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SW China
1
作者 Weiming Feng Rong Li +3 位作者 Zhan Zhao Qian Yu Wei Liu Junfeng Cao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169-181,共13页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is area are yet to be quantified, thus limiting the prospect of shale gas in this are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usi shale gas, using core data, well-logs, and some other test data, obtaining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organic-rich shal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deltaic-to-shallow-shelf deposits, with thickness ranging from 0 to 450 m, and above 350 m around the subsidence center. The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type Ⅱ kerogen with TOC content of mostly 1%–2%, indicating a moderate maturity. The argillaceous shale reservoirs are indicative of strong heterogeneity, high clay minerals content, 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relatively developed secondary porosity. The gas-log anomaly intervals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wells have a cumulative thickness that is apparently greater than 200 m, and a few shale intervals showing high desorbed and adsorbed gas contents. Due to complex structures in the study area,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shale gas occurrence and trapping are generally moderate. However, areas having wide and gentle folds with moderate depth of burial reveals relatively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hydrocarbon traps. In contrast with typical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s, the Jiusi shale have bett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preserv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provide more insigh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arboniferous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continental tansitional fades 0rganic-nich shale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CARBONIFEROUS Northem border area between guizhou and Yunnan China
下载PDF
Lead isotopic systematics for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in basaltic lavas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 of copper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Q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9年第1期1-18,共18页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basalt is very comm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tuff intercalation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rock intercalation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ain period of basalt eruption. 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and faults. Metal ore minerals in the ores are mainly native copper, chalcocite and tenor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chalcopyrite, bomite, pyrite and malachite, and sometimes with large amounts of bitumen, carbon and plant debris. Several decades of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eighboring areas of the two provinces, while most of them are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nly ore occurrences. By comparing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with that of the wall-rocks, cover and basement rocks of various periods, the source of copper in this type of ore deposit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from ten deposits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liceous-argillaceus rocks of the Upper Permian Xuanwei Formation, limestones of the Lower Permian Series and Carboniferous, Cambrian sandstone-shale and recta-sedimentary rock and dolomit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Kunyang Group. This indicates that ore lead was derived neither from the cover rock nor from the basement rocks; (2) Although the Neo-Proterozoic Siman dolomite and silicalite, and dolomit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Kunyang Group are similar in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to the ores, lead and copper contents in these rocks are very low and they have no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opper mineralization; (3) The ores have the sam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s the basalt, the latter being enriched in copper.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lead and copper were derived from the basalt.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leached out from the basalt. The thickness and buried depth of the basalt and regional tectonic dynamics can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opper deposits. Therefore, exploration for this type of ore deposit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areas from western Yunnan to western Sichuan, where there are developed basalts of great thickness, with extensive tectonic movement and magma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 矿床 成矿
下载PDF
湘黔交界区苗族传统民居平面类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3
作者 陈洪梅 肖大威 +1 位作者 卓晓岚 李婧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9期102-109,共8页
文章以湘黔交界区内苗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调查和实地测绘,以堂屋空间形态及堂室组合关系为依据进行平面类型划分,揭示苗族传统民居对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传统民居的接地方式、祭祀空间、火... 文章以湘黔交界区内苗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性调查和实地测绘,以堂屋空间形态及堂室组合关系为依据进行平面类型划分,揭示苗族传统民居对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传统民居的接地方式、祭祀空间、火塘间等造成民居平面类型差异的因子特征及作用机制,以期维持民族建筑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为乡村新民居的建设集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平面类型 影响因子 苗族 湘黔交界区
下载PDF
贵州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短板与对策
4
作者 柯昌豹 高璐 +1 位作者 费迁 杨秀锟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30,共12页
随着经济服务化和贸易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来说,发展服务贸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和贵州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认为... 随着经济服务化和贸易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来说,发展服务贸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和贵州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认为贵州在旅游、文化、大健康、建筑、大数据五大领域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但在海外市场推广、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载体主体和通道建设、工作机制四个方面仍存在不足,并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加强载体主体和通道建设、健全纵横联动工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推动贵州省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服务贸易 跨境旅游 大数据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贵州与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5
作者 金学美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突破地理界限、降低交易成本、加速市场融合等优势,有利于降低跨境电商运营成本、提高跨境电商运营效率、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突破地理界限、降低交易成本、加速市场融合等优势,有利于降低跨境电商运营成本、提高跨境电商运营效率、提升跨境电商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阐释了贵州与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贵州与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策略,即:优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加强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加大跨境电商市场拓展,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强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等,从政策、技术、市场、物流和人才等多个维度出发,全方位推动贵州与东盟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东盟 数字经济 跨境电商 发展策略 专业人才 物流供应链 跨境支付 金融支持
下载PDF
黔湘桂边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态实践与推进路径
6
作者 田维扬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文章阐述黔湘桂边区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实践维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且呈现出交往交流交融的频率更快、波及范围更广、变化更多、主动性和互鉴性更强、关系更复杂、内涵更丰富、发展趋势更好、国家... 文章阐述黔湘桂边区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实践维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且呈现出交往交流交融的频率更快、波及范围更广、变化更多、主动性和互鉴性更强、关系更复杂、内涵更丰富、发展趋势更好、国家认同更突出等特征。通过探析该区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推进路径,为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活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交往交流交融 实践路径 黔湘桂边区
下载PDF
商贸文化视角下龙溪口古镇商业空间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7
作者 周红 朱玲 《重庆建筑》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龙溪口古镇位于潕水流域少数民族聚集区,明清时期掀起多次移民热潮,当地建筑营造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尤以商贸文化影响为甚,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侗、苗等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古镇。该文从商贸文化视角切入,梳理古镇贸易形成的商业... 龙溪口古镇位于潕水流域少数民族聚集区,明清时期掀起多次移民热潮,当地建筑营造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尤以商贸文化影响为甚,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侗、苗等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古镇。该文从商贸文化视角切入,梳理古镇贸易形成的商业环境与古镇商业活动类型。通过对古镇的贸易型、生产型、服务型、集会型、文化型、运输型商业空间类型的归类,并分析不同功能性质的商业空间特征,进一步总结其商业空间形态特征,以期为传统商贸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文化 龙溪口古镇 商业空间 湘黔交界
下载PDF
破译结核中的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活动信息——以黔湘边界地区黑色岩系为例
8
作者 王龙樟 刘灵 +2 位作者 谢兴友 石睿 冯开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6-935,共10页
黑色岩系赋存油气、煤、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锰、磷、钡等多种固体资源,沉积成藏和沉积成矿条件的恢复是资源预测的基石,古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的恢复因而受到额外重视。在黔湘边界地区的黑色岩系中有大量结核,而结核对原始记录有... 黑色岩系赋存油气、煤、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锰、磷、钡等多种固体资源,沉积成藏和沉积成矿条件的恢复是资源预测的基石,古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的恢复因而受到额外重视。在黔湘边界地区的黑色岩系中有大量结核,而结核对原始记录有封存特性,因此,在对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的一体化分析,发现不同层位的结核在矿物成分和结构类型上差别很大:(1)上震旦统—寒武系纽芬兰统留茶坡组(Z-C l)的结核是重晶石、钙质、磷质和硅质等多成分的集合体,砾屑或砂屑结构;两层结核的胶结温度不同,直接覆盖重晶石矿的结核层温度较高;(2)寒武系第二统杷榔组(-C_2p)的结核以黄铁矿为主要成分,发育三期生长构造:核心层呈草莓状结构,外面两层呈肾状结构;(3)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C_2w)结核的矿物成分为钙质和黄铁矿,并以钙质为主,黄铁矿呈星点状散布其中,有四期生长构造,第一和第三期黄铁矿含量较高。从不同层位的结核中分别破译出不同的古沉积环境条件和同沉积构造的活动信息:(1)留茶坡组含重晶石结核属低温热液成因,还原环境局限在断裂带附近;(2)杷榔组黄铁矿结核形成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环境具备高浓度活性铁的介质条件;(3)乌训组钙质—黄铁矿结核形成于低浓度铁的周期性还原环境,推测为基底的幕式陷落引发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从而导致水介质氧化还原性的频繁变化。因此,结核研究有助于重建黑色岩系的介质条件,对资源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黑色岩系 环境介质条件 上震旦统—寒武系 黔湘边界地区
下载PDF
贵州省跨境电商对外贸规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毅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推动了贵州省外贸的发展。研究基于2012—2022年贵州省跨境电商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及对外贸易规模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对本省对外贸易规模有显著正... 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推动了贵州省外贸的发展。研究基于2012—2022年贵州省跨境电商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及对外贸易规模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对本省对外贸易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营商环境在跨境电商影响对外贸易规模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合贵州省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提出建议:应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破除跨境交易障碍;提高贵州省内跨境电商企业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加大对跨境电商的大众宣传力度,刺激省内进口需求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对外贸易规模 营商环境 贵州省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徐章宝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 ,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 ,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 ) ;原生铜矿化有 2个期次 :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 ,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 ,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 ,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 ,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矿化 成矿作用 沥青 炭质物
下载PDF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以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为例 被引量:149
11
作者 周琦 杜远生 覃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黔湘渝毗邻区"大塘坡式"锰矿床形成于南华纪裂谷盆地中,矿床主要分布于裂谷盆地中的次级断陷沉积盆地中心,受古断裂控制。矿物成分主要是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具有低δ13C值(-7‰~-10‰)、高δ34S值(+40‰~+63‰)的特征。含锰... 黔湘渝毗邻区"大塘坡式"锰矿床形成于南华纪裂谷盆地中,矿床主要分布于裂谷盆地中的次级断陷沉积盆地中心,受古断裂控制。矿物成分主要是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具有低δ13C值(-7‰~-10‰)、高δ34S值(+40‰~+63‰)的特征。含锰岩系中,碳质页岩的Mn/Cr比值在40左右。结合菱锰矿体及相邻岩层中普遍发育由古天然气泄漏沉积形成的气泡状构造、底辟构造、渗漏管构造、帐篷构造、泥火山构造及相关的软沉积变形纹理等特征,提出该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是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成因,并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锰矿床 天然气渗漏沉积 成矿模式 南华纪 黔湘渝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奎 罗金海 +4 位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武昱东 张国锋 年秀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41,共13页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铅锌矿床 含矿角砾岩 构造意义 伸展作用 川滇黔交界地区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40
13
作者 钟海平 田祖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为例 ,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 ,阐述了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紧迫性 。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 民俗袖珍文化 生态文化 化石文物文化 开发利用 社会价值 武陵山区 民族体育文化
下载PDF
湘黔交境中晚寒武世白云岩相区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尚彦 杨家騄 +3 位作者 林启祥 龚淑云 秦松贤 孟德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0-594,共5页
根据新发现的许多古岩溶不整合面和暴露带 ,以及副层序和副层序叠置规律 ,将湘黔交境台地中晚寒武世娄山关组 (白云岩相 )划分为 7个三级层序 ,每一层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缺少低水位体系域沉积 .同时归纳和描述了 6种... 根据新发现的许多古岩溶不整合面和暴露带 ,以及副层序和副层序叠置规律 ,将湘黔交境台地中晚寒武世娄山关组 (白云岩相 )划分为 7个三级层序 ,每一层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缺少低水位体系域沉积 .同时归纳和描述了 6种副层序类型 .这些三级层序与东邻台缘斜坡区的划分基本吻合 ,但缺少该区的层序Ⅲ1.从整体看 ,本区层序Ⅲ2 ,Ⅲ3 ,Ⅲ4 ,Ⅲ5,Ⅲ6的底界和Ⅲ7的顶界具广泛对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白云岩相 中晚寒武世 湘黔交境
下载PDF
川滇黔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1
15
作者 汪正江 余谦 +6 位作者 杨平 刘伟 杨菲 刘家洪 熊国庆 何江林 邓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应力场转换,断裂、褶皱发育,因此,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体系是该区页岩气勘探走出困局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该区已有页岩气钻井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扬子海相层系页岩气勘探应是基于保存条件的"连续型甜点区"的选区评价基本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5大因素(区域盖层、直接盖层、底板条件、页岩层自身条件、构造改造强度)、4个等级、17个选区评价参数。另外,根据已有相关钻井数据,总结提出了5个页岩气层评价表征参数(含气量、孔隙度、电阻率、氮气组分含量和压力系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川滇黔邻区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梳理分析,优选出5个有利区,提出了各有利区的首选可能突破点。本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邻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构造保存 有利区优选
下载PDF
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秦玉娟 贾振远 蔡忠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实、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实、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潜在的局部构造事件等因素引起的沉降).用最小二乘法去除热引起的构造沉降,获R2海平面变化曲线,近似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再经最佳多项式拟合,去掉长期波动的海平面变化效应,获R3曲线,可识别三级层序可容空间的变化.为了比较,绘制Fischer点图(略称F.P.)及校正的F.P.(F.P.′)等曲线.进一步证明,沉降分析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纪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压实校正 构造沉降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云贵川交界地氟病区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秀萍 梁汉东 +1 位作者 张玉法 徐德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4-973,共10页
为探讨云贵川交界处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地氟病的可能影响,在云南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大方、金沙及四川古蔺、叙永8个县区共采集龙潭组煤样83件,分别用p H计、重量法、高温燃烧-热水解法对其酸度、硫酸根及氟含量进行了测... 为探讨云贵川交界处晚二叠世煤的酸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地氟病的可能影响,在云南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大方、金沙及四川古蔺、叙永8个县区共采集龙潭组煤样83件,分别用p H计、重量法、高温燃烧-热水解法对其酸度、硫酸根及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的表观酸度p H值为1.86-8.62(均值5.70,n=83),酸性煤(p H≤5.6)与正常煤(p H〉5.6)所占比例分别为41%,59%,且97.1%的酸性煤为露头煤;露头煤样的p H总分布范围为1.86-8.62,均值达到4.86(n=55),其中33件酸性露头煤p H均值低至3.39(1.82-5.50,n=33);矿井煤的p H为4.45-7.94,均值7.34(n=28),指示露头煤的酸性显著强于矿井煤。实测煤样硫酸根含量为249-64 706μg/g(均值7 070μg/g,n=83)。煤中氟含量为44-382μg/g,均值120μg/g(n=83),接近于中国煤中氟的背景值(130μg/g)。酸性煤的p H与其硫酸根含量的负对数p(SO4^2-)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62),表明煤中酸的存在形式可能为酸性硫酸盐如KHSO4或Na HSO4。推论是当这种酸性露头煤与当地高氟黏土混合使用,在燃烧或加热条件下,两者必将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氟化氢(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 氟化氢 地氟病 云贵川交界处
下载PDF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湘军 白晋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人口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体育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很不完善,体育组织管理经费来源单一,思... 对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人口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体育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很不完善,体育组织管理经费来源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农民体育意识淡薄,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消费水平低;地理位置限制是影响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农民享有体育活动权利的法律、法规,为农村提供专职体育工作人员编制,开展多种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以促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湘鄂渝黔边区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地区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蔡华君 张宝贵 李院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还原参数等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表明:本区锑矿床成矿流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中—弱碱性,中—低盐度,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峰值为150~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锑矿床 液包体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竞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朱德亮 张瑾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5-192,共8页
我国西南部的桂黔湘边区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区域。丰富的景观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使其成为近年来主要的民族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旅游产品雷同、区域合作滞后等问题,导致区域旅游难以实... 我国西南部的桂黔湘边区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区域。丰富的景观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使其成为近年来主要的民族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由于旅游产品雷同、区域合作滞后等问题,导致区域旅游难以实现规模的联动发展。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这一地区实施共生竞合模式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一体化共生是实施桂黔湘边区旅游竞合的理想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桂黔湘边区一体化共生竞合模式的基本框架与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的实施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加强桂黔湘民族县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以实现区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民族旅游 合作性竞争 桂黔湘民族县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