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Henan, China
1
作者 Kaiguang Zhang Hongling Meng +1 位作者 Mingting Ba Danhuan We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3期163-180,共18页
Th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ts evolving patter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 constr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ts evolving patter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 construction of a better life society, and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statistics data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21, with county as the basic study unit, the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volution patterns of resid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y using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nd spatial au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s unbalanced state,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rea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northeast part and north part, where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regions, over time, this trend is gradually becoming significant.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has a trend of centripetal concentration, with the degree and trend of centripetal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has obvious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significance is not high, the weighted resident population average center is approximately located at (4.13740˚N, 113.8935˚E), and the azimuth of the distribution axis is approximately 11.19˚.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has obvious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built-up areas of Zhengzhou and Luoyang as their centers, where have a significant siphon effect on the surrounding populatio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in the province form a relatively stable belt area of Low-Low agglomeratio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spatial Morphology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enter Migr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f Poyang Lake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2
作者 Luo Hui Yang Weichu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年第4期76-78,共3页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iangxi Province(2001~2006),We analyze the time-space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Poyang Lake region from the two points of view.The former is quality of population,wh...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iangxi Province(2001~2006),We analyze the time-space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Poyang Lake region from the two points of view.The former is quality of population,which involves culture structure,occupational structure,age structure and sex structure of population.The latter is quantity of population,which only involves the amount of population.Furthermore,we can reveal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y analyz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urbanization,land us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Poyang Lake region.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help for region planning,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of natural-human ecosystem in Poyang Lak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Poyang Lake region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俞路 张善余 韩贵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5期83-87,共5页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2000-2003年期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2000-2003年期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人口分布与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对人口分布空间模式的研究,从而为经济总体布局和城市化建设提供辅助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特征 人口密度变化率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口空间离散化方法及其应用——以北方地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奇 许新宜 +1 位作者 俞淞 信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4-658,F0002,共6页
基于6种一级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建立人口-土地多元回归模型,将人口数据离散在水资源二级区与地级行政分区迭套后的统计单元内,进而汇总到水资源二级区,得到水资源分区的人口分布,并选取部分典型区域对离散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数量... 基于6种一级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建立人口-土地多元回归模型,将人口数据离散在水资源二级区与地级行政分区迭套后的统计单元内,进而汇总到水资源二级区,得到水资源分区的人口分布,并选取部分典型区域对离散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基本与区域面积和居民点分布呈正相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化 多元回归 土地利用 水资源二级区 居民点分布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口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雪慧 李百岁 +1 位作者 郭晓虹 尹亚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1年第3期308-311,319,共5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197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为主要来源,根据地学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运用GIS理论与方法,计算和分析了1978~2008年内蒙古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并运用GIS软件做出内蒙古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变化图,分析内蒙古人口空... 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197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为主要来源,根据地学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运用GIS理论与方法,计算和分析了1978~2008年内蒙古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并运用GIS软件做出内蒙古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变化图,分析内蒙古人口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及人口空间分布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2008年内蒙古人口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人口重心随着经济重心的迁移而迁移,两者的偏移方向基本一致,表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人口分布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康敏捷 曹可 +2 位作者 王辉 赵冰茹 张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2,68,F0003,共5页
探讨了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定义居住和工作的活动空间范围为作息空间,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泰森多边形构建了作息空间,以作息空间人口密度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方式。对辽宁省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实... 探讨了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定义居住和工作的活动空间范围为作息空间,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泰森多边形构建了作息空间,以作息空间人口密度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方式。对辽宁省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精度优于传统的面积权重内插法,结果的地图渲染能够表现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人口分布特征。该方法不涉及复杂的权重计算过程,也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作息空间 人口空间分布 统计数据空间化
下载PDF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分布时空格局演变分析(1990—2010) 被引量:15
8
作者 熊理然 李锦荣 蒋梅英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90—2010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的时序变化、空间分布变化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镇人口比重直线上升,少数民族人口增... 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90—2010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的时序变化、空间分布变化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镇人口比重直线上升,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略低于汉族人口增长率。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城乡人口高度集中:民族分布形态单一。云南边境沿线的人口格局总体上反映了边境县(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城经济发展、区住条件等空间差异的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县 人口分布 时空变化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人口空间聚集与传统产业升级 被引量:8
9
作者 尹德挺 于倩 史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9,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群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演变对城市群产业转型的质量也具有反向作用。基于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借助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区位熵等方法,从城市群、都市区、...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群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演变对城市群产业转型的质量也具有反向作用。基于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借助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区位熵等方法,从城市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对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和产业演进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以传统产业制造业为优势产业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人口演变具有滞后性、收缩性、波动性、空间分异性、内聚性五大特征,既表现出人口发展的内在惯性,也反映出人口与经济的动态交互过程。城市群人口空间演变后发于产业空间演变,人口集中度下降但长期高于经济集中度;不同都市区人口收缩与扩张并存,人口吸引力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大集中、小分散”、多核心集聚、星系状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由都市区近郊转向远郊;部分中心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从人口演变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空间重塑的关系看,去工业化和产业专业化是影响城市群人口演变过程的重要因素,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去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群人口的“郊区化”过程,产业专业化和“梯次”格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群人口的“去中心化”趋势,这也为我国正经历“去工业化“”产业专业化”过程的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产业变迁 都市区(圈) 中心城市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下载PDF
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5,共12页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差异较为显著;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呈递减趋势;常住人口重心相对稳定;常住人口分布离散趋势不太明显。同时探讨了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外来人口聚集、住房价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导向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调控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 思路和对策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淼 杨伯钢 +3 位作者 谢燕峰 陶季奇 郭燕宾 陈娟 《北京测绘》 2022年第11期1465-1469,共5页
手机信令数据兼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是用于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空间特征较好的大数据。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和乡镇区划数据,分类分乡镇分析提取不同口径用户数量及用户密度概率分布函数,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均衡性。研究发现:北京... 手机信令数据兼有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是用于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空间特征较好的大数据。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和乡镇区划数据,分类分乡镇分析提取不同口径用户数量及用户密度概率分布函数,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均衡性。研究发现:北京市人口分布呈现出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中心城区和新城扩散的态势,对于手机信令可分时段统计用户,呈现出人口密度分布并不平衡,中心城区和新城个别街道如卢沟桥街道、新桥街道、沙河地区等工作居住用户远超于其他乡镇街道,人口聚集明显;在职住方面,个别街道存在就业功能空间外溢,居住功能空间紧张的现象,职住用户分布不匹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手机信令 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职住用户比
下载PDF
快速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高 周春山 王少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7,共11页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2010年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作为快速增长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2010年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作为快速增长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次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②深圳人口增长的波动性较大且内部差异显著,各街道人口变动幅度在持续增大,快速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人口负增长地区则位于相对偏远地带。③深圳人口分布的热点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冷点区则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东部地区和光明新区,人口集中度较低,分布较为分散,人口重心呈现西北向移动的趋势,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由"1个高中心"演变为"1个高中心+1个外围中心"再到"1个高中心+2个外围中心"。④作为快速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并逐步迈向成熟阶段,人口变动模式处于绝对向心期向相对向心期发展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空间分布 时空演变 人口变动模式 快速移民城市 深圳
下载PDF
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羽佳 汪德根 曾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8-539,共12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比例为38.09%,其中安徽的城市流动人口以省内流入为主,长期居留意愿比例普遍较高...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比例为38.09%,其中安徽的城市流动人口以省内流入为主,长期居留意愿比例普遍较高;而沪、苏、浙的城市大多以省际迁移人口为主,高和较高居留意愿城市主要为上海、南京、无锡和苏州等。2)房租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呈显著负效应;高学历因素、保障性住房、社会心理认同度和超大、特大城市对其居留意愿有强激励性作用,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在劳动密集部门就业是其居留意愿的强阻碍性因素。3)长三角地区住房支出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呈正相关,且流入地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对其居留意愿未呈现促进作用。4)不同规模城市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年龄和跨省流动对居留意愿的负效应仅在一般城市显著,对特大/超大城市影响不显著;而特大、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受高学历和就业身份等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鑫 焦健 +2 位作者 王婷 张玲豫 李朝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对天然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种沙地生境(盐渍沙地、普通沙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种群的构件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盐渍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都显著大于普通沙地,普通... 对天然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2种沙地生境(盐渍沙地、普通沙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种群的构件特征、种群年龄结构、动态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盐渍沙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都显著大于普通沙地,普通沙地芦苇的株高、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的生物量整体上都高于盐渍沙地的芦苇,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是该地区芦苇形态特征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2)不同生境样地因土壤条件及种间竞争程度的差异,芦苇种群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结构以及数量动态变化,普通沙地芦苇种群趋向于衰退型,盐渍沙地芦苇种群表现为增长型。(3)普通沙地中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0~4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于4 m的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盐渍沙地的函数值基本都在2条包迹线之间,在0~10 m的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沙地 芦苇种群 构件特征 年龄结构 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老年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长期居留意愿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被引量:33
15
作者 景晓芬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3,共10页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人已经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5国家年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技术在省(市、自治区)单元上对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流...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人已经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5国家年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技术在省(市、自治区)单元上对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流动老人留居迁入地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流动老人与流入地户籍老人相比呈现出男性多、年轻、教育程度低、无配偶者多、农业户口多、家庭收入低等特征;老年人口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省内流动规模较大的为四川和黑龙江,省际流动主要流入地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及新疆和西藏地区,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而省际流出空间集聚不明显;超过2/3的流动老人打算在迁往地长期留居,流动老人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入地的地域特点及制度因素对流动老人的留居意愿存在影响。流动老人强烈的留居意愿对流入地和流出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各地尤其是老年人口流入大省在制定老年人口政策、配置养老资源时应将流动老人也纳入考虑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流动老人 空间分布 留居意愿
下载PDF
义乌市人口变化与空间分布研究
16
作者 谢守红 李寒冰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0期13-20,共8页
研究人口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促进以义乌为代表的商贸型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和高德地图POI数据,使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与可达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义乌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与商业市... 研究人口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促进以义乌为代表的商贸型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和高德地图POI数据,使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与可达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义乌市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与商业市场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1)近10年来义乌人口总量增长迅速,以中心城区最为显著。(2)外来劳动力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流入人口向义中和义东北地区集聚,使得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人口素质不断改善。(3)义乌市人口密度较大,呈现由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环状分布格局。(4)人口分布空间集聚性加强,其中,中心城区内部人口分布越来越均匀,而非中心城区趋于集中;人口分布方向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5)义乌商业市场可达性较高,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商业市场发展与人口变化存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型城市 人口变化 空间分布 义乌
下载PDF
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101
17
作者 杨强 李丽 +2 位作者 王运动 王心源 陆应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7-1560,共14页
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作用下,中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态势。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基尼系数、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中国1935-2010年6期人口普查县级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实现人口密度分界... 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作用下,中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态势。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基尼系数、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中国1935-2010年6期人口普查县级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和中国人口分布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受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差异相对明显;尽管人口分布的均衡性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但总体空间格局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胡焕庸线至今仍能很好地概括中国人口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空间格局,但该线西侧的甘肃、宁夏、内蒙古等人口密度超过50人/km2的区域面积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持续向西北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城市局域动态人口估算方法与模拟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子民 周英 +1 位作者 李琦 林俞先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9,共7页
获取城市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是应急决策等诸多城市管理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时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估算操作的困难:空间范围不确定,即给定的城市区域是可变的;时间不确定,即估计的时间事先不可知。根据城市居民的总体出行规律,居民... 获取城市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是应急决策等诸多城市管理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时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估算操作的困难:空间范围不确定,即给定的城市区域是可变的;时间不确定,即估计的时间事先不可知。根据城市居民的总体出行规律,居民日常活动基本以城市建筑为中心,或者认为居民因受建筑物所承载功能的吸引而出行。鉴此,给定区域内的静态人口可使用区域内的居住型建筑,以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统计数据来估算,而动态人口的估算则需要确定每类建筑物在不同时刻所吸引的居民人数。为此,引入建筑物修正系数和建筑物吸引率两个指数。修正系数是其他类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与作为基准的居住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之比。通过修正系数可获得每类建筑物的额定容纳人数。吸引率是不同时刻每类建筑物的实际容纳人数与其额定容纳人数的比值。根据居民出行的一般时间分布,将一天按照休息日和节假日分别都划分成七个时段,建筑物类型参照调查城市交通出行率时的分类划分。利用居民出行和交通出行率调查资料等数据,估算每类建筑物的修正系数和吸引率,计算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数,模拟了一起突发化学品泄漏事故,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模拟场景的动态人口估计中,并对方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估计方法 动态人口 城市局域 人口空间化 人口空间分布 居民出行
原文传递
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9
作者 龚胜生 陈丹阳 张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734,共7页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武汉市始终是人...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武汉市始终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神农架、恩施、十堰、宜昌始终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县级尺度上,人口两极分化明显;省域尺度上,人口密度高值区长期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以东,并不断向东迁移;(2)湖北省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是奠定湖北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对湖北人口分布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区域发展战略对湖北人口分布的变迁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开发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分布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多空间尺度 分布变化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基于人口分布空间特征的市民化压力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闫东升 陈雯 李平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3-1743,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导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剧烈变动,成为人文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支撑,采用人口总量指标研究中国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二者比例关系的分布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 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导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剧烈变动,成为人文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支撑,采用人口总量指标研究中国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二者比例关系的分布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分布整体依然呈现"东多西少"格局,且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沿交通线、经济带集聚的格局,且常住人口分布的经济指向性更强;人口迁移格局较为清晰,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区,而中部地区多为人口外流区;人口迁移导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热点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但热点区域集中在泛珠三角区域及长三角核心区。基于人均GDP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值,将研究单元分为四类,对各个类型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值、市民化压力、发展状况及三者关系进行探讨,为后续城镇化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空间分布 市民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