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rine Dynam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Mouth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Nan LI Guangxue +3 位作者 XU Jishang QIAO Lulu DADA Olusegun A. ZHOU Chuny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3期433-445,共13页
Topography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mouth has changed greatly in recent years, but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a- rine dynamics off the Yellow River mouth are relatively scarce. This paper uses a two-dimension num... Topography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mouth has changed greatly in recent years, but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a- rine dynamics off the Yellow River mouth are relatively scarce. This paper uses a two-dimension numerical model (MIKE 21) to reveal the tidal and wave dynamics in 2012, and conduc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from 1996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M2 amphidromic point moved southeastward by 11 kin. It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tides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mouth are relatively stable due to the small variations in the tidal constituents.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re is no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idal types and tidal range, and the mean tidal range off the river mouth during the period studied is 0.5-1.1 m. However, the tidal currents changed greatly due to large change in topography.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rea with strong tidal currents shifted from the old river mouth (1976-1996) to the modem river mouth (1996-present). While the tidal current speeds decreased continually off the old river mouth, they increased off the modem river mouth. The Maximum Tidal Current Speed (MTCS) reached 1.4 m s-1, and the maximum current speed of 50-year return period reached 2.8 m s-1. Waves also changed greatly due to change in topography.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H1/3) of 50-year return period changed proportionately with the water depth, and the ratio of Hi/3 to depth being 0.4-0.6. H1/3 of the 50-year return period in erosion zone increased continually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and the rate of change varied between 0.06 and 0.07myr-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infer that in the future, the modem river mouth will protrude gradually northward, while the erosion zone, comprising the old river mouth and area between the modern river mouth and the old river mouth (Intermediate region) will continue to erode. As the modem river mouth protrudes towards the sea, there will be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current speed and decrease in wave height. Conversely, the old river mouth will retreat, with gradual decrease in current speed and increase in wave height. As more coastal constructions spring up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mouth in the future, we recommend that variation in hydrodynamics over tim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ing such coastal 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mouth tidal dynamics WaVE numerical simulation change trend 50-year return period
下载PDF
基于ERA5的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波浪能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威 王广生 时健 《海岸工程》 2023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非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1979—2020年间的能流密度空间分布、季节特征和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的波浪能呈...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非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1979—2020年间的能流密度空间分布、季节特征和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的波浪能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由海向陆衰减态势。波浪能季节分布差异明显:夏季的波浪能主要呈现出南北向分布差异,能流密度值较大,而冬季的波浪能主要呈现出东西向分布差异,能流密度值较小,春秋季作为过渡季节,量值和分布介于两者之间。②研究海域多数地区的波浪能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增速大值中心位于海域东南角,每年约增加0.06 kW·m^(-1),增长速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衰减。③从区域平均角度而言,研究海域的整体波浪能以每年增长0.025 kW·m^(-1)的速度逐年增加,而引起该地波浪能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夏季波浪能的增长。各季节下的波浪能变化趋势表现不一:秋冬两季波浪能占比小,年际变化不明显,春夏季的波浪能占比大,年际变化趋势显著,春季的波浪能大致以每年0.05%的占比向夏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几内亚湾 波浪能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导致潮波系统变化的机理(Ⅰ)--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宜法 郭明克 +1 位作者 刘兰 颜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基于沿海峡相反方向传播的Kelvin波,导出了因海平面上升导致潮位振幅和位相变化的特征函数。这2个特征函数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可反映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位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哪儿是正,哪儿是负。文中计算了海平面上升1 m所引起... 基于沿海峡相反方向传播的Kelvin波,导出了因海平面上升导致潮位振幅和位相变化的特征函数。这2个特征函数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可反映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位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哪儿是正,哪儿是负。文中计算了海平面上升1 m所引起的潮位振幅和位相的变化值。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给定的角速率ω来说,正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值的平均值和负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ω随纬度φ的增加而减小,而对于一个给定的地理纬度φ来说,正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值的平均值和负变化区域的振幅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随ω的增大而增大。在矩形海湾满足边界条件的解当中,Kelvin波占主导地位,因此,2个特征函数能够用来描述矩形海湾和某些实际海湾中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旋转潮波系统变化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Vin 海平面上升 变化的特征函数 海湾中潮波变化
下载PDF
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云 娄安刚 +1 位作者 刘亚飞 张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01,共8页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 采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基于渤海2004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构建渤海2个年份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渤海岸线地形变化对潮波系统和潮流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线地形变化后,半日分潮潮时在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东南海域提前,在辽东湾和渤海中部西北海域滞后;振幅在渤海湾及辽东湾增大,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减小;位于秦皇岛和黄河口的半日分潮无潮点位置分别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移动。渤海绝大部分海域全日分潮潮时提前,振幅增大,位于渤海海峡的全日潮无潮点位置向东移动。潮流性质系数在莱州湾增大,在渤海其他大部分海域减小,渤海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略有增加,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范围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波系统 潮流性质 岸线变化 渤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的数值研究Ⅱ——海平面上升后渤、黄、东海潮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宜法 刘兰 郭明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海平面上升后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权威性的IPCC报告和论文,选取丁模拟过程所需的海平面上升量。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根...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海平面上升后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权威性的IPCC报告和论文,选取丁模拟过程所需的海平面上升量。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根据模拟结果绘制了分潮同潮图,并与现有分潮的同潮图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海平面上升后的分潮同位相线相对于现有的分潮同位相线沿逆时针方向发生偏转,海平面上升后的分潮无潮点的位置相对_}二现有分潮无潮点的位置发生偏移,海平面上升后的分潮振幅与现有分潮振幅之差有一定的分布模式。从利用模拟结果推算的主要潮位极值可以看出:海平面上升1m后。有些地方的天文最高潮位升高量可达12~16cm,海图深度基准面降低量可达10~1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数值模拟 海平面上升后的潮波 潮波变化
下载PDF
基于双矩形海湾模型的泰国湾潮汐潮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頔 方国洪 +1 位作者 滕飞 崔欣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477,共13页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 基于推广后Taylor解新建双矩形海湾模型,加入摩擦及开边界强迫,给出泰国湾的一种理论模型。模型良好地再现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给出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形成中的贡献。针对M2分潮设计了2组敏感性实验,证明曼谷湾对于泰国湾湾顶无潮点的存在及位置起到关键作用;开边界迟角向西滞后是湾口附近顺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矩形海湾模型 Taylor问题 泰国湾 潮波
下载PDF
黄河河口二维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Ⅱ)——潮流和泥沙输运沉积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东风 张修忠 +2 位作者 韩巧兰 程义吉 陈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泥沙冲淤和海底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与实测资料和遥感图像的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二维潮波泥沙数学模型 潮流 潮汐 泥沙运动 海底冲淤变化 过程模拟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澳门地区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功瑾 罗小峰 +1 位作者 路川藤 徐刘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基于长序列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澳门水域及附近海域历史潮波特性,并建立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以珠澳人工岛及澳门新城A区等大型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澳门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澳... 基于长序列潮位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澳门水域及附近海域历史潮波特性,并建立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以珠澳人工岛及澳门新城A区等大型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澳门及附近海域水动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澳门地区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在2005—2008年间发生突变,与岸线变化强度的增大存在直接关系;随着澳门围填海强度逐渐减弱,浅水影响系数逐渐减小,涨落潮历时差逐渐减小;1986—2019年间澳门水域潮位变化幅度较小,十字门水道附近涨落潮历时比由1.16增加至1.19,澳门地区水域涨落潮不对称现象由上游向外海逐渐减小。围填海工程导致澳门水道潮量减小,涨落急流速普遍减小,澳门地区新城A区人工岛及珠澳口岸工程附近产生雍水现象,流速亦呈减小趋势;围填海工程使得澳门岸线由曲折变为平缓,使得澳门水域内余流略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波变形 围填海工程 人类活动 人工岛 调和分析 岸线变化 澳门水道
下载PDF
地壳升降对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宜法 刘兰 +1 位作者 郭明克 颜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利用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渤黄东海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值。该模型考虑了温室效应和地壳升降。根据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半日分潮(M2,S2)的振幅变化ΔH(或位相变化Δg)... 利用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渤黄东海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值。该模型考虑了温室效应和地壳升降。根据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和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数值模拟了渤黄东海潮波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半日分潮(M2,S2)的振幅变化ΔH(或位相变化Δg)有相似的正负分布模式,全日分潮(K1,Q1)的也是如此。考虑和不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得到的正负分布模式,在黄海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那是由于在黄海存在一个范围很广的海平面变化年速率为负的区域所致。在我国沿岸主要站点,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主要分潮振幅与不考虑的相比,其中M2分潮的差别最大,其差值范围为-1.8~3.3 cm。在主要站点,利用考虑地壳升降情况下获得的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海图深度基准面、最高和最低天文潮位,与利用原调和常数计算所得的相比,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变化范围为-12.4~14.6 cm,最高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7~13.0 cm,最低天文潮位的变化范围为-11.9~10.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地壳升降 海平面上升 潮波变化
下载PDF
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槽浅层沉积结构探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家豪 周丰年 +4 位作者 程和琴 郑树伟 吴帅虎 石盛玉 徐韦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4期76-78,82,共4页
研究地层沉积结构是认识河流变迁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潮区界作为河流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关键界面之一,于2015年洪季,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浅地层结构进行了"覆盖式"探测。结果表明: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 研究地层沉积结构是认识河流变迁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潮区界作为河流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关键界面之一,于2015年洪季,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浅地层结构进行了"覆盖式"探测。结果表明:长江潮区界上界河段河槽床面发育了大量沙波,尺度较大,陡坡明显朝向下游;崇文洲下游两侧水道中沙波发育较少,尺度也较小;浅层沉积结构显示该河段部分河槽床面以下存在4处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结构 浅地层剖面仪 潮区界 沙波 长江
下载PDF
渤海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娇娇 孙健 +3 位作者 陈燕珍 刘长根 马慧敏 刘春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为探究渤海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水动力的影响,基于Delft3D水动力学模型,选用2003年和2015年作为围填海前后的典型年份,建立了围填海前后岸线及水深条件下的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对水动力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围填海前后潮波和潮余流的分析... 为探究渤海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水动力的影响,基于Delft3D水动力学模型,选用2003年和2015年作为围填海前后的典型年份,建立了围填海前后岸线及水深条件下的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对水动力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围填海前后潮波和潮余流的分析,得到了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渤海水动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海后,岸线及水深变化会对渤海主导分潮M2分潮产生较大影响,秦皇岛附近无潮点向西北方向偏移,渤海海域M2分潮振幅总体减小;潮致余流场受岸线及水深变化影响较大,其中渤海湾曹妃甸港南部形成复杂的涡流,沿岸海域余流增大;滨海新区附近形成多个小范围环流,且天津港到黄骅港北部沿岸海域2015年余流比2003年增加3~5 cm/s;黄骅港南部形成一个逆时针环流,并且该处余流减小2~5 cm/s。辽东湾辽河口附近由于水深增加导致余流减小2~7 cm/s。莱州湾黄河口附近的逆时针环流向东南方向移动,黄河口北部余流略有减小,东南部余流明显增大,增加量最多能达到9 cm/s。刁龙嘴南侧顺时针环流减小,北侧顺时针环流增大4~9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岸线变化 水深变化 潮余流 潮波
下载PDF
自适应潮位变化的岸基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圣冠 顾煜炯 +1 位作者 王兵兵 李佳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26,共4页
海洋波浪能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作为绿色能源的海洋波浪能,其开发利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文章提出了一套自适应潮位变化的岸基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此装置靠岸布置发电机组,蓄能器、发电机等重要设... 海洋波浪能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作为绿色能源的海洋波浪能,其开发利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文章提出了一套自适应潮位变化的岸基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此装置靠岸布置发电机组,蓄能器、发电机等重要设备直接设于岸基之上,规避了搭建海洋平台的安全隐患,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专门设计,在绝大部分依靠自身能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发电装置自适应潮位变化的功能。工程试验表明,该发电装置的安全稳定性高、单元发电成本低、系统独立性强,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发电装置 潮位变化 升降功能
下载PDF
江苏沿海近岸台风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3
作者 侯虹波 陈永平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9,共7页
以台风"梅花"为例,采用QSCAT/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和捷氏台风经验模型构造混合型台风风场,以此作为驱动条件,利用MIKE21波浪谱模型对江苏沿海近岸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潮位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以台风"梅花"为例,采用QSCAT/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和捷氏台风经验模型构造混合型台风风场,以此作为驱动条件,利用MIKE21波浪谱模型对江苏沿海近岸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潮位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复演台风浪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考虑潮位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台风浪模拟精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近岸台风浪 捷氏台风模型 波浪谱模型 潮位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潮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维 毛晨浩 +3 位作者 顾一凡 蒋茗韬 倪云林 梁慧迪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感潮河段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海平面上升导致外海的潮汐动力增强,会对近岸感潮河段造成影响。文章通过MIKE 21建立长江下游水域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大通站的径流数据计算分析海平面分别上升0.5 m、1 m和2 m对长江芜湖至入海口感潮... 感潮河段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海平面上升导致外海的潮汐动力增强,会对近岸感潮河段造成影响。文章通过MIKE 21建立长江下游水域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大通站的径流数据计算分析海平面分别上升0.5 m、1 m和2 m对长江芜湖至入海口感潮河段潮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海平面上升对感潮河段潮位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入海口至徐六泾上游约35 km处、徐六泾上游约35 km处至潮区界两段。对潮流的影响可分为入海口至徐六泾下游约50 km处、徐六泾下游约50 km处至潮流界两段。②在海平面上升0.5 m、1.0 m及2.0 m情形下,受影响河段平均潮位增量明显小于海平面增量,降低幅度受径流和位置影响较大。径流越大,影响范围越靠近内陆,海平面上升对潮位的影响就越低。③潮差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呈正相关,上游河段受径流影响较大,而河口区域基本不受径流影响。河段潮流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流速主要呈增大趋势,受影响河流的长度由径流强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长江感潮河段 海平面上升 潮波变化
下载PDF
海洋潮差浪溅区风浪力对海洋构筑物腐蚀附加载荷谱的影响
15
作者 刘薇 王佳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海洋潮差浪溅区结构物不仅存在海水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腐蚀问题,还存在海面风浪力周期作用引起的腐蚀疲劳问题.本文分析了海洋潮差浪溅区风浪力作用于构筑物的产生附加载荷变化,计算了作用于结构物桩柱的平均波浪力、最大波浪... 海洋潮差浪溅区结构物不仅存在海水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腐蚀问题,还存在海面风浪力周期作用引起的腐蚀疲劳问题.本文分析了海洋潮差浪溅区风浪力作用于构筑物的产生附加载荷变化,计算了作用于结构物桩柱的平均波浪力、最大波浪力及作用力的周期性等附加应力载荷谱特征,分析了水深、桩柱直径和波浪高度对波浪冲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因素对附加应力载荷谱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于小直径桩柱波浪力呈正弦周期性变化,其周期和入射波周期一致,且周期最大作用力与波高,圆柱直径,水深有密切关系;我国海区沿岸的应力载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些工作为典型海域构筑物腐蚀疲劳波浪力附加载荷谱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差浪溅区 波浪力 载荷腐蚀 腐蚀疲劳 季节性变化
原文传递
莱州湾岸线变迁对渤海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金龙 朱淑香 +5 位作者 张翠敏 徐艳东 魏潇 孙伟 孙贵芹 刘宁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4,共8页
2018年国家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之前,为了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渤海沿岸进行了大规模围填海,长期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湾岸线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揭示莱州湾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以及渤海潮波系统对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选取2000年和2020... 2018年国家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之前,为了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渤海沿岸进行了大规模围填海,长期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湾岸线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揭示莱州湾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以及渤海潮波系统对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选取2000年和2020年两个典型年份的莱州湾岸线资料,统计20年间莱州湾岸线长度、海湾面积和海湾重心变化。基于岸线和水深数据,建立二维潮波数学模型,研究20年间莱州湾岸线变迁对渤海潮波系统、潮汐性质和最大可能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20年间,莱州湾面积减少了8.02%,海湾岸线增长了77.65%,海湾西南部岸线变化最为剧烈,导致海湾重心向东北向方移动了2.21 km。莱州湾岸线变迁会引起渤海各分潮无潮点的位置移动和振幅的改变,其中黄河口附近M_(2)分潮无潮点向西北移动了1.4 km,秦皇岛附近M_(2)分潮无潮点向东北移动了1.7 km,渤海海峡偏南部的K_(1)分潮无潮点向东移动了2.1 km,渤海M_(2)分潮振幅整体呈现增大趋势,K_(1)分潮振幅变化主要发生在渤海海峡东侧。渤海潮汐以不规则半日潮为主,受莱州湾岸线变迁影响,黄河口外和秦皇岛附近海域不规则全日潮和规则全日潮所占海区范围缩小,渤海海域最大可能潮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岸线变迁 潮波系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