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itizens over 60 Years of Social Change
1
作者 韩大元 孟凡壮 Kang Xiaon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2期20-40,共21页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general term for citizens' knowledge, opinions, ideas and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itution. It not only dri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general term for citizens' knowledge, opinions, ideas and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itution. It not only dri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rule of law, but also serves as an indicator for the ext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change,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constitutes an inner spiritual force within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It is a force for change in itself, especially as "a cultural soft power" that remolds normative judgments and value bases. A stable and mature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social change. Over the past 6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has followed a tortuous path, but due to citizens'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1954 and 1982 Constitutions were always vehicles and forces for social cohesion and harmony. The way to improve supervision of constitutional implementation is to truly make rule of law thinking centered on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into the basic value consensus of citizens and different groups at the level of the n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exploring ways and means of adopting a more reasonable, pragmatic and open approach to its implementation will provide a solid co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will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le of law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S social change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 implementation of theConstitution
原文传递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董学文 陈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7,111,共6页
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简要考察,在辨析“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以及“意识形态的形式”等概念的基础上,需要重新审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不能简单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更不能说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与意... 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简要考察,在辨析“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以及“意识形态的形式”等概念的基础上,需要重新审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不能简单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更不能说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复杂的张力关系。文学是在多维层面同时展开的精神文化现象,行走在现世的现实性和精神的超越性之间,是一种多元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用“审美意识形态”作为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审美 多元决定
下载PDF
阶级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志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4,共10页
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代表性解读主要有"社会意识形式论"、"革命意识论"、"阶级意识论"、"虚假意识论"和"统治思想论"等多种版本。可是,这些解读并未抓住马克... 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代表性解读主要有"社会意识形式论"、"革命意识论"、"阶级意识论"、"虚假意识论"和"统治思想论"等多种版本。可是,这些解读并未抓住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抛弃仅仅停留于词句之争的皮相之见,穿透文本背后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进行深入地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就不难看出,无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怎样的漂移不定或变动不居,其中"变中的不变"的精神实质是"阶级意识",而"革命意识"、"统治思想"和"虚假意识"是这种阶级意识的三种历史形态或实践样态。认清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对于夯实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深度认同以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学理基础显然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社会意识形式 革命意识 统治思想 虚假意识
下载PDF
朝向草根、深度在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波 卢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33-941,共9页
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等所导致的体制内外精英与草根的撕裂,其逻辑元点还是权力与权利的问题。处在这种社会变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然要打开其所处社会的纵横剖面,走进社会,朝向草根社会,让人们在轻松愉... 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等所导致的体制内外精英与草根的撕裂,其逻辑元点还是权力与权利的问题。处在这种社会变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然要打开其所处社会的纵横剖面,走进社会,朝向草根社会,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智慧的熏陶和大道无痕的感觉;同时又能走得出来,抽身于社会,高瞻远瞩,一览全貌而不失方向,规避其碎片化,以寻求共识,填平精英与草根之间的鸿沟,凸显其学术自觉与理论自信,并在社会变迁、结构升级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 草根 社会变革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认识分歧及其后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齐卫平 赵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加速完成 ,中共领导对社会制度转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 ,八大之前未能对新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认真研究。八大虽然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做出了结论 ,但大会主题报告没有涉及这个问题 ,会议议程也... 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加速完成 ,中共领导对社会制度转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 ,八大之前未能对新制度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认真研究。八大虽然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做出了结论 ,但大会主题报告没有涉及这个问题 ,会议议程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过讨论 ,因此 ,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显得比较粗糙 ,它在形成之初就未达到统一认识。毛泽东不赞成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 ,却又主张先不要急于修改这个结论。围绕八大作出的结论 ,当时的理论界进行过专题讨论 ,但没有形成集中的看法 ,无助于统一认识。毛泽东后来明确改变了八大的结论 ,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并逐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改变是战略性的失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思想分歧 中国共产党 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 毛泽东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政治报告
下载PDF
论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姜志强 孙运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思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这就构成了社会思潮发展的方...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思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这就构成了社会思潮发展的方向。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产生是各种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思潮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高潮再到消亡的过程。把握这一理论对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具体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意识 发展规律
下载PDF
怎样看待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学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争论多年。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问题的关键。应该承认文艺有意识形态因素,并能生产出意识形态来,但不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意识形态。文艺在社会结构中是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位置,它能产生意...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争论多年。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问题的关键。应该承认文艺有意识形态因素,并能生产出意识形态来,但不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意识形态。文艺在社会结构中是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位置,它能产生意识形态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多是持这样的见解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含糊的、难以成立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错误,在于它把丰富的规定狭窄化,用抽象的“审美”消解了文艺的意识形态作用。科学的道路是恢复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 社会意识形式 文艺本质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内在逻辑及其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法治本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外化,两者密切相关。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有着内在逻辑:第一,法治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公民法治意识... 法治本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外化,两者密切相关。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有着内在逻辑:第一,法治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第二,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对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认同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特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首先,必须变革观念。领导干部要彻底抛弃权大于法、"官贵民贱"的传统特权与等级思想;对于广大公民而言,必须从"重义务轻权利观"向"权利与义务皆重观"转变;其次,要重视普法教育。在理论层面上,普法教育必须优化灌输理论,提高普法工作中灌输的有效性;在实践层面上,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意识 观念变革 普法教育
下载PDF
从弗朗西斯·福山思想的转变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娟 邵光学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
苏东剧变后,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20年后,面对中国的崛起,福山发表题为《历史的未来》的文章,称"历史终结论&... 苏东剧变后,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20年后,面对中国的崛起,福山发表题为《历史的未来》的文章,称"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世界需要在多元基础上实现新的融合。弗朗西斯.福山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西斯·福山 思想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
下载PDF
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文惠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8-101,共4页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必须确立教师的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强化教师主导作用,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主要包括,严格选拔教师,加强...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必须确立教师的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强化教师主导作用,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主要包括,严格选拔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公共平台课或素质选修课,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榜样的力量;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从思想引领到现实关照:社会变迁中青年政治共识重构的聚焦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海泉 霍雪辉 《未来与发展》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碰撞,利益矛盾与冲突也频繁显现。文化间张力的扩大携同着利益冲突的加剧困扰了青年政治共识的达成。面对“诸神纷争”的价值困境与“负重致远”的生... 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碰撞,利益矛盾与冲突也频繁显现。文化间张力的扩大携同着利益冲突的加剧困扰了青年政治共识的达成。面对“诸神纷争”的价值困境与“负重致远”的生存压力,要想重构青年的政治共识,必须遵循着思想引领-信息共享-现实关照的逻辑,在占领社会主流舆论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完善社会的对话沟通机制,不断化解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引领 现实关照 社会变迁 青年政治共识
下载PDF
浅谈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玉莲 曹浩 徐建龙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6-99,共4页
责任意识是人的内在动力和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剧烈转型,社会思潮跌宕起伏,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多元态势。部分大学生存在责任意识缺失或淡薄,作者在深入阐述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 责任意识是人的内在动力和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剧烈转型,社会思潮跌宕起伏,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多元态势。部分大学生存在责任意识缺失或淡薄,作者在深入阐述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从自我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教育的若干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意识 养成教育 社会意识形态
下载PDF
《说文解字·女部》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释字义的同时,也传播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女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传统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及古代的婚姻制度。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传统文化 社会意识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论社会意识对阅读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琴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年第2期13-17,43,共6页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可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思潮等层次。分别从这三个层次论述了社会意识对阅读活动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结构变迁中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岚 杨莹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6,共9页
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体制内外精英与"草根"的撕裂,其逻辑原点还是权力与权利的问题。处于这种社会变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然要打开其所处社会的纵横剖面,朝向"草根"社会。思... 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体制内外精英与"草根"的撕裂,其逻辑原点还是权力与权利的问题。处于这种社会变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然要打开其所处社会的纵横剖面,朝向"草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研究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寻求共识,填平精英与"草根"之间的鸿沟,凸显学术自觉与理论自信,并在社会变迁、结构升级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 草根 社会结构变迁 “走进去”与“走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更新观念 转变机制 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圣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9-41,共3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管理体制,引入企业竞争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后勤管理体系,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更新观念 转变机制
下载PDF
论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林生 常丹 荣复康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及行为的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体和主因作用;也是促进个体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及行为的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体和主因作用;也是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意识 社会性
下载PDF
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管淑红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5-81,共7页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篇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CDA理论为指导,结合福柯有关"规...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篇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CDA理论为指导,结合福柯有关"规训权力"和"精神医疗权力"的论述,采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分析方法来阐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的文学意义及作者对社会制度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权力 意识形态 意识流小说 社会批评
下载PDF
制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创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炳辉 姚安泽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4-68,73,共6页
以制度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对当前中国制度变迁所引发的意识形态演化过程着重进行经济学分析。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阐述意识形态制度性作用的边界,提出意识形态创新的基本点和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制度变迁 意识形态创新
下载PDF
苏联剧变是信仰危机还是体制危机——兼与杨金华商榷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凤荣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8-33,共6页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 苏联剧变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出了问题。经过70多年的探索,苏共并没有找到适合苏联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发展成改向,在抛弃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教训值得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但把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归为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是本末倒置。苏联剧变不是信仰虚无主义的问题,是放弃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转而信仰其他选择的问题。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开性、民主化,而在于原有的信仰空洞无物,未给民众带来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剧变 苏联体制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