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列宁外交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玉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列宁的苏维埃外交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后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列宁在苏维埃外交领域的探索和贡献不仅在于他放弃了世界革命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政策,更在于在20年代初期的历史条件下,在战后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初露端倪之时即看到这一不同... 列宁的苏维埃外交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后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列宁在苏维埃外交领域的探索和贡献不仅在于他放弃了世界革命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政策,更在于在20年代初期的历史条件下,在战后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初露端倪之时即看到这一不同于传统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的追求并客观阐述了它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列宁对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认识为苏俄和平共处对外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苏维埃外交思想 资产阶级和平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走自己的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文昭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走自己的路有两个指向,最初是针对苏联提出来的,后来又有针对西方的意味。走自己的路有两层含义;走自己的路曾经侧重于"不"字,强调与他人的差别,而走自己的路的真谛是自主选择。只有国...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走自己的路有两个指向,最初是针对苏联提出来的,后来又有针对西方的意味。走自己的路有两层含义;走自己的路曾经侧重于"不"字,强调与他人的差别,而走自己的路的真谛是自主选择。只有国力的强大和理论的成熟,才能以我为主,真正地走自己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苏联 西方
下载PDF
苏联、斯大林与西路军失败之原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宇 周忠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在西路军问题上,关于"打通国际线路"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与苏联、斯大林的指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行动。然而西路军长时间待在河西走廊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及其领导者的相关指示:... 在西路军问题上,关于"打通国际线路"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与苏联、斯大林的指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行动。然而西路军长时间待在河西走廊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及其领导者的相关指示:极力阻止西路军进入新疆。无疑,他们的指示成为西路军惨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斯大林 西路军 失败
下载PDF
混乱的“西方”概念:历史处境和观念史之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精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51,共21页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因冷战而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罗斯的统一“西方”。这种强烈反差促使我们需...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因冷战而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罗斯的统一“西方”。这种强烈反差促使我们需回到历史去观察“西方”: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不存在“西方”,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肇始于针对苏联在二战后在东欧和第三世界扩张,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约,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西欧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东方”瓦解,“西方”获得合法性,在美国主导下持续存在并扩大、充实、丰富为等同于“民主“”自由“”人权”区域和价值观,而2003年之前俄联邦与北约和欧盟正常合作。拜登政府利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重振了“西方”,也证实了“西方”仍然是俄罗斯的敌人。可见,今天即便有“西方”,或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概念,或是美国主导建构的理念,而非普适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欧洲分裂 美国 俄国-苏联-俄联邦
下载PDF
战时合作中美苏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向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6,共7页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对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功不可没。美苏虽在建立该通道的酝酿过程中合作与分歧并存,但该计划最终仍得以实施。这条空中航线克服严峻自然环境挑战,兼具军机运输通道和外交通道...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对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功不可没。美苏虽在建立该通道的酝酿过程中合作与分歧并存,但该计划最终仍得以实施。这条空中航线克服严峻自然环境挑战,兼具军机运输通道和外交通道的双重价值。阿西空廊囿于美苏矛盾的不断升级而中止。阿西空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美苏两国的战时合作,既是二战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也是美苏两国战时外交策略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合作 美苏关系 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航线(阿西空廊)
下载PDF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形成
6
作者 韩永利 张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中国抗日战争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 中国抗战 中国战场 苏联战场 太平洋战场 格局
下载PDF
论冷战时期西方的军事遏制战略对苏联东欧关系的影响
7
作者 李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东欧的军事遏制战略是贯穿始终的 ,主要分为地区性遏制战略 ( 1 946- 1 95 4年 )、大规模报复战略 ( 1 95 4 - 1 967年 )、灵活反应战略 ( 1 967-1 982年 )、新战略 ( 1 983- 1 988年 )、超越遏制战略 ( ...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东欧的军事遏制战略是贯穿始终的 ,主要分为地区性遏制战略 ( 1 946- 1 95 4年 )、大规模报复战略 ( 1 95 4 - 1 967年 )、灵活反应战略 ( 1 967-1 982年 )、新战略 ( 1 983- 1 988年 )、超越遏制战略 ( 1 989- 1 991年 )等阶段。具体说来 ,西方是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的 ,其对苏东的军事遏制策略既有不同之点 ,也有相似之处。但是 ,从对苏东关系的影响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西方国家 军事遏制战略 苏联 国际关系
下载PDF
共产国际、苏联与红军西路军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忠瑜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通过新史料探讨了苏联、共产国际与红军西路军的组成、西进、失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苏联 斯大林 季米特洛夫 红军西路军
下载PDF
政治人物安危与国家安全——从苏东国家的历史教训谈起
9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1期43-49,共7页
冷战期间,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苏东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冷战结束后,此种行为也被施加给整个南方特别是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身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它与西方的矛盾从生存权... 冷战期间,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苏东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冷战结束后,此种行为也被施加给整个南方特别是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身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它与西方的矛盾从生存权领域进入发展权领域。中国与美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时间和机遇空间日益缩小,可持续优势日益向中国倾斜。在中西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且有利于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拾打击苏联的模式,是西方英美敌对势力必然要发起的、也是中国政治保卫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西方 苏东国家 苏联解体
下载PDF
意识形态、地区战略与苏联的崛起
10
作者 顾炜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2期33-39,共7页
二战后,苏联继续其崛起之路,但这一过程受到意识形态和地区战略的双重影响。意识形态造成了苏联崛起的虚化,也促使苏联改变了原有的地区战略,本应起到巩固崛起成果的地区战略最终并未推动苏联的崛起,成为苏联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苏联的... 二战后,苏联继续其崛起之路,但这一过程受到意识形态和地区战略的双重影响。意识形态造成了苏联崛起的虚化,也促使苏联改变了原有的地区战略,本应起到巩固崛起成果的地区战略最终并未推动苏联的崛起,成为苏联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苏联的教训值得所有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崛起的国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的崛起 东欧各国 意识形态 地区战略 西方国家
下载PDF
苏埃“捷克武器交易”原因分析
11
作者 王莹 方长明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3-75,共3页
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旧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为加强国防建设,纳赛尔积极向西方购买武器,但最终苏联而不是西方的武器进入了这个一直以来西方的势力范围。分析苏埃武器交易的原因,得出结论,西方的冷战政策造成了阿拉... 1952年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旧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为加强国防建设,纳赛尔积极向西方购买武器,但最终苏联而不是西方的武器进入了这个一直以来西方的势力范围。分析苏埃武器交易的原因,得出结论,西方的冷战政策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混乱,迫使埃及寻求苏联的帮助,西方试图拉拢埃及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西方 苏联 武器交易
下载PDF
1955年苏联与西德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12
作者 李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1955年9月中旬,苏联与西德在莫斯科举行建交谈判,既有各自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大背景。两国最终建交是双方谈判讨价还价、互谅互让的结果。两国建交影响广泛深远:使苏联获益匪浅,使西德喜忧参半,也令美国大为不满。尽管苏联与西德之间... 1955年9月中旬,苏联与西德在莫斯科举行建交谈判,既有各自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大背景。两国最终建交是双方谈判讨价还价、互谅互让的结果。两国建交影响广泛深远:使苏联获益匪浅,使西德喜忧参半,也令美国大为不满。尽管苏联与西德之间存在的矛盾没有因为外交关系的建立而减少,但是两国建交开辟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对话交流的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5 苏联 西德 建交 谈判
下载PDF
论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建红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国际关系 “布拉格之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论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4
作者 高建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 1968年8月20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五国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世界,而且对当时及其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国际共运带来极大损害;使北约组织重获新生;对东西方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国际共运 北约 东西方关系
下载PDF
苏联对日宣战问题评析
15
作者 杭福珍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德黑兰会议前后,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是为争取美英早日开辟第二战场。随着欧洲战争形势的变化,苏联实力地位的提高,对日宣战成为其争夺远东利益的筹码。原子弹的使用,才使苏联迫不及待地最终宣战。
关键词 二次大战 远东太平洋战场 日本法西斯 苏联对日宣战条件 原子弹
下载PDF
日本南进军事战略形成及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16
作者 高强 《大连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日本军事战略是南进还是北进是经过反复权衡的;最后南进军事战略能够得势原因是多方面:从经济利益考虑,美英在远东军力的薄弱,扭转中国战局、美英在东南亚对日本的制裁等。从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分析,决定了日本南进军事战略只能采取偷... 日本军事战略是南进还是北进是经过反复权衡的;最后南进军事战略能够得势原因是多方面:从经济利益考虑,美英在远东军力的薄弱,扭转中国战局、美英在东南亚对日本的制裁等。从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分析,决定了日本南进军事战略只能采取偷袭方式,也决定它的这个战略的最后失败。 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野心由来已久。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军部法西斯组织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日益加强,日本统治集团明显地加快了其侵略的步伐。 当时,在远东阻挡日本军事前进的主要是中国、苏联和美国。 中国由于多年内战的消耗和军事力量的薄弱,已在1937—1938年的战事中被逼到了西南一隅。尽管日军取得了巨大军事胜利,但它始终无法彻底打垮中国军队,从而迫使重庆的蒋介石政府投降。 美国和苏联无疑是日本的两个劲敌。就总体实力而言,日本既比不上苏联又比不上美国,因此日本无意与两国同时开战。但是与两国中的一国单独开战的想法在日本军方看来,还是可行的。 当时日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把谁作为自己的对手,应该制定怎样的军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进 北进 日本 美国 苏联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历史的钟摆--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国际政治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华胜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15,152,共16页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30年前的苏联解体改变了历史,使国际政治发生颠覆性变化,世界走向全新的方向。有观点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似乎已为这场历史巨变的结局画上句号。但30年后的今天所展现的景象却完全不同。历史的发展出乎意料,一系列...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30年前的苏联解体改变了历史,使国际政治发生颠覆性变化,世界走向全新的方向。有观点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似乎已为这场历史巨变的结局画上句号。但30年后的今天所展现的景象却完全不同。历史的发展出乎意料,一系列因苏联解体而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变化都发生转向乃至逆转。本文指出其中的五个方面,即冷战回潮、两极结构再现、新东西方体系重构、自由主义衰落以及大欧洲理想破灭,并对这五大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冷战 两极 东西方体系 自由主义 大欧洲
原文传递
苏联解体30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滨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51-72,共22页
30年前的苏联解体,至今仍在以各种方式,或多或少、间接直接撬动欧亚大陆敏感的地缘政治神经。本文力图从个人(戈尔巴乔夫)、国家(苏联)和国际体制三个维度,审视那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的偶然与必然,评判政治精英的沉... 30年前的苏联解体,至今仍在以各种方式,或多或少、间接直接撬动欧亚大陆敏感的地缘政治神经。本文力图从个人(戈尔巴乔夫)、国家(苏联)和国际体制三个维度,审视那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的偶然与必然,评判政治精英的沉浮,以及国际体制转型的震荡。作为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冷战体系终结和帝国解体中负有主要责任,直接导致了苏联体制的瘫痪和瓦解,尽管这并非戈氏本意,也完全超出西方预想。相对于戈氏面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采取的激进和天真的改革举措,中国一直在探索和优化执政党、国家机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机制和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开放姿态,渐进改革,灵活务实,使体制"立新"的速度和质量,远超改造、破除旧机制的进程。在国际层面,苏联解体而导致的单极世界并未"终结"历史,而是开启了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盛极而衰的过程。面对中国历史性的崛起,新一轮大国博弈已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国际秩序 俄美关系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