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叙事研究年谱
1
作者 崔华春 武嘉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01-113,共13页
视觉叙事不仅反映了社会与科技水平的进步,同时还在不断重新定义人类感知和交流的方式。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视觉叙事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以整合归纳视觉叙事的研究体系,并探寻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中西方结构主义与后现代文学的空间转向... 视觉叙事不仅反映了社会与科技水平的进步,同时还在不断重新定义人类感知和交流的方式。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视觉叙事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以整合归纳视觉叙事的研究体系,并探寻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中西方结构主义与后现代文学的空间转向以及图像学、符号学领域的研究都为视觉叙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根据与视觉叙事相关概念的提出与流行时间将其研究分为前视觉叙事时期(1766年-1966年)、经典与后经典视觉叙事时期(1969年-1997年)以及当代与未来视觉叙事(2003年-至今)三个时期。根据梳理发现,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更迭与发展,视觉叙事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学科化的趋势,可为解决社会问题、疏解设计领域的未来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叙事 视觉文化 研究年谱
下载PDF
纸质文物的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竞帆 莘苗苗 +1 位作者 温晓东 张清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8,共9页
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需要对纸张和写印材料的构成、成分及年代进行分析。随着对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相较于有损分析更加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用于纸质文物无损和微损分析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 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需要对纸张和写印材料的构成、成分及年代进行分析。随着对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相较于有损分析更加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用于纸质文物无损和微损分析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太赫兹光谱法、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加速器质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或人工智能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并对其在纸质文物的原料鉴别、染料成分及年代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纸质文物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通过这些分析技术与实际工作的深入融合、学术交流的加强以及相关标准研究的推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将得到有力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纸张 文物保护 无损检测 微损检测 年代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
下载PDF
历程·逻辑·趋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历时性考察
3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0,共12页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课题,其探索历程、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向的整体理解依赖于系统性的历时性分析。服务于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大致经历了区域破冰、整体实践、改革调适、协调转型、系统...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课题,其探索历程、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向的整体理解依赖于系统性的历时性分析。服务于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大致经历了区域破冰、整体实践、改革调适、协调转型、系统融合五个发展阶段。与时代情境相契合,其实践逻辑发生了衔接顺畅之变,集中表现为:关涉内容从基础单一到全面复杂的跃升,主体结构从简单互动到多元联动的变迁,制度机制从整体发散到系统精准的完善,实践体系从简便易行到完备成熟的形塑,行动样态从分散行动到协调推进的演化,价值取向从溢出价值到综合价值的转型。遵循城乡融合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复杂辩证且全面系统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发展趋向,建设内容的因应性融合、实践主体的联动性融合、长效机制的系统性融合、探索方法的辩证性融合、发展步调的同向性融合、最终成效的普惠性融合是其具体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精神文明新形态 历时性考察
下载PDF
浅探冀北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 被引量:9
4
作者 洪猛 王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4,共10页
本文对冀北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和年代分析,暂可将其称为"东南沟遗存",该遗存大致可分为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在文化自身发展与区域文化格局共同作用下,夏家店上层文化... 本文对冀北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和年代分析,暂可将其称为"东南沟遗存",该遗存大致可分为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在文化自身发展与区域文化格局共同作用下,夏家店上层文化在冀北地区呈现出由渗透进入到鼎盛扩张,最后全面衰退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夏家店上层文化 年代发展
下载PDF
晚清“纪年”论争之文化解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焦润明 王建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3-50,共8页
晚清时期的"纪年"论争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各政治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纪年"正朔"挑战的过程中提出了黄帝纪年、孔子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并围绕"纪年"问题... 晚清时期的"纪年"论争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各政治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纪年"正朔"挑战的过程中提出了黄帝纪年、孔子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并围绕"纪年"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纪年"论争。文章从"国家认同危机"、"正统性诉求"、"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内在要求"等三方面对晚清"纪年"论争进行文化解读。剖析其所蕴含着的深层的历史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纪年”论争 文化解读
下载PDF
中国驰名商标英译类型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赛颖 黄大网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85-88,共4页
通过对中国驰名商标英译现状的历时对比描写,本文发现在商标翻译这一跨文化交往行为中,随着国内市场全球化的深入进程,顺应英美强势话语文化的商标臆造法所占份额显著增加。但同时由于中国情境(包括语言与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和"名... 通过对中国驰名商标英译现状的历时对比描写,本文发现在商标翻译这一跨文化交往行为中,随着国内市场全球化的深入进程,顺应英美强势话语文化的商标臆造法所占份额显著增加。但同时由于中国情境(包括语言与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和"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顺应程度最低、从属于套用法的汉语拼音法仍然在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均处于主导,表明"名从主人"专用名词这一翻译原则的核心地位,而广受推崇的组合拼译法始终相对弱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翻译 跨文化交往行为 历时视角 文化顺应 名从主人
下载PDF
对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年代的认识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广林 翟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由早至晚的发展顺序应为:(1)下层灰坑阶段(N2Z4H1);(2)下层圆形冢敷石墓阶段;(3)上层圆形冢与祭坛阶段(N2Z4B、N2Z3);(4)上层方形冢阶段(N2Z4A、N2Z2、N2Z6、N2Z1);(5)后上层冢阶段(N2Z4、N2Z5)。目前对"第...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由早至晚的发展顺序应为:(1)下层灰坑阶段(N2Z4H1);(2)下层圆形冢敷石墓阶段;(3)上层圆形冢与祭坛阶段(N2Z4B、N2Z3);(4)上层方形冢阶段(N2Z4A、N2Z2、N2Z6、N2Z1);(5)后上层冢阶段(N2Z4、N2Z5)。目前对"第二地点中心大墓"的提法并不严谨,牛河梁第二地点积石冢各墓葬并不共时,不存在哪一座墓,足以统领其他所有墓葬的情况。传统上,红山文化祭祀以"坛、庙、冢、台"这样四类典型遗迹来概括认识,但是红山文化绵延近两千年,这四类建筑也不是共时的。红山文化祭祀传统的变迁值得再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 第二地点 遗迹年代
下载PDF
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心分布的时空特征及门类层次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烨 梁立明 刘则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基于Bernard Grun编著的科学文化史年表提供的5309条数据,本文探讨了15世纪以来西方文化中心分 布的时空特征,比较了文化门类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转移的规律,并对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优势门类 与西方文化当采门类的关系作... 基于Bernard Grun编著的科学文化史年表提供的5309条数据,本文探讨了15世纪以来西方文化中心分 布的时空特征,比较了文化门类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转移的规律,并对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优势门类 与西方文化当采门类的关系作了分析,试图从门类层次揭示西方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中心 时空特征 门类中心
下载PDF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9
9
作者 田广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2,共5页
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约是公元前2300-前1000年左右,在燕北辽西一带发展起来的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文明,它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虞夏殷商之际,中国北方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国家和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 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约是公元前2300-前1000年左右,在燕北辽西一带发展起来的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文明,它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虞夏殷商之际,中国北方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国家和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形成之际,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面貌,曾经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当其晚期发展阶段,曾经与后起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有过一段共时关系,由此导致阴河至羊肠子河一线分布密集的城堡带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北方地区 夏家店下层文化 年代学
下载PDF
陕西蓝田新街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邸楠 杨亚长 邵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0,113,共8页
本文利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新街遗址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分为四段,并与周邻遗址同期遗存进行对比,揭示出这一阶段关中东、西部已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性,且逐步增大。通过分析其文化遗存,本文认为其晚段大河村和屈家岭文化的扩张... 本文利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将新街遗址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分为四段,并与周邻遗址同期遗存进行对比,揭示出这一阶段关中东、西部已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性,且逐步增大。通过分析其文化遗存,本文认为其晚段大河村和屈家岭文化的扩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并一直影响到龙山早期的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街遗址 仰韶晚期遗存 分期研究 文化因素分析
下载PDF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林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共9页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县铜器 单氏家族 西周王室世系 西周年代学 西周历史文化
下载PDF
唐代景教入华之际的时空环境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振宁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1-59,共9页
唐代景教实为首叩中国大门的基督教。其入传华土,主要得力于自身的与外在的两大原因。而作为外在原因的入华之际唐帝国的时空环境与文化架构,宛若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的影响。利弊因素间相互依存又彼此作用,共同影响和... 唐代景教实为首叩中国大门的基督教。其入传华土,主要得力于自身的与外在的两大原因。而作为外在原因的入华之际唐帝国的时空环境与文化架构,宛若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因素,又有不利的影响。利弊因素间相互依存又彼此作用,共同影响和制约了景教的传播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教的最终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 时空环境 本土化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晚清园林历史年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庭风 《中国园林》 2004年第4期68-73,共6页
从道光年间开始,国家多难,园林更替频繁,一代名园林毁于一旦,一代新园又在崛起。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突。在西方园林文化影响下,诞生了近代公园,但公园真正的意义未得体现。通过一张历史年表,可以大体勾勒出晚清园林... 从道光年间开始,国家多难,园林更替频繁,一代名园林毁于一旦,一代新园又在崛起。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突。在西方园林文化影响下,诞生了近代公园,但公园真正的意义未得体现。通过一张历史年表,可以大体勾勒出晚清园林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清 西方园林 园林文化 年表 近代公园
下载PDF
商周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9,共11页
商周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可分为"堂庑一体式"、"堂厢分离式"和"二进式"三类。"堂庑一体式"是商代大型院落建筑的典型形制,"堂厢分离式"是周代流行的典型院落形制,二者在主体殿堂的形... 商周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可分为"堂庑一体式"、"堂厢分离式"和"二进式"三类。"堂庑一体式"是商代大型院落建筑的典型形制,"堂厢分离式"是周代流行的典型院落形制,二者在主体殿堂的形制、柱网结构、门与台阶的设置、堂外廊柱、围墙、回廊、门塾的位置、庭院空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二进式"院落则介于以上两型之间,具有商代和周代大型院落建筑的双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落式建筑 堂庑一体式 堂厢分离式 二进式 时代性及文化传统
下载PDF
“商—周考古界标”平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共10页
考古学上的先周期和西周初期这两个陶器群所代表的年代,在武王克商前后是交错 重叠的。徐良高说武王克商后丰镐地区商文化因素突增不符合实际。因此,把97SCMT1西周初 期地层叠压先周期灰坑的地层关系称为“商—周考古界标”是不... 考古学上的先周期和西周初期这两个陶器群所代表的年代,在武王克商前后是交错 重叠的。徐良高说武王克商后丰镐地区商文化因素突增不符合实际。因此,把97SCMT1西周初 期地层叠压先周期灰坑的地层关系称为“商—周考古界标”是不科学的。碳十四测年方面的专 家,听信“商—周考古界标”的错误主张而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可信度受到影响。夏商周断代 工程把由此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作为推定武王克商年的出发点,是很大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考古界标 武王克商年 先周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下载PDF
卢文弨文化活动年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乐朋 《潍坊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3-57,共5页
卢文弨(1717—1795),清代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活动。卢文弨生活在雍正、乾隆两朝。当时政局比较稳定,文苑儒林群芳争艳。从本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卢文弨与当时的杰出学者如戴震、王念孙、段玉裁、翁方纲、钱大昕、秦蕙田、桂... 卢文弨(1717—1795),清代著名学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活动。卢文弨生活在雍正、乾隆两朝。当时政局比较稳定,文苑儒林群芳争艳。从本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卢文弨与当时的杰出学者如戴震、王念孙、段玉裁、翁方纲、钱大昕、秦蕙田、桂馥、梁玉绳、汪中等人之间频繁的文化交往与切磋活动。卢文弨本人以校勘名家,深为学界所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文弨 文化活动 年表
下载PDF
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初步分析
17
作者 翟霖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2,共6页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的结论,不符合关中地区已经建立的年代序列,因而也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子坡遗址 仰韶文化遗存 分期研究
下载PDF
战国前期齐国作家群文学活动的年代学论析
18
作者 梁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0-52,共3页
先秦典籍大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先秦典籍所载书面成文的创作年代进行考辨,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作时,以做到"知人论世"。本文从年代学来考证战国前期齐国聂政、齐康公、淳于髡、孙膑四位作家的文学活动,从... 先秦典籍大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先秦典籍所载书面成文的创作年代进行考辨,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作时,以做到"知人论世"。本文从年代学来考证战国前期齐国聂政、齐康公、淳于髡、孙膑四位作家的文学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国前期鲁国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前期 齐国作家 创作盛况 文学考辨 年代学
下载PDF
鲁国作家文学创作的考辨——以战国前期曾参、孔伋等六人为代表
19
作者 梁奇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0-36,共7页
先秦典籍大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有必要对先秦典籍所载书面成文的创作年代进行考辨,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作时,以做到"知人论世"。从年代学来考证战国前期鲁国曾参、孟敬子、孔伋、公仪休、曾申和犁鉏六位作家的文学活动... 先秦典籍大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有必要对先秦典籍所载书面成文的创作年代进行考辨,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作时,以做到"知人论世"。从年代学来考证战国前期鲁国曾参、孟敬子、孔伋、公仪休、曾申和犁鉏六位作家的文学活动,从一个侧面了解战国前期鲁国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前期 鲁国作家 创作盛况 文学考辨 年代学
下载PDF
李家崖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琦 杨建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53,共16页
本文通过分析《李家崖》考古发掘报告的资料,将李家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在讨论城墙、居址和墓葬相对年代的基础上对李家崖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重构。以李家崖遗址的分期为基础,结合绥德薛家渠遗址和柳林高红遗址的资料,将李家崖... 本文通过分析《李家崖》考古发掘报告的资料,将李家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在讨论城墙、居址和墓葬相对年代的基础上对李家崖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重构。以李家崖遗址的分期为基础,结合绥德薛家渠遗址和柳林高红遗址的资料,将李家崖文化也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相关资料的比较,本文认为李家崖遗址的青铜器属于石楼类型青铜器。通过分析李家崖遗址早期和晚期的文化因素可以发现李家崖文化的来源与朱开沟文化有关,其衰落与西周文化的强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崖遗址 李家崖文化 分期 石楼类型 源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