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Musical Forms——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1
作者 Lei Q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The aesthetics of musical form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ites and music to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showing both the image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expressing the music aesthetics of the Chinese... The aesthetics of musical form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ites and music to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showing both the image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expressing the music aesthetic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regionalism of the musical form provides the modernized national legal connota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modern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experienced numerous changes and evolution,gradually developing into the big pattern of the musical id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社会意识形态 演示文稿 中国人 现代化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等诸民族间丧仪葬俗之交流——以汉藏回鹘西夏《十王经》存本谈起
2
作者 张总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敦煌与吐鲁番地区都是中古时期诸多民族聚汇、也是诸多宗教交融之地,诸民族的丧葬仪俗也会存在交流融通,现虽详考明述还较困难,但借助中古广泛影响民俗丧仪的《十王经》来作某种探查或为可行。敦吐两地都出有汉与回鹘经本,此经现知还有... 敦煌与吐鲁番地区都是中古时期诸多民族聚汇、也是诸多宗教交融之地,诸民族的丧葬仪俗也会存在交流融通,现虽详考明述还较困难,但借助中古广泛影响民俗丧仪的《十王经》来作某种探查或为可行。敦吐两地都出有汉与回鹘经本,此经现知还有西夏与西藏本,敦煌又由汉、藏、回鹘、西夏诸族主导过当地政权。因而,藉此窗口线索考察诸宗教民族丧俗因素,或可了解诸族宗教之交流并获知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经 十王图 丧仪 葬俗 回鹘 西夏 西藏 摩尼教 拜火教
下载PDF
“礼俗”的社会学研究:以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吴丽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21,共15页
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 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社会学者或基于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的礼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或以社区理论为指导重视礼俗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之间的密切关联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当时社会学者对礼俗的关注。通过社会学视角来看礼俗,可以增进对社会学与民俗学两个相邻学科互补所长的认识,同时,也为考察20世纪30年代燕大社会学系从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一学术旨趣的转向,提供更为具体细致的观察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研究 礼俗调查 礼俗改良 《社会研究》周刊
下载PDF
中国槟榔习俗研究述评
4
作者 廖文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学界对槟榔习俗的研究持续了近百年,主要集中于对一些地区的槟榔习俗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历史时期中国槟榔习俗的传播与消退及其原因进行探讨。这些研究揭示了中国槟榔习俗流行的主要地区以及槟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槟榔习俗形... 学界对槟榔习俗的研究持续了近百年,主要集中于对一些地区的槟榔习俗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历史时期中国槟榔习俗的传播与消退及其原因进行探讨。这些研究揭示了中国槟榔习俗流行的主要地区以及槟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槟榔习俗形成的原因及其传播机制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建议更全面地收集槟榔习俗史料,全面系统地研究嚼食槟榔习俗的原因、中国槟榔习俗形成、传播机制,为解决因嚼食槟榔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提供历史参考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习俗 祛瘴 礼俗
下载PDF
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冠群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为角色增添独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巧妙地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 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为角色增添独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巧妙地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赋予角色更加独特的气质和富有深意的内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历史,探讨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与重要性,强调传统文化在当代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为文学艺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丰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礼仪与习俗
下载PDF
满族礼俗变迁与民族文化交融
6
作者 冀子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交融,解读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礼俗 民族交融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河东南路金墓所见戏曲图像研究
7
作者 郭晓宇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河东南路是金朝设立的路级行政区,在这一区域发现了许多金代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众多墓葬内设有戏曲题材的壁面装饰和随葬器物。对这些戏曲题材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了解当时的丧葬观念以及社会风俗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以河东南路地... 河东南路是金朝设立的路级行政区,在这一区域发现了许多金代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众多墓葬内设有戏曲题材的壁面装饰和随葬器物。对这些戏曲题材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了解当时的丧葬观念以及社会风俗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以河东南路地区46座金墓中的107幅戏曲图像为依托,分类探讨社火、伎乐歌舞、杂剧三大类戏曲图像的特征与内涵,同时联系传世文献对宋金戏曲的相关记载,以期探究时人选择、设置戏曲题材图像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这些图像与当时的丧葬风俗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南路地区 戏曲图像 河东戏剧 丧葬习俗
下载PDF
湘西丧俗“大葬”考证
8
作者 刘晓蓉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自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湘西广大地区在保有本地区原有丧葬习俗的基础上,与中原丧葬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丧葬期间,孝家门上贴“当大事”三字,灵柩停于堂屋中央,三至九天不等。当地俗称出殡前一天为“大葬”,... 自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湘西广大地区在保有本地区原有丧葬习俗的基础上,与中原丧葬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丧葬期间,孝家门上贴“当大事”三字,灵柩停于堂屋中央,三至九天不等。当地俗称出殡前一天为“大葬”,举行最隆重的丧仪,陪伴亡人最后一程。“大葬”一词在湘西盛行已久,但词义颇费理解。利用民间宝卷写本、历史典籍,结合当地方言语音,探赜索隐,发现“大葬”实乃“大赞”之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丧俗 大葬 大赞 方言 民间写本
下载PDF
论“软”的慰劳义及其他
9
作者 牟艾力 李正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敦煌文献及传世文献中有“软脚”一词,义为“慰劳接风”。“软”的本字应为“餪”,音“暖”,并由此衍生出暖女、暖寿、暖痛、暖丧、暖墓、暖床等词及相应的许多饮食礼俗。对于这些礼俗的产生,本文从“餪”词义演变的角度,探寻其相应... 在敦煌文献及传世文献中有“软脚”一词,义为“慰劳接风”。“软”的本字应为“餪”,音“暖”,并由此衍生出暖女、暖寿、暖痛、暖丧、暖墓、暖床等词及相应的许多饮食礼俗。对于这些礼俗的产生,本文从“餪”词义演变的角度,探寻其相应礼俗的发展变化及文化内涵,即从“馈食”“慰问”演变成为一系列的饮食礼俗,具体表现在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国人之间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软脚 饮食礼俗
下载PDF
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10
作者 樊春阳 李俞霏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18-21,共4页
黄河上游地区的丧葬礼仪服饰在明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丧服是礼法秩序的外在表现形式,葬服是社会等级尊卑的具体呈现,丧葬礼仪服饰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礼仪性与文化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的丧葬礼仪服饰在明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丧服是礼法秩序的外在表现形式,葬服是社会等级尊卑的具体呈现,丧葬礼仪服饰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礼仪性与文化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丧葬礼仪服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对儒家孝道观念的延续,也是对富贵吉祥的美好生活的祈求。民间百姓寄情于服饰,希望死者能早登极乐之地,最终达到福佑子孙后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黄河上游地区 丧葬礼仪 服饰文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湛江童谣的美学特征及审美文化内涵——以吴川童谣为例
11
作者 林景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83-87,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童谣来自民间,是湛江童谣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审美心理,是湛江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忽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音韵和谐,富有儿童趣味,又传达着真情实感,构筑成了独属于它的美的艺术世界。该文分析了吴川童谣的美学特征,包括韵律美、童趣美和真实美;同时分析其蕴含的审美文化内涵,包括爱江恋海、孝善爱亲、尚礼重俗、关怀女性。它的这些美学特征和审美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当地文化,同时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对促进湛江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川童谣 韵律美 童趣美 真实美 爱江恋海 孝善爱亲 尚礼重俗 关怀女性
下载PDF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梅村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国皇 李婷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索黎族丧葬活动的结构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丧葬礼仪 结构转换 象征意义
下载PDF
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华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殡葬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虽然还没有一刀切地进行,但从部分走在前列的省市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完全取消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何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民众,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不会完全被剥夺葬法的选... 殡葬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虽然还没有一刀切地进行,但从部分走在前列的省市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完全取消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何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民众,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不会完全被剥夺葬法的选择权和在经济上因政策而受到损失,这是殡葬改革者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殡葬改革 丧葬习俗 土葬 火化
下载PDF
论礼俗文化在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智勇 熊兴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35,149,共3页
从设计的角度看,礼俗文化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设计素材。根据礼俗在馈赠行为中的主要表现,从礼俗的象征性、风俗性和时代性三方面分析礼俗文化在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而探究其深层结构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隐喻,有助... 从设计的角度看,礼俗文化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设计素材。根据礼俗在馈赠行为中的主要表现,从礼俗的象征性、风俗性和时代性三方面分析礼俗文化在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而探究其深层结构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隐喻,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品包装设计 礼俗文化 文化寓意
下载PDF
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及文化透视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菲菲 刘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丧葬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最后处置仪式和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中西方传统丧葬在举办主体及程序、墓地选址及建设、丧葬基调、丧葬用具等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不同。受中国城市...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丧葬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最后处置仪式和对生命体死亡超越的一种寄托。中西方传统丧葬在举办主体及程序、墓地选址及建设、丧葬基调、丧葬用具等习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不同。受中国城市化建设以及西方文化在华传播的影响,中国现代丧葬仪式开始呈现出程序化、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摒弃封建迷信的同时,中国应该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文化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文化 丧葬习俗 传统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传播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以武祭丧: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中的武术文化探微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振华 白晋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2-55,共4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历史,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综合体,是特殊的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丧葬习俗 武术文化
下载PDF
浅析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学元 蔡文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丧葬礼俗 爱的教育
下载PDF
陕西关中丧葬礼俗的文化探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松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5-85,共1页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
关键词 丧葬礼俗 关中地区 文化
下载PDF
明清以来徽州丧葬礼俗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卞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143,共13页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的整合,希冀以此规范丧事活动中的非礼行为。但是,这种教化与强制相结合的办法并未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徽州地区 丧葬仪俗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红 陈善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在移风易俗中提倡科学、更新观念的根本障碍;丧俗中所表现的陋俗也是移风易俗所要革除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村 丧葬礼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