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inine and Masculine Dimensions of Feminist Thought and Transcultural Modernism in Republican China
1
作者 Geraldine Fis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1期101-125,共25页
This study examines critical essays and imaginative fiction by three key writer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o Dun, Ba Jin and Lu Yin. I argue that, while Mao Dun and Ba Jin fuse element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mod... This study examines critical essays and imaginative fiction by three key writer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Mao Dun, Ba Jin and Lu Yin. I argue that, while Mao Dun and Ba Jin fuse element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modem Western sources so as to create strong heroines and a critique of "new men" for the purpos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and national reform, Lu Yin foregrounds an inward examination of the self, multiple narrative points of view and a dialogical perspective which fuses her protagonists' interior consciousness with external reality as well as other characters' streams of feeling and thought. My reading of Lu Yin's texts reveals that she not only succeeds in bringing communion and solace to her readers but also creates "moments of being," markedly similar to Virginia Woolf's modernist aesthetics and Walter Benjamin's mosaic-like "moments of recognition," which allow her characters to perceive "wholeness" from fragmentary flashes of understanding. These intense moments of awareness enhance Lu Yin's dialogic imagination and enable her to create discursive feminine narratives that convey the full complexity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while simultaneously resisting the male realist literary discourse and strengthening her feminist-activist agenda in the national public 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eminism feminine modernism masculine feminist discourse transcultural modernism New woman Mao Dun Ba Jin Lu yin
原文传递
章法结构及其哲学义涵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满铭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4,共7页
章法所探讨的是,篇章之条理,亦即连句成节(句群)、连节成段、连段成篇的逻辑组织。这种逻辑组织或条理,对应于宇宙人生规律,完全根源于人心之理,是人人与生俱有的。所以大多数的人,包括作者本身,对它的存在虽大都不自觉,却会自然地反映... 章法所探讨的是,篇章之条理,亦即连句成节(句群)、连节成段、连段成篇的逻辑组织。这种逻辑组织或条理,对应于宇宙人生规律,完全根源于人心之理,是人人与生俱有的。所以大多数的人,包括作者本身,对它的存在虽大都不自觉,却会自然地反映在他们的思考或作品之中。这种反映出来的逻辑组织或条理,由于对应于宇宙人生规律,就必然与探讨宇宙人生规律的哲学与科学有密切之关系。本文即择要就章法之类型、规律与转化(包括移位与转位)与"多、二、一(0)"的结构等,从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中,以《周易》与《老子》两种典籍为主,一一作其哲学义涵之考辨,为章法之所以是"客观的存在",而定位为篇章之逻辑条理或结构,提出有力的证明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法结构 文学 哲学思想 宇宙人生规律
下载PDF
姚鼐阳刚阴柔风格论溯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丽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桐城派散文大师姚鼐,将文学风格高度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基本范畴,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论述很多,但鲜见对姚鼐为何以"阳刚阴柔"来概括文学风格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试图对这... 桐城派散文大师姚鼐,将文学风格高度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基本范畴,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论述很多,但鲜见对姚鼐为何以"阳刚阴柔"来概括文学风格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予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阳刚 阴柔 阴阳交错
下载PDF
章法风格论——以“多、二、一(0)”结构作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满铭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4,共6页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息息相关;而其中之“二”,...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息息相关;而其中之“二”,除一面彻下以统合结构与节奏之“多”,一面彻上以归根于“一(0)”,凸出一篇之主旨、韵律与风格等,发挥彻上彻下之功用外,也用于指核心结构之阴柔或阳刚属性,可以说乃关键性之“二”,居于既能收束又能发散的地位,在其它各辅助结构(多)的支持下,形成“调和”(阴柔)或“对比”(阳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法风格 阴阳 刚柔 “移位”:“转位” “多 一(0)”结构
下载PDF
扶阳抑阴法治疗冠心病理论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清心 于睿 李东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扶阳抑阴法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治思路,也是扶阳抑阴学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冠心病是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该文以“阴、阳”作为切入点,探析扶阳抑阴法的... 扶阳抑阴法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治思路,也是扶阳抑阴学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冠心病是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该文以“阴、阳”作为切入点,探析扶阳抑阴法的历史溯源及理论依据,查阅文献解读历代医家对扶阳抑阴法的学术争辩。并将扶阳抑阴法与“阳微阴弦”病机相结合,通过对阳微阴弦的分析,将扶阳抑阴法巧妙用于冠心病的辨证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抑阴法 阴阳 冠心病 阳微阴弦
下载PDF
试论西汉新儒学理论体系的生成
6
作者 蒙鸿波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了大一统政治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董仲舒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孔孟儒学思想及法家专制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改造和发挥,构筑了西汉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和融合,影响至为深远。在董仲舒及其新儒学理论的评价方面,... 为了大一统政治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董仲舒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孔孟儒学思想及法家专制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改造和发挥,构筑了西汉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和融合,影响至为深远。在董仲舒及其新儒学理论的评价方面,历史误解颇多,随着历史研究的逐渐深入,应该还董仲舒及其新儒学理论体系一个较为公正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新儒学 阴阳五行 天人感应 专制主义 理想主义评价观
下载PDF
《周易》阴阳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
7
作者 李小倩 王纯菲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36-41,共6页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周易》被奉为一切思想的圭臬,影响着社会行为和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阴阳”这一对立统一的概念,深深地嵌入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骨髓,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这样一对在审美风格...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周易》被奉为一切思想的圭臬,影响着社会行为和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阴阳”这一对立统一的概念,深深地嵌入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骨髓,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这样一对在审美风格上截然相反的概念范畴。其中,体现“刚健、活力”“崇敬、征服”“雄伟、壮丽”的美学特质的被归类为“阳刚之美”;与之相反,呈现“含蓄、包容”“顺应、安静”“婉约、克制”的美学特质的则被定义为“阴柔之美”。这两种审美风格的逐步确立,从哲学和美学视角深层建构了中国文人的文论基础和审美理想,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有的在创作中突出雄浑苍壮、侧重动态之美、展现忠贞人格,生动诠释了美在“刚健”的“阳刚之美”;有的在创作中追求超脱功利、抒情不动声色、构筑平淡意境,深入展现了美在“平淡”的“阴柔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阴阳合德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下载PDF
蒙古语和谐元音分组的语音学基础
8
作者 哈斯其木格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8,共11页
在蒙古语元音和谐律研究中将元音分为"阴/松"、"阳/紧"两组,两组元音主要的生理区别是咽腔容积大小。咽腔容积的变化通过舌根动作实现,发阳性或紧元音时舌根后缩,咽腔容积变小;发阴性或松元音时舌根保持常态,咽腔... 在蒙古语元音和谐律研究中将元音分为"阴/松"、"阳/紧"两组,两组元音主要的生理区别是咽腔容积大小。咽腔容积的变化通过舌根动作实现,发阳性或紧元音时舌根后缩,咽腔容积变小;发阴性或松元音时舌根保持常态,咽腔容积大于相应紧元音。咽腔容积大小导致元音第一共振峰的差异,咽腔容积缩小时第一共振峰值相对大。这是蒙古语阴性和阳性元音最主要的声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 元音和谐 阴阳元音 松紧元音 咽腔容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