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 被引量:8
1
作者 栗胜夫 时金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 ,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 ,供跋跎主持 ,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 ,不但天资聪明 ,学业突出 ,而且武功出众 ,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 ,佛教受禁 ,少...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 ,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 ,供跋跎主持 ,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 ,不但天资聪明 ,学业突出 ,而且武功出众 ,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 ,佛教受禁 ,少林寺厄运未能幸免 ,寺院废毁。至宣帝时 ,佛教又开始得以恢复。少林寺重新修建 ,并被更名为陟岵寺。公元 581年 ,杨坚代周称帝 ,恢复少林寺寺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佛教 历史 主持 武僧
下载PDF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详考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大力 张卓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为少林寺参予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并成为少林武术、武僧追述历史的必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武术 十三僧 助唐
下载PDF
夏鲁寺:后弘期藏传佛教美术多元性的典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贾玉平 杨清凡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9,共7页
卫藏名刹——夏鲁寺保存有后弘期初期以来的美术遗存,其美术风格的多元性堪称西藏中部乃至整个西藏古代美术中的典型。夏鲁寺美术多元性形成的背后折射出西藏本地文化与印度、尼泊尔、敦煌、于阗和中原等地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夏鲁寺 美术 多元性
下载PDF
塔尔寺花架音乐艺术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晁元清 叱培虹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乐队建制、乐曲结构和音乐传承方式,但今天这种艺术形式正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花架音乐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寺 酥油花 花架音乐 艺术特性
下载PDF
西藏乐舞百戏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泽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57-161,共5页
文章认为乐舞百戏的内容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愉悦人们的动态的音乐、演唱、舞蹈、杂技、角力较武、幻术、滑稽技艺表演等大多包括在内,是西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形式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了,而且乐舞百戏也是寺院壁画... 文章认为乐舞百戏的内容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愉悦人们的动态的音乐、演唱、舞蹈、杂技、角力较武、幻术、滑稽技艺表演等大多包括在内,是西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形式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了,而且乐舞百戏也是寺院壁画描绘的主要内容。西藏的乐舞百戏始终与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蕴含着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形象性、浓烈的感染性、广泛的社会性、唯美的新颖性等审美特征,是藏民族生存意识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乐舞百戏 寺院壁画 民族艺术
下载PDF
藏传佛教美术中多闻子图像及其信仰——以夏鲁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玉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6,2,共5页
藏传佛教美术中的多闻子图像是一个丰富的图像系统,其形成、演化复杂。夏鲁寺现存44个建筑空间中有多处出现多闻子图像,不同建筑空间的多闻子像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其他地区的多闻子图像为参考,分析此类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对多闻子... 藏传佛教美术中的多闻子图像是一个丰富的图像系统,其形成、演化复杂。夏鲁寺现存44个建筑空间中有多处出现多闻子图像,不同建筑空间的多闻子像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其他地区的多闻子图像为参考,分析此类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对多闻子图像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佛教地区的传播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美术 夏鲁寺 多闻子 图像 信仰
下载PDF
塔尔寺建筑中的汉族装饰艺术 被引量:3
7
作者 耿筱青 曹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尔寺宗教信仰的认同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寺 建筑装饰 汉族艺术 藏汉民族文化 藏传佛教
下载PDF
乌素图召法禧寺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莫日根 田华 《中外建筑》 2016年第10期42-45,共4页
乌素图召法禧寺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精巧别致,不同于他处。其体现在建筑形式、装饰方面的一些特征在内蒙古地区召庙汉藏结合式殿堂研究中存在个例现象,对研究清代早期内蒙古地区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实例价值,为中... 乌素图召法禧寺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精巧别致,不同于他处。其体现在建筑形式、装饰方面的一些特征在内蒙古地区召庙汉藏结合式殿堂研究中存在个例现象,对研究清代早期内蒙古地区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实例价值,为中型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素图召 法禧寺 汉藏结合式 建筑艺术
下载PDF
元朝后藏地区坛城壁画考述
9
作者 张亚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元朝时期,西藏以萨迦寺为中心的后藏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制作坛城(曼陀罗)壁画的热潮。该艺术热潮的出现大致以萨迦寺、夏鲁寺等为其核心区域,坛城壁画的艺术样式则主要受尼泊尔坛城绘画的影响。纵观西藏美术发展史,卫藏地区(尤其是后藏地... 元朝时期,西藏以萨迦寺为中心的后藏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制作坛城(曼陀罗)壁画的热潮。该艺术热潮的出现大致以萨迦寺、夏鲁寺等为其核心区域,坛城壁画的艺术样式则主要受尼泊尔坛城绘画的影响。纵观西藏美术发展史,卫藏地区(尤其是后藏地区)的坛城壁画的黄金时期显然要比西部古格王国的坛城鼎盛时期晚出,但一经出现持续的时期却长达两个多世纪(13世纪后期~15世纪后期)。文章主要考证元朝绘制坛城壁画的两个重要寺院:萨迦南寺和夏鲁寺的坛城壁画绘制的时期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城壁画 萨迦南寺 夏鲁寺 尼泊尔画风
下载PDF
多元文化交融的古格佛教艺术——评介《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
10
作者 岗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日文版)重点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尤其是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历史和特点。用实地调查收集的图片资料,论述了西藏西部地区的特征、西藏的密宗系统、阿里地区的佛教遗迹,以...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日文版)重点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尤其是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历史和特点。用实地调查收集的图片资料,论述了西藏西部地区的特征、西藏的密宗系统、阿里地区的佛教遗迹,以及以阿里的古格王朝为中心的西藏西部佛教美术的特点。此外,介绍了阿里地区与古代于阗、尼泊尔、印度、古代大食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史 西藏阿里 寺院 遗迹 美术特点 古代于阗地区
下载PDF
重塑精神家园——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
11
作者 王可君 《中外建筑》 2004年第6期18-22,共5页
本文首先就建筑、环境、禅文化等相关概念作了一个初步的阐释;接着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禅文化的发展和及其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着重就中国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如何承传与发扬中国禅文化,... 本文首先就建筑、环境、禅文化等相关概念作了一个初步的阐释;接着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禅文化的发展和及其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着重就中国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如何承传与发扬中国禅文化,设计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环境艺术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进而指出重塑精神家园将也必将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重塑 发展 看法 挑战 相关概念 个人 建筑环境 当代建筑 艺术设计
下载PDF
西藏夏鲁寺美术研究述论
12
作者 贾玉平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13,F0002,F0003,共16页
鉴于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夏鲁寺美术研究呈现出的学科互涉趋向,有必要思考一般美术史理论及其重要概念,如:结构、空间、功能、技术、风格与文化等在西藏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夏鲁寺建筑及其美术研究状况,看到... 鉴于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夏鲁寺美术研究呈现出的学科互涉趋向,有必要思考一般美术史理论及其重要概念,如:结构、空间、功能、技术、风格与文化等在西藏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夏鲁寺建筑及其美术研究状况,看到目前其建筑本身及其美术图像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文献收集整理更具紧迫性。此外,思考夏鲁寺部分宗教图像的观看问题及图像与语文学的关系等问题,则有助于思考学科互涉趋向中西藏佛教美术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鲁寺 美术 研究 述论
下载PDF
藏传佛教肖像类美甫的写实技巧与观念 — 从夏鲁寺介尊肖像壁画说起
13
作者 贾玉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夏鲁寺创建者介尊肖像壁画的写实技巧、造型观念主要表现在其象征性写实主义技巧,其功能表现在其题材的纪念属性和宗教历史属性。联系其他佛教壁画、唐卡甚至部分雕塑等肖像作',分析介尊肖像的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倾向,可以看到藏传... 夏鲁寺创建者介尊肖像壁画的写实技巧、造型观念主要表现在其象征性写实主义技巧,其功能表现在其题材的纪念属性和宗教历史属性。联系其他佛教壁画、唐卡甚至部分雕塑等肖像作',分析介尊肖像的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倾向,可以看到藏传佛教肖像类美术写实造型表现及其观念成因和内涵,也可以看到肖像类美术在藏传佛教美术分类体系中的意义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肖像类美术 写实技巧与观念 夏鲁寺介尊肖像壁画
下载PDF
金龙寺《格萨尔史诗》石刻的人物造型与特点
14
作者 昂翁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1期107-120,191,共15页
《格萨尔史诗》历经千年的历史传承,以顽强的生命力焕发出特殊的艺术魅力。《格萨尔史诗》的主要传统传承方式有言传型的说唱人、媒介型的图书、表演型的藏戏、陈列型的石刻等。文章以金龙寺《格萨尔史诗》石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背... 《格萨尔史诗》历经千年的历史传承,以顽强的生命力焕发出特殊的艺术魅力。《格萨尔史诗》的主要传统传承方式有言传型的说唱人、媒介型的图书、表演型的藏戏、陈列型的石刻等。文章以金龙寺《格萨尔史诗》石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背景,解读石刻的具体塑造地点、方式、塑造人、石刻雕像的座标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寺 史诗人物:石刻艺术
下载PDF
藏传佛教美术风格问题的反思——以西藏夏鲁寺美术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玉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风格问题是美术史中的一个老话题,同样也是藏传佛教美术研究的主要话题。"藏传佛教美术风格"的理论研究架构借鉴于西方美术史学界,并无自身独特的理论系统支撑。部分西藏美术史学者提出的"夏鲁风格"欠学理性,这是... 风格问题是美术史中的一个老话题,同样也是藏传佛教美术研究的主要话题。"藏传佛教美术风格"的理论研究架构借鉴于西方美术史学界,并无自身独特的理论系统支撑。部分西藏美术史学者提出的"夏鲁风格"欠学理性,这是目前西藏美术史研究对风格术语使用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夏鲁寺美术"为典型对藏传佛教美术的风格问题进行反思,对廓清目前藏传佛教美术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美术 风格问题 夏鲁寺美术
原文传递
扎塘寺壁画艺术渊源再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莎 威丽斯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7,219,220,共13页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 扎塘寺壁画在11世纪卫藏艺术环境中存在“孤立性”:扎塘寺壁画所代表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在11世纪卫藏并不具备普遍性。它与11世纪出现在卫藏的大昭寺壁画与唐卡遗存,时空背景相同却缺乏可比性,造型风格也明显不同;即使是被认为关系密切的夏鲁寺壁画,彼此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关联性。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扎塘寺壁画至少占60%以上的艺术因素均与吐蕃王朝后期流行于敦煌中唐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样式相关,但二者在年代上相距两百余年,地理上也相距遥远,彼此如何衔接才是研究的关键。文章认为,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时期的“吐蕃—波罗”艺术,在卫藏因吐蕃王朝的崩溃而消失,但是在甘青西北吐蕃中仍有延续并发展成为“波罗—中亚”艺术样式,10世纪后期才随“下路弘法”从多康之地再返卫藏。壁画中出现的精美的汉服供养人形象,也间接地证明了卫藏与西北青唐吐蕃唃厮啰政权的特殊关系。通过比较与考证,文章提出结论:扎塘寺壁画继承了8—11世纪佛教吐蕃化传统,同时部分吸收了11世纪新进卫藏的波罗艺术风格影响,实现了外来波罗面相与本土服饰的完美结合。12世纪之后新的印度波罗艺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扎塘寺艺术所代表的早期传统样式遂被完全覆盖,因此,其艺术史地位代表着“波罗—中亚”艺术样式在其结束之前的最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塘寺壁画 艺术渊源 波罗—中亚艺术风格 敦煌艺术
原文传递
夏鲁寺部分壁画的汉地影响及其所在文化情境下的政治寓意 被引量:10
17
作者 艾尔伯托.罗勃 谢继胜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7,共11页
本文分析了藏区南部夏鲁寺集会殿门廊中,带有宋元时期舞台布景效果的龙凤戏珠纹图画,认为这是自13世纪以来,随着西藏贵族与元代朝廷政治关系的建立而来的汉地艺术影响的一个独特案例。作者将这种影响置于元朝政府与西藏的政治关系,以及... 本文分析了藏区南部夏鲁寺集会殿门廊中,带有宋元时期舞台布景效果的龙凤戏珠纹图画,认为这是自13世纪以来,随着西藏贵族与元代朝廷政治关系的建立而来的汉地艺术影响的一个独特案例。作者将这种影响置于元朝政府与西藏的政治关系,以及尼泊尔纽瓦尔艺术风格的强大影响共同构成的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下,且重点分析了绘于夏鲁寺早期整个门廊北壁带有汉地风格的壁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鲁寺门廊 龙凤戏珠 纽瓦尔艺术 扎巴坚赞 元代
原文传递
萨迦-元时期尼藏与藏汉金属造像存在阿尼哥风格吗? 被引量:3
18
作者 米夏埃尔.汉斯 文明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6,共16页
在《元史》、《造像量度经》中对阿尼哥的评价较高,但现存能明确认定属于阿尼哥制作、具有"阿尼哥风格"的作品却几乎没有。本文通过比较世界各地保存的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上半叶制作的造像和绘画,考证出其中一些作品具有"... 在《元史》、《造像量度经》中对阿尼哥的评价较高,但现存能明确认定属于阿尼哥制作、具有"阿尼哥风格"的作品却几乎没有。本文通过比较世界各地保存的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上半叶制作的造像和绘画,考证出其中一些作品具有"阿尼哥风格"。阿尼哥风格是在纽瓦尔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波罗印度、西藏以及汉地本土的因素,由阿尼哥及其工作团队共同创造而形成,具有独特的波罗风格与"藏式元代"风格相结合的特点。从萨迦寺经大都到夏鲁寺,阿尼哥风格在"尼藏"和"藏汉"之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传播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元 尼藏 藏汉 阿尼哥 风格 萨迦寺 大都 夏鲁寺
原文传递
17世纪汉藏艺术在拉达克的传播与发展——以协寺壁画为中心
19
作者 王传播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4,213,共13页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亚洲多文明交汇的重要路口,自吐蕃时期即与藏族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并逐步成为西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全面调研拉达克的人文历史及物质遗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学人对...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亚洲多文明交汇的重要路口,自吐蕃时期即与藏族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并逐步成为西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全面调研拉达克的人文历史及物质遗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学人对此地文物艺术的研究,倾向于构建其与印度、中亚的文化联系,却对于历史上拉达克与卫藏、康区及汉地中原密切关联的大量艺术遗存,颇为忽视。中国学者因受制于地缘及政治因素,并未对拉达克的物质遗存展开过实质性的调查与研究。作者基于对拉达克的实地调查所得,聚焦尚未刊布研究的拉达克协(?)王宫之竹巴噶举寺院内的17世纪壁画遗珍,以相关文献史料为基础,通过与同期卫藏相关佛寺壁画的比对,试图探索汉藏艺术在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达克 汉藏艺术 竹巴噶举 协寺 达仓热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