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黔东特区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1
作者 付江红 《铜仁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1934年5月,红三军从洪湖革命根据地突围后,进入了贵州东北部,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相邻地区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和当地土家民族等各族人民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了不畏艰难、勇往... 1934年5月,红三军从洪湖革命根据地突围后,进入了贵州东北部,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相邻地区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和当地土家民族等各族人民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团结精神;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英勇顽强、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是推动黔东地区各族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军 黔东特区精神 时代意义
下载PDF
朱德在川滇黔早期革命生涯研究综述
2
作者 陈善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6-91,100,共7页
朱德同志是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他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选择川滇黔地域视角,以时间为经以朱德早期革命活动为纬,专门收集朱德在川滇黔地域... 朱德同志是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他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选择川滇黔地域视角,以时间为经以朱德早期革命活动为纬,专门收集朱德在川滇黔地域尤其是在泸州赤水等地革命活动的文献,或者在研究其他阶段或问题时涉及到朱德在这一地区革命活动文献进行梳理后认为,研究者们对朱德在川滇黔期间革命活动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朱德在川滇黔的早期革命实践活动,主要指政治军事活动(含剿匪)、早期诗词创作以及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二是朱德在川滇黔早期革命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三是朱德精神研究;四是与朱德早期革命活动相关的陈列馆、历史遗迹、史料、趣闻轶事等的介绍与考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川滇黔 军事政治活动 文体活动 诗词创作 精神影响
下载PDF
路径与策略:新时代贵州精神与贵州文化自信转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海燕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8-53,共6页
贵州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凝练过程,贵州精神增强了贵州人民的自信、凸显了贵州文化资源的价值。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时差性、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贵州人民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弘扬贵州优秀传统文化、激活革命文化资源、着眼贵州先进文... 贵州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凝练过程,贵州精神增强了贵州人民的自信、凸显了贵州文化资源的价值。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时差性、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贵州人民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弘扬贵州优秀传统文化、激活革命文化资源、着眼贵州先进文化建设来提升贵州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贵州精神 文化自信 革命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贡献
4
作者 杨军昌 姚秀妍 李迪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0,共20页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的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里程碑。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的标志。在长征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中,红二、红...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的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里程碑。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的标志。在长征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中,红二、红六军团服从大局豪情壮,浴血转战军旗红,充分发挥了启先声、担策应、作后卫的作用,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的革命活动历时最长,在黔山厚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为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伟绩。回顾和分析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的革命史迹及其贡献,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和长征精神、全面展示贵州红色革命史和红色贵州,以及推进贵州“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革命活动 红二、红六军团 红色贵州
下载PDF
试析《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产生
5
作者 楚艳辉 阳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6-41,共6页
黔东革命根据地及其周边的人口民族结构和少数民族生存状况是《关于苗族问题决议》产生的客观前提;《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现实需要;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 黔东革命根据地及其周边的人口民族结构和少数民族生存状况是《关于苗族问题决议》产生的客观前提;《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现实需要;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大部分是苗族"之说不成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尚未得到国家的承认与社会的认可是影响《关于苗族问题决议》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苗族问题决议》 黔东革命根据地 红三军
下载PDF
论弘扬黔东革命精神与加快铜仁发展
6
作者 任清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16,共3页
在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东革命精神。这是值得铜仁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的。弘扬寻求真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依靠群众及为民谋利等黔东革命精神,对加快铜仁建... 在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黔东革命精神。这是值得铜仁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的。弘扬寻求真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依靠群众及为民谋利等黔东革命精神,对加快铜仁建设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革命精神 弘扬 加快 铜仁发展
下载PDF
黔东红色文化发微
7
作者 徐明忠 《知行铜仁》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革命文化是黔东宝贵的文化基因。充分认识黔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对其准确定位,增强自我认同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发掘和整合,有利于促进黔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黔东根据地 红色文化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