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上古时期“乐”的政治表达功能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许兆昌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7,共6页
-
基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项目(2005JP003)
-
文摘
我国上古时期的乐,是一种集诗歌、音乐及舞蹈为一体的复杂的艺术形式,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表达政治意见的重要功能,是其时重要的政治语言之一。它的政治表达功能可以归纳为政治评论、参政语言、政治沟通及风教百姓等四个方面,涉及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平级交流等多个层面。乐的政治表达功能,是我国上古时期乐文化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上古时期
乐
社会功能
政治表达
-
Keywords
far ancient times of China ( before Qin Dynasty )
yue (performance)
social function
political expression
-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稻作起源的族属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国栋
-
机构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
基金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资助"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合同编号GDZT2012010)
-
文摘
通过古日语"na"(稻)的反证,认为"稻"的初始发音是苗语"na",壮侗语的"na"(稻田)是由苗语的"na"(稻)演化而来的。稻作文化特有的建筑样式"干栏"在词源上也源自苗语"ghangt lox"。由此综合判断,应该是长江中游的古苗人最早创造了稻作文化,然后把它传给了周边的古越人,即后世的壮侗语族。
-
关键词
稻作起源
族属
苗语“na”
壮侗语“na”
古日语“na”
苗语“ghangt
lox”
古日语“冰木”
-
Keywords
rice origin
group
ancient Japanese expression "na"sion "higi"Miao expression "na"
the ancient yue expression "ha"
the
the Miao expression "ghangt lox", the ancient Japanese expres-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国栋
-
机构
广岛大学
-
出处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
文摘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苗语“na”
古越语“nam”、“rong”、“yong”、“ta”、“khong”
苗语“mae”(mais)
-
Keywords
The Hmong expression "na".The ancient yue expressions "nam"
"rong"
"yong"
"ta"
"khong".The Hmong expression "mae"(mais)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元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姜晓霞
-
机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
文摘
元结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身上具备义勇纯真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特点。在文学的价值取向上,趋向于质朴和慷慨,更多地强调文学经世致用的政治功能一面。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他提倡古诗古乐府,反对近体流行调;提倡言志抒情,不重儒家诗教。有的讽谏之作言词犀利,态度狷狂,有的诗歌古朴直切,与"主文而谲谏"相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儒家诗论的藩篱,表现了出身拓跋氏的元结"不师孔丘"的一面。
-
关键词
元结
乐府诗
言志抒情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
Keywords
YUAN Jie
yue-fu ancient Poetry and Ballads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emotions
poetry theory
poetry creati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苗语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李国栋
赵敏
-
机构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首大学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共9页
-
基金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GDZT2012010)
-
文摘
贵州东部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稻作文化。贵州东部苗语称"稻"为"na",与其相邻的广西融水苗语称"稻"为"ne"。古日语也称"稻"为"na"或"ne",根据日本习惯以原初的发音和形态保存大陆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断定"na"就是稻的初始发音。纵观古老的稻作遗址,多在古苗人聚居区,甚至像湖南澧水下游的城头山遗址,直接出土了显示苗族族属的考古学证据。本文将根据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的诸多证据,对稻作的起源与传播这一学术难题进行新的考证。
-
关键词
壮侗语“khao”
“hao”
苗语“na”
“ne”
古日语“na”
“ne”
枫香树
-
Keywords
the ancient yue expressions "khao" and "hao"
the Hmong expressions "na" and "ne"
the ancient Japanese expressions "na" and "ne"
liquidambar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