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and threshold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1
作者 Mao Hu Linyu Xiao Hong Qiu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4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Global population aging trends are intensifying,presenting multifacete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llenges for countries worldwide.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has entered a phase of extreme demographi... Global population aging trends are intensifying,presenting multifacete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llenges for countries worldwide.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has entered a phase of extreme demographic aging,posing significant questions about its impact on the ongoing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How does this demographic shift influenc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and do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itigate or exacerbate this impact?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aging impedes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whi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sitively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Moreover,u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a threshold variable,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evolves in a“gradient”manner from“impediment”to“insignificant”to“promotion”a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 increase.These findings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ailoring industrial policies to different stages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Panel threshold models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下载PDF
Strategi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in Vietnam's Northern Key Economic Zone
2
作者 Huong T. Vu Long Pham Lan N. Pham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2年第2期289-295,共7页
Industrial Parks (IPs) in the Northern Key Economic Zone of Vietnam (NKEZ) have been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one since the first two industrial parks--Noi Bai in Hanoi and Nomur... Industrial Parks (IPs) in the Northern Key Economic Zone of Vietnam (NKEZ) have been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one since the first two industrial parks--Noi Bai in Hanoi and Nomura in Hal Phong--were established 15 years ago. So far, there have been 51 IPs in the zone,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13,000 ha. Such IP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obilizing capital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for investments in infrastructure enhancement, trade and production aimed at promo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ition. However, besides the above benefits, there are a number of unstable factors preven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Ps. Thu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wo-fold. The first is to analyze the unstable factors, and the second is to map out strategies to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in Vietnam's northern key economic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ark VIETNAM economic zone INVESTMENT density ratio development scale technology lev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下载PDF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World Frontiers at the Industrial Level:1985-2009
3
作者 陆剑 柳剑平 程时雄 《China Economist》 2015年第1期88-101,共14页
Using sequential DEA methodology, this paper has measured the variations in the technological gaps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From a temporal dimension, variations ... Using sequential DEA methodology, this paper has measured the variations in the technological gaps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From a temporal dimension, variations in the technological gaps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slight abatement of technological gaps between 1985 and 1992, and between 1999 and 2007; stagnation in the variation of technological gaps between 1994 and 1999; and continuous abatement of technological gaps between 2008 and 2009. From the industry dimension, by 2009, 58.8%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 had gradually reached or approached the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29.4% of industrial sectors had experienced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but still lagged far behind the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11.8% of industrial sectors significantly lagged behind the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frontiers of technology China's technology gap at industry level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ordinating rel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4
作者 ZHU Siwei DU N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3期93-95,共3页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Firstly,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result.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outside the region is introduced as a variable influencing the correlation effec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divided into moderate disorder class, serious disorder class, extreme disorder clas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accumulation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patial correl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下载PDF
战略差异度、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盛明泉 龙卉卉 鲍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F0002,共10页
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能否通过加大战略差异度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能否通过加大战略差异度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创新在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行业竞争水平、高信息透明度和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越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越显著。研究丰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并为其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同时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解战略决策的经济后果,对指导和促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及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差异度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行业竞争水平 信息透明度
下载PDF
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驱动路径研究——基于fsQCA研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2,共9页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6家中国不同行业上市龙头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构建前因条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框架,结果发现:从整体看,企业研发投入、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行业技术通过不同条件组态影响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从企业资源看,相较于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对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从外部环境看,市场和政府采用优势互补方式驱动龙头科技企业创新,且市场行业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地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发挥显著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科技企业 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 行业技术水平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阿兴 张淑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40-54,共15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越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更为明显;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应通过加强“两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教育投入水平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晖 程新如 秦佳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0,共9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维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力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中、西部和数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农业和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碳生产力提升。本文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碳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中介效应 异质性 数字技术水平 服务业
下载PDF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路:依托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牧南 谢天琪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9,共9页
低空经济是中国首倡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也是近年中国在无人机、卫星定位、5G通信和精密导航等多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路呈现。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以及资源投入,近两年中国低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生了... 低空经济是中国首倡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也是近年中国在无人机、卫星定位、5G通信和精密导航等多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路呈现。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以及资源投入,近两年中国低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产业化探索和创新实践,然而,由于低空经济关联的技术领域较广,如何进行技术和专利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少研究盲点;此外,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环境、生态、健康和安全等维度的风险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应对措施,围绕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和监管体系也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此,首先分析低空经济的内涵与外延,给出其明确定义,即以低空空域为主要物理空间,依托先进的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低空飞行器生产制造、低空飞行和相关配套服务等新兴产业,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和转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搜集梳理中国低空经济相关政策,综合相关文献信息和政策文本,并与大语言模型GPT-4进行交互的基础上,提取和完善低空经济技术(专利)检索关键词,而后利用企查查、incoPat、壹专利等数据库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丰富和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在核心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布局、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管理、空域噪声和电磁污染治理,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潜在的治理风险,并针对其实践进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飞行器生产制造 产业政策 技术专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会新 黄晓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8,共10页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资源型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显著高于资源型城市;(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本文在进一步完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基础上,为政府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多期双重差分 包容性绿色增长 中介效应 宽带中国 制造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发展对增强我国关键产业链韧性的效应
11
作者 过文俊 程远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92,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研究“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发展影响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助于精准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链韧性水平提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检验,在产业链韧性视角下研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研究“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发展影响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助于精准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链韧性水平提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检验,在产业链韧性视角下研究“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的强链效应,发现“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精细化程度、特色化程度和新颖化程度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且该结论通过了替换核心变量、固定行业效应和调整观测期间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水平更高、资源禀赋更强和价格加权水平更低,其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产业链韧性 技术水平 资源禀赋 价格加权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出口韧性——基于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7期15-26,共12页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出口韧性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水平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13
作者 杨守德 廖丹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8期82-91,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建立数字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省份城乡产业协调度,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在不同空间地理位置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县域经济在数字技术助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数字技术才能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产生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其门槛值为10.379。基于此,进一步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统筹规划和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化水平 城乡产业协调度 耦合协调模型 数字技术赋能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度及空间相关性
14
作者 刘雷 辛媛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2-550,共9页
为全面响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号召,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关系,加强理解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14—2021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为全面响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号召,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关系,加强理解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14—2021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探究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莫兰指数分析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是否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水平较高但不稳定;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主要处于拮抗、磨合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而科技创新及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空间集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 综合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 空间集聚
下载PDF
产学研融合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影响——政府与市场双元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羽飞 刘培琪 原长弘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3-44,共12页
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形势下,产学研融合成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普遍选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一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基于中国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利用制造企业50... 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形势下,产学研融合成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普遍选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一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基于中国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利用制造企业500强名单中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影响,以及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产学研融合广度与深度均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广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三,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深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结论可丰富产学研融合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关研究,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融合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制造业领军企业 政府支持 市场化程度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荣荣 何龙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及相邻城市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控制宏观环境政策及运用工具变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财政科技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越大,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持财政科技支出的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水平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财政科技投入
下载PDF
科技强国背景下科教融合水平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以科教大省陕西为例
17
作者 张永旺 侯涵文 +1 位作者 周欣欣 汪红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科教融合能够促进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打破各自边界,实现跨界纵横协同,推动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然而,中国科教大省陕西充裕的教育资源尚未与地方科技创新充分融合,严重制约区域创新活力的提升和创新效能的释放。为此,依据相关理论... 科教融合能够促进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打破各自边界,实现跨界纵横协同,推动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衔接,然而,中国科教大省陕西充裕的教育资源尚未与地方科技创新充分融合,严重制约区域创新活力的提升和创新效能的释放。为此,依据相关理论分别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为例进行两系统评价,并采用耦合分析方法对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评价,识别出当前陕西科教融合存在的短板弱项,以分类规划科教协同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陕西高等教育中的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耦合协同较好,但是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科技创新耦合度较低,科技创新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总体上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逐步迈入高度融合协调阶段。最后分别从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以及推动二者融合协同等方面提出科教融合的路径选择,强调要将“教育科技”(EdTech)引入教育活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颠覆性技术等专项攻关组等的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水平评价 耦合协同 产学研 教育科技 陕西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涌现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挑战及其因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宇正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这促使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职业本科教育关注的重点。新质生产力涌现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机制主要是技术生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跃迁的直接影响,新质产业倒逼人才培养模式迭代的间接...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这促使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职业本科教育关注的重点。新质生产力涌现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机制主要是技术生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跃迁的直接影响,新质产业倒逼人才培养模式迭代的间接影响,新质生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的累积影响。在实践层面,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评价体系正面临时代挑战,呈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供需错位困境、人才培养方式存在“流水线化”倾向、人才培养评价存在机制梗阻问题等困境表征。为了将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需求转化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势能,需要加快设置新质化专业,推动培养目标精准对接产业布局;深度开发数字化课程,实现培养方式适应新质变革;精准反馈数据化信息,促使评价体系与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
19
作者 张雪 王欣怡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5期65-71,共7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为中国培育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为中国培育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2020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全面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一发现在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揭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省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带动当地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因素发挥作用。基于此,各地区应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进程等方式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数字要素赋能传统产业,制定和优化数字经济相关制度体系等方式推进本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造业新兴产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制造业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企业机器人渗透度与社保缴费水平——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20
作者 庞兆丰 周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0,共6页
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延伸至社会保险领域,考察机器人渗透度对企业社保缴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渗透度对社保缴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劳动力密集程度... 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延伸至社会保险领域,考察机器人渗透度对企业社保缴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渗透度对社保缴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劳动力密集程度更高、融资约束更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技术偏向效应和挤出效应降低了企业社保缴费的意愿和水平。因此,需要从制度设计出发来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兼顾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社会保险责任的承担,从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社保缴费水平 要素替代效应 技术偏向效应 挤出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