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词一体,仁心一贯--论马一浮词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许柳泓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2-48,95,共8页
马一浮词虽为数不多却也别具一格,从艺术技巧上看呈现出趋近诗体的倾向。马一浮偏爱使用与律绝诗体相近的小令词调,也喜用禅语入词,不喜修饰,其词之语辞古奥朴拙。用典丰赡是马一浮词的又一艺术特色,或化用前人成句,或引儒释道三家经典... 马一浮词虽为数不多却也别具一格,从艺术技巧上看呈现出趋近诗体的倾向。马一浮偏爱使用与律绝诗体相近的小令词调,也喜用禅语入词,不喜修饰,其词之语辞古奥朴拙。用典丰赡是马一浮词的又一艺术特色,或化用前人成句,或引儒释道三家经典,尽显其慧中之才。其词是其诗创作的延续,诗词一体,只为复归仁性,展现仁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词 艺术特色 诗词一体
下载PDF
赵尊岳词作艺术创作观探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系统,始终推动与建构着词作艺术呈现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尊岳 词作创作观 词心 词情 词笔
下载PDF
从1903到1907:王国维的哲学研究与文学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彭玉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26,159,共13页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哲学与文学的契合处,提炼出纯文学的观念,强调文学的独立和自身之价值,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及其相应范畴体系都烙上了哲学的痕迹。在追求人生慰藉的过程中,词在"美术"之中给予的力量最大,故其词学思想最成体系。王国维研究哲学、文学的宗旨在关切当世,其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都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其现实意义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哲学 文学 词学 《文学小言》 意境说《人间词乙稿序》
下载PDF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被引量:4
4
作者 祁光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 ,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 ,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儒家的执著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 ,均奇妙地统一在苏轼的生命实践中 。
关键词 苏轼思想 宋词 艺术网格 逻辑关系
下载PDF
诗与词的异代交响——李贺、吴文英艺术风格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6,共6页
中唐诗人李贺,晚宋词人吴文英,皆以其戛戛独造的艺术成就卓然自立。虽然他们的时代各异、文体有别,但却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其一,在语言的铸造上都追求炼字炼句,必新必奇。其二,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好以浓墨重彩之笔抒写人生和悲... 中唐诗人李贺,晚宋词人吴文英,皆以其戛戛独造的艺术成就卓然自立。虽然他们的时代各异、文体有别,但却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其一,在语言的铸造上都追求炼字炼句,必新必奇。其二,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好以浓墨重彩之笔抒写人生和悲情。其三,在作品的意境美感方面都呈现出奇谲诞幻、哀艳冷隽的特色。对二者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贺诗歌的深远影响、吴文英创作的艺术渊源,以及诗与词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诗 吴文英词 艺术风格 诗词流变
下载PDF
诗人毛泽东与中国新诗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联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154,160,共5页
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对中国当代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毛泽东及其诗词,为连接新、旧诗体"断层"架起了巨大桥梁;在新诗与群众的关系上,毛诗为新诗贴近生... 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对中国当代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毛泽东及其诗词,为连接新、旧诗体"断层"架起了巨大桥梁;在新诗与群众的关系上,毛诗为新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在新诗创作艺术规律上,毛诗为新诗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鲜活的艺术经验;在新诗的发展道路上,毛诗为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可贵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新诗 断层 艺术经验 新体实验
下载PDF
王国维的“境界”说内涵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维新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意境 内涵 人间词话
下载PDF
略论寇准的词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安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84-86,共3页
寇准的词均为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清丽缠绵,表现了这位杰出政治家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这种题材选择和风格追求,既是当时人们对诗词题材分工、审美追求的认识及词坛的整体风格影响的结果,也与词人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关键词 寇准 词作 思想 艺术 风格成因
下载PDF
李白为词祖当非虚誉--《菩萨蛮》《忆秦娥》真伪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卫星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4期90-101,共12页
采用将李白名下诗词的体势与意境相对照的方式,依据精彩独造处相似、取境习惯相似、多重相似的标准,落实到字、词、句、篇上,兼顾体势、意象、意境、章法、技法、风韵等方面来对比分析,可知李白名下最受争议的《菩萨蛮》《忆秦娥》诸词... 采用将李白名下诗词的体势与意境相对照的方式,依据精彩独造处相似、取境习惯相似、多重相似的标准,落实到字、词、句、篇上,兼顾体势、意象、意境、章法、技法、风韵等方面来对比分析,可知李白名下最受争议的《菩萨蛮》《忆秦娥》诸词与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灞陵行送别》、赠内及代内赠诸诗高度相似,与李白其他诗境也多有相通,而能展现出别于诗的独到特色。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与李白词真伪之争的成因,昔人称李白为词祖,当非虚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格律诗词学史 诗词体势意境
下载PDF
论宋代咏物词的两大创作范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仲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7,共6页
文章把宋代咏物词分为两大创作范式。第一种范式重在摹写物态,具体写法又有状物与体物二种。状物者力求穷形尽相,即"尽物之态";体物者力求潜心于物,以"穷物之情"。第二种范式重在即物言情,具体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文章把宋代咏物词分为两大创作范式。第一种范式重在摹写物态,具体写法又有状物与体物二种。状物者力求穷形尽相,即"尽物之态";体物者力求潜心于物,以"穷物之情"。第二种范式重在即物言情,具体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物言志,即借物之特征以寄寓某种人格精神;另一种为因物寄情,即借客观事物作为引发情感的触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创作范式 摹写物态 即物言情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渊 《嘉应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境美 美学
下载PDF
“金陵意象”的词学传承及艺术创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桂华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金陵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词,形成了词学史上的独特风景——"金陵意象"。"金陵意象"的确立,始于唐诗,然后沿着诗学和词学两个方向传承。词学中的"金陵意象"完成于宋代,宋以后仍吟咏不绝,不断累积叠加,艺术... 以金陵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词,形成了词学史上的独特风景——"金陵意象"。"金陵意象"的确立,始于唐诗,然后沿着诗学和词学两个方向传承。词学中的"金陵意象"完成于宋代,宋以后仍吟咏不绝,不断累积叠加,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 怀古诗 怀古词 金陵意象 艺术创造
下载PDF
论周济词学尊体观
13
作者 汪超 涂育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济 尊体
下载PDF
辛弃疾俳谐词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9-102,共4页
辛弃疾的俳谐词不仅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嘻笑怒骂,皆成佳篇,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独特的思想性格和杰出的艺术才华。对其俳谐词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体会辛弃疾作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辛弃痰 俳谐词 艺术手法
下载PDF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
15
作者 邱美琼 胡唯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之求;三是词作兴会论,体现为反复标举"...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之求;三是词作兴会论,体现为反复标举"兴"为词作的本质要素,并论说到"兴"与主体情感表现的相承相生关系;四是词作意境论,体现为对诗词两体境界表现予以深入的比照,并充实与张扬了词境表现的沉郁深致之求。上述四个方面,从不同侧面呈现出了陈廷焯对古典词学创作论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焯 词学创作论 体性论 情感论 兴会论 意境论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游仙诗的“空灵”意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晓阳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守虚静性的特点,成功地创造了游仙诗澄净精纯、空寂虚灵、冲淡玄静的"空灵"意境,美学价值甚高,对同时代或后代的诗歌或其它文学样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意境 超具象性 跨时空性 守虚静性
下载PDF
宫体诗与花间词意象陈列比较
17
作者 郑晓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宫体诗使用意象如同素描,画面疏朗但韵味不足;花间词使用意象,如同工笔画,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意象的铺排,创造深邃的意境。意象的疏朗或绵密与风格的清丽或绮靡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花间词 宫体诗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李清照“咏物词”艺术成就略论
18
作者 向梅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以诗咏物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李清照的咏物词,在咏物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咏物词走向成熟和高度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来说,李清照咏物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移情于物,以物寓人,借物托情;用典自然无痕... 以诗咏物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李清照的咏物词,在咏物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咏物词走向成熟和高度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来说,李清照咏物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移情于物,以物寓人,借物托情;用典自然无痕,雅中显清;铺叙咏物,不即不离;结句住而未住,尽而不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咏物词 艺术成就
下载PDF
北宋前中期富民阶层与诗词关系考论
19
作者 王培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52-56,共5页
北宋前中期富民阶层在经济政治"新变"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这一阶层的某些属性决定了富民必然有诗词消费需求。富民阶层的精神需求与群体心态,对诗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富民阶层需要而写作的诗词,随之具有了某些... 北宋前中期富民阶层在经济政治"新变"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这一阶层的某些属性决定了富民必然有诗词消费需求。富民阶层的精神需求与群体心态,对诗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富民阶层需要而写作的诗词,随之具有了某些较为固定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民阶层 诗词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清初刘体仁词学“辨体”论及其批评史意义
20
作者 王双梅 《科学.经济.社会》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体仁 辨体 词论 境界 陡然一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