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jection of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Delta's potential submerged area due to sea level rise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based on CMIP5 simula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XIA Jiangjiang YAN Zhongwei +6 位作者 ZHOU Wen FONG Soi Kun LEONG Ka Cheng TANG Iu Man CHANG S W LEONG W K JIN Shaofe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8-84,共7页
Projections of potential submerged area due to sea level rise are helpful for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ongoing global warming on coastal areas.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 Projections of potential submerged area due to sea level rise are helpful for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ongoing global warming on coastal areas.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adaptively decompose the sea level time series in order to extract the secular trend component. The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 change and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PRD) sea level change is calculated: an increase of 1.0 m in the GMSL corresponds to a 1.3 m (uncertainty interval from 1.25 to 1.46 m) increase in the PRD. Based on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e GMSL rise projected by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under thre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cenarios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or RCPs, from low to high emission scenarios RCP2.6, RCP4.5, and RCP8.5), the PRD sea level is calculated and projected for the period 2006-2100. By around the year 2050, the PRD sea level will rise 0.29 (0.21 to 0.40) m under RCP2.6, 0.31 (0.22 to 0.42) m under RCP4.5, and 0.34 (0.25 to 0.46) m under RCP8.5, respectively. By 2100, it will rise 0.59 (0.36 to 0.88) m, 0.71 (0.47 to 1.02) m, and 1.0 (0.68 to 1.41) m,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extreme value of relative sea level due to land subsidence (i.e., 0.20 m) and that obtained from intermonthly variability (i.e., 0.33 m), the PRD sea level will rise 1.94 m by the year 2100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 with the upper uncertainty level (i.e., 1.41 m). Accordingly, the potential submerged area is 8.57x103 km2 for the PRD, about 1.3 times its presen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level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CMIP5 submerged area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下载PDF
Spatial Structure and Land Use Control in 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 of Zhujiang River Delta,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DAI Junliang WANG Kaiyong GAO Xiaol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298-308,共11页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s (EMR) in China.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the agglome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ies has emerged,which has led to dramat...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s (EMR) in China.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the agglome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ies has emerged,which has led to dramatic change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land use in this region.With data of high resolution 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Google Earth maps,this paper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EMR using Envy and ArcGIS tools.It was found that 1) the industrial land uses were expanding substantially,particularly on the bank sides of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2) large-scale housing developm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fringe of metropolitan areas such as those of Guangzhou and Shenzhen;3) a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with the spatial pattern of ″1 circle +2 pieces + 3 axes″ ha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location choice of manufacture enterprises.At the same time,both highly specialized land use and severely mixed land use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As a consequence of the latter,land us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EMR areas was reduced.Moreover,ecologic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severe.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suggestions were give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patial safety,land use efficiency,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E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土地用途 空间结构 中国 都市圈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土地利用方式 管制
下载PDF
都市圈时空演变特征及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城市与企业证据
3
作者 董雪兵 缪彬彬 +1 位作者 池若楠 孟顺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这将对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跨边界或不同空间特征城市是否存在差异?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以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丰富实践经验,将为越来越多加入现代化都市圈的城市提供怎样的经验参考?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中国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形成机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聚焦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长三角全域,在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更高,并且都市圈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群层面的产业数据。为了克服内生性挑战,文章采用份额移动法构造Bartik工具变量,识别了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产业层面溢出效应。考虑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文章检验了两地间产业结构相似度的作用,并发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越强。与此同时,受多个增长极与单一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获得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多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能吸引更多劳动力,因而其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文章还发现都市圈空间溢出能够突破行政边界,这有助于地方政府协调,进而增强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为了加速培育和壮大都市圈,我们应积极发挥中心城市主导的溢出效应,以都市圈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支持多中心多层级都市圈融合联动发展,深化都市圈合作与分工。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都市圈城市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都市圈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助力消除行政区之间的隐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心—外围 溢出效应 时空演变 长三角
下载PDF
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三角洲的证据
4
作者 莫炎盈 程碧玥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六大都市圈34个地级城市数据,借鉴以往学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面板模型进行...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六大都市圈34个地级城市数据,借鉴以往学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以及贸易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固定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回归。研究表明:(1)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能促进都市圈对外贸易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2)从异质性角度出发,这种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都市圈更加明显,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都市圈并不显著;(3)从影响机制出发,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都市圈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带来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空间结构 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产业升级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影响: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超 黄晓雅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共同富裕 长三角都市圈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泉 李笑盈 《住宅产业》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决策。在此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梳理合...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决策。在此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梳理合肥都市圈的概况、发展历程和机遇,分析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统一市场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传承交融等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其他都市圈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 合肥都市圈
下载PDF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升级版的战略思路研究
7
作者 陆铭 《科学发展》 CAS 2023年第3期39-47,共9页
到2035年,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应与中国经济的全球新地位相匹配,在经济基础支撑力、市场主体聚集力、高端产业引领力、发展新动能孵育力、资源要素配置力、消费中心辐射力等各方面,建设成为领先全球的国际经济中心,并在引领上海都市... 到2035年,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应与中国经济的全球新地位相匹配,在经济基础支撑力、市场主体聚集力、高端产业引领力、发展新动能孵育力、资源要素配置力、消费中心辐射力等各方面,建设成为领先全球的国际经济中心,并在引领上海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中心 上海都市圈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长三角三大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的战略协同——基于数字化跃迁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泗薪 孙敏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3,共12页
文章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面板数据,先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通过新冠疫情前后数据计算,分别对每个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指标总贡献、综合发展指数、耦... 文章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面板数据,先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通过新冠疫情前后数据计算,分别对每个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指标总贡献、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精准判定三大都市圈每年的耦合协调等级。实证发现:从空间上看,上海都市圈无论是耦合度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始终高于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从时间上看,上海都市圈近九年来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状态,而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遭遇疫情冲击后,耦合协调等级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后两者的机场系统和城市系统亟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同时应高度契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路径嵌入并提高发展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数字化跃迁 都市圈 机场群与城市群 战略协同
下载PDF
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59
9
作者 朱付彪 陆林 +1 位作者 於冉 鲍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0-576,共7页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其旅游空间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空间分布趋向分散,各城市旅游发展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旅游发展趋向均衡化。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也显示,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和一体化特点。从长期来看,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向高水平均衡。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以可达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为必要条件,以集聚和扩散作用为主要形式,以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流动为主要内容,各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变。旅游企业扩张和旅游客流流动带动了旅游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集聚和扩散,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长三角
下载PDF
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0,共5页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城市群体 城市区域 区域协调 产业结构趋同 中国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陆林 汤云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 年度中国100 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 以珠江三角洲(下称珠三角)都市圈国内主要客源地2009~2011 年度中国100 强旅行社官网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研究了珠三角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阶段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及目的地类型,发现:① 珠三角都市圈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总体上以营区基地式和完全环游式为主。不同客源地旅游者行为模式差异较大,广东省内旅游者以单目的地式和港澳小环游为主,其余客源地旅游者多采用营区基地式、往返式、区域环游式和完全环游式等旅行模式;② 珠三角都市圈各城市在旅游线路中出现的频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3 个等级层次关系,不同城市在大小珠三角都市圈以及不同客源地旅游线路中的角色与地位不同,据此得出珠三角都市圈各客源地的空间行为模式图;③ 比较大小珠三角都市圈在空间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发现港澳与珠三角地区在旅游发展上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尚待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 空间行为 目的地类型 珠三角都市圈
下载PDF
北美大都市区规划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的启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路 薛德升 许学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北美大都市区及大都市区规划的发展历程 ,重点讨论了当今大都市区规划的影响因素和力求解决的热点问题 ,并比较了未来大都市区规划的两种主要模式 ,最后提出了对于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规划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北美 大都市区 规划 模式 珠江三 角洲
下载PDF
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勇 朱磊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78,共5页
文章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 必然选择 动力机制 有序发展 存在问题 基础 阶段
下载PDF
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城市 协调发展 都市圈 京津冀 长三角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划分研究——兼论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海明 甄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4,共6页
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 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界定指标体系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区域合作机制思路及重大举措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丹 彭颖 +2 位作者 柴慧 谷金 张琳 《科学发展》 CAS 2020年第9期64-70,25,共8页
加快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区域合作机制,应强化目标共识,实现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共识向上海大都市圈目标定位共识转变;强化市场主导,实现从市场化项目共建向系统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支撑平台转变;强化优势互补,实现从比较优势发挥向营造区域... 加快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区域合作机制,应强化目标共识,实现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共识向上海大都市圈目标定位共识转变;强化市场主导,实现从市场化项目共建向系统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支撑平台转变;强化优势互补,实现从比较优势发挥向营造区域利益共享及资源互惠机制转变;强化统筹协商,实现从经贸、社会领域的协同向构建高效、有序、常态的空间协同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区域合作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边缘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勇 高汝熹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338-4341,共4页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完善,都市圈周边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铜陵市为例,研究都市圈周边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铜陵紧邻长三角,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起飞阶段。...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完善,都市圈周边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铜陵市为例,研究都市圈周边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铜陵紧邻长三角,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起飞阶段。面对长三角扩容的机遇,铜陵应该积极争取融入长三角,正确定位,努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后花园,”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都市圈 中部崛起 铜陵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流强度测度的内陆与沿海城市群比较研究--以武汉市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Jefferey Sellers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经济全球化以来,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空间集聚形态。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三大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对于内地的城市群则涉及较少。而两者间对比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选取沿海与内地城... 经济全球化以来,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空间集聚形态。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三大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对于内地的城市群则涉及较少。而两者间对比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选取沿海与内地城市群的典型代表——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构建GIS城市流强度模型,从客运流、信息流两个方面对两大城市圈的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与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内地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较小;在结构方面,沿海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已经发育成熟,形成了多级中心结构,而武汉城市群仍是单中心结构。据此,从空间规划角度提出旨在提高内地城市群质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城市流 长三角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长三角大都市圈背景下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雷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31,共6页
大都市圈发展理论及其一体化发展模式给区位优势凸出、政策优势明显的长三角地区体育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视角,通过跨行政区划的协调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得以促使体育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大都市圈发展理论及其一体化发展模式给区位优势凸出、政策优势明显的长三角地区体育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视角,通过跨行政区划的协调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得以促使体育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构建长三角大都市圈体育一体化发展实质是借鉴都市圈发展相关理论而衍生出的一种区域体育发展思路的前瞻性探索,冀望于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形成背景下通过体育发展空间组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跨区域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产业促进等若干维度实施系统干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形成在更大地理尺度范围的体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大都市圈 体育一体化 制度瓶颈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下载PDF
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静 顾江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共3页
与我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城市群的地位相比,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基于比较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分析了阻碍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该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如丰富的文化资源、发达的... 与我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城市群的地位相比,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基于比较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分析了阻碍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该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如丰富的文化资源、发达的经济基础、高校资源密集、文化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等。最后针对主要障碍和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加快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文化产业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