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f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MEI Mingxiang GAO Jinhan +1 位作者 MENG Qingfen LIU Zhir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83-496,共14页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Tianjin is a set of more than 3000-m-thick stromatolitic carbonate succession.In this succession,several lithofacies units,that is,the subtidal stromatol...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Tianjin is a set of more than 3000-m-thick stromatolitic carbonate succession.In this succession,several lithofacies units,that is,the subtidal stromatolitic biostrome,the thrombolitic bioherm,tidal-flat micritic dolomite and lagoon dolomitic shale,make up many meter-scale cycles of the peritidal carbonate type that have been nominated as the Wumishan cycles.Importantly,many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make up the stromatolitic biostrome unit of the Wumishan cycle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Wumishan Formation. Thes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have been grouped as a stromatolitic assemblage by paleontologists, that is,"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Scuphus-Yangzhuang columnaris"assemblage.Thes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had also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aragonite(tufa) sea-floor precipitates by sedimentologists,and has further been thought as the special products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sea-floor aragonite precipitates of the Archean to the clastic and muddy carbonates of the Neoproterozoic.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strictions for the stratigraphic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stromatolitic assemblage,detailed studies on classification by paleontologists provide an important clue to understand the sedimentological meaning of th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Furthermore,an important and obvious horizon for the end of the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was record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which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stromatolite decline occurred at c.1250 Ma and the evolving carbonate world of the Pre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stromatolite decline wumishan Formation Mesoproterozoic jixian in Tianjin
下载PDF
Basic Lithofacies-Succession Model for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eir Markov Chain Analysis and Regularly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s in the Third-Order Sequences 被引量:19
2
作者 MEI Mingxiang, MA Yongsheng and GUO Qingyin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SINOPEC), Beijing 100029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in the Jixian section of Tianjin is a succession of 3300-m-thick carbonate strata formed in a period of about 100 Ma (1310±20 Ma-1207±10 Ma). In this succession of stra...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in the Jixian section of Tianjin is a succession of 3300-m-thick carbonate strata formed in a period of about 100 Ma (1310±20 Ma-1207±10 Ma). In this succession of strata, the carbonate metre-scale cyclic sequences belonging to peritidal type with an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lithofacies-succession are best developed. The wide development of 1:4 stacking patterns shows that these metre-scale cyclic sequence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short-eccentricity cycles, which are called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at could truly represent sedimentary cycles. Generally, massive and thick-bedded calcareous dolomites and dolomitic limestones of stromatolite biostromes and thrombolite bioherms constitut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consist of tidal flat dolostones, sandy-muddy dolostone and the top part is composed of lagoonal facies dolomitic shales with a paleosol cap. Therefore, an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lithofacies-succession is formed. Many features such as the clear deepening and shoaling vectors of cyclothems, and all kinds of marks of fresh-water diagenesis indicate that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are the product of autocyclic sedimentation governed by allocyclic high-frequency sea-level changes. The results of a Markov chain analysis reaffirm the existence of the lithofacies-succession model of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The boundaries of the Wumishan cyclothems are marked by the instantaneous exposed punctuated surface, which leads to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cyclothems and the parasequences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terminology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 judgment that the time span of the Milankovitch cycles in the Precambrian is certainly equal to that of the Phanerozoic, but the regularly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s of the seventh-order rhythms, sixth-order cyclothems and fifth-order parasequence sets still indicate their consistency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Milankovitch cycles in the Phaner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mishan cyclothems Markov chain analysis MESOPROTEROZOIC jixian section TIANJIN
下载PDF
冀东蓟县群白云岩中锂资源的成因与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艳 耿晓磊 +5 位作者 周炜智 陈云飞 李晓峰 刘何凡 赵保强 王克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61-2777,共17页
唐山丰润蓟县群雾迷山组中发现了Li含量达781×10^(-6)(折合Li 2O含量0.16%)的富锂白云岩,其厚度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潜在沉积型锂资源。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样品分析测试等手段,对该区雾迷山组中锂的分布、成因和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 唐山丰润蓟县群雾迷山组中发现了Li含量达781×10^(-6)(折合Li 2O含量0.16%)的富锂白云岩,其厚度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潜在沉积型锂资源。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样品分析测试等手段,对该区雾迷山组中锂的分布、成因和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和泥岩样品中富集锂,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及硅质岩不富集锂;锂的含量与伊利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指示伊利石可能为锂的主要赋存矿物;锂赋存位置为矿物间的非晶质伊利石等粘土矿物;样品中几乎不含吸附状态的锂,认为锂应该赋存在矿物晶格中呈类质同象状态;富锂样品和贫锂样品为同一源岩风化的产物;源岩(钙质泥岩)风化为锂富集提供稳定物质来源,含氧、干旱、浅水沉积环境有利于锂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蓟县群 富锂白云岩 赋存状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流体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岳冬冬 贾小丰 +2 位作者 张秋霞 冯昭龙 李胜涛 《华北地质》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分析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热流体化学成因、赋存条件及物质来源,笔者通过采集地热流体样品和测试分析,对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起源与形成机理。... 为分析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热流体化学成因、赋存条件及物质来源,笔者通过采集地热流体样品和测试分析,对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起源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87)Sr/^(86)Sr范围为0.7113~0.7118,指示碳酸盐岩溶解成因,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流体的^(40)Ar/^(36)Ar范围为301~412,远小于幔源^(40)Ar/^(36)Ar,可排除其幔源物质成因。δ^(34)S范围为34.1‰~34.6‰,气体组分含量以氮气和甲烷为主,指示其还原环境。本文研究结果对山岭子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子地热田 蓟县系雾迷山组 环境同位素 稀有气体
下载PDF
雾迷山旋回层的费希尔图解及其在定义前寒武纪三级海平面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周洪瑞 杜本明 罗志清 郭庆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9-436,共8页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 3 3 0 0m的碳酸盐岩地层 ,其中广泛发育叠层石生物层及凝块石生物丘。这些生物层及生物丘与潮坪相白云岩和砂泥质白云岩一起构成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 ,将其命名...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 3 3 0 0m的碳酸盐岩地层 ,其中广泛发育叠层石生物层及凝块石生物丘。这些生物层及生物丘与潮坪相白云岩和砂泥质白云岩一起构成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 ,将其命名为“雾迷山旋回层”。这些旋回层常由泻湖相白云质泥页岩覆盖 ,在其顶常发育古土壤层 ,由此而表明雾迷山旋回层的界面多为瞬时暴露间断面。根据雾迷山旋回层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 ,可在雾迷山组中识别出 2 6个Ⅲ级层序 ,它们还可进一步归为 6个Ⅱ级层序。为了进一步研究三级海平面的变化幅度和Ⅲ级层序的大致形成时限 ,在露头发育良好的雾迷山组中上部共识别出 62 6个旋回层 ;考虑到雾迷山组的总体厚度 ( 3 3 0 0m)及其大致的总体形成时限 ( 10 3± 2 0Ma左右 ) ,可假定雾迷山组沉积期的总体地壳沉降速率为 2~ 4m/ 10万a。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 ,运用费希尔图解来估算三级海平面的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旋回层 费希尔图解 沉积作用 前寒武系 天津 蓟县剖面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洪瑞 梅冥相 +2 位作者 杜本明 罗志清 吕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5,共7页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 3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广泛发育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雾迷山旋回层,属于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在对旋回层内部岩石成因单元的类型及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雾迷山旋回层...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 3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广泛发育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雾迷山旋回层,属于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在对旋回层内部岩石成因单元的类型及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模式和沉积环境模式,并对成因单元的岩石磁化率特征及其对高频旋回的反映进行了探索。认为雾迷山旋回层为沉积环境的水深由较浅—较深—较浅—暴露条件下的沉积,可能代表真正的沉积旋回;其成因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有序叠置形态,表明它有可能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自旋回沉积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雾迷山旋回层 旋回沉积作用 中元古代 天津蓟县
下载PDF
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系首获高精度年龄制约——蓟县剖面雾迷山组和铁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5 位作者 周红英 相振群 田辉 杨立公 Warren D HUFF Frank R ETTENSOH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99-3012,共14页
近期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Ma(1439±14Ma)和~1485Ma(1483±13Ma和1487±16Ma),这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蓟... 近期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Ma(1439±14Ma)和~1485Ma(1483±13Ma和1487±16Ma),这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蓟县系上部的两个重要组,从此也获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这是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系相关地层单位首次获得直接而精确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也是在整个华北北缘燕山地区雾迷山组内部首次获得精确的直接定年。这一进展为闻名中外的天津蓟县剖面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以及今后继续作为华北该阶段的标准剖面,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关地层的正确对比等,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锚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剖面 斑脱岩 铁岭组 雾迷山组 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 中元古界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微指状叠层石及其对1250Ma±叠层石衰减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27
8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1 位作者 孟庆芬 刘智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5-509,共15页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度超过3000,m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序列中潮下相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潟湖相白云质泥页岩一起构成若干个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雾迷山旋回层"。在雾迷...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度超过3000,m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序列中潮下相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潟湖相白云质泥页岩一起构成若干个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雾迷山旋回层"。在雾迷山组下部发育微指状叠层石,并被古生物学家定义为"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Scuphus-Yangzhuang columnaris"组合,即假裸枝叠层石科叠层石,沉积学家将其解释为元古代文石(灰华)海底沉淀物所构成的叠层石,代表从太古代海底结壳状文石沉淀物组成的叠层石到新元古代碎屑结构相的泥晶碳酸盐岩叠层石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因此,雾迷山组巨厚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记录了元古代文石(灰华)海底沉淀物所构成的特殊的叠层石大规模消亡的层位,为研究前寒武纪以叠层石为代表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所经历的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指状叠层石 叠层石衰减事件 雾迷山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朋威 何治亮 +5 位作者 罗平 金廷福 张英 冯建赟 宋金民 徐士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6,49,共12页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为主的储层类型,岩石结构构造复杂,其中,锥状叠层石和凝块石为其最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按照储集空间组合,可将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物性最好;高于庄组则以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主,物性相对较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礁滩、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破裂及溶蚀作用为其形成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白云岩储层 高于庄组 雾迷山组 蓟县系 华北北部地区
下载PDF
天津蓟县雾迷山旋回层基本模式及其马尔柯夫链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郭庆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具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特别以育。其近似对称的相序组构及普遍的 1∶4叠加形态 ,表明它们与短偏心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 ,被命名为雾迷山旋回层来代表真...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具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特别以育。其近似对称的相序组构及普遍的 1∶4叠加形态 ,表明它们与短偏心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 ,被命名为雾迷山旋回层来代表真正的碳酸盐沉积旋回。雾迷山旋回层是与高频率海平面变化相关的环境加深及环境变浅过程的产物。马尔柯夫链分析的结果表明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相序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它们以瞬时暴露间断面为界 ,因而与Vail等(1977)的层序地层概念体系中所定义的“准层序”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难以断定前寒武纪地球轨道效应旋回的周期完全与显生宙一致 ,但是 ,七级韵律层、六级旋回层及五级准层序组之间的垂直叠置形态 ,以及由它们所指示的周期时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旋回层 马尔柯夫链分析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迷山组 碳酸盐岩地层
下载PDF
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莉红 石晓今 +3 位作者 于彦 刘杰 林溦 康楠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50-154,共5页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通过对天津市平原区不同构造单元的70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测试,从其化学类型、特殊组分、热储温度及地热水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类型北部以H...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通过对天津市平原区不同构造单元的70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测试,从其化学类型、特殊组分、热储温度及地热水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类型北部以HCO_3·SO_4-Na、HCO_3·SO_4·Cl-Na为主,往南变为Cl·HCO_3-Na、Cl·HCO_3·SO_4-Na、Cl·SO_4·HCO_3-Na为主,南部为Cl·SO_4-Na为主;地热流体中的氟、偏硅酸、偏硼酸、温度均达到了"有医疗价值浓度"或"命名矿水浓度"标准;由于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水-岩之间未达到离子平衡状态,K-Mg温标不适用于本地区热储温度的计算,采用玉髓温标来预测热储温度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本地区的热储。通过成因分析可知该热储属于贫溴的含岩盐地层溶滤水,具有陆相沉积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水化学 地热温标 成因 天津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梅冥相 杜本明 +1 位作者 周洪瑞 罗志清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5期12-22,共11页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一套厚3000 余米的碳酸盐岩地层,叠层石生物层和凝块石生物丘特别发育。它们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构成具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之顶覆以厚度不等的澲湖相...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一套厚3000 余米的碳酸盐岩地层,叠层石生物层和凝块石生物丘特别发育。它们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构成具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之顶覆以厚度不等的澲湖相白云质泥页岩。常常3 ~5 个米级旋回层序呈有序叠加构成五级准层序组,少数米级旋回层序还可识别出5 个七级韵律层而呈现出1∶5 的叠加关系。因此,七级韵律层、米级旋回层和五级准层序组分别与岁差旋回、短偏心率旋回、长偏心率旋回间存在有成因联系。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在雾迷山组中可识别出26 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归为6 个二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复合海平面变化 雾迷山组 中元古界
下载PDF
基于流体包裹体的任丘油田雾迷山组成藏期次确定与古压力恢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静 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共6页
利用Linkam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Ram-01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先进的包裹体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地层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冰点、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以确定雾迷山组储层油气充注时间及成藏... 利用Linkam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Ram-01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先进的包裹体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地层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冰点、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以确定雾迷山组储层油气充注时间及成藏期次,并利用数据对油气充注时古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该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单相烃类包裹体、两相烃类包裹体、含饱和烃盐水包裹体及两相盐水包裹体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90℃和110~120℃,盐度数据也集中在2个区域;沙二段及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是主要成藏期;油气充注时的压力总体高于正常地层压力,但是并未造成异常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雾迷山组 方解石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古压力
下载PDF
天津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俊峰 靳宝珍 +1 位作者 程万庆 杨永江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4期339-345,共7页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主要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之一。笔者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了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认为该层在天津的山区和平原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水质良好等特...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主要开发利用的热储层之一。笔者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了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的形成及分布特征,认为该层在天津的山区和平原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水质良好等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学资料及同位素资料分析,揭示了该热储层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而阐明了地热流体的形成和运移特征。该层中的热流体其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制约,由北部地区的HCO3-Ca·Mg型,逐步过度到南部地区的Cl·SO4-Na型,呈现由山前到盆地中心的水平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迷山组 地热流体 水化学特征 动态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他念他翁山吉塘岩群酉西岩组时代的确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世平 李荣社 +4 位作者 于浦生 辜平阳 王超 杨永成 张维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群酉西岩组石英绿泥片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965±55Ma,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048.2±3.3Ma,表明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蓟县纪末—南华纪初。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可能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伸展期间火山-沉积作用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东部 他念他翁山 吉塘岩群酉西岩组 锆石U-PB年龄 蓟县纪末—南华纪初
下载PDF
定福庄地热试验井成井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明星 王佟 曾铁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JR-121井位于北京市定福庄南里,开采蓟县系雾迷山组1600m以深热储层的岩溶裂隙水。该试验井施工使用GZ-2000型水源钻机,TBW-850/50型泥浆泵,钻探深度2202.98m。成井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段,采用不同成井工艺,在目的含水层的上覆非取水层段... JR-121井位于北京市定福庄南里,开采蓟县系雾迷山组1600m以深热储层的岩溶裂隙水。该试验井施工使用GZ-2000型水源钻机,TBW-850/50型泥浆泵,钻探深度2202.98m。成井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段,采用不同成井工艺,在目的含水层的上覆非取水层段,采用分级下套管及水泥封闭的方法进行止水,泥浆与回旋方法钻进;在取水段,采用裸眼孔底钻铤加压、泥浆护壁与回旋钻进。洗井工艺上,采用酸化、液态CO2和空压机引喷相结合的联合洗井方法。使用此成井工艺,止水效果良好,达到了开发岩溶裂隙地热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裂隙水 蓟县系雾迷山组 止水层位 成井工艺 地热试验井 钻井
下载PDF
蓟县雾迷山组2段微生物岩石沉积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廷福 潘佩荣 +1 位作者 王伟 陆朋朋 《四川有色金属》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2段沉积位于燕辽裂陷槽中心地带,时代属于中元古代,为华北区雾迷山组沉积研究的典型剖面。岩性主要为层-块状微生物泥-粉晶白云岩,其次为粉砂质泥岩。为碳酸盐岩潮坪沉积(为闭塞的陆表海环境),沉积旋回发育。微生物岩...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2段沉积位于燕辽裂陷槽中心地带,时代属于中元古代,为华北区雾迷山组沉积研究的典型剖面。岩性主要为层-块状微生物泥-粉晶白云岩,其次为粉砂质泥岩。为碳酸盐岩潮坪沉积(为闭塞的陆表海环境),沉积旋回发育。微生物岩石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三个亚类。具体分为叠层状微生物白云岩:层状叠层石白云岩和波状叠层石白云岩;非叠层状微生物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研究区白云石化严重,微生物具体的种属尚未解决。致使自身结构及有关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仍不能满足今后深层油气勘探的需要,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蓟县 雾迷山组 微生物岩石 沉积
下载PDF
大宁—吉县地区午城煤层气试验井组试采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红伟 姜好仁 +1 位作者 马财林 权海奇 《中国煤层气》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大宁—吉县地区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石炭—二叠系含煤层系,自2004年8月至今,本区在午城开展煤层气井组试验工作。本文通过对试验井组的排采动态情况的综合计算分析,认为试验井组仍处于单井抽排状态,尚未达到井间干扰和... 大宁—吉县地区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石炭—二叠系含煤层系,自2004年8月至今,本区在午城开展煤层气井组试验工作。本文通过对试验井组的排采动态情况的综合计算分析,认为试验井组仍处于单井抽排状态,尚未达到井间干扰和井组抽排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煤层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吉县地区 煤层气井组 排采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城区地热田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柯柏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自2001年在北京大学成功打成地下热水井后,北京西部隆起区的地热勘探开发受到重视。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的介绍,根据地热井钻探揭露的地热地质成果,对研究区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 自2001年在北京大学成功打成地下热水井后,北京西部隆起区的地热勘探开发受到重视。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的介绍,根据地热井钻探揭露的地热地质成果,对研究区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宝山断裂的性质具有先逆断层后正断层的多期活动性特征;研究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鼻状背斜凸起型热储构造;深部热流主要沿着黄庄—高丽营断裂的上盘向上传导聚集;浅部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富集强径流冷地下水的作用使青白口系的地温梯度高于北京平原区,纵向地温场坡度较北京平原区大;临近深大断裂构造带导致地下热水具有放射性镭含量高的特征;地下热水的14C年龄特征反映城区地热田接受西部隆起区地下水的补给很少;地热井水头分布趋势反映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地下热水受黄庄—高丽营断裂阻隔后由南向北方向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热储构造 蓟县系雾迷山组 地下热水年龄 北京
下载PDF
河北赤城古子房蓟县系雾迷山组燧石相微古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培菊 罗其玲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13-227,共15页
本文记述了赤城县古子房剖面雾迷山组(约12~14亿年)石条带和叠层状石夹层中所含微古植物,共计13个属,16个种,2个相似种,5个未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计有丝状蓝藻9种,蓝球藻5种,皮果藻1种,团藻1种,以及分类... 本文记述了赤城县古子房剖面雾迷山组(约12~14亿年)石条带和叠层状石夹层中所含微古植物,共计13个属,16个种,2个相似种,5个未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计有丝状蓝藻9种,蓝球藻5种,皮果藻1种,团藻1种,以及分类位置未定的Xenothrixvuneratasp.nov、X.conicasp.nov和Archaeollipsoidesgrandis上述化石组合与北京十三陵,北京西山和天津蓟县雾迷山组以及加拿大西北部迪斯马尔湖群(约13亿年)所合化石一致。同时也填补了该区蓟县采石相微化石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古植物 藻类 燧石相 雾迷山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