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文学中“桃花”意象的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
1
作者 孔秋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在“天人合一”思想背景下,“桃花”象征着青春、时光与女性,后又泛指与女性有关的物品。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与创作,“桃花”意象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其中:以“人面桃花”“桃花流水”“桃花源”三种最为典型。从魏晋时期的灵性化、唐... 在“天人合一”思想背景下,“桃花”象征着青春、时光与女性,后又泛指与女性有关的物品。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与创作,“桃花”意象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其中:以“人面桃花”“桃花流水”“桃花源”三种最为典型。从魏晋时期的灵性化、唐代的仙境化到两宋的情爱化,再到元明清结构与思想内涵上的回归,“桃花”意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吟咏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意象 古代文学 美学特征 文化内涵 “桃花”源
下载PDF
从仙境到人境:桃花源意象的园林转译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欣 易潇蕊 《园林》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化外之境,是隐于山水之中的理想人居。桃花源意象的产生离不开早期桃文化的发展,桃花源意象的诠释也离不开神仙思想与道教哲学。结合历史图文,发现桃花源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初期于昆仑、度朔山中孕育出...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化外之境,是隐于山水之中的理想人居。桃花源意象的产生离不开早期桃文化的发展,桃花源意象的诠释也离不开神仙思想与道教哲学。结合历史图文,发现桃花源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初期于昆仑、度朔山中孕育出“桃木蟠屈”的仙境形态;中期以绥山为媒,奠定道教哲学中“食桃益道”的内涵;后期以天台、武陵为依托,桃花源“理想人居”的意象逐渐定型。桃花源意象的产生、发展与成型,是从仙境到人境的过程,是桃花源意象逐渐世俗化的过程。结合桃花源意象分析园林园记,也可将园林中的桃花源景观分为三种模式:神仙居所、道教洞天与武陵桃源,三者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上各具特色。对桃花源意象及其园林转译的研究,不仅明晰桃花源意象在园林中的表达,更对传统文化意象的新诠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桃花源 意象诠释 园林表达
下载PDF
空间·意象·身体:金仁顺《桃花》的叙事艺术
3
作者 史玉丰 邓献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金仁顺是一位注重小说叙事技巧的作家,在《桃花》中她通过空间、意象和身体书写了亲情崩塌、伦理僭越的故事,对女性情感与生存现状、女性主体建构和性别政治做出现代性反思。空间不仅成为故事展开的背景,而且成为叙事意义的生产者,空间... 金仁顺是一位注重小说叙事技巧的作家,在《桃花》中她通过空间、意象和身体书写了亲情崩塌、伦理僭越的故事,对女性情感与生存现状、女性主体建构和性别政治做出现代性反思。空间不仅成为故事展开的背景,而且成为叙事意义的生产者,空间转换与母女关系转变的同构书写,不仅逐步推进叙事进程,而且也引发了叙事基调的转变;意象的隐喻性表达在拓展表现空间和审美意蕴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金仁顺小说叙事的冷酷气质;身体叙事主要从服装、妆容和体态来展开,实现了身体“性书写”的超越,为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叙事提供了新的叙事视野和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金仁顺空间 意象 身体
下载PDF
从桃花源记到美丽乡村建设--以繁昌县施村中心村为例
4
作者 戚红年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59-62,共4页
新形势下引发了我们对城市规划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推进,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比就有1400万人从我们世代居住的乡村来到城市,城市在扩张,乡村在削减,相应的乡村地区发展也在衰落,那么我们到... 新形势下引发了我们对城市规划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推进,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比就有1400万人从我们世代居住的乡村来到城市,城市在扩张,乡村在削减,相应的乡村地区发展也在衰落,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园?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我们的乡村梦。文章从1700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理想居所的向往,及其描绘的梦想家园画卷出发,穿越千年,通过江南小村--繁昌县施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试着去寻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绘就当代人们憧憬与向往的桃花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规划建设
下载PDF
照花前后镜——晚清宁波曲苑遗珠《镜里花》传奇探析
5
作者 张萍 阳敏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
晚清宁波曲家蒋世鼎所作《镜里花》传奇,因近年才被发现并收编于《宁海丛书》中,故关注者寥寥。在《镜里花》传奇清抄本的基础上,参考《鹤警诗草》和《鹤井蒋氏宗谱》等文献,可全面考察蒋世鼎的生平及其创作。《镜里花》既有对《桃花扇... 晚清宁波曲家蒋世鼎所作《镜里花》传奇,因近年才被发现并收编于《宁海丛书》中,故关注者寥寥。在《镜里花》传奇清抄本的基础上,参考《鹤警诗草》和《鹤井蒋氏宗谱》等文献,可全面考察蒋世鼎的生平及其创作。《镜里花》既有对《桃花扇》的模仿与借鉴,又在双线结构、“花”意象运用、地方色彩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特色,对研究宁波地方戏曲史和清代后期的传奇创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世鼎 《镜里花》传奇 《桃花扇》 双线结构 “花”意象 地方色彩
下载PDF
一个完美符号的生成:《桃花扇》李香君形象新论
6
作者 柏英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4,共11页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是一个精心塑造并巧妙运用的符号。作者塑造此形象,汲取了明代传奇的诸多经验,并对原型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处改造。《桃花扇》运用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以她的天真善良为君子小人之辨代言,利用其妓女身份痛骂奸党,...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是一个精心塑造并巧妙运用的符号。作者塑造此形象,汲取了明代传奇的诸多经验,并对原型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处改造。《桃花扇》运用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以她的天真善良为君子小人之辨代言,利用其妓女身份痛骂奸党,并赋予她“情”“欲”的象征意义。剧中张道士斩断侯李因缘,并非阻碍一般的男女情爱,寓意在于断绝士人过分膨胀的“情根欲种”。侯李当场分离与“传奇旧套”之间的冲突,揭示了个人与国家、“情”“欲”与“理”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李香君形象进行“符号性”分析,是对之前“爱国女杰”说、“性的符号”说和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吕立亭的“身份认同”说的修正和发展,并显示出人物形象研究中丰富的文本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李香君形象 侯李因缘 符号性
下载PDF
经典诗词中桃花寓意的多元二重性
7
作者 王撼撼 李明燊 陆以宏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其寓意既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和多元化特征。而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作品中,桃花意象在诸多维度上的寓意都具有或喜或悲、或美或丑、或俗或雅等寓意指向相互对立的“二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其寓意既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和多元化特征。而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作品中,桃花意象在诸多维度上的寓意都具有或喜或悲、或美或丑、或俗或雅等寓意指向相互对立的“二重性”特征。本研究以经典诗词中或感时、或喻女、或象征婚恋、或寄寓精神品格的桃花意象为例,浅析桃花寓意的多元二重性,旨在品味“一花千面”的咏桃诗词之美、管窥积淀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审美文化心理的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诗词 桃花意象 寓意 多元二重性
下载PDF
“桃花源”意象的诗画空间叙事
8
作者 王怀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诗画空间的“桃花源”意象形成于文图语言对渔人经历的事件叙事。渔人在事件里经历的桃花溪、桃花源等多个地点被文图语言空间化,因此文图空间中渔人经历的事件不只是一连串的事实,还包括一个个画面空间。文图语言对事象的叙事创立起诗... 诗画空间的“桃花源”意象形成于文图语言对渔人经历的事件叙事。渔人在事件里经历的桃花溪、桃花源等多个地点被文图语言空间化,因此文图空间中渔人经历的事件不只是一连串的事实,还包括一个个画面空间。文图语言对事象的叙事创立起诗画空间的整体结构,文图语言对物象选择和组合“铺陈”出诗画的多维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在合乎渔人经历发展和“桃花源”意象形成的空间秩序中呈现出世外桃源的形象与天地人伦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空间 “桃花源”意象 结构 铺陈
下载PDF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被引量:18
9
作者 渠红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桃花 题材 意象 审美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中桃花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敏 吴登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9-52,共4页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桃花 意象 审美
下载PDF
“桃源”与“扁舟”——从意象的选择看秦观与苏轼的贬谪心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桃源"与"扁舟"分别是秦观与苏轼贬谪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代表了绝望和希望、抵制与接受两种不同的主体心理。桃源是一种理想,通向引人绝望的虚无的世界,秦观用来指已逝的美好,情感指向于过去,最终为情所役,词中有... "桃源"与"扁舟"分别是秦观与苏轼贬谪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代表了绝望和希望、抵制与接受两种不同的主体心理。桃源是一种理想,通向引人绝望的虚无的世界,秦观用来指已逝的美好,情感指向于过去,最终为情所役,词中有大量的"追忆"之语;而扁舟归隐,是一种已经有前贤实践的可行的现实选择,实是自由人格精神的象征,取向于未来,引领着主体接受并克服眼前的困难从而实现超越和解脱,苏轼终至有情而不役于情,苏词中出现更多的是"归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 扁舟 意象 贬谪心态
下载PDF
高丽文人笔下的陶渊明形象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雄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宋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高丽与中国交往的频繁,以李奎报、李仁老等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一时掀起了慕陶、论陶的热潮。高丽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整合式的衍生性解读,突出了陶渊明高洁... 宋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高丽与中国交往的频繁,以李奎报、李仁老等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一时掀起了慕陶、论陶的热潮。高丽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整合式的衍生性解读,突出了陶渊明高洁儒雅的形象,高丽文人笔下的“归去来”和“武陵桃源”情绪得到了抒发和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文人 陶渊明 形象解读 “归去来” “武陵桃源” 情结
下载PDF
试论桃花诗词具象之组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焰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154,共4页
桃花诗词大多为一些具象所组成,其中词与词间、句与句间的具象组合多为桃花与风、雨、水及酒的组合,这些组合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也表现了作者的情绪和思想。
关键词 桃花 诗词 具象 组合
下载PDF
黛玉《桃花行》的越南文译本与中越桃花美人意象之关联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桃花行》是黛玉顾"花"自怜的抒情诗,通过对灿烂鲜艳的桃花与清新脱俗的少女相对比,表达其对生命的热忱,同时又充满忧虑和悲伤绝望的复杂感情。此诗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这首具... 《桃花行》是黛玉顾"花"自怜的抒情诗,通过对灿烂鲜艳的桃花与清新脱俗的少女相对比,表达其对生命的热忱,同时又充满忧虑和悲伤绝望的复杂感情。此诗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这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却成为国外文学翻译者的拦路虎,很难用他国语言准确传达原文含义。比较而言,与中国文化文学有着悠久而密切关系的越南,翻译包括《桃花行》在内的《红楼梦》诗词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结合中越文学关系和越南民族诗歌的特点分析此诗的越南文译本对体裁的处理以及对原诗意境与情趣的体现,兼对中越桃花美人意象之关联作初步分析,探索在东亚汉文化圈内《红楼梦》译介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行 越南 桃花 美人 意象
下载PDF
论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及其文本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1-34,58,共5页
海子赋予桃花意象两重现代性意义,一重是对历史、现世的痛苦的透视,另一重是对时代、生命的温暖的关怀,先忧后乐,忧乐圆融,这正是海子的诗歌心灵。因此,当把"春暖花开"与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联系起来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赋予桃花意象两重现代性意义,一重是对历史、现世的痛苦的透视,另一重是对时代、生命的温暖的关怀,先忧后乐,忧乐圆融,这正是海子的诗歌心灵。因此,当把"春暖花开"与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联系起来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丰富内涵就得到极大的展现,它将忧乐圆融的中国文化关怀和安事逸乐的尘世生活期待诗意地结合起来,表现出灵明清秀的东方诗学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桃花意象 现代性 诗学
下载PDF
在物象与寓意之间:长安桃溪堡“文化意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祖群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7,共6页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q...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象 寓意 文化意象 怀旧旅游 桃花 悲剧
下载PDF
《桃花扇》杨龙友形象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迪 李瑞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82-87,共6页
杨龙友作为晚明士林的一员,是《桃花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忠君爱国、颇有豪情,却又因与马士英沾亲而备受诟病。长久以来,学界对《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这一形象,争论不断。通过对历史上的杨龙友形象辨析和对《桃花扇》文本的细读... 杨龙友作为晚明士林的一员,是《桃花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忠君爱国、颇有豪情,却又因与马士英沾亲而备受诟病。长久以来,学界对《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这一形象,争论不断。通过对历史上的杨龙友形象辨析和对《桃花扇》文本的细读,可知杨龙友是《桃花扇》中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孔尚任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使之成为剧中的"行动元",而不是在政治层面上进行"忠奸"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杨龙友 形象
下载PDF
一曲优美的战士情怀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赏析
18
作者 王茂元 周秉高 《职大学报》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美,美就美在生动地展现了解放军战士对故乡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使命的忠诚,所以,他是一曲优美的革命战士情怀的颂歌。
关键词 歌词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的桃花诗
19
作者 范爱荣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4-26,共3页
桃花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常见意象。桃花诗有的巧构形似,诉诸人的感官;有的托物言志,直指人的内心。诗人或比拟,或象征,创造了一个内蕴丰厚的特殊意象。
关键词 桃花诗 意象 象征
下载PDF
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叙事研究
20
作者 胡显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6-86,共11页
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叙事研究以位置叙事学为研究方法,将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分为自然位置、心理位置、社会位置。其中,自然位置研究是从物理存在的角度展开对桃花源形象的“虚”“实”之辩,叙事主体围绕桃花源的原型地进行实证性争鸣。心理... 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叙事研究以位置叙事学为研究方法,将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分为自然位置、心理位置、社会位置。其中,自然位置研究是从物理存在的角度展开对桃花源形象的“虚”“实”之辩,叙事主体围绕桃花源的原型地进行实证性争鸣。心理位置研究是从主体需要的角度探索叙事人观照“他者”从而反思“自身”的原因,历代叙事人追寻桃花源的心路历程也是反思自我的思想过程。社会位置研究主要是作为“边地”的桃花源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重塑自身形象,从而在工业社会与城市文明语境下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与功能。在多元一体的文化背景下,桃花源形象的位置叙事研究需秉承开放性、流动性、共享性特质,这对建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形象 自然位置 心理位置 社会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