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20—50年代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命运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桂菊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3期51-63,共13页
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曾经是俄罗斯帝国在我国的常设官方机构。驻华二百多年间,该组织对于满足在华俄罗斯东正教徒的宗教生活、从事汉学研究以及中俄两国的外交事务交流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上半叶,由于宗主国的政... 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曾经是俄罗斯帝国在我国的常设官方机构。驻华二百多年间,该组织对于满足在华俄罗斯东正教徒的宗教生活、从事汉学研究以及中俄两国的外交事务交流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上半叶,由于宗主国的政权格局和政教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在我国的历史命运与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由于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产生分歧,俄国东正教会分裂为境内外两个部分。以英诺肯提乙为首的第十九届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由服从俄国境内外东正教会双重领导转身脱离莫斯科牧首区控制;以维克多为首的第二十届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则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重新回归到莫斯科牧首区的怀抱。俄国最后两届东正教传教团驻华期间,主要扮演了俄国难民和流亡人员避难所和临时家园的角色。俄国驻华传教团的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驻华东正教传教团 俄国东正教会 中俄关系
下载PDF
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化交流长期持续发展的保障。俄国在交流中是积极、主动的一方,而清朝则是相对消极、保守的一方。在充分肯定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文化交流 东正教传教士 留学生 俄罗斯学
下载PDF
在华俄文宗教报刊的传播特征重探
3
作者 王海 祝海林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华俄文宗教报刊活动的发展态势与在华俄文报刊相符,又显现出自身的特定规律。在华俄文宗教报刊在近现代中俄外交、文化往来、民间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在华俄罗斯移民群体提供了交流平台,推动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尤其是东北... 在华俄文宗教报刊活动的发展态势与在华俄文报刊相符,又显现出自身的特定规律。在华俄文宗教报刊在近现代中俄外交、文化往来、民间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在华俄罗斯移民群体提供了交流平台,推动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尤其是东北地区报业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报业的内涵。重新探讨在华俄文宗教报刊的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俄文宗教报刊 在华俄文东正教报刊 在华犹太教俄文报刊 传播特征 重探
下载PDF
当代俄罗斯东正教报刊的世俗化特色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泽仁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1,共20页
21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报刊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其世俗化。这个世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内容的丰富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二是受众群体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媒介策略,在俄罗斯,包括东正教报刊在内的东正教媒体以惊人的... 21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报刊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其世俗化。这个世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内容的丰富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二是受众群体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媒介策略,在俄罗斯,包括东正教报刊在内的东正教媒体以惊人的速度显示着它的发展潜能和趋势。这对于一个宗教国家,抑或是非宗教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从俄罗斯东正教报刊的世俗化本质特征去探讨其获取成功的经验,对于世俗媒体而言也可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东正教 东正教报刊 东正教教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