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flood forecasting of Huai River with flood diversion and retarding areas 被引量:6
1
作者 Li Zhijia Bao Hongjun +2 位作者 Xue Cangsheng Hu Yuzhong Fang Ho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2期10-24,共15页
关键词 flood forecasting and regulation Xin’anjiang model Muskingum method water stage simulating hydrologic method diffusion wave nonlinear water stage method flood diversion and retarding area huai river
下载PDF
运用Kriging法对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水森 黄芳 +4 位作者 汤林华 郑香 沈毓祖 苏云普 黄光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04-206,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河南及湖北省沿黄淮流域地区2005年有疟疾报告的156个市、县的当年发病率资料,利用Arcgis 9.0软件建立疟疾发病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在该软件的统计学扩展模块支持下,利用Kriging法... 目的研究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河南及湖北省沿黄淮流域地区2005年有疟疾报告的156个市、县的当年发病率资料,利用Arcgis 9.0软件建立疟疾发病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在该软件的统计学扩展模块支持下,利用Kriging法对已建立的疟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空间插值分析,根据无偏最优的原则绘制疟疾发病概率的空间分布图,建立半变异函数,并对预测值的标准误差的分布制图。结果2005年黄淮地区疟疾发病分布呈空间自相关,自相关阈值98 928 m,其变异函数为球形模型,显示疟疾发病分布呈空间聚集性。交叉检验显示Krig-ing法生成的疟疾概率分布图是对黄淮地区疟疾空间分布的最优无偏估计,标准化均值为0.008 621。结论Kriging法能较好估计黄淮地区疟疾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地区的疟疾在空间分布上与距离有关,并呈现以安徽省中北部与河南交界及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两个明显的聚集中心,而且其空间分布并非与行政区划分类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疟疾 地理信息系统 KRIGinG
下载PDF
食管癌现场可疑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本法 徐耀初 +6 位作者 周敬澄 楚建军 沈靖 周玲 沈洪兵 钮菊英 胡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技术,对淮安市食管癌高发病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客观地揭示了当地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居民自制且喜食的腌菜,其中 N-亚硝酸盐的含量在0.01~0.45 g/kg 之间,超标率为37.5%(15/40),N-亚硝基化合物测...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技术,对淮安市食管癌高发病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客观地揭示了当地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居民自制且喜食的腌菜,其中 N-亚硝酸盐的含量在0.01~0.45 g/kg 之间,超标率为37.5%(15/40),N-亚硝基化合物测量值范围在0.20~110.50μg/kg,为重要的致癌病因;其次为饮水污染因素,经流行病学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及蚕豆根尖微核试验表明:水污染程度与微核出现率有剂量效应关系,污染严重的水域其微核均值与自来水对照有极显著差异;食管炎也为当地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因素之一,正常粘膜转化至慢性炎症的比例较高(34%),其中又有18%可发展成上皮增生和变异,提示应注意导致粘膜发生慢性炎症等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地区 食管肿瘤 危险因素 预防 淮安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因子分析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玉琴 吴靖靖 +2 位作者 王宗志 程亮 刘克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在从洪灾风险形成机理出发建立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模糊C-均值聚类、因子分析和聚类有效性函数,建立基于模糊聚类因子分析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15个乡镇的洪灾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 在从洪灾风险形成机理出发建立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模糊C-均值聚类、因子分析和聚类有效性函数,建立基于模糊聚类因子分析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15个乡镇的洪灾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的洪灾风险与社会经济因子、土地覆盖物因子和洪水因子等3个主要因子关系密切,被评价的15个乡镇中,小蚌埠镇为特高风险区,怀远县城关镇为高风险区,吴小街镇为较高风险区,新集镇、头铺镇、大新镇、曹顾张乡、梅桥镇、曹老集镇和沫河口镇为中等风险,临北回族乡为较低风险区,新马桥镇、王庄镇、浍南镇和魏庄镇为低风险区。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洪灾风险的主要因子及防洪保护区洪灾风险的空间分布,可为区域防洪减灾活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风险评价 因子分析 模糊C-均值聚类 聚类有效性函数 淮河防洪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一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冰 张杰 孙希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生态脆弱性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 GIS 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
下载PDF
淮河流域减灾脱贫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远飞 张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文从水旱灾害控制、水环境保护、治愚反贫困、优化产业结构等 4个方面 ,分别探讨了实现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减灾脱贫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下载PDF
黄淮流域平原地区疟疾疫情快速回升休治人群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卫 苏云普 +2 位作者 周广超 周水森 黄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59-360,392,共3页
目的在疟疾疫情态势快速回升的黄淮流域平原地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休止期治疗并进行效果比较,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永城市,选择2005年发病率较高的2个乡镇为试点,随机将发病率相近的17个自然村分成3组:... 目的在疟疾疫情态势快速回升的黄淮流域平原地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休止期治疗并进行效果比较,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永城市,选择2005年发病率较高的2个乡镇为试点,随机将发病率相近的17个自然村分成3组:A组5个村(全民休治组),确定全村常住人口为休治对象;B组6个村(病家四邻组),确定疟史患者、患者家属及其四周邻居为休治对象;C组6个村(疟史服药组),仅将疟史患者确定为休治对象。3组的休治对象在春季疟疾休止期均给予氯喹/伯喹8d8次服药治疗。收集当年各组疟疾发病个案调查表、疫情报表和统计表,分析比较各组疟疾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3个试点组疟疾发病率较上年0.5%的平均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C组发病率为1.62%,回升幅度达300%,与上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A组和B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79%和0.85%,回升幅度分别为25%和85.7%,与上年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562和P=0.178)。2006年A组发病率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发病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46,P=0.055)。2006年3个组疟疾病例集中在9月和10月,共发病50例,占病例总数43.5%。其中A组疟疾病例均在9月以后报告。结论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平原地区,发病率在0.5%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全民休治,可以减缓疫情快速回升的势头,效果优于单纯疟史服药。虽然局部实施全民休治近期效果较好,但尚未能有效遏制疟疾疫情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发病率 疫情快速上升 黄淮流域 平原地区 休止期根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淮北地区涝灾原因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海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6,共7页
历史时期淮北地区频生涝灾 ,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方面 :淮河中下游河床比降小、北岸支流流域面积大和支流曲系不发达等地理因素 ;特殊气候原因而形成雨期集中 ;黄河长期泛淮、湖泊、河流、植被变化和... 历史时期淮北地区频生涝灾 ,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方面 :淮河中下游河床比降小、北岸支流流域面积大和支流曲系不发达等地理因素 ;特殊气候原因而形成雨期集中 ;黄河长期泛淮、湖泊、河流、植被变化和治河等原因所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某些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涝灾 原因分析 淮河 气候 黄河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下载PDF
淮河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荣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7-160,共4页
淮河源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旅游收益转化机制、科普宣教... 淮河源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旅游收益转化机制、科普宣教功能不足、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明确区域功能、加强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地周边社区经济、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格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是促进淮河源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旅游业 淮河源
下载PDF
2015-2018年我国淮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卫生管理状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珊 张晓 +3 位作者 郑莉 孙宏 张杰 魏海春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了解2015—2018年淮河流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排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状况。方法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淮河流域31个地市抽取31个县,620个行政村,3100户家庭和28/29个垃圾处理厂作为调查对象,用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目的了解2015—2018年淮河流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排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状况。方法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淮河流域31个地市抽取31个县,620个行政村,3100户家庭和28/29个垃圾处理厂作为调查对象,用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结果2015—2018年淮河流域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43~0.51)kg/d;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丢弃方式以丢弃至垃圾箱/池为主,与2015年相比,2018年农村居民家庭将垃圾丢弃至垃圾箱/池的比例增加了31.84%;行政村统一收集生活垃圾的比例增加了28.23%,行政村集中转运垃圾的比例提高了33.9%,行政村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2015—2018年,垃圾处理厂覆盖人口占调查县人口的比例为42.59%~60.66%,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占调查县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例为62.73%~77.17%。结论淮河流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排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情况有积极改善,但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辖区内生活垃圾被无害化处理的需要,亟需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农村 生活垃圾
下载PDF
清代两淮票盐制及其实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海波 李曦 《唐都学刊》 2006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发端于道光十年(1830)的两淮票盐制改革,是清代地方政府在面对盐业日益败坏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以陶澍为代表的盐政官僚希望通过改纲为票来实现推广盐业自由贸易、挽救淮盐颓废、打击私盐和确保国家盐课征收的目的。尽管改革... 发端于道光十年(1830)的两淮票盐制改革,是清代地方政府在面对盐业日益败坏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以陶澍为代表的盐政官僚希望通过改纲为票来实现推广盐业自由贸易、挽救淮盐颓废、打击私盐和确保国家盐课征收的目的。尽管改革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票法本身的缺陷和咸同兵燹的影响,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表明,制度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制度本身的优劣以外,同样也取决于制度的推广与执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两淮地区 纲盐制 票盐制 改革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淮河蓄滞洪区调度与运用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小青 《中国水利》 2006年第23期33-35,共3页
淮河蓄滞洪区承担着滞蓄洪水和居民生存发展的双重作用。蓄滞洪区调度要树立洪水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准确的雨水情预报作为依据,对不同量级洪水明确不同保护重点和目标,作出合理的蓄滞洪区调度和运用决策,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淮河 蓄滞洪区 调度 运用
下载PDF
淮河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的认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成宁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7期22-24,共3页
淮河是我国蓄滞洪区分布最多的流域,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淮河防汛调度和应急管理的重要地位。洪水风险图作为防洪减灾基础信息建设的一部分在淮河流域已经开展了近20年。通过对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水风险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蓄... 淮河是我国蓄滞洪区分布最多的流域,特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淮河防汛调度和应急管理的重要地位。洪水风险图作为防洪减灾基础信息建设的一部分在淮河流域已经开展了近20年。通过对淮河流域蓄滞洪区洪水风险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应当依据本区域的洪水特性和防汛调度特点进行,而某些风险信息则应当根据实际运用情况适当简化,这样可以在保证需要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减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风险分析 淮河流域 风险分析方法 防汛调度 信息建设 洪水风险图 应急管理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荣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7,87,共6页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空间开发 区域经济增长极 发展轴线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十军 梁红霞 +1 位作者 邢润华 陈富荣 《安徽地质》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有机碳储量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旅游开发整合研究--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爱民 《盐业史研究》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自西汉吴王刘濞"诱天下亡人煮海水为盐"起,两淮地区一直为古代中国的盐业中心之一。"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因盐而兴。本文以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最为集中的扬州为案例地展开论... 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自西汉吴王刘濞"诱天下亡人煮海水为盐"起,两淮地区一直为古代中国的盐业中心之一。"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因盐而兴。本文以两淮盐商文化遗迹最为集中的扬州为案例地展开论述,分析两淮盐商文化遗迹的开发整合现状以及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盐商 文化遗迹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问题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鑫义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依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政区建置和人口资料并借鉴当代学者关于人口史的研究成果,探讨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总量及其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西汉末年 人口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淮地区水上交通的拓展与利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兴兆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上交通较之秦汉有很大发展,黄淮地区尤为突出,在自然水道通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渠浚治,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黄河、淮河是南北两条东西向的大动脉,东西两线水路将黄淮沟通。在南北政权漕运及军事行动中,黄淮地区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上交通较之秦汉有很大发展,黄淮地区尤为突出,在自然水道通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渠浚治,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黄河、淮河是南北两条东西向的大动脉,东西两线水路将黄淮沟通。在南北政权漕运及军事行动中,黄淮地区的水上交通被不断地拓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黄淮地区 黄河 淮河 水上交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