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y Fourth Movement in China-language Planning and Innovation
1
作者 范丽颖 程静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0期201-202,共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clear comprehension and discernment of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he languageplanning fiel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nd differences from innovation and change.It focuses on f...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clear comprehension and discernment of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he languageplanning fiel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nd differences from innovation and change.It focuses on five aspects:a new language policyadopted in the period of late Qing;the status of classic Chinese in ancient times and the new vernacular in modern Chinese;the ori-gins of new vernacular;the problem that appeared alongside the new vernacularand the influence of May Fourth Movement in soci-ety and in educat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Y fourth movement LANGUAGE PLANNING LANGUAGE policy status PLANNING CORPUS PLANNING
下载PDF
Wusi Street:Birthplac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2
作者 Liu Jian 《ChinAfrica》 2011年第7期52-52,共1页
NORTH of the Forbidden City and east of Jingshan Park lies Beijing’s Wusi Street or May Fourth Street.Its name originates wit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a pivotal anti-imperialist,cultur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 that b... NORTH of the Forbidden City and east of Jingshan Park lies Beijing’s Wusi Street or May Fourth Street.Its name originates wit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a pivotal anti-imperialist,cultur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 that began on May 4,1919. On that historic day,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departed from Hong Lou (Red Building),which was built in 1918 to house the university’s library and l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si Street:Birthplac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情感演化研究——以《新青年》杂志为例
3
作者 程秀峰 李金蔓 《晋图学刊》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文章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以《新青年》杂志为例,分析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情感演化历程及外部动因,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提供研究思路与案例支持。基于已有的分类框架,本研究将《新青年》杂志1915—1922年所... 文章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以《新青年》杂志为例,分析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情感演化历程及外部动因,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提供研究思路与案例支持。基于已有的分类框架,本研究将《新青年》杂志1915—1922年所刊发的文章划分为“政治文化”“哲学思潮”“社会教育”“语言文学”共4个类目,对每个类目的文章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了文章作者、发文时间、主题词、涉及人物等基本数据以及文章的情感极性和强度。然后分别对每个类目所涉人物进行聚类,并从群体(类目总体情感演化)和个体(代表性人物的跨类目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了五四运动前后人物情感演化过程及特征。最后,结合文章主题和具体历史事件探讨了人物情感演化的外部动因,从而对该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及社会变迁进行客观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 情感分析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安徽省立“二农”在芜湖学生运动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超 金根木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1919年5月5日凌晨,北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至芜湖,芜湖学界积极响应。在高语罕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芜湖师生发起了一系列爱国运动。安徽省立“二农”表现突出,其以有利的地理条件成为游行请愿的集结地,作为核心力量发起成立芜湖... 1919年5月5日凌晨,北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至芜湖,芜湖学界积极响应。在高语罕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芜湖师生发起了一系列爱国运动。安徽省立“二农”表现突出,其以有利的地理条件成为游行请愿的集结地,作为核心力量发起成立芜湖学生联合会,对五四时期芜湖学生运动的深入持续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日后安徽民主革命的兴起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安徽省立“二农” 芜湖学生联合会 高语罕
下载PDF
呼应“五四”的《劳工之爱情》:底层浪漫、上海想象与影业拓展
5
作者 张春 孙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1922年,由明星公司出品的《劳工之爱情》是我国现存可以观看的最早电影。重温这部百年前的电影短片,可以感受到明星公司顺应时势,在电影制作方面呼应“五四”,不断强化“劳工+爱情”的故事表达,隐喻阶层固化和传统礼俗的逐渐坍塌。上海... 1922年,由明星公司出品的《劳工之爱情》是我国现存可以观看的最早电影。重温这部百年前的电影短片,可以感受到明星公司顺应时势,在电影制作方面呼应“五四”,不断强化“劳工+爱情”的故事表达,隐喻阶层固化和传统礼俗的逐渐坍塌。上海作为早期电影的主要故事场所,也被传播成为“十里洋场”繁华与蛮荒共存的合成符号。明星公司的商业探索,还突出地表现在精准服务大众,注重雅俗共赏,而这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影创作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之爱情》 明星公司 五四运动 底层突围 商业探索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形式、特质与价值
6
作者 陈殿林 程湘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党围绕五四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纪念活动,除了传统的集会形式,还创新性地引入回信交流、主题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纪念活动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延续...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党围绕五四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纪念活动,除了传统的集会形式,还创新性地引入回信交流、主题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纪念活动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延续了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中所蕴含的五四精神核心;其次,活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最后,通过结合青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新时代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引导青年成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新的特质,赋予了纪念史更为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每周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龙国存 刘维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每周评论》逐步认可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广泛报道十月革命和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关注劳农阶级,鼓励工人阶... 《每周评论》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媒介。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每周评论》逐步认可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广泛报道十月革命和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关注劳农阶级,鼓励工人阶级组织起来进行阶级斗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五四运动在江苏
8
作者 李雨畅 张加华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1919年,从北京首先爆发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到江苏,江苏各界人士立刻响应积极声援,通过举办国民大会和游行演说、筹建各界联合会等爱国团体、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尤其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等实际行动,参与到五四浪潮中,掀起... 1919年,从北京首先爆发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到江苏,江苏各界人士立刻响应积极声援,通过举办国民大会和游行演说、筹建各界联合会等爱国团体、全面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尤其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等实际行动,参与到五四浪潮中,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巨浪。这一时期,新文化思潮在江苏各地广泛传播,一些地方开始兴办教育事业,成立进步团体,发行文化刊物,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的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江苏地区早期中共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江苏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五四运动在德州及其划时代的影响
9
作者 谈家水 刘振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五四运动爆发后,德州人民立即响应,迅速汇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推动了德州新文化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德州地方党组织和革命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促进了德州民众的觉醒和妇女解... 五四运动爆发后,德州人民立即响应,迅速汇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推动了德州新文化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德州地方党组织和革命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促进了德州民众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新时代,德州青年要大力传承弘扬五四精神,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德州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德州 影响 新时代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
作者 周香凝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从五四运动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范围传播成为现实,在传播主体上表现为由早期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在传播路径上呈现出以日本、欧洲、俄国、美国为主的多元化传播态势,在传播效果上彰显出由自发零散到自觉系统的转... 从五四运动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范围传播成为现实,在传播主体上表现为由早期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在传播路径上呈现出以日本、欧洲、俄国、美国为主的多元化传播态势,在传播效果上彰显出由自发零散到自觉系统的转变。其时,受限于历史认知局限、“两次论战”和封建军阀的打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在战胜传播困境中鲜明地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传播 先进分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11
作者 李奕瑶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对早期阶段的超越,呈现宣传目的明确性、方式多样性、内容全面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启示我们,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五四运动
下载PDF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民族观的影响
12
作者 陈盈诺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中华民族观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关节点,不仅代表着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代表着通过本次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各... 中华民族观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关节点,不仅代表着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代表着通过本次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各民族在巨大的民族危机之下找到了救国新思路、发展新方向,在思想观念上去除了旧有的“华夷之辨”,走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困境,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放在最前面,主张民族团结,鼓励和支持被压迫各民族进行斗争,让各族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中华民族的国民身份更加认同,推进各族人民完成从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观念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观
下载PDF
道路的另一种——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凌叔华的写作
13
作者 孟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方式的探索逐渐深入且多元,突破了既定的二元模式。作为激进时代中的渐进者,凌叔华借助性别的对立缓释了旧式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冲突,并以撕裂的女性欲望书写、绝望的“新”之变局呈现,打破了五四时期知识界在妇女解放命题上的乐观想象。凌叔华独特的“破旧立新”表达根植于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呈现出超脱时代的倾向,展示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道路的“另一种”形态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五四文学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盗火者”的青年时代:五四运动前后恽代英的人格与志向
14
作者 熊成帅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恽代英是中国革命的一位“盗火者”,也是五四青年的典型代表。在五四运动前后,恽代英坚持以自信与力行的严肃态度对待人生,树立了救国与救世的高远追求,养成了高度的责任心和理性周密的务实精神。为了实践救国理想,恽代英坚持苦修,漠视... 恽代英是中国革命的一位“盗火者”,也是五四青年的典型代表。在五四运动前后,恽代英坚持以自信与力行的严肃态度对待人生,树立了救国与救世的高远追求,养成了高度的责任心和理性周密的务实精神。为了实践救国理想,恽代英坚持苦修,漠视名利诱惑,长期保持艰苦简朴的生活,积极探索养成“善势力”的方法。恽代英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与救国救世的人生追求,根植于晚清以来救亡图存的危机意识,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五四新文化的培育与洗礼。青年时代恽代英的精神气质,对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五四运动 人格 人生态度 精神气质
下载PDF
五四余音:闽案与中国反日舆论新动向
15
作者 张恒 《福建史志》 2024年第2期82-90,92,共10页
作为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期间浩大的政治声势与强烈的公众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中国反日舆论的新动向,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愈发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渐趋强烈的反日救国诉求、日益鲜明的御侮安邦追求既是督促北洋政府在对日交涉... 作为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期间浩大的政治声势与强烈的公众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中国反日舆论的新动向,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愈发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渐趋强烈的反日救国诉求、日益鲜明的御侮安邦追求既是督促北洋政府在对日交涉进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直至取得全面胜利的驱动力,更成为反日政治力量对抗亲日政治势力、最终引发北洋裂变与时局变动的政治旗帜。这种新动向对于中国人民的救亡运动及各派政治集团的竞逐兴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闽案 反日舆论
下载PDF
妇女参政视角下的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实践
16
作者 赵梅姝 赵秀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妇女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以天足运动、西方新思想的传播、创办女刊和学生运动为实践切入点,透视五四时期的中国妇女参政实践,天足运动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实践前提,西方新思想的传播为妇女参与政治... 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妇女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以天足运动、西方新思想的传播、创办女刊和学生运动为实践切入点,透视五四时期的中国妇女参政实践,天足运动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实践前提,西方新思想的传播为妇女参与政治奠定思想基础,创办女刊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思想指引,学生运动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路径借鉴。五四时期妇女参政实践是近代中国妇女百年参政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五四时期妇女参政实践,必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妇女参政和妇女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妇女解放 五四时期
下载PDF
新四军生产节约运动研究
17
作者 吴云峰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抗战期间,为了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改进作风,提高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持久抗战,新四军开展了生产节约运动。运动分为探索准备、大生产局部展开、大生产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生产节约运动中,新四军妥善处理打仗、练兵与... 抗战期间,为了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改进作风,提高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持久抗战,新四军开展了生产节约运动。运动分为探索准备、大生产局部展开、大生产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生产节约运动中,新四军妥善处理打仗、练兵与生产的矛盾,解决生产固定性与部队流动性的矛盾,协调部队生产与群众生产的关系,解决生产技术不熟练的问题,克服了生产节约中遇到的难题。新四军生产节约运动的开展,战胜了经济困难,改善了部队生活,提高了战士的觉悟,促进了部队巩固,并在生产节约运动中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生产节约运动 华中抗日根据地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的学生救国会:从“爱国”到“救国”
18
作者 万成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1918年的“五·二一”大请愿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和预演,也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游行请愿运动。这次请愿中成立的学生爱国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生爱国会后因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青年学生国... 1918年的“五·二一”大请愿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和预演,也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游行请愿运动。这次请愿中成立的学生爱国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生爱国会后因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青年学生国家观的转变和关怀政治的现实诉求而改名为学生救国会,并在五四运动的前夕通过开办国民杂志社、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召集北大“五三晚会”等一系列现实活动,为五四示威游行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学生救国会 爱国 救国
下载PDF
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永春 张新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的高度阐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和倡导文化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批评了五四运动存在的形式主义错误方法和知识分子脱离工农群众的缺点。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的高度阐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和倡导文化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批评了五四运动存在的形式主义错误方法和知识分子脱离工农群众的缺点。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五四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式革命的开端,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也准备了国民革命。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揭示了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将其归结为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论述,对推进五四运动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下载PDF
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大华 周元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共11页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民族...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互动;二是民族主义的现代性拓展,三是参与民族主义运动的阶级和阶层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四前后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