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交叉重叠关系研究
1
作者 栾春凤 时兆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研学旅游的知识与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重构——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例
2
作者 杨继荣 张朝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过程中,知识类型的转变以及社区居民的知识学习、传播对他们的地方认同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研学旅游中的知识重新建立社区居民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并产生地方认同;2)知识对于地方差异的界定与学习、传播知识的行为互动过程共同影响社区居民地方认同形成与变化,不同类型的知识界定地方差异并赋予相应的意义;3)地方认同产生于社区居民对于特定知识框架下的地方差异和地方意义的学习内化过程。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身份展演实现地方认同的社会化,并产生集体层面的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知识 身份展演 研学旅游 自然保护地 丹霞山
下载PDF
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余付勤 张百平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2期34-43,共10页
秦巴山地是我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其在生物地理分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其自然保护地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类型分布,在组... 秦巴山地是我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其在生物地理分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其自然保护地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类型分布,在组成上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主,以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为辅;在空间交叉重叠上,共有34处重叠区域,涉及60个自然保护地,主要分布在米仓山、西秦岭的太子山、神农架、伏牛山以及熊耳山等地;隶属于6种交叉重叠类型,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叉重叠类型为主,反映了自然保护地设立早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对规划不合理、存在空间重叠、碎片化的自然保护地予以重点关注和提升,从而促进秦巴山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护地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格局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秦巴山地
下载PDF
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新路径:基于知识转移视角
4
作者 李贵清 刘俊 解佳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1,共18页
知识转移是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手段之一。文章以广东丹霞山为例,基于知识转移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探讨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与机制... 知识转移是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手段之一。文章以广东丹霞山为例,基于知识转移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探讨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内容基于密切的人地互动;(2)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主要发生于外部行动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知识双向转移”模式是两者深度互动的表现;(3)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是品牌管理、市场转型、多元知识来源、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是推动实现知识双向转移模式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知识转移角度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两山”转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移 自然保护地 程序正义 互动正义 两山理论 丹霞山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现状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纪友 徐期瑚 朱宏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67-71,共5页
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包括自然保护地内废弃的矿山、石场、泥口和裸露的道路边坡等。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的现状,分析了全省自... 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包括自然保护地内废弃的矿山、石场、泥口和裸露的道路边坡等。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的现状,分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并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针对边坡、土壤、水环境、植被和景观等修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破损山地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广东省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景观昆虫研究Ⅱ:蛾类名录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国栋 郭书彬 +2 位作者 甄卉 张丽莎 马靖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12,共9页
对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少量收录,共计得到28科601种和亚种,其中481种为该保护区新记录,提供了已知种类的分类目录.所有定名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关键词 鳞翅目 蛾类 区类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
下载PDF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35
7
作者 邹厚远 关秀琦 +1 位作者 张信 古晓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近15年来云雾山保护区的保护、科研与有效的生产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该保护区经过保护而恢复、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云雾山 自然保护区 管理 草原
下载PDF
“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0
8
作者 葛军旗 孙肖红 +6 位作者 龚正达 梁国栋 李镜辉 冯星明 张丽云 李斌 付士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m)和E(3,000-3,500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间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山地 居民区 澜沧江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志国 桑霞 +2 位作者 戴光忠 殷瑰姣 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9-133,137,共6页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及G-F指数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长雷 韩宗先 +1 位作者 方平 冉景胜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29-334,共6页
2008年7月至8月,采用样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15种,分属于10目33科,其中,最多为雀形目92种(80%),其次为鸡形目5种(4.3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2008年7月至8月,采用样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15种,分属于10目33科,其中,最多为雀形目92种(80%),其次为鸡形目5种(4.3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被列入CITES名录的鸟类有4种;东洋界鸟类81种(70.43%),古北界鸟类26种(22.61%),广布种8种(6.96%);从居留类型看,留鸟82种(71.30%),夏候鸟27种(23.48%)、冬候鸟4种(3.48%),旅鸟2种(1.74%);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F指数为17.1257,G指数为4.1561,G-F指数为0.7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金佛山 鸟类 区系 G-F指数
下载PDF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西坡退牧封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永祯 张斌武 程业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149,共4页
贺兰山区自1999年—2004年期间进行退牧还林、封育保护,本文通过对贺兰山退牧还林后不同立地类型及不同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贺兰山退牧还林五年来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退牧封育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 贺兰山区自1999年—2004年期间进行退牧还林、封育保护,本文通过对贺兰山退牧还林后不同立地类型及不同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贺兰山退牧还林五年来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退牧封育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增加,植被盖度和密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护功能。同时还对贺兰山今后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合理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林 封育 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
下载PDF
中低山区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岩 马俊杰 +2 位作者 刘文宗 许雯雯 高海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研究管线建设对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预测川陕天然气输气管线建设对大巴山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植被面积与生物量、土壤侵蚀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的影响,对管线建设可能引起的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为研究管线建设对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预测川陕天然气输气管线建设对大巴山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植被面积与生物量、土壤侵蚀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的影响,对管线建设可能引起的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管线建设会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并使植被面积及生物量有所降低,使土壤侵蚀量有所增加,但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于建设期,多数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基本不会改变中低山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和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山区 生态环境 管线建设 影响预测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林武 刘兴良 +1 位作者 牟克华 宿以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封山育林情况调查 ,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划分了 5个类型组 17个类型 ,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 ,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关键词 特征 特点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 封山育林 类型
下载PDF
南昆铁路建设对山区环境的影响、保护与营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忠信 杨朝清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南昆铁路是在地质复杂的高原山区兴建的现代化电气化铁路干线。沿线山区环境脆弱 ,铁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声学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电磁环境所受的影响进行了科学评价 ,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相应的环境保护惜施 ,并营造了新的... 南昆铁路是在地质复杂的高原山区兴建的现代化电气化铁路干线。沿线山区环境脆弱 ,铁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声学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电磁环境所受的影响进行了科学评价 ,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相应的环境保护惜施 ,并营造了新的经济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铁路 山区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环境保护 经济环境营造 水土流失 电磁环境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设计发展潜力分析——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絮飞 李娌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1-44,共4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的发展方式,它是可持续旅游宏观指导思想的一种操作上的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高度责任化的高层次旅游活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 生态旅游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的发展方式,它是可持续旅游宏观指导思想的一种操作上的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高度责任化的高层次旅游活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吉林省长白山管理区”,建立健全的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武当山风景区保护与管理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祎月 李雄 《华中建筑》 2013年第7期154-158,共5页
兼有自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地保护,是复杂而深受关注的问题。武当山作为华中地区著名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价值重大,保护、利用的现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试结合遗产地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地参观考察收集的资料,全面考察... 兼有自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地保护,是复杂而深受关注的问题。武当山作为华中地区著名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价值重大,保护、利用的现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试结合遗产地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地参观考察收集的资料,全面考察了武当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并分景区对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进而从文物古迹的保护、植物景观的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建、区域的统筹发展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遗产 历史遗产 武当山 保护 风景区管理
下载PDF
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宇 杨兴中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6期92-93,共2页
通过分析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特点及发展现状,指出秦岭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该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宣传等手段,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秦岭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郑国琦 杨涓 +2 位作者 张磊 王强强 胡天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91,共5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以汝萁沟为界,在其南部由南向北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插旗口最高;而在汝萁沟以北(包括汝萁沟),由南向...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以汝萁沟为界,在其南部由南向北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插旗口最高;而在汝萁沟以北(包括汝萁沟),由南向北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位于贺兰山南段的榆树沟和位于中段的拜寺口沟和插旗口沟的辛普森指数总体高于北段各沟,说明南段和中段各沟荒漠草原样地物种优势度小于北段各沟,但植被盖度却高于北段各沟,这可能与贺兰山不同沟道降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贺兰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荒漠草原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山地丘陵的开发与保护浅析——云南与日本比较研究
19
作者 罗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88-94,共7页
云南与日本国土面积相近,地形均以山地为主。本文通过二者山地丘陵开发保护现状的对比,指出云南省山地丘陵应以保护为主,要保护式开发。提出当前应在提高人口素质、加快造林步伐、调整树种结构、加强耕地管理以及发展牧业等几个方面... 云南与日本国土面积相近,地形均以山地为主。本文通过二者山地丘陵开发保护现状的对比,指出云南省山地丘陵应以保护为主,要保护式开发。提出当前应在提高人口素质、加快造林步伐、调整树种结构、加强耕地管理以及发展牧业等几个方面加强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 森林 云南 日本 开发 保护
下载PDF
秦巴山脉区域河流自然风景价值保护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书悦 刘海龙 周语夏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秦巴山脉区域是我国众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与河流相关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近年来开展了清理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等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行动,河流管理也正在从侧重开发利用向综合管理转型。本文论述了秦巴山脉区域河流具... 秦巴山脉区域是我国众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与河流相关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近年来开展了清理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等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行动,河流管理也正在从侧重开发利用向综合管理转型。本文论述了秦巴山脉区域河流具备的自然与风景价值,指出了秦巴山脉区域现有保护地体系在河流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了新形势下秦巴山脉区域河流综合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对秦巴山脉区域实施河流自然风景价值保护提出初步建议,包括:①调查秦巴山脉河流资源;②开展河流分类保护与修复;③建立河流保护地、完善管理机制与立法保障;④加强社区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秦巴山脉区域 河流保护 河流管理机制 自然与风景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