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adial heat conduction on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 bundle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JianLi SONG YaMei +5 位作者 ZHANG YuFeng HU YuHan YIN Hang GU YunFeng XIA Re CHEN YunF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959-1966,共8页
The effect of the radial heat conduction on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CNT) bundles is studied by the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NEMD) method. The hexagonal CNT bundle consists of sev... The effect of the radial heat conduction on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tube(CNT) bundles is studied by the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NEMD) method. The hexagonal CNT bundle consists of seven(10, 10)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 The radial heat conduction is induced by creating the vacancy defects in some segments of the constituent CNTs. Combined with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inter-tube thermal resistances at the different segments,the radial heat flow in the CNT bundle is calculated. The maximum percentage of the radial heat flow is less than 7% with the presence of four defective CNTs, while the resultant decrement of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bundle is about 18%.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dial heat flow can significantly diminish the axial heat conduction in the CNT bundles,which probably explains the smaller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the CNT assemblie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individual C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carbon NANOtube BUNDLE inter-tube theRMAL resistance RADIAL heat flow
原文传递
壁面轴向导热对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玮 葛峰 +1 位作者 李志信 过增元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6-848,共3页
本文通过数值解析的方法研究了考虑壁面轴向导热时微细管内的对流换热。结果表明,当管外为对流换热边界条件时,管内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Nu依然在3.66~4.36之间。但若忽略壁面轴向导热,采用一维热阻模型整理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实验数据... 本文通过数值解析的方法研究了考虑壁面轴向导热时微细管内的对流换热。结果表明,当管外为对流换热边界条件时,管内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Nu依然在3.66~4.36之间。但若忽略壁面轴向导热,采用一维热阻模型整理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实验数据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管 固壁轴向导热 对流换热
下载PDF
微钢管轴向导热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刚 赵耀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5-1129,1152,共6页
以氮气为工质,流过内径为168μm、外径406μm微钢管,采用直接通电法进行加热,并使用红外成像仪加红外专用放大镜头测量了在恒定的流量下、不同加热功率以及相同加热功率、不同流量下的微钢管壁面的温度场,获得精确的微管外壁温度分布,... 以氮气为工质,流过内径为168μm、外径406μm微钢管,采用直接通电法进行加热,并使用红外成像仪加红外专用放大镜头测量了在恒定的流量下、不同加热功率以及相同加热功率、不同流量下的微钢管壁面的温度场,获得精确的微管外壁温度分布,同时测量了氮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微管轴向导热对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氮气为工质下,微钢管轴向导热导致内部换热的减弱,减少量超过总对流换热量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轴向导热 对流 红外成像仪 温度场
下载PDF
管壁导热对脉管内自然对流换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文静 何雅玲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9-471,共3页
本文计算了不同脉管倾角和管壁材料下脉管管壁导热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发现脉管壁面导热对换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增加了壁面的纯导热部分,更主要的上强化了脉管内的自然对流;壁面和内部气体的温度差异沿脉符轴向的变化是管壁导热强化... 本文计算了不同脉管倾角和管壁材料下脉管管壁导热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发现脉管壁面导热对换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增加了壁面的纯导热部分,更主要的上强化了脉管内的自然对流;壁面和内部气体的温度差异沿脉符轴向的变化是管壁导热强化自然对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壁导热 脉肾倾斜圆柱 自然对流
下载PDF
机枪内膛壁面瞬态温度的测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杰 余永刚 +1 位作者 周彦煌 黄凤良 《测试技术学报》 EI 2005年第4期412-415,共4页
借助专门研制的盲孔测温传感器和瞬态信号采集系统,测量得到距14.5 mm机枪身管内壁一定厚度处(xp层等温面)各时刻的温度值.建立单发射击时身管壁瞬态导热的数理模型.以实验测定的xp层的温度—时间函数为已知条件,采用分析解法得到定解... 借助专门研制的盲孔测温传感器和瞬态信号采集系统,测量得到距14.5 mm机枪身管内壁一定厚度处(xp层等温面)各时刻的温度值.建立单发射击时身管壁瞬态导热的数理模型.以实验测定的xp层的温度—时间函数为已知条件,采用分析解法得到定解问题的解析解.最终可求出身管内壁各时刻的温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导热 枪膛内壁温度 瞬态温度测试 一维温度场 外推技术
下载PDF
高频微型非金属脉冲管制冷机轴向导热损失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党海政 梁惊涛 周远 《真空与低温》 2005年第1期9-13,28,共6页
针对所开发的高频微型同轴非金属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轴向导热损失的计算与分析,并与相同几何尺寸的金属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比较。仅从降低轴向导热损失的角度讲,使用低导热率的非金属材料制作制冷机部件对制冷性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对... 针对所开发的高频微型同轴非金属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轴向导热损失的计算与分析,并与相同几何尺寸的金属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比较。仅从降低轴向导热损失的角度讲,使用低导热率的非金属材料制作制冷机部件对制冷性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对于2台实验样机而言,通过蓄冷器和脉冲管内的气体的轴向导热损失已经超出通过各自管壁的轴向导热而成为最大的导热损失项,但通过蓄冷填料的轴向导热损失却成为三项损失中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量,这是非金属脉冲管制冷机区别于相同几何尺寸的常规金属脉冲管制冷机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失 计算分析 微型 高频 脉冲管制冷机 机轴 几何尺寸 非金属材料 积极作用 制冷性能 实验样机 轴向导热 导热率 蓄冷器 同轴
下载PDF
振荡管最佳隔热位置
7
作者 李学来 朱彻 方曜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57-760,共4页
就有关因素对振荡管管壁轴向导热最佳热隔阻位置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
关键词 轴向导热 直接膨胀制冷 振荡管 隔热技术 隔热位置 预测 传热
下载PDF
微圆管内液体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卓 吕嘉喜 +1 位作者 何雅玲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1,共3页
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当量直径300-1570μm的微圆管(1cr18Ni9Ti)内进行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壁面粗糙度超过1%时摩擦系数随着壁面相对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给定外壁面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当雷诺数小于100时,... 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当量直径300-1570μm的微圆管(1cr18Ni9Ti)内进行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壁面粗糙度超过1%时摩擦系数随着壁面相对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给定外壁面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当雷诺数小于100时,管壁轴向导热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随着壁厚与内径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雷诺数大于100时,轴向导热的影响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逐渐减弱,充分发展区的Nu数接近常规值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圆管 层流 壁面粗糙度 摩擦系数 管壁轴向导热
下载PDF
瓦斯含量测定中取心管管壁温度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树俊 王兆丰 +2 位作者 韩恩光 王龙 董家昕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为确定煤矿冷冻取心过程所需合理冷冻剂量,对取心管取心过程管壁温度变化特性研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使用自主研发的取心管自动测温装置,分别进行了取心深度为5、20、40 m下取心管管壁温度测试(下管阶段、切削阶段和退钻阶段)。通过... 为确定煤矿冷冻取心过程所需合理冷冻剂量,对取心管取心过程管壁温度变化特性研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使用自主研发的取心管自动测温装置,分别进行了取心深度为5、20、40 m下取心管管壁温度测试(下管阶段、切削阶段和退钻阶段)。通过建立取心管管壁传热模型,基于顺序函数法求解二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验证并分析了取心过程管壁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下管阶段,取心深度较大(40 m)时,存在取心管快速升温的现象;在切削阶段,不同取心深度下,取心管温度均在切削进行一段时间后开始迅速升高,切削结束时升至最高值;在退钻阶段,取心管温降速度基本相同,处于一个缓慢降温的状态;利用顺序函数法求解重构的取心管管壁模拟温度与现场实测温度吻合良好,误差小。研究结果可为煤层瓦斯含量测定低温冷冻取心装置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取心 取心深度 管壁温度 顺序函数法 导热反问题
下载PDF
轴向导热对换热管及壳程圆筒壁温影响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毅强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1-7,I0001,共8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换热管和壳程圆筒内轴向导热的影响因素、影响大小和影响范围,得到了换热管横截面上平均轴向温度梯度的估值公式、换热管和筒体轴向导热对主体传热影响的公式,为严格的传热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轴向导热 换热管和筒体壁温 传热研究和工程设计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埋地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B型)排水管与热力管沟交叉的探讨
11
作者 赵洋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5,共5页
在不同工程技术标准之中,对于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B型)排水管与热力管沟交叉的垂直净距、水平净距的规定存在矛盾,在工程中执行困难.排水管道是重力流,线位没有很大的调整余地,如果在与热力管沟位置较近处采取保护措施,仍需要解决导热问... 在不同工程技术标准之中,对于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B型)排水管与热力管沟交叉的垂直净距、水平净距的规定存在矛盾,在工程中执行困难.排水管道是重力流,线位没有很大的调整余地,如果在与热力管沟位置较近处采取保护措施,仍需要解决导热问题.通过对混凝土、隔热材料等的导热计算,结合工程经验,探索合理的净距,并提出可靠而易实施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B 型) 排水管 热力管沟 导热 隔热
下载PDF
基于汽轮机传热管道的内壁状态监测方法
12
作者 刘吉和 《陕西电力》 2014年第8期89-93,共5页
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对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优化所得温度分布方程的系数,并利用分段积分法对系数进行化简,建立了传热管道表面温度-材料特性-内壁状态三者间的关联模型。结合导热反问题,利用所建立的关联模型分析传热管道外表面的温度数据... 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对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优化所得温度分布方程的系数,并利用分段积分法对系数进行化简,建立了传热管道表面温度-材料特性-内壁状态三者间的关联模型。结合导热反问题,利用所建立的关联模型分析传热管道外表面的温度数据,得到内壁几何形状,并根据内壁几何形状对缺陷的位置、几何尺寸做定量分析。本方法能够提高缺陷检测的精度和实时性,并且降低解析方法计算的复杂性,更好地满足工业安全的要求。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为汽轮机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反问题 内壁缺陷 传热管道
下载PDF
基于漂移流模型的液态金属快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分析
13
作者 刘佳伦 李会雄 +2 位作者 张顺哲 宁亮 唐凌虹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9,共11页
在液态金属快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其一次侧的进、出口温差大幅升高,二次侧出口蒸汽过热度显著增大,这给其设计及运行带来了挑战。基于离散网格法建立了液态金属快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模型。模型对整个一... 在液态金属快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其一次侧的进、出口温差大幅升高,二次侧出口蒸汽过热度显著增大,这给其设计及运行带来了挑战。基于离散网格法建立了液态金属快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模型。模型对整个一、二次侧回路进行网格划分,采用漂移流模型计算二次侧水-水蒸汽的流动与传热,并在一次侧计算中采用液态金属物性与流动传热关联式;采用内节点法对壁面划分网格,考虑两侧流体与管壁间的对流换热以及壁面导热。基于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以铅铋快堆为例,研究不同入口条件下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特性。研究发现一、二次侧之间的壁面热流密度沿程分布极为不均匀,且热流密度峰值极高。算例中壁面热流密度最大值达到1361 kW/m^(2),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数十倍到数百倍。随着一次侧入口铅铋温度以及铅铋流速的增加,二次侧过冷水区及两相区长度明显缩短,过热蒸汽区长度明显增大;同时,壁面热流密度峰值向螺旋管入口方向移动,二次侧工质压降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快堆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热工水力分析 漂移流模型 壁面导热 离散网格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