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栅格数据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1
作者 田深圳 吴文美 +2 位作者 李航 王亚丹 李雪铭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受水文、植被、气候条件限制较大。②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指数范围为19.03~84.15,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③中度适宜地区分布最广,高度适宜地区与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④辽中南城市群64.48%的人口分布在中高度适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数据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人口分布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赵祖伦 罗军华 +4 位作者 李威 黄亮 尹林江 吕思思 赵卫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20,共11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城市群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演变及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补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和社会经... [目的]研究喀斯特城市群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演变及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补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选取16个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构建Markov-F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和生态约束情景下的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然后采用修正的ESV系数评估ESV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ESV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1) 2000—2020年人造地表对耕地(53%)、林地(12%)和草地(10%)侵占严重;生态约束情景下重要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人造地表增加5.55万hm^(2),增速有所放缓。(2) ESV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调节服务(71.08%)>支持服务(23.59%)>文化服务(4.51%)>供给服务(0.82%);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年ESV值为592.11亿元,生态约束情景下ESV值为589.06亿元。(3) ESV空间分异因子解释力分别为区县面积(0.79)>农林牧渔增加值(0.51)>第一产业增加值(0.50)>GDP(0.41)>人均GDP(0.30)>建成区面积(0.09)>常住人口(0.04),区县面积、农林牧渔增加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与ESV呈显著正相关,人均GDP与ES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的交互对于ESV具有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的解释作用。[结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为调节服务,水域与林地生态系统对于整体ESV的影响较大,是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arkov-FLUS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地理探测器 黔中城市群
下载PDF
河北省域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空间范围研究
3
作者 崔俊辉 龙丽民 赵彤瑶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确定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空间范围分别包含22个、9个、22个和23个县市区。河北省域都市圈处于缓慢起步状态或培育阶段。河北省域内具备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圈4个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各都市圈半径不超过50km,预期发展空间为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河北省 城市群 都市圈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姚姚 刘馨蕊 +3 位作者 曹婷婷 霍会杰 李佳欣 杨红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17-27,共11页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南城市群县域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地区和工业型城市,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北差异较小,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碳排放量均有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集聚特征,但近年来集聚性呈减弱趋势;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混合度较之人均GDP、工业企业数和人口集聚因素作用强度更大。进而提出增加低碳新兴技术投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虚化区域行政界限等政策建议,实现区域分区分级差异化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GWR模型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5
作者 徐霜 何艳芬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2)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质量水平相关。(3)辽中南城市群的人文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熵权TOPSIS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传输规律研究
6
作者 秦思达 王贺 赵鹏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PM_(2.5)浓度本地源贡献率最高的是本溪(72.2%),其次为沈阳(63.2%),其他城市本地源贡献率在48.9%~62.1%之间。本溪为对外输送型城市,其排放的PM_(2.5)主要影响辽阳(7.8%)和抚顺(7.1%);铁岭与抚顺之间为单向输送,铁岭向抚顺输送的PM_(2.5)占到抚顺贡献率的9.0%,反之仅为2.3%;鞍山与辽阳PM_(2.5)为双向输送,二者之间的影响分别为7.1%与8.3%。受海洋气候影响,营口本地源贡献率为48.9%,且对其他城市的影响仅在0.2%~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 PM_(2.5) 辽宁中部城市群 区域传输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7
作者 张艳梅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构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构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的核心抓手,是贯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实践,对引领全省现代化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多维度发展目标和多跨度区域定位,切实加强协同合作,把地理位置临近的“一群”城市真正变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群”。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使山西中部城市群在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上取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山西中部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8
作者 杨薇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1期47-49,共3页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产业协同发展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产业协同发展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地区特色,对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以经济“双循环”为契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统筹空间规划,加强区域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双循环 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顾朝林 于涛方 +2 位作者 刘志虹 解宇 唐万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新的特征。依据辽中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框架和思路,重点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规划的理论、核心内容和规划方法。
关键词 城市群规划 理论与方法 辽中城市群 规划编制框架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桑秋 张平宇 +1 位作者 高晓娜 辛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双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高值西南集聚、低值东北集中的空间正相关性特点,呈现南北分异的空间变动特征,使各县域空间正相关性增强;在市域范围内,基本上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多;大多数县域协调度下降,城市群整体协调状况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SOM神经网络分级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5
11
作者 陈园园 李宁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通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城市通达性模型,构建系列空间联系能力数理模型,定量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以评价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的空...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通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城市通达性模型,构建系列空间联系能力数理模型,定量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以评价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能力。研究表明:①沈阳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沈阳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沈阳距其铁路距离呈S形曲线关系。②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大小将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大连的值最大,营口则显现出作为该城市群中部区域极点的潜力。③沈大高速公路集中了通达性处于前三位的三个城市,辽阳在城市通达性方面显现出显著的优势,四项通达性指标全位居第一。④从SOM神经网络的分级结果看,沈阳都作为独立的一级,表明沈阳的空间联系能力最强,体现了其中心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空间联系能力 通达性 SOM神经网络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遥感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伟 陈锋 +3 位作者 杨春露 孙博 王俭 李法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利用1986、1996和2006年3个时间节点的美国TM(或ETM)影像提取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3S技术和LUCC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 利用1986、1996和2006年3个时间节点的美国TM(或ETM)影像提取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3S技术和LUCC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体现在东西部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明显。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分析得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干扰景观类型。以行政单元作为统计单位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林地在东部地区占绝对优势,耕地在西部分布面积最大,并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动态范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范式,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了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群 景观格局 景观变化 沈阳市 景观动态范式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范围界定与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黄建毅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7,共7页
辽中城市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基于引力模型,结合城市群的城市交通流分析,首先对辽中城市群范围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对辽中城市群的人口、经济规模结构的分维值进行了... 辽中城市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基于引力模型,结合城市群的城市交通流分析,首先对辽中城市群范围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对辽中城市群的人口、经济规模结构的分维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辽中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分维值大于1,而经济规模分维值小于1,人口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错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开发历史有着密切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辽中城市群的分维值影响因素,发现科学支出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引力模型 分形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刘文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整合 制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 被引量:71
15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运用城市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中大城市规模偏大,中等城市... 运用城市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中大城市规模偏大,中等城市偏小,小城市规模较小;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异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城市规模与数量均呈快速扩张态势;城市首位指数均不断降低,城市规模结构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差异逐渐减小,不断向均衡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沿海城市带的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视矿业城市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分形 辽中南城市群(MSLUA)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盛科荣 张平宇 李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通过构建首位城市规模、城镇数目、城市首位度、大城市增长指数和城镇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 5个指标 ,对经济转型期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进行数量分析 .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为极不平衡的首位分布 ,并且城乡差距逐步扩大 .辽中城市群规模... 通过构建首位城市规模、城镇数目、城市首位度、大城市增长指数和城镇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 5个指标 ,对经济转型期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进行数量分析 .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为极不平衡的首位分布 ,并且城乡差距逐步扩大 .辽中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的驱动因子中 ,制度变迁是深层次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技术和产业组织的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最后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提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和大力提高农民素质等结构优化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规模结构 二元结构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新政策语境下的沈阳经济区空间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晓云 李晓 殷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沈阳经济区区域宏观政策的提出为辽宁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策的推动力在由辽中城市群到沈阳大都市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沈阳大都市区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重点研究了区域内都市区的范围与都市区的组... 沈阳经济区区域宏观政策的提出为辽宁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策的推动力在由辽中城市群到沈阳大都市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沈阳大都市区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重点研究了区域内都市区的范围与都市区的组合结构,分析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区域空间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沈阳经济区 沈阳大都市区 区域发展政策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建设与河南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丽丽 张久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0,111,共4页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群的发展必然促使交通系统更加完善,人均GDP增长更加迅速,招商引资更加强进,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从改善交通线路、扩大...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群的发展必然促使交通系统更加完善,人均GDP增长更加迅速,招商引资更加强进,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从改善交通线路、扩大客源、提高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等方面论述了中原城市群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建立中原城市群综合旅游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旅游业 河南省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展阶段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邦耀 宋玉祥 李汝资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城市群内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群内部联系水平与外部联系水平尚处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中的萌芽期与成长期,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来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和演变,为吉林省内产业与人口的集聚提供支撑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 城市群 发展阶段 演进
下载PDF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玉明 李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基于区域创新的视角分析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创新环境的现实基础以及问题,提出实施对策,既有利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也丰富了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辽宁中部城市群 区域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