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道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超越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崇温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0-44,70,共16页
从十月革命一直到二战结束初期,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曾初步显示出优于资本主义的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但在20世纪下半叶,却在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中渐渐败下阵来,并经由戈尔巴乔夫的改旗易帜而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究其原因,在于时代... 从十月革命一直到二战结束初期,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曾初步显示出优于资本主义的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但在20世纪下半叶,却在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中渐渐败下阵来,并经由戈尔巴乔夫的改旗易帜而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究其原因,在于时代主题发生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换,而苏联模式的缺陷与弊端,却使之不能适应于这种转换对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从而使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肩上。本文阐述了由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方面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 超越
下载PDF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林元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4-41,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没有形成一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苏联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马恩设想实践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严重缺陷,但不能完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没有形成一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苏联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马恩设想实践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严重缺陷,但不能完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认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马恩设想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走谁的路,去往何处——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细谱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0期26-37,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呈现多样化,从人民民主制度走向符合各自国情的民族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模式一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东欧国家创造的各种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尽管东欧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呈现多样化,从人民民主制度走向符合各自国情的民族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模式一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东欧国家创造的各种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尽管东欧道路与苏联模式的摩擦和矛盾贯穿始终,但不能简单地把东欧执政党的失败完全归结为是学习苏联模式造成的。东欧社会主义政治模式问题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东欧的兴亡过程,不能简单地用"过去与现在"、"好与坏"来概括。这是一个我们许多人都生活和经历的时代,需要客观地研究、公正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 苏联 社会主义 政治模式 工人阶级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现实优越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竟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选择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优越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它既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又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阐释了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内外困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人本"、"和谐"的执政理念,为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优越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资本主义制度 现实优越性
下载PDF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兼与李伟、曾昭禹先生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继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原则,但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制度方向,突破不得。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原则,但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制度方向,突破不得。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要坚持历史的辩证的标准,肯定其开创性和巨大成就,克服其严重弊病,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深化改革开放,还需要汲取斯大林模式的教训,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和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苏联剧变
下载PDF
从十月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5-45,共11页
以列宁为首脑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六年艰辛曲折探索,终于开创了不发达国家要采取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社,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随后,由于苏联领导人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 以列宁为首脑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六年艰辛曲折探索,终于开创了不发达国家要采取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社,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随后,由于苏联领导人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急于求成,改变为加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又形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越来越偏离列宁开创的正路,陷入崎路和歧路,又一再延误改革,终于变成绝路和死路,使俄国倒退、回归资本主义老路和邪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沉重代价,终于取得三大成就。首先,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曾经照搬苏联模式,吃了不少苦头,遭受重大损失;最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终于探索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路和新路。今后要不断拓展这条新路使之成为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大同的康庄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苏联模式 新民主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分析
7
作者 陈彦超 李文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64-268,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并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以俄为师"的战略策略。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这个策略改变为"以苏为鉴",...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并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以俄为师"的战略策略。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这个策略改变为"以苏为鉴",毛泽东开始带领中国探索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并最终确立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条件、道路和模式比较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探讨,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社会主义 毛泽东 苏联模式 以俄为师 以苏为鉴 四个现代化
下载PDF
苏联模式——中亚五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视角
8
作者 王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5,共5页
社会转型是一种实质性的社会变动,由根本制度带动的社会全面变化通常伴有剧烈的阵痛,并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中亚五国的社会转型始于矛盾与危机并存的历史背景之下,可以说,苏联模式的终点,就是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原苏联共... 社会转型是一种实质性的社会变动,由根本制度带动的社会全面变化通常伴有剧烈的阵痛,并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中亚五国的社会转型始于矛盾与危机并存的历史背景之下,可以说,苏联模式的终点,就是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原苏联共和国艰难转型的起点。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与冲突,都能够在苏联模式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后果中找到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亚地区 社会转型 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共和国 中亚五国
下载PDF
“以苏为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逻辑主线
9
作者 林建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2-27,共6页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对苏联模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及建设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和批评,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革"结束以后,邓小...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对苏联模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及建设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和批评,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继续对苏联模式及我国长期照搬苏联模式的后果进行深入批判,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突破苏联模式的同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苏为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逻辑主线,今天仍应予以坚持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苏为鉴”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 邓小平
下载PDF
邓小平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浅探
10
作者 王友才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过多次精辟论断。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很多都是以苏联为鉴提出来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过多次精辟论断。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很多都是以苏联为鉴提出来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得失成败经验的深刻总结。其主要观点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吸取有些国家和我国历史上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下载PDF
犹太人的解放与出路——从斯宾诺莎的犹太人问题到马克思的犹太人问题
11
作者 张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8-12,共5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苏联都处在不改革就不能继续前进的历史境地,中苏两党以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为代表都进行了改革。二者虽然在改革必要性和改革目的问题上存在着相似性,但由于对改革性质的不同认识和改革措施的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苏联都处在不改革就不能继续前进的历史境地,中苏两党以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为代表都进行了改革。二者虽然在改革必要性和改革目的问题上存在着相似性,但由于对改革性质的不同认识和改革措施的不同选择,最终导致了大相径庭的改革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式改革 戈式改革 苏共 苏联模式
下载PDF
社会主义阶段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12
作者 李红 王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31,共3页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过渡期可能为10—20年的新经济;斯大林等后续者弃而另谋,不甚切合实际,戈尔巴乔夫虽然明了弊病,但其改革也不合国情,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有以邓小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探索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阶段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苏共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崛起
下载PDF
论毛泽东对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安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3,12,共4页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 ,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 ,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苏联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