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st colonial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xt of heritage tourism:Dutch Trading Post in Taiwa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Ping-hsiang Hsu 《Built Heritage》 CSCD 2023年第3期18-33,共16页
To strengthen brand identity,enrich tourist experiences,and promote heritage education,Taijiang National Park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aiwan,China’s Dutch Trading Post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 To strengthen brand identity,enrich tourist experiences,and promote heritage education,Taijiang National Park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aiwan,China’s Dutch Trading Post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lly erected in the 17th century.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the re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a lost colonial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the context of heritage tourism.It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nd academic issues of rebuilding long-lost colonial heritage sites.The author provided a first-hand account of the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ing for reconstructing a bygone complex erected by Dutch settlers.Historical development phases of the Dutch Trading Post of Taiwan,China were first introduced,and then a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resolve conflicts with legal constraints.Additionally,a site selection process using GIS,a conceptually driven plan for reconstruction,and a 3D simulation were provided.Three specific issues in heritage rebuilding were further discussed,including the decision to reconstruct a heritage building(complex),the authentic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building if done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from where it was initially situated,and the need to discover more archaeological f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ial heritage building dutch Trading Post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tourism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aiwan China
原文传递
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
2
作者 亢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73-76,共4页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收藏的对象,随着中荷瓷器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瓷器从上流社会追求的奢侈品成为欧洲普通民众不可或缺的餐饮具。该文选取明末清初的17—18世纪作为时间节点,探讨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的背景、经过及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探究历史事实,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中荷瓷器贸易 欧洲 欧亚商路 贸易垄断
下载PDF
From Regional to Intercontinental Trade: The Successive European Trade Empires From the 16th to the 18thCentury in Asia
3
作者 Sami Bensassi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55-367,共13页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id Empires, the Hanseatic League, the Florentine Companies) were, their trade was not able to directly handle branches more than a month's sailing from their main base (in the best conditions). During the three centuries after Vasco de Gama had reached India, European trading areas dramatically expanded to the shores of Asia, and a long period of harsh competition set the East India Companies of the main European powers of the time against one another. What were the element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maintain transactions over such vast areas? And why were some of these companies far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others? A large set of secondary sources focusing on one company or on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rade (Chauduri, 1978; Israel, 1989; Subrahmanyan, 1993; Ames, 1996) exist, however, none of them treat their successiv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riefly review these sources, to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them and to compare the economic adaptations and innovation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be the greatest of thei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Trade Empires Estado da india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下载PDF
印度国际地位与治理困境的殖民起源——国际社会的视角
4
作者 孙启龙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3年第6期99-122,151,共25页
近年来,随着印度国际地位上升,其外交政策、民主制度与国内治理等问题成为学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印度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状况与印度国际认可度的提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早期印度次大陆同国际社会的碰撞有着密切的... 近年来,随着印度国际地位上升,其外交政策、民主制度与国内治理等问题成为学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印度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状况与印度国际认可度的提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早期印度次大陆同国际社会的碰撞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印度次大陆和欧洲两个区域国际体系的互动导致了印度的殖民化,东印度公司充当了欧洲国际体系扩展先锋的角色,其兴衰的历史也展现了两个国际体系的演变,殖民遗产为印度民主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印度融入现代国际社会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这种碰撞造成的殖民统治也颠覆了印度次大陆国际体系的平衡,原有的体系与社会结构被打破,为印度的国内治理困境埋下祸根。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印度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与选择,也有助于纠正“印度次大陆羸弱、西方强势”的西方中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历史 东印度公司 殖民秩序 国际社会 殖民遗产
下载PDF
试论福州在中荷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
5
作者 刘洪哲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新航路开辟以来,荷兰迅速崛起成为海洋强国,其于明末清初频繁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并以福州为主要活动地,反复尝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623年中荷两国之间第一次外交谈判在福州进行,至清朝初期荷兰多次派遣访华使团抵达福州,就通商贸易、军... 新航路开辟以来,荷兰迅速崛起成为海洋强国,其于明末清初频繁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并以福州为主要活动地,反复尝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623年中荷两国之间第一次外交谈判在福州进行,至清朝初期荷兰多次派遣访华使团抵达福州,就通商贸易、军事合作等议题与中方展开谈判。在两国未全面通商的情况下,双方在福州开展了贸易活动,福州成为荷兰对华贸易的重要基地。这段历史是福州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中荷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 访华使团 对华贸易
下载PDF
16-17世纪输往欧洲的中国外销瓷及其图像呈现
6
作者 吴闻达 郭三娟 《创意设计源》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 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争相参与全球性瓷器贸易。16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瓷器通过安特卫普销往北欧及其他地区,使佛兰德斯画派得以在画作中对东方瓷器进行准确描绘。17世纪以来,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的大量中国瓷器进入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中国瓷器也在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有充分展现。以沉船出水瓷器及船货记录为依据,结合画作中的中国瓷器,尝试分析17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相关文献记录,探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在生产与销售层面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7世纪 外销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 静物画
下载PDF
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委员会与中荷茶叶贸易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7,共9页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始于1729年止于1794年。在这65年里,该贸易因为茶叶而经历了1729-1734年、1735-1756年、1757-1794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荷印公司为适应重组对华贸易运营方式的现实需要而成立的直属机构中国委员...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始于1729年止于1794年。在这65年里,该贸易因为茶叶而经历了1729-1734年、1735-1756年、1757-1794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荷印公司为适应重组对华贸易运营方式的现实需要而成立的直属机构中国委员会被赋予绝对权威,对该贸易实行全权管理。为有效监管对华贸易,中国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指挥船务官员、商务大班以及巴城政府等对华贸易参与者各司其职地服务该贸易。中国委员会的有效管理,加之诸多重要外在因素,促使1757-1794年成为荷印公司对华茶叶贸易以固定经营方式维持时间最久的时期,其中1757-1781年更是其"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中国委员会 茶叶贸易
下载PDF
17世纪中叶荷郑台海军事力量对比评述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思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53-60,共8页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战略战术指挥等各方面都要比荷军更具优势。郑氏海商集团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在17世纪中叶的台海霸权争夺中屡次挫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最终从其手中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荷兰东印度公司 军事力量
下载PDF
荷属东印度华人社会的自治与困境——以18—19世纪吧城公堂丧葬管理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小欣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论文利用公堂审理华人民事案件和日常管理的档案记录《公案簿》和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原始公堂数字化档案,从华人社会权力管制的视角对公堂的丧葬管理过程、华人丧葬规范以及丧葬背后体现的社会内在矛盾进行了研究探讨。1742年建立的... 论文利用公堂审理华人民事案件和日常管理的档案记录《公案簿》和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原始公堂数字化档案,从华人社会权力管制的视角对公堂的丧葬管理过程、华人丧葬规范以及丧葬背后体现的社会内在矛盾进行了研究探讨。1742年建立的吧城公堂是荷属东印度时期荷兰殖民者委任华人甲必丹管理的华人半自治机构,主要处理华人民政事务,其中丧葬事宜便是管理要务之一,包括倡建、购置和经营华人塚地,规范华人葬仪、丧服之礼。然而在西方殖民统治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堂在丧葬管理中面临唐吧贸易衰落后甲必丹们义葬观念的转变、闽粤二帮祭祀矛盾、华人美色甘及公堂内部人士对塚地经费管理的质疑以及殖民政府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对塚地的侵蚀等挑战,再加上1900年吧达维亚中华会馆成立后倡导革新婚丧旧俗,公堂的权威地位逐渐遭到削弱,华人社会管理多元化的诉求和实践成为时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吧达维亚 吧城公堂 华人自治 甲必丹 丧葬管理
下载PDF
17世纪中荷海商集团组织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雅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9,152-153,共7页
17世纪,中国和荷兰都出现了追求利润的海商集团,但是郑氏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组织的产生形式、组织形式、决策模式均不尽相同。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大规模经营、以国家政权为后盾运作的股份制垄断公司。而郑氏集团区别于中国传统的组... 17世纪,中国和荷兰都出现了追求利润的海商集团,但是郑氏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组织的产生形式、组织形式、决策模式均不尽相同。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大规模经营、以国家政权为后盾运作的股份制垄断公司。而郑氏集团区别于中国传统的组织松散的、基于血缘、地缘结合的海商联盟,建立起一个复杂的商业—军事复合体,即依靠血缘、地缘为主、指令性结构的军事组织,集中管理的海陆五商和具备海关功能的海商管理部门。中西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形成垄断的方式与国家的关系不同,中国的海商集团立足于某一区域内的垄断和强大,而西方的海商集团则不计成本的全球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郑氏集团 组织模式
下载PDF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档案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勇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2期1-19,共19页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1729年开通,1794年终止,先后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而1762年公司正式设立的驻广州商馆迟至1822年才关闭。在此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经营业务内容基本都被详细记录在案,涉及了公司“十七绅士”...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1729年开通,1794年终止,先后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而1762年公司正式设立的驻广州商馆迟至1822年才关闭。在此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经营业务内容基本都被详细记录在案,涉及了公司“十七绅士”及其属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城市商会、巴城政府、中国委员会以及公司驻广州商馆等参与者自身业务活动及其彼此之间互动交往的方方面面。相关档案的管理及其归类编目,自公司时代至1970年代在经历了多次变更后最终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对华直航贸易 荷兰驻广州商馆
下载PDF
地理知识与贸易拓展: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手稿地图上的南海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雁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8,共9页
本文介绍一批17世纪中期的荷兰手稿地图,重点讨论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制图师对南海地区的地图表现。从地图学史的角度,这批地图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它们沿袭“波图兰”(portolan)海图的风格;其次,较之16世纪的葡萄牙人地图,在精确性上有... 本文介绍一批17世纪中期的荷兰手稿地图,重点讨论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制图师对南海地区的地图表现。从地图学史的角度,这批地图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它们沿袭“波图兰”(portolan)海图的风格;其次,较之16世纪的葡萄牙人地图,在精确性上有了极大提高;第三,部分地图上的船只航迹和水深数据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曾进行过水文调查;第四,荷兰人在葡萄牙人地图上的“帕拉塞尔”(I.Pracel)的右边或更远离海岸的位置,绘制了一组呈三角分布的浅滩,称之为“普鲁伊斯浅滩”(pruijs drooghten),它所表现的正是西沙群岛。本文认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拓展东南亚和东亚贸易网络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地理知识上的巨大进步,地理知识与贸易拓展呈现出携手并进的态势;荷兰人的地图制作活动存在一个在手稿和印刷品(manuscript vs.print)平行发展、各有侧重的二元结构,17世纪荷兰人在地图学上的真实成就或被其繁复华丽的装饰性、消费型地图的商业成功所掩盖,实则有待于深入认识和进一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 地图学史 南海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两个“帕拉塞尔”之谜:地图史理论变迁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认知的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雁南 《南海学刊》 2020年第3期77-87,共11页
将“拼图游戏”视作一个理论模型,尝试给出在整体不完全、细节有缺失的情况下,构建地理知识和地图谱系的一种思路。对部分基于地图史的帕拉塞尔(西沙群岛)历史地理学术观点提出商榷。在地图上同时绘出长条状帕拉塞尔与三角状浅滩区的做... 将“拼图游戏”视作一个理论模型,尝试给出在整体不完全、细节有缺失的情况下,构建地理知识和地图谱系的一种思路。对部分基于地图史的帕拉塞尔(西沙群岛)历史地理学术观点提出商榷。在地图上同时绘出长条状帕拉塞尔与三角状浅滩区的做法,始见于17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地图。这是兼顾继承葡萄牙人地理知识和表现荷兰人自身发现的折中做法。它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曾导致学者提出“古Pracel”概念。研究显示,它是对地图史和相关地理知识谱系的误读。荷兰人的三角状“pruijs drooghten”是地图史上最早的对西沙群岛局部的正确描绘,但他们并未继续探索。对帕拉塞尔的测绘最终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拉塞尔 拼图游戏 理论模型 地图史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下载PDF
17世纪30年代荷兰殖民者与福建海商的关系——以“Bendiocq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1636年,福建海商Bendiocq名下一艘商船遭荷兰东印度公司劫掠,愤而上告明朝当局,要求荷方赔偿损失,这便是"Bendiocq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与17世纪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处理与福建海商关系的方针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荷... 1636年,福建海商Bendiocq名下一艘商船遭荷兰东印度公司劫掠,愤而上告明朝当局,要求荷方赔偿损失,这便是"Bendiocq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与17世纪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处理与福建海商关系的方针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荷方打算在维持双方贸易关系的同时,坚持采用劫掠等手段对福建海商的其它海外贸易活动进行阻挠,以树立荷方在亚洲的商业霸权。而"Bendiocq事件"最终在东印度公司与其他福建海商的联合公关下顺利平息,也证明了这一看似矛盾的方针在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依然有其成功实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diocq事件” 17世纪30年代 荷兰东印度公司 福建海商
下载PDF
荷据后期殖民当局在台湾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引发的矛盾——以台湾长官富尔堡的起落为例
15
作者 陈思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17世纪40年代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由此引发了巴达维亚总部方面的忌惮。为了扭转荷兰在台殖民统治的衰败趋势,抑制已有自行其是之势的地方利益集团,巴达维亚方面于1649年任命富尔堡为台湾长... 17世纪40年代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由此引发了巴达维亚总部方面的忌惮。为了扭转荷兰在台殖民统治的衰败趋势,抑制已有自行其是之势的地方利益集团,巴达维亚方面于1649年任命富尔堡为台湾长官,意图整顿改革当地政务,由此引发了双方激烈的权力斗争,对荷据后期的台湾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富尔堡的上任、离去和再起,均与此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台湾 富尔堡 地方利益集团
下载PDF
论1757-1794年荷兰对华贸易中巴达维亚的角色
16
作者 刘勇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55-67,共13页
从1729年至179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1794)操作的荷兰对华贸易可分为3个阶段:1729-1734,1735-1756和1757-1794。其中,第三阶段跨越了将近整个18世纪后半期,是该贸易最成功的阶段。此阶段中,虽然巴达维亚荷印殖民政府对该贸易失去了... 从1729年至179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1794)操作的荷兰对华贸易可分为3个阶段:1729-1734,1735-1756和1757-1794。其中,第三阶段跨越了将近整个18世纪后半期,是该贸易最成功的阶段。此阶段中,虽然巴达维亚荷印殖民政府对该贸易失去了直接控制,但荷兰对华贸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巴达维亚在该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要贡献者与有限受益者。但无论如何,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高领导层的角度来看,虽然巴达维亚自身利益在公司对华贸易新的运营形式中受到损害,但公司的整体利益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维亚(巴城) 巴达维亚荷印殖民政府(巴城政府) 荷兰东印度公司 对华贸易
下载PDF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吧国公堂的房屋典当经营——以《公案簿》第13、14辑资料为中心的分析
17
作者 吴宏岐 宁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61-70,共10页
论文主要依据《公案簿》第13、14辑的资料,从吧城华人典当房屋给吧国公堂的原因、基本程序和吧国公堂经营房屋典当的风险控制、相关收益等方面,梳理研究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吧国公堂的房屋典当经营情况。结果显示,当时巴达维亚华人... 论文主要依据《公案簿》第13、14辑的资料,从吧城华人典当房屋给吧国公堂的原因、基本程序和吧国公堂经营房屋典当的风险控制、相关收益等方面,梳理研究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吧国公堂的房屋典当经营情况。结果显示,当时巴达维亚华人典当房屋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与爪哇的经济发展遭遇危机及荷印殖民者长期实施的殖民剥削政策对吧城华人的经济生活所造成的双重压力有关;华人典当房屋给吧国公堂的程序较为复杂;吧国公堂采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为其开展房屋典当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吧国公堂的房屋典当经营活动,不仅对稳定当地华人社会起到了正面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堂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巴达维亚 华人社团 吧国公堂 《公案簿》
下载PDF
163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经营亚洲贸易的制胜之道
18
作者 范岱克 李庆新(译者)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1期214-228,共15页
用友好方式追逐这种贸易已经够久了。我们[荷兰人]现在有足够的权力去阻止他们[中国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就像他们拒绝我们同他们贸易一样。HTColenbrander ed,Jan PieterszCoen:Bescheiden omtrent Zijn Bedrijf in Indi... 用友好方式追逐这种贸易已经够久了。我们[荷兰人]现在有足够的权力去阻止他们[中国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就像他们拒绝我们同他们贸易一样。HTColenbrander ed,Jan PieterszCoen:Bescheiden omtrent Zijn Bedrijf in IndiⅠ(SGravenhage:Marfinus Nijboff 1919-1934),p650:16 November 1621.——荷兰总督杨·彼得森·科恩(Jan PieterszCoen),1621年11月16日。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经济的诸多标准都是最早出现在近代早期的亚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率先将他们的贸易范围由欧洲扩至全球。17世纪初,英国人、荷兰人、法兰西人、丹麦人、瑞典人及其他欧洲人也纷纷各自绕过好望角,寻找其在亚洲贸易中的份额。到17世纪中叶,他们中的一员取得巨大成功——撇开其他人的嫉妒不谈——以致在全球贸易中树起一个新的效率标准。这就是荷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贸易 荷兰人 东印度公司 亚洲 经营 东亚 年代 世界经济
下载PDF
浅析鸦片战争前的英国远东贸易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卫峰 《唐都学刊》 2007年第3期81-83,共3页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通过英国与印度;英国与中国;印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贸易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英属印度对...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通过英国与印度;英国与中国;印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贸易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英属印度对华贸易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掠夺 东印度公司 英印中三角贸易
下载PDF
论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末清初克拉克瓷发展演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辛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36,47,共3页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与中国进行兴盛的瓷器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明末清初瓷器外销。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外销瓷名品之一,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克拉克瓷的命名与发展演变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荷兰东印度公司 明末清初 克拉克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