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乐哲《中庸》英译本中注释的哲学建构
1
作者 易红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对安乐哲(Roger T.Ames)《中庸》英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者运用了形音型、比照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类注释,藉此阐明了译者源文本翻译的哲学基础,彰显了其术语翻译的中国哲学特色,凸显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意义,体现了《中庸》... 对安乐哲(Roger T.Ames)《中庸》英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者运用了形音型、比照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类注释,藉此阐明了译者源文本翻译的哲学基础,彰显了其术语翻译的中国哲学特色,凸显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意义,体现了《中庸》对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丰硕的儒学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中庸》 注释 哲学建构 典籍翻译
下载PDF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2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重树经学典范:曹元弼“郑注配经”的思想要义
3
作者 邓国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思路不断求新求变的集体风尚,形成集中一偏的思想困局。相对于集大成式的学术高度的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以客观态度审视学术研究主体性的范式观念,本来早存在于中国经学的传统之中,透过范式的“会通”构成强大的学术人格魅力,以顶天立地的文化精神为时代缔构正面的建设力量,从而体现集体幸福的愿望,形成“立”的精神动力,与“范式转移”所导致的“破”,实在是两副照面。因此特别彰显民国时代以来,在学制“废经”而学术全面西化的时代情景中,于学制外所存在坚持不懈的终身治经之士如曹元弼,其全力重建经学的典范价值,坚持树立中国文化的恒常属性,重建中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正视曹元弼“范式重建”的意义,无疑能增强社会上有所“立”的正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经学典范 郑注配经 学术大统 王道精神
下载PDF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4
作者 李泉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16,共14页
本文在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高级汉语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独特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论述了该课程教学的多元理论基础,明确了“研读”和“读懂”是该课程的基本形态和目标追求,前者指向文本... 本文在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高级汉语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独特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论述了该课程教学的多元理论基础,明确了“研读”和“读懂”是该课程的基本形态和目标追求,前者指向文本,后者指向学生。文章着重从字词研读、语篇研读、语境研读和文化研读等角度,展示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反思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级汉语教学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 语篇语法 语境意识 语境化理解
下载PDF
伦理正义对中华法系统一性的价值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治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法体系,其伦理正义决定和影响着法律正义的设计和实现。中华法系立法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服务于律典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高超的法律解释学,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法系统一性的形成。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借助“以经释律”“引经注律”“引经决狱”方法贯彻伦理正义价值原则,中华法系的立法解释、律学研究和司法裁判活动展现了高度的统一性;通过和平的交流互鉴,整个中华法系圈在存续期间保持了伦理价值、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以伦理正义引领的中华法系的统一性,承担了一般国家法律体系所没有的重大且复杂的历史内涵,从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持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法的统一性 以经释律 引经注律 引经决狱 伦理正义
下载PDF
“经之道”与“史之迹”:清代中期的“风雅正变”论
6
作者 厉运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自朱自清先生判分正变为“风雅正变”与“诗体正变”,学界关于正变的研究遂歧为两途,而不复措意于汉代以后的“风雅正变”之论说。“风雅正变”本为经学话语,它导源于《毛诗序》,至郑玄而具备规模,在内部构成上遵循着价值主导、史事证... 自朱自清先生判分正变为“风雅正变”与“诗体正变”,学界关于正变的研究遂歧为两途,而不复措意于汉代以后的“风雅正变”之论说。“风雅正变”本为经学话语,它导源于《毛诗序》,至郑玄而具备规模,在内部构成上遵循着价值主导、史事证立的原则,由此导致了自身结构上的矛盾。清代中期是“汉学昌明”的时代,形成了以时世、美刺、声乐论说正变的多重进路,而表现出一种历史化的诠释倾向:或秉持史家的意识与立场以立论,或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取代宏大的叙事结构,或致力于揭示诗乐共存、以声为用的原初文化形态。在清代中期知识、思想与价值系统的调整以及经史观念的互动与重构中,“风雅正变”说所得以成立的前提与基础,渐由价值的依据转向事实的依据,从而呈现出从经之“道”到史之“迹”、从经学话语到历史话语转换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正变 经学话语 历史话语 知识 价值
下载PDF
《集韵》辑音指误
7
作者 遆亚荣 岳利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集韵》源于《经典释文》之辑音存在大量讹误,其讹误可分为“折合注非其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非注音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被注字或音注有错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音切出错的辑音讹误”四大类型。文章依次举例分析并指... 《集韵》源于《经典释文》之辑音存在大量讹误,其讹误可分为“折合注非其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非注音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被注字或音注有错字之音切的辑音讹误”“折合音切出错的辑音讹误”四大类型。文章依次举例分析并指明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韵》 《经典释文》 辑音 指误
下载PDF
《经典释文》异读字又音成因探析
8
作者 刘海兰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经典释文》丰富的异读材料,不仅是音韵研究的重要语料载体,同时也反映了复杂的字际关系问题。书中的“又音”,除了语音演变导致的又音,还有诸多又音是在用字过程中产生的,对因假借、训读和同形而造成的又读现象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异读字 又音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反思与探索
9
作者 曲经纬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汉语界美学学科和相关论域的建立,是在以经史子集之学为核心的古典国学转换为美学的现代学科表达中产生的。中国古典美学是古与今、中与西碰撞融合下产生的现代学术形态,其以今释古、以西释中的合法性根据,需要在不断反思和质疑中得到巩... 汉语界美学学科和相关论域的建立,是在以经史子集之学为核心的古典国学转换为美学的现代学科表达中产生的。中国古典美学是古与今、中与西碰撞融合下产生的现代学术形态,其以今释古、以西释中的合法性根据,需要在不断反思和质疑中得到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谨慎进行中国古典美学方法论上的尝试探索:在对中国古典审美经验进行现象还原的基础上,感知探索其本体论驱动所在,将形而上的精神经验与形而下的感性经验相结合,以具有代表性形态的个案研究进行纯粹审美精神史的展开,代替依据朝代更迭割分美学史料的断代式研究,将审美本体演变的逻辑线索与古典审美经验突破的显现形态相印证,以此呈现中国古典美学史的脉络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本体 中国话语 美学方法论
下载PDF
治道之间:任启运研礼倾向的演变——以《礼记章句》《经筵讲义》《礼记义疏》之《王制》《月令》为例
10
作者 张露雨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橥了任氏释礼重心由考据向义理的转向,以及经世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稽考三书阐释《王制》《月令》相关内容的异同,可管窥任启运礼学研究的核心精神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章句》 《经筵讲义》 《礼记义疏》 任启运
下载PDF
格式塔理论视角下中华武术典籍中的文化意象英译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刚 殷优娜 李杉杉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6,共12页
中华武术典籍承载着厚重的武术精神和中华文脉,是武术前贤的智慧结晶、武术技法技理的传承精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凝聚,其英译研究对于加速武术典籍的国际传颂、深化武术的国际传播、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格式塔... 中华武术典籍承载着厚重的武术精神和中华文脉,是武术前贤的智慧结晶、武术技法技理的传承精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凝聚,其英译研究对于加速武术典籍的国际传颂、深化武术的国际传播、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格式塔理论与中国武术重视整体思维的特点相契合,为武术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接近性原则”,在系统分析武术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基础上,对武术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空缺、文化缺省、文化约等、文化相通等现象的英译路向展开研究,以期为武术典籍外译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理论 中华武术典籍 文化意象 英译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智媒时代传统文化典籍何以活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晓群 施麟麒 王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135,160,F0003,共9页
传统文化典籍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在智媒时代需要活态化传承的重要对象。“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社会和大众中广泛普及传统文化,是文化典籍当代活化的目标。智媒时代传统文化典籍的活化是复杂的系统,可以概括为分类... 传统文化典籍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在智媒时代需要活态化传承的重要对象。“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社会和大众中广泛普及传统文化,是文化典籍当代活化的目标。智媒时代传统文化典籍的活化是复杂的系统,可以概括为分类遴选、话语转换和智能传播三大环节。它们构成完整的逻辑链条,相互赋能,紧密衔接。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别讨论这三大环节的相关问题,厘清各子系统要素的关系和子系统之间的衔接逻辑,明确典籍活化的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典籍 活态化 复杂系统 分类遴选 话语转换 智能传播
下载PDF
庞德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注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朝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112,共7页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注释等4类,他的注释原则是尽量不用注释,如果使用,则是为了凸显他的表意文字翻译法或让译文意义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庞德 注释 类别 目的
下载PDF
《道德经》注解的疑难与新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鹏山 衣抚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道德经》的注解历来纷纭,很多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甚至有些词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语言、逻辑、义理缺陷,而注家或得过且过,或视而不见、因循守旧、不求确解。基于以下三条原则,可为《道德经》古今注解中的疑难问题给出合理的解读:考核... 《道德经》的注解历来纷纭,很多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甚至有些词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语言、逻辑、义理缺陷,而注家或得过且过,或视而不见、因循守旧、不求确解。基于以下三条原则,可为《道德经》古今注解中的疑难问题给出合理的解读:考核《道德经》中核心词汇及其词性的正反使用情况;兼顾逻辑、义理和事理等方面综合考量,给出合理解释;鉴于《道德经》的韵文性质,重视每句尾字的押韵情况,对《道德经》的文字及其表达给出相应疏证。由此,可对“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等千古难题提出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经典注解 老子
下载PDF
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15
作者 景海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2,共11页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现出风格迥异、体式多样的形态,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这需要加以辨析,才能够明了和理解这些经典解释活动中的复杂环节,也才能深入到经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直接面对六经的理解和诠释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解释性文本,这便是传、记之著。而后续致力于文字疏解、词义训释和经意阐明的语文学著述,更多地表现为经注的形式。这些对于经本文及早期的意义解释均给予关注、并尝试作进一步疏解的作品,便构成了数量众多、体式各异的第二序的解经著作。在不同的时代,经典注释有着相异的背景,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解经样态,在方法学上也各有特点,这些都需要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经学 经与传 义疏学 经解体式 经典诠释
下载PDF
漫论白居易《长恨歌》通行英译的得失——以郭杰《白居易诗歌精解》为参照
16
作者 张广奎 于燕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传播的成功,离不开前人注疏之功。综观《长恨歌》问世的译本,多数译者对于原诗蕴含的字句与涉及的文化缺乏足够的训诂与考据。具体表现为包括典故、文化负载词在内的历史文化元素的误译、原诗旨归的误读以及译文风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传播的成功,离不开前人注疏之功。综观《长恨歌》问世的译本,多数译者对于原诗蕴含的字句与涉及的文化缺乏足够的训诂与考据。具体表现为包括典故、文化负载词在内的历史文化元素的误译、原诗旨归的误读以及译文风格的错位。以学界高度认可的郭杰《白居易诗歌精解》为基准,通过分析翟理斯等几位西方汉学家及许渊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说明权威的选注本对于译者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大有裨益。因此,经典诗歌外译须以注疏为法,择善本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歌精解》 郭杰 《长恨歌》 经典外译
下载PDF
陈玖学生平及《评注七子兵略》的来源
17
作者 许富宏 黄绿青 《孙子研究》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陈玖学是明代著名的兵学古籍整理者,其家世有从军爱兵学的传统。陈玖学对赵光裕《武经标题正义》进行了订正重编,撰成《新镌增补标题武经七书》,保留了赵光裕书中“兵权谋”内容,而删除了其中“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部分。《新... 陈玖学是明代著名的兵学古籍整理者,其家世有从军爱兵学的传统。陈玖学对赵光裕《武经标题正义》进行了订正重编,撰成《新镌增补标题武经七书》,保留了赵光裕书中“兵权谋”内容,而删除了其中“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部分。《新镌增补标题武经七书》影响甚大,后世刊刻流传即为《评注七子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玖学 兵学 评注七子兵略
下载PDF
曹础基在庄学史上的贡献——兼谈其对关锋范式的突破
18
作者 周炽成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123,共9页
20世纪以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不同研究范式的转换,其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庄子浅注》的作者,曹础基的庄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以来的《庄子》研究史相应发展。曹先生是新时期具有代表性... 20世纪以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不同研究范式的转换,其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一个缩影。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庄子浅注》的作者,曹础基的庄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以来的《庄子》研究史相应发展。曹先生是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之一,也是庄学研究关锋范式的突破者。从《庄子浅注》到《庄子浅论》,其研究涵盖了庄学研究范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促使《庄子》研究最终呈现多元化。在新版《庄子浅注》和《老庄旁训》中,曹先生对旧版一些过时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展示了《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曹础基在新中国庄学研究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础基 《庄子浅注》 《庄子浅论》 《老庄旁训》 关锋范式 庄学史
下载PDF
试论中医典籍英译中话语杂合与文化自信的建构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振 张宗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74,共5页
中医药话语文化自信在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以及应对异质文化冲击与促进文化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医药翻译研究基于当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从语言的意义、形态、用法及文化内涵等层面深入探讨“融合”的过... 中医药话语文化自信在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以及应对异质文化冲击与促进文化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医药翻译研究基于当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从语言的意义、形态、用法及文化内涵等层面深入探讨“融合”的过程与机制。本文通过引介哈佛大学教授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杂合”理论,指导译者分别从“语义协商”“音形杂合”“求同存异”及“他者保留”等文内与文外四个维度实现英汉话语及文化之间的“碰撞、协商与交融”。研究表明,话语杂合现象赋予翻译原则、手段及进程崭新的意义与功能,使中医典籍译文彰显出文化自信与兼容并包的典型特点,进而与西医为主导的现代医学共同构建出多元共存的国际医学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英译 话语杂合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医古文》文选词语注释指瑕
20
作者 张雪梅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十四五”规划教材《医古文》,文选词语注释力求精当,但仍存在瑕疵,如“比例”“输”“俞”“卒”“瘲瘛”等注释有误;“自当”“唯当”“一以参详”“有如”“以十数”等该注而未注。在此列举讨论,以...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十四五”规划教材《医古文》,文选词语注释力求精当,但仍存在瑕疵,如“比例”“输”“俞”“卒”“瘲瘛”等注释有误;“自当”“唯当”“一以参详”“有如”“以十数”等该注而未注。在此列举讨论,以期为其修订、再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 文选 词语 误注 漏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