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小孤山锡锌矿床锡石U-Pb年龄、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武广 杨飞 +4 位作者 李睿华 陈公正 张彤 师江朋 李士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9-1599,共21页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黄铁矿-石英-电气石阶段(Ⅰ阶段)、锡石-黄铜矿-闪锌矿-石英-萤石阶段(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石英-萤石阶段(Ⅲ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Ⅳ阶段)。小孤山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Ⅰ、Ⅱ和Ⅲ阶段均发育WL、WG和S型包裹体,Ⅳ阶段仅出现WL型包裹体。从Ⅰ至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420-443℃/8.3%-52.0%NaCleqv、286-379℃/4.0%-40.2%NaCleqv、214-299℃/3.8%-36.1%NaCleqv、178-195℃/2.1%-3.3%NaCleqv,表明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转化,且前三个阶段流体盐度波动大,暗示成矿流体发生了多次沸腾。矿床的δ18O水介于-2.6‰-11.0‰,δD介于-107‰--91‰,Ⅰ和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Ⅲ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的δ34SCDT值介于-3.3‰--0.6‰,206Pb/204Pb介于17.772-18.427,207Pb/204Pb介于15.482-15.679,208Pb/204Pb介于37.668-38.622,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两种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年龄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小孤山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Yang Zhu's "Guiji" Yangsheng and Its Modem Relevance
2
作者 Yanxia Zha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3期173-188,共16页
Condemned by Mencius (ca.372-289 BCE) as selfishness (weiwo, 为我),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raditionally depicted as a philosophy of egoism and hedonism. In contrast, Yang Zhu (fl.ca.370-350... Condemned by Mencius (ca.372-289 BCE) as selfishness (weiwo, 为我),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raditionally depicted as a philosophy of egoism and hedonism. In contrast, Yang Zhu (fl.ca.370-350 BCE) is described as an "early liberal or individualist" hero in the Western Discuss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Yang Zhu may not be a liberal or individualist hero as portrayed by the West, but surely he should not be depicted as a promoter of egoism as Mencius did. Both John Emerson and A.C. Graham are probably right when they claimed that Yang Zhu was a revolutionary thinker of his own time; and "Yang Zhu's intervention for the Chinese thinking world had provoked a metaphysical crisis which had threatened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and set them into a new course" (A.C. Graham 1978). From my reading, Yang Zhu's influ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had been and will be even greater, although his philosophy as a whole was not practiced by Chinese society in the past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Confucianism. Yet as the first person who clearly emphasized nourishing of life for individuals and the first theory that rooted morality into xing (性, human nature),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had indeed through history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nurturing life tradition, and had great potential in providing inspiration to modern moral thinking. Many discussions initiated or developed by Yang Zhu and his followers have influenced both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profoundly. His idea of nourishing life was not onl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Zhuangzi and later Daoist religion from life preservation perspective, but also by Mencius and Xunzi from moral cultivation perspective. As a doctrine that has shown more and more relevance to modern society, people can find many inspirations from Yang Zhu's answer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aim of human life? 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death? What is human natur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nourishment and individual freedom? Why nourishing one's own life should be as important as nourishing that of other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Why living a natural life is so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 Based on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Chinese sources directly related to Yang Zhu's school, especially the chapter entitled as "Yang Zhu" from the book of Liezi,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essential features of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and its relevance to modern society. As "guiji" (贵已, cherishing oneself) is the core of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what Yang Zhu's "guiji" means, why Yang Zhu's "guiji" is not "weiwo" (为我, for oneself), and how Yang Zhu's "guiji" yangsheng is relevant to moder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eng (nourishing life) ji self) wo (oneself) xing (nature) guiji (cherishing self) weiwo (foroneself) quanxing (keep one's nature intact) baozhen (protecting one's genuineness
下载PDF
张载性命论的新架构及学术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林乐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2,共7页
张载是宋代理学家中讲论性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孟子"性善"论和"立命"论的同时,致力于自立新说,建构了自成系统的性命论。张载认为,性有本有末,本即"天地之性",末即"气质之性",不能本末... 张载是宋代理学家中讲论性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孟子"性善"论和"立命"论的同时,致力于自立新说,建构了自成系统的性命论。张载认为,性有本有末,本即"天地之性",末即"气质之性",不能本末倒置。他最早划分"德命"与"气命",强调以"德命"驾驭"气命"。张载还认为,"天地之性"对应于"德命",而"气质之性"则对应于"气命"。他进而认为,"成性"与"至命"的目标也是对应的,"成性"必以"天地之性"而不以"气质之性"为根据,"至命"必以"德命"而不以"气命"为目标。在此方向引导下,"成性"工夫与"至命"工夫各有其特色。张载性命论的价值在于,强调以"道德性命"驾驭人生方向,以先"穷理"后"尽性"的工夫实践提升自我,让生命不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性命论 性有本末 命分德气 成性 至命
下载PDF
中国碱蓬属植物修订 被引量:3
4
作者 邢军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5-1379,共5页
本文对《中国植物志》藜科(Chenopodiaceae)碱蓬属(Suaeda Forsk. ex Scop.)长期存在的分类错误进行了纠正。将其中的高碱蓬S. altissima (L.) Pall.合并入碱蓬S. glauca (Bunge) Bunge,纵翅碱蓬S. pterantha (Kar. et Kir.) Bunge合并... 本文对《中国植物志》藜科(Chenopodiaceae)碱蓬属(Suaeda Forsk. ex Scop.)长期存在的分类错误进行了纠正。将其中的高碱蓬S. altissima (L.) Pall.合并入碱蓬S. glauca (Bunge) Bunge,纵翅碱蓬S. pterantha (Kar. et Kir.) Bunge合并入刺毛碱蓬S. acuminata (C.A. Mey.) Moq.,同时增加了垦利碱蓬(新种)S. kenliensis J. W. Xing sp. nov。由此将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从原来的20种,变更为19种。并重新修订了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使中国碱蓬属(Suaeda)植物的系统分类更趋于完善,为《中国植物志》的修订和碱蓬属(Suaeda)植物分类及其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属 新种 垦利碱蓬(新种)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 高碱蓬s.altissima(L.)Pall. 碱蓬s.glauca(Bunge)Bunge 纵翅碱蓬s.pterantha(Kar.et Kir.)Bunge 刺毛碱蓬s.acuminata (C.A.Mey.)Moq.
下载PDF
欸乃一声山水绿——冼星海艺术歌曲《渔父词》的“民族风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燕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72-79,共8页
艺术歌曲《渔父词》是冼星海晚年旅居苏联时期创作的《诗歌十首》(Op1.8)中的第一首,该作品虽不是冼星海的典范之作,但却体现了作曲家努力追寻艺术歌曲民族化的创作理念。文章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等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 艺术歌曲《渔父词》是冼星海晚年旅居苏联时期创作的《诗歌十首》(Op1.8)中的第一首,该作品虽不是冼星海的典范之作,但却体现了作曲家努力追寻艺术歌曲民族化的创作理念。文章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等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风格"特色,这些特色在于:体现道家精神风貌的题材内容;充满古典诗词韵味的旋律形态;带有五声性、复合和弦与传统音乐"随腔"特点的钢琴声部;蕴含戏曲风味与书法神韵的意境渲染等。展现了冼星海对自身中国文化身份和时代创新精神的理解,而这些无疑也是当今中国音乐发展应该具有的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星海 艺术歌曲 《渔父词》 民族风格 作曲技术
下载PDF
试论叶嘉莹诗词学中的“比兴”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东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构建起了博大精深的诗词学理论体系。"比兴"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兴"手法历史悠久,涵义丰富,叶先生对这一手法进行了探本性的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诗歌史上诸多现象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先生指出"兴于诗"是中国诗歌的可贵传统,其基本精神是真诚和自由感发、联想。先生这一理论是其"兴发感动"说的基础,是探讨和研究其古典诗词学理论体系的门径,同时,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诗词 比兴 感发 本义 衍义
下载PDF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通释(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文山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并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 邢侯簋 邢侯 邢国 迁封 更封 再封
下载PDF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通释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文山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23-28,共6页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 ,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 ,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本文除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外 ,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 ,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 邢侯簋 邢侯 邢国 迁封 铭文通释 全文资料
下载PDF
六朝“兴”亡说辩正——兼论从讽谏之“比兴”到审美之“兴”的演化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树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兴是中国古典文艺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诗经》六义中的兴与比常常以一体化的形式出现,并在后世的阐释里承担着美刺的任务,而钟嵘《诗品序》中却已出现了与以往迥异的内涵,这个内涵是对比兴传统功用的超越,也就是说,后世具有浓厚美学... 兴是中国古典文艺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诗经》六义中的兴与比常常以一体化的形式出现,并在后世的阐释里承担着美刺的任务,而钟嵘《诗品序》中却已出现了与以往迥异的内涵,这个内涵是对比兴传统功用的超越,也就是说,后世具有浓厚美学意味的兴与比兴之兴本是一体化的,浓厚美学意味的兴只是在比兴之传统功能淡化、比兴所依附的自然逐步被审美化之后才产生的,这是一个功能的转化。但是,刘勰等却认为在六朝“兴义消亡”,这个观点是将传统的比兴之兴与美学意味的兴割裂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兴义消亡 辩正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绸缪》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化平 郑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13,共7页
文章研究了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的《绸缪》篇,分析了此篇与毛诗《绸缪》篇的不同,赞成《绸缪》篇是参加婚礼者对新婚佳偶吟唱的一首诗歌的观点。篇中“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是诗人变换处所,从不同角度描写星光,... 文章研究了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的《绸缪》篇,分析了此篇与毛诗《绸缪》篇的不同,赞成《绸缪》篇是参加婚礼者对新婚佳偶吟唱的一首诗歌的观点。篇中“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是诗人变换处所,从不同角度描写星光,在诗中主要用来指明婚礼是在星光灿烂的晚上举行,寓意佳偶逢良辰。“良人”“粲者”和“邂逅”是用不同词汇指称一对新人。从《绸缪》被抄写在安大简的《魏》中看,此篇实出自晋国或魏地。安大简本中的“邢侯”不宜解作人名,当视作通假,读为“邂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绸缪》 邢侯 《诗经》
下载PDF
论现实主义新诗的语言症候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爱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作为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主义新诗的语言理解对于建立新诗语言的民族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现代主义新诗的"一意向外采辑",试图在现代白话语境下重现西方诗歌理念的诗歌策略,现实主义新诗则浸染着较为浓厚的民族化... 作为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主义新诗的语言理解对于建立新诗语言的民族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现代主义新诗的"一意向外采辑",试图在现代白话语境下重现西方诗歌理念的诗歌策略,现实主义新诗则浸染着较为浓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无论是"类型化"的意象选择、寓"训诫"于"比兴"的语言架构还是叙事语态的繁华都鲜明地表明了彰显出现实主义新诗独特的语言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新诗 语言症候
下载PDF
吴兴沈氏的士族化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燮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8-65,共8页
沈氏各房支的士族化,尽管途径有差异,时间有先后,却莫不通过依附皇权而得实现,且在士族化后,仍将党附、卫护皇权作为隆身显家之道。同时也正因为沈氏宗人有意通过党附皇权而渔利,故难免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深受其害,是以该宗族屡罹祸... 沈氏各房支的士族化,尽管途径有差异,时间有先后,却莫不通过依附皇权而得实现,且在士族化后,仍将党附、卫护皇权作为隆身显家之道。同时也正因为沈氏宗人有意通过党附皇权而渔利,故难免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深受其害,是以该宗族屡罹祸难。然而,一则得益于乡里根基的雄厚,二则受惠于尚武特质的保持,吴兴沈氏在刘宋一代始终厕身于士族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兴沈氏 士族 党附皇权 家难
下载PDF
《书叙指南》作者及版本考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宁 高浥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5-55,61,共12页
《书叙指南》是北宋末任广编撰的一本类书,从古书里摘抄词句,供书启尺牍写作之用。此书的现存版本有很多,以嘉靖六年黄景星刻本为最早,《百家名书》本、《四库全书》本的版本来源则可以追溯至宋代,其文字与嘉靖六年刻本互有优劣,有很高... 《书叙指南》是北宋末任广编撰的一本类书,从古书里摘抄词句,供书启尺牍写作之用。此书的现存版本有很多,以嘉靖六年黄景星刻本为最早,《百家名书》本、《四库全书》本的版本来源则可以追溯至宋代,其文字与嘉靖六年刻本互有优劣,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在清代刻本中,《墨海金壶》本因采用多种版本进行校勘,文字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书 《书叙指南》 黄景星刻本 《百家名书》 四库本 车书楼
下载PDF
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荣琴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原则去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造潜能 创造力 主动精神 创造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启示 开发 原则
下载PDF
“兴”意综述——从“兴”的本义谈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国良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7-33,46,共8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文学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讲,它主要有以下六种涵义:(一)有所承举日兴;(二)托事于物曰兴;(三)取义曰兴;(四)触物起情,节取托意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文学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讲,它主要有以下六种涵义:(一)有所承举日兴;(二)托事于物曰兴;(三)取义曰兴;(四)触物起情,节取托意曰兴;(五)文已尽而意有余曰兴;(六)言之有物曰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事于物 微婉深曲 言之有物
下载PDF
传承中的背离与融合——退溪诗与天人合一思想研究
16
作者 马正应 陈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退溪诗论以其性情论为哲学基础,诗歌作用于性情,使人心于动静之际,窥天理之流行,契天人合一之境。其诗歌实践既有"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表现为理学家对理、对天德彝伦的本原性质的思索,美的形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循此进入... 退溪诗论以其性情论为哲学基础,诗歌作用于性情,使人心于动静之际,窥天理之流行,契天人合一之境。其诗歌实践既有"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表现为理学家对理、对天德彝伦的本原性质的思索,美的形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循此进入道德审美境界;又暗合于道家崇尚自然的文艺思想,表现为道家对自然的亲近之情,景与意会,获得自由赏适的、感性的人生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溪诗 性情 天人合一
下载PDF
王逸赋论的经学色彩
17
作者 刘朝谦 曾娅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6-81,共6页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赋论 经学色彩 《诗》 “五经”
下载PDF
兴义诠释由传统向现代的两次转型
18
作者 吴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3,共6页
《诗经》之兴义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传统"兴"义中的美刺政治、伦理教化、含蓄审美三方面含义与现代文学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学者将传统中层次丰富的兴义平面化为无意义的凑韵。五四学者并没有选... 《诗经》之兴义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传统"兴"义中的美刺政治、伦理教化、含蓄审美三方面含义与现代文学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学者将传统中层次丰富的兴义平面化为无意义的凑韵。五四学者并没有选择这部分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第二次是1950年代,当现实主义维度全面引入之后,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政教功能被空前强调,这与传统诗学中重视文艺政教性的美刺比兴之义不谋而合,兴以风雅比兴面貌回归文学史叙事主流,甚至一跃成为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兴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解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凑韵起兴 五四 风雅比兴 1950年代
下载PDF
燕行者视野中的清代童蒙教育考述
19
作者 华云松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68-371,共4页
分析了《燕行录》中《热河日记》等作品,总结了书中对清代东北、华北地区童蒙教育的记载,主要有几项内容:童蒙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等,用以普及文化常识及主要指向科举考试;教学方法主要为只读不讲,较为僵化;师资薄弱,但蒙童素养较高。... 分析了《燕行录》中《热河日记》等作品,总结了书中对清代东北、华北地区童蒙教育的记载,主要有几项内容:童蒙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等,用以普及文化常识及主要指向科举考试;教学方法主要为只读不讲,较为僵化;师资薄弱,但蒙童素养较高。指出《燕行录》以翔实的史料,从他者视角,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晚期封建教育的落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蒙教材 教学方法 《燕行录》 蒙童素养 清代中晚期
下载PDF
“二徐之争”与中国形式美学发展之曲折
20
作者 赖勤芳 《美育学刊》 2022年第3期10-16,共7页
1929年发生的“二徐之争”事件看似针锋相对,事实上并不对称。徐悲鸿、徐志摩分别提倡“尽形”的写实主义和推崇以塞尚美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用于革新、改造中国本土的艺术观念,却未能直接利用“形式”话题展开对话。两种立场的可以调... 1929年发生的“二徐之争”事件看似针锋相对,事实上并不对称。徐悲鸿、徐志摩分别提倡“尽形”的写实主义和推崇以塞尚美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用于革新、改造中国本土的艺术观念,却未能直接利用“形式”话题展开对话。两种立场的可以调和及可能态势,能够从“表现”的艺术论中见出端倪。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语境中,艺术表现论更流行、更灵活,但又被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认识论取代,此中没有艺术形式论足够的存在空间。“形式”概念及形式论被遮蔽的情况,是西方形式美学在中国艰难受容的体现,更是中国形式美学发展之曲折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徐之争” “形” 塞尚美术 “表现” 中国形式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