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漳江口湿地人类活动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芳林 黄丽 +2 位作者 潘辉 乐通朝 吴秋城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运用走访调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对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上的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红树林下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夫妻船讨小海活动类型、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和滩涂养殖活动类型4种.其中第4种类型在1 a周期中又可以划分为除草、整地、施药消毒、再整地和养殖收获5个阶段.夫妻船讨小海人类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80 人/d,最少时为16 人/d,平均为50.4 人/d;密度最大为7.5 人/km^2,最小为1.5 人/km^2,平均为4.8 人/km^2.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62 人/d,一般情况下较少,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的4月初,该类活动基本停止,之后呈逐渐增加趋势.滩涂养殖的再整地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70 人/d,密度为10 人/km^2;2005年10月下旬以后的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苗养殖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60 人/d,平均密度约为10 人/km^2;整个11月份期间,与养殖有关的人类活动基本停止,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的滩涂上进行一些捡拾海产品的活动,但人数较少,最多时为55 人/d,一般为10 多人/d,密度为10~20 人/km^2;进入12月份后的收获季节,人类在滩涂上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急剧增加,为100 多人/d到500 多人/d不等,平均密度为44 人/km^2.在收获季节,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与有无商人收购蛏产品以及蛏的生长情况有关.总的来看,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2005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第2阶段始于12月初,止于2006年1月底;第3阶段为2006年2月初至4月底.第1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平均为128 人/d,平均密度为7.4 人/km^2;第2阶段分别为208 人/d和12.0 人/km^2;第3阶段分别为358 人/d和20.7 人/km^2.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建议采取如下对策:第一,适当限制夫妻船讨小海及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的船只数量,使其尽量保持在现有水平;第二,研究和探讨滩涂养殖过程中农药消毒的替代方法,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第三,保护区应特别加强滩涂养殖及收获阶段人类活动的管理,建议保护区尽可能地引导养殖户采取分片收获的方式来减少同一时段内滩涂上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类型 人数密度 福建漳江口湿地
下载PDF
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分类体系与格局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立 何东进 +8 位作者 王韧 蔡金标 洪伟 游巍斌 廖小娟 苏少川 张中瑞 陈志文 黄鹏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2-67,F0003,共7页
以闽东沿海地区1993、2001、2010年遥感图像为分析对象,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将其湿地景观分为7类,并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该湿地3个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在斑块面积和比例上占优势地位,形状稳定且连... 以闽东沿海地区1993、2001、2010年遥感图像为分析对象,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将其湿地景观分为7类,并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该湿地3个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在斑块面积和比例上占优势地位,形状稳定且连通性最好,为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养殖场、建筑用地和农田在斑块面积、数量、密度上均有增长,水域、人工库塘、其他非湿地景观和潮间裸滩则呈下降趋势;建筑用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人工库塘的分离度和破碎化程度最大,潮间裸滩次之,且在相应指数上均高于同时期其他自然湿地景观,受到人为干扰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湿地分类 景观格局 景观特征 闽东
下载PDF
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游巍斌 何东进 +6 位作者 林立 王韧 蔡金标 王鹏 张中瑞 肖石红 郑晓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3,共6页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V)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V)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能水平有一定退化,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减弱;尽管1993-2001年和1993-2010年期间各单因子指标变化方向和程度各异,但总体而言这2个时期湿地综合生态脆弱性变化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脆弱性 动态评价 闽东
下载PDF
福建省罗源湾互花米草扩展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德力 沈永明 +1 位作者 杜永芬 王艳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为探讨外来引种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我国海湾的扩展过程,根据1989—2010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罗源湾互花米草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该区互花米草近20a的扩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前5a其沿着高潮... 为探讨外来引种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我国海湾的扩展过程,根据1989—2010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罗源湾互花米草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该区互花米草近20a的扩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前5a其沿着高潮带平行于海岸线呈带状扩展;之后5a在中潮带向湾内快速拓殖;后10a则扩展缓慢,种群内部的空隙地逐渐被米草覆盖。截至2010年,罗源湾互花米草的总面积约为741.13hm2。受潮滩环境分带性影响,罗源湾互花米草在高潮带平行于海岸线的扩展速度明显大于垂直于海岸线的扩展速度;在中潮带的快速扩展过程中互花米草倾向于先在潮沟两侧分布,这可能与归槽水和滩面摩阻作用有关,相比较,互花米草在浅洼地的扩展较滞后,该区域随着滩面的淤高过程逐渐被米草覆盖。在其整个扩展过程中,由于互花米草对潮流及悬浮颗粒的阻滞作用,使得其扩展前缘米草斑块和连续种群之间的光滩区成为悬浮颗粒及米草种子容易沉降的区域,互花米草易朝向该区域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扩展过程 罗源湾
下载PDF
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累积与分布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东进 郑开基 +6 位作者 王韧 张典铨 蔡金标 李晓景 王其炳 游巍斌 游惠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对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植株Zn、Cd、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0.039)、(1.30±0.111)和(30.07±0.042)mg....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对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植株Zn、Cd、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0.039)、(1.30±0.111)和(30.07±0.042)mg.kg-1,依次是人工林的1.28、1.16、0.60倍;天然林表层(0-30 cm)土壤Zn、Cd、Cu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767、0.339和1.464,依次是人工林的4.62、1.45、1.30倍;秋茄天然林Zn、Cd、Cu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304.33、21.78和396.86 mg.m-2,依次是人工林的4.78、2.06、1.58倍;而Zn、Cd、Cu在人工林林地土壤中的平均储量分别为9682.44、489.61和5287.46 mg.m-2,依次是天然林的1.10、1.18、1.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天然林 人工林 Zn、Cd、Cu重金属元素 闽东湿地
下载PDF
河口湿地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和资源环境问题——以福建三沙湾湾顶河口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桂兰 黄惠明 +1 位作者 左玉辉 李杨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填海造地 资源环境问题 福建三沙湾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曾从盛 郑彩红 +1 位作者 陈渠 欧世芬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4期24-32,共9页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793.06 hm2、1665966.28 hm2、1609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1、0.7375、0.8165、0.830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041、0.3356、0.3716、0.377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 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 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 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3、79.8908、79.820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 格局演变 福建省
下载PDF
湿地保护调查与立法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伟平 阮云秋 +1 位作者 张健华 周冬良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湿地保护调查是湿地立法的基础,湿地保护调查的结果是湿地立法的重要依据。以龙海市湿地调查为例,对福建省湿地的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保护体系、现有法律法规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 湿地保护调查是湿地立法的基础,湿地保护调查的结果是湿地立法的重要依据。以龙海市湿地调查为例,对福建省湿地的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的保护体系、现有法律法规在湿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福建省湿地立法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管理 湿地立法
下载PDF
福建省滨海湿地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加兵 郑达贤 黄发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从滨海湿地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福建滨海湿地具有南北潮差不一、海平面高于黄海平均海平面、容易受到污染等特点,同时借助了GIS空间插值技术,提出了福建滨海湿地面积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福建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大开... 本文从滨海湿地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福建滨海湿地具有南北潮差不一、海平面高于黄海平均海平面、容易受到污染等特点,同时借助了GIS空间插值技术,提出了福建滨海湿地面积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福建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大开发背景下,福建滨海湿地利用与保护存在的各种矛盾,并作了成因分析,最后针对滨海湿地各种矛盾提出了持续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利用与保护矛盾 持续利用对策 福建省
下载PDF
蓝色经济视域下湿地资源开发模式探讨——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振宇 刘望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60,共4页
蓝色经济是一个包括湿地资源在内的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经济体系。以福建省蓝色经济建设为例,概述了该省湿地资源分布概况、保护现状、开发现状,发现该省通常湿地公园为生态旅游载体,规划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 蓝色经济是一个包括湿地资源在内的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经济体系。以福建省蓝色经济建设为例,概述了该省湿地资源分布概况、保护现状、开发现状,发现该省通常湿地公园为生态旅游载体,规划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根据该省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澳大利亚湿地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讨了蓝色经济视域下湿地资源开发模式,得出应坚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主线,需将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开发模式,用法律制度保障社区公众参与湿地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开发模式 蓝色经济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滨海湿地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达贤 陈加兵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福建省滨海湿地有其重要的地位和生态功能,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随着福建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滨海湿地的利用与保护存在尖锐的矛盾,本文阐述了滨海湿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利用与保护 问题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明乐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发展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有效形式。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就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湿地公园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中山湿地管理调查报告
13
作者 杨长职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0-142,145,共4页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中山湿地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中山湿地管理的难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山湿地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中山湿地 管理 调查报告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湿地影响下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划原则初探——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佳骏 刘塨 《福建建筑》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高校校园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如何保护和合理规划,是当前校园规划的热门话题。本文重点在基于校园湿地影响下,根据城市生态、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原理,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生态规划构思,提出了有湿地特色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划原则。
关键词 闽南 湿地 新校区 规划 原则
下载PDF
福建沿海冬季水鸟资源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荣 张勇 《野生动物》 2012年第5期271-274,296,共5页
2010年1-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对福建沿海的20个主要河口港湾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7种,隶属于8目12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冬候乌51种(占89.5%)、留鸟6种(占10.5... 2010年1-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对福建沿海的20个主要河口港湾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7种,隶属于8目12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冬候乌51种(占89.5%)、留鸟6种(占10.5%);按生态型可分为游禽24种(占42.1%)、涉禽33种(占57.9%)。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44种(占77.2%)、东洋界11种(占19.3%)、广布种2种(占3.5%)。调查结果显示,兴化湾水鸟种群数量最大,珍稀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兴化湾、闽江口、东山湾和福宁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湿地 福建
下载PDF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侯雨峰 陈传明 胡国建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6,共7页
为了解决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决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为0.593,表明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一般,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居民生计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低、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生计类型简单和缺乏生计技能等问题,提出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社区居民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原文传递
潮汐和植被物候影响下的潮间带湿地遥感提取 被引量:10
17
作者 智超 吴文挺 苏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3-385,共13页
潮间带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受到全球变化影响,发生大面积退化甚至丧失。掌握潮间带湿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海岸带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多云多雨天气和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单时相遥感数据难以获取完整的潮间... 潮间带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受到全球变化影响,发生大面积退化甚至丧失。掌握潮间带湿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海岸带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多云多雨天气和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单时相遥感数据难以获取完整的潮间带湿地信息。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时序遥感指数的潮间带湿地分类算法,并以福建省亚热带海岸带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2017年—2019年Landsat 8时序影像数据,提取潮间带光滩、高潮滩植被和低潮滩植被3种典型湿地类型,分类结果总体精度97.47%,Kappa系数0.96。该算法有效降低了亚热带海岸带地区多云多雨天气和潮汐动态过程对光学遥感技术应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福建省潮间带湿地主要分布在河口与海湾处,且自北向南呈下降趋势,高潮滩植被集中分布在南部泉州湾、九龙江口、漳江口,闽北分布较少。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数据集进行比较,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该方法为大尺度潮间带湿地的高精度智能分类提供了可能,为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利用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遥感数据 潮间带湿地 GEE 福建省 物候 频率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