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初论
1
作者 刘玉堂 钱明昊 李振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两宋之际,夜间饮茶习俗迅速兴起并成为大众夜间娱乐社交的生活实践。宋代夜间饮茶习俗的兴盛主要由茶叶供需同步扩大、生活环境改善以及茶文化繁荣等因素共同所致,并逐渐演化出活动丰富多彩、群体涵盖广泛、场域空前扩大、目的多元等多... 两宋之际,夜间饮茶习俗迅速兴起并成为大众夜间娱乐社交的生活实践。宋代夜间饮茶习俗的兴盛主要由茶叶供需同步扩大、生活环境改善以及茶文化繁荣等因素共同所致,并逐渐演化出活动丰富多彩、群体涵盖广泛、场域空前扩大、目的多元等多维特征。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在助力茶业经济繁荣发展、催化相关文化交融互摄、改变社会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深层次的时代影响。关注与思考夜间饮茶习俗这一历史现象,既可从不同视角考察宋人的日常生活史,又能为新时代中华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夜间生活 饮茶 茶俗
下载PDF
古礼今义: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墓葬排列及相关问题补论
2
作者 王煜 李孟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6,共7页
蓝田吕氏对北宋中晚期的思想学术、社会文化乃至朝堂政治皆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吕氏家族墓地由家族“大”字辈成员甚至著名学者规划,清楚地反映了吕氏的礼学思想。墓葬排列中特别突出宗法的做法为目前仅见,而昭穆法则直接承袭二程的... 蓝田吕氏对北宋中晚期的思想学术、社会文化乃至朝堂政治皆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吕氏家族墓地由家族“大”字辈成员甚至著名学者规划,清楚地反映了吕氏的礼学思想。墓葬排列中特别突出宗法的做法为目前仅见,而昭穆法则直接承袭二程的丧葬理念,祔葬之法也体现了当时儒学士大夫对于族葬古礼的理解。宁愿牺牲常礼也要特别突出嫡长的埋葬方法,不仅是北宋复兴宗法思想的发展和实践,或许也与吕氏的时政见解和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吕氏家族墓地 宗法 昭穆 祔葬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3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魂瓶在两晋之交的衰落与消亡
4
作者 李鹏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缩,经济陷入长期萧条。豪门大族隐匿人口、侵夺山泽,商税苛重,早期越窑等民间手工业全面衰退。晋制葬俗等中原文化的传入改变了东南地区的社会文化风气,吴姓士族被侨姓大族压制和削弱,地方习俗难以维持,魂瓶等专用明器用量锐减。大约在咸康年间,随着侨姓大族深入会稽,魂瓶彻底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瓶 两晋之交 衰落 晋制 侨姓 吴姓
下载PDF
宋金瓷枕中的艺俗互动探赜
5
作者 蔡伟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宋金时期,瓷枕中兴,烧造体系完善,产量巨大且使用普遍。宋金瓷枕不仅承载了实用、认知及审美上的多元功能,并且将工艺技术与人文艺术,社会风尚与生活情趣融于一体,化身为传统文化艺术与民间风物习俗交融互动的纽带。文章以瓷枕为窗,管... 宋金时期,瓷枕中兴,烧造体系完善,产量巨大且使用普遍。宋金瓷枕不仅承载了实用、认知及审美上的多元功能,并且将工艺技术与人文艺术,社会风尚与生活情趣融于一体,化身为传统文化艺术与民间风物习俗交融互动的纽带。文章以瓷枕为窗,管窥宋金时期民生百态,旨在卮议瓷枕维系下艺术与民俗的互生共存关系,探赜两者在适用、美善、认知、寄情等层面的多维互动,以期为当代艺术与民俗的融合发展提供些微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瓷枕 传统艺术 风物习俗 艺俗互动
下载PDF
宋代女子节日簪花服饰艺术研究
6
作者 李雅雯 戴鸿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以庆祝节日,并寄托驱邪祛病、生活美好的愿景,这也为整体的服饰造型增添了韵味并展现了女子的美丽,深层次地体现出宋代的审美观念及精神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子头饰 节日簪花 服饰艺术 习俗
下载PDF
宋代育诞礼俗流变考论
7
作者 林雨洁 周乾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宋代育诞礼俗自祈子习俗始,至婴儿周晬为止,囊括了祈子、孕期、庆贺三个时期,类型多样,意蕴吉祥。宋代育诞礼俗大体承袭前代而来,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扬弃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两宋时期育诞礼俗之变的显著特点表现为:适用对... 宋代育诞礼俗自祈子习俗始,至婴儿周晬为止,囊括了祈子、孕期、庆贺三个时期,类型多样,意蕴吉祥。宋代育诞礼俗大体承袭前代而来,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扬弃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两宋时期育诞礼俗之变的显著特点表现为:适用对象不再仅仅囿于上层贵族,百姓之家始用此礼;各地育诞风俗趋向统一;科学性更是渐趋增强。究其变迁之因,应与北宋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政治重心南移因素的影响,大量人口向南迁徙,致使宋代育诞习俗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显著的变迁,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育诞礼俗 流变
下载PDF
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洗儿风俗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发强 刘再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8-81,共4页
"三日洗儿"是我国育儿风俗之一,包含洗浴、赠赏、宴乐等内容,主要是为小儿祈福,保健因素较多,对于体质弱小的婴儿来说,则是一种考验。这一风俗至迟在唐贞观初年就已出现,到开元时已基本定型,此后盛行不衰。甘肃省博物馆藏敦... "三日洗儿"是我国育儿风俗之一,包含洗浴、赠赏、宴乐等内容,主要是为小儿祈福,保健因素较多,对于体质弱小的婴儿来说,则是一种考验。这一风俗至迟在唐贞观初年就已出现,到开元时已基本定型,此后盛行不衰。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所出的《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部分再现了唐、宋时期的洗儿情景,为研究唐、宋洗儿及其仪式提供了极为丰富可靠的形象资料。洗儿风俗的盛行有其合理因素,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渗入了一些消极、落后因素,比如奢侈、夸富之风等,渐渐背离了洗儿礼的本质,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父母恩重经变 洗婴图 唐宋洗儿 洗儿钱 夸富之风
下载PDF
“礼”“俗”之际——宋代丧葬礼俗及其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游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为一套较为系统的“礼法”。这些礼仪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有些甚至成为朝廷颁布的政策或法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礼法”未必完全符合两宋社会现实,因而民间丧葬之“俗”便成为庶民百姓约定俗成的惯例。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却也相互协调,进而共生共存,这是宋代丧葬民俗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丧葬 民俗
下载PDF
先秦时期信阳民歌文化探微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玉琴 陈文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2,共3页
透过先秦典籍、出土文物、活着的民歌和立体的民俗,可以窥视先秦时期信阳民歌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信阳民歌巫风交错的意象和率真无羁的性情得到了顽强固守。
关键词 信阳民歌 先秦时期 民俗 巫术
下载PDF
论宋代石窟色彩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国涛 龙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色彩观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缩影,在色彩设计上体现了形色同构、圣俗通约的特点。作为两宋的"时代色相",其色彩观念系统体系为历时性、规约性、共时性、经济性、技术性、感知性、无意识、比兴性;作为宋型文化思想的物质化承载,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彻底完成中国化、风俗化和道儒石窟高度成熟化、体系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石窟 色彩观 大足石刻 风俗化
下载PDF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社会风尚刍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营 陈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1,共6页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现实目的性较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之渗透等。此种风尚对北宋中期文臣统军现象起到一定...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现实目的性较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之渗透等。此种风尚对北宋中期文臣统军现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北宋中后期军事学术的兴盛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人 谈兵 风尚
下载PDF
试论我国南方地区的宋代漏泽园遗迹——附论江苏丹阳大泊公共墓地出土的唐墓铭砖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新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5,共9页
宋代漏泽园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官办公墓制度,有关遗迹的发现研究过去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还是空白(特别是南宋阶段)。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几批南方地区出土两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发现的唐代遗迹,就有关制度的渊源与火葬的... 宋代漏泽园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官办公墓制度,有关遗迹的发现研究过去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还是空白(特别是南宋阶段)。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几批南方地区出土两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发现的唐代遗迹,就有关制度的渊源与火葬的关系,以及两宋漏泽园制度在南方地区实施的年代、特点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进行论述,提出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漏泽园 公墓 墓葬 火葬
下载PDF
盖天保墓砖铭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殷宪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考,首次提出自平城直达定州进而南向中原的战略要道总称定州大道,而史书所载直道、莎泉道、灵丘道则是它的异名或分段修筑时使用的名称。从"墓中无棺木,西葙(厢)壁下作砖牀"的记述,对照同时期墓葬,特别是大同地区出土的诸多北魏官僚墓葬的形制,指出在北魏平城中后期,随着墓室的逐步扩大并向房室化、厅堂化发展,葬制也随之更多地再现着夙兴夜寐的现实生活。空旷的墓室替代了局促的棺椁,床榻、灰枕也给行将就木者以精神的慰藉。这种颇具生活意味的葬制可能与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以远的葬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盖天保 墓葬 定州大道 葬制
下载PDF
北宋舍利崇奉的世俗化趋势——以甘肃泾川龙兴寺出土舍利砖铭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利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2013年甘肃泾川龙兴寺考古发现的砖铭,为研究北宋的舍利瘗埋和大云寺的沿革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泾川龙兴寺在隋、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对比三个历史时期文献记载的舍利崇奉活动,结合泾川龙兴寺舍利瘗埋的个案分析北宋... 2013年甘肃泾川龙兴寺考古发现的砖铭,为研究北宋的舍利瘗埋和大云寺的沿革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泾川龙兴寺在隋、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对比三个历史时期文献记载的舍利崇奉活动,结合泾川龙兴寺舍利瘗埋的个案分析北宋独具特色的舍利崇奉宗教仪式,可以认为,中国的舍利崇奉,经历隋唐时期的定型化之后,逐渐呈现出世俗化的新趋势,彰显了宋人在舍利信仰上宽容、通达、不拘一格的佛教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川 龙兴寺 砖铭 北宋 舍利崇奉
下载PDF
论穆斯林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变庭 王丽芹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3,共8页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重商意识和道德理念融入到宋代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宋代的社会风俗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和特点。故此,认真研究和总结穆斯林与宋代社会风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确认穆斯林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宋代 社会风俗
下载PDF
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唐宋士大夫 移风易俗
下载PDF
《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莉曼 汤夺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8-22,共5页
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社会风貌,各种女性群体的身影活跃其中。北宋时期的女性民俗主要表现在以成年、结婚、生育礼俗为代表的人生仪礼以及丰富多彩的女性节庆游艺等方面。妇女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特女性... 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社会风貌,各种女性群体的身影活跃其中。北宋时期的女性民俗主要表现在以成年、结婚、生育礼俗为代表的人生仪礼以及丰富多彩的女性节庆游艺等方面。妇女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特女性民俗与当时开放、发达、宽松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北宋 女性 民俗
下载PDF
制造边缘:宋代的“闽蜀同风”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4,共6页
宋代在区域民风的想象上突现出闽蜀同风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并非仅仅是因为人文地理上的原因,事实上,通过宋代诸权力系统的运作,闽蜀同风成为朝堂上的一种服务于权力中心对闽蜀二地施行压迫的政治舆论,通过闽蜀同风论,权力中心试图将地... 宋代在区域民风的想象上突现出闽蜀同风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并非仅仅是因为人文地理上的原因,事实上,通过宋代诸权力系统的运作,闽蜀同风成为朝堂上的一种服务于权力中心对闽蜀二地施行压迫的政治舆论,通过闽蜀同风论,权力中心试图将地处边地的闽蜀造就成政治权力上的边缘,在这一过程中,闽蜀同风竟成为士民大众的普遍知识,影响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蜀同风 边缘 宋代
下载PDF
赣江流域宋代葬俗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敬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赣江流域宋代墓葬随葬品以瓷器为主,堆塑瓶是其中最有特点的器物。墓葬形制以砖室墓居多。这一葬俗的形成,主要是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是宗教信仰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和文化交流因素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赣江流域 宋代葬俗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