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王学的基本政治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明代王学的政治哲学思路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治心可以转化治世,好的生活在于民众的自我创造;"万物一体"是最好的人间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无所谓阶级之分、亲仇之别,一律与自我本身同...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明代王学的政治哲学思路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治心可以转化治世,好的生活在于民众的自我创造;"万物一体"是最好的人间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无所谓阶级之分、亲仇之别,一律与自我本身同等对待;良知及其他内在性的资源可以转化为社会的规范和准则,人也从完善的道德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民间社会的教化行动使得民众参与自下而上的道德救赎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哲学家或者知识分子应承担政治责任,将"学"与"政"打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明代王学 儒学
下载PDF
孟森清史研究成就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纪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孟森治清史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孟森的清史著作,以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编的论文质量最高,《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则是研究心得与一般史实的汇编,具体反映出孟森不同寻常的史识。孟森的清史研究是以政... 孟森治清史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孟森的清史著作,以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编的论文质量最高,《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则是研究心得与一般史实的汇编,具体反映出孟森不同寻常的史识。孟森的清史研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以旧的著述形式中表现新史观,研究中能着眼全局又能探微发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森 心史丛刊 清史讲义 明清史研究集刊 清史研究
下载PDF
三代以下折衷于朱子——张履祥对《四书》的新诠及约礼之学
3
作者 张天杰 王龙强 《嘉兴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15,共11页
明末清初是《四书》学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在“由王返朱”思潮之中张履祥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还在《四书》的诠释上对朱子学多有发明。他一生的治学以《四书》为核心,“祖述孔孟,宪章程朱”,将《论》《孟》《学》《庸》贯通“一辙”... 明末清初是《四书》学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在“由王返朱”思潮之中张履祥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还在《四书》的诠释上对朱子学多有发明。他一生的治学以《四书》为核心,“祖述孔孟,宪章程朱”,将《论》《孟》《学》《庸》贯通“一辙”,其宗旨为“约礼”之学,《四书》其他道理如“视听言动”可谓“约礼”之“目”;《中庸》之义“须臾不可离也”,故“行准中庸”而强调须落实于“伦常日用”。就如何笃实践履而言,他对于《四书》的新诠,使其成为“朱子以后五百年来闻知之一人”以及入祀孔庙的儒家圣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履祥 明末清初 朱子学 四书 约礼之学
下载PDF
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4
作者 曹利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5-98,共4页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朝对西藏地区都进行了有效治理,治理策略上既有诸多相似又各具特色。文章试图从宗教、政治、军事三方面对比分析明清两朝治藏政策之异同及特点,并探讨其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明清 西藏 治理策略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贽与苏轼并论之意义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光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2-31,共10页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苏轼 阳明心学 晚明文人 洛蜀党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