分析,并与中医经典《伤寒论》语言进行对比,从语类的阶段性及认知模式中找出新安方歌建构知识的特点。研究发现“以方论证”方歌注重药性、药效和药理,说明病邪可被驱逐、调和、疏导或压制;“以证论方”方歌注重病因病状与药效的关联。两种语类都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及将类似药方或症状形成框架性比较,以帮助记忆或创新。新安方歌体现了方歌知识建构的特点,可为当代中医科普类读物编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新安医学 方歌 知识建构 中医科普读物
下载PDF
《译语类解》朝汉对音声母系统及其时音特征研究
15
作者 韩家俊 文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译语类解》是李氏朝鲜后半期由司译院刊行的汉语教科书。每个汉字下方均有训民正音标注其发音,对音分左右两种,左边的对音称为“左音”,右边的对音称为“右音”。对音声母系统反映的汉语音韵系统主要特点有:全浊声母清化;疑、微、影... 《译语类解》是李氏朝鲜后半期由司译院刊行的汉语教科书。每个汉字下方均有训民正音标注其发音,对音分左右两种,左边的对音称为“左音”,右边的对音称为“右音”。对音声母系统反映的汉语音韵系统主要特点有:全浊声母清化;疑、微、影、喻母读零声母;见组、晓组颚化未形成;正齿音开始卷舌化等。其“左音”声母系统较为保守,源于《四声通解》的正音体系;相较之下,“右音”声母体系则显著体现出明代官话语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语类解 朝汉对音 明清官话 声母特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元林 邓敏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通过系统考察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分布以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探讨海南妈祖信仰兴盛的原因,并述及妈祖信仰经由海南人传到海外的情况以及妈祖崇拜在东南亚海南华人崇拜中的地位。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海南 明清时期 华侨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南伤寒名家对日本汉方医古方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中平 陈孝银 +2 位作者 檀上敏秀 柯雪帆 俞雪如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我国明清时期江南伤寒名家对日本汉方医古方派学术思想形成影响的探讨 ,认为日本汉方医古方派的形成深受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经过自身不断充实 。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古方派 明清 江激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中国多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及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莉 王胜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133,159,共8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鉴发展,形成了唇齿相连、难以分离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元明清是中国多民族大交流、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族与少数民...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鉴发展,形成了唇齿相连、难以分离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元明清是中国多民族大交流、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具有双向互动、双层兼备、互鉴创新的特点,相互间传播、吸收与借鉴,既涉及食材、饮食品种等物质文化层次,也涉及饮食习俗、制度与饮食思想等非物质文化层次。同时,它们的交流交融具有双重作用,既是各民族饮食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蓬勃发展的助推剂,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走向辉煌,也从饮食文化这一独特领域有力地助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牢固与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中国 多民族饮食文化 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明清文献挖掘的哮喘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狄冠麟 刘桂颖 +1 位作者 尹新中 朱振刚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明清时... [目的]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明清时期治疗哮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草(6.89%)、半夏(5.15%)、杏仁(4.48%)、陈皮(3.32%)、麻黄(2.89%)、茯苓(2.89%)、人参(2.31%)、桔梗(2.26%);按归类则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65%)、补虚药(19.65%)、解表药(12.57%)。[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及特点,与现代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所不同,但"痰饮"仍是贯穿古今的核心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用药规律 明清文献挖掘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