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nism 被引量:2
1
作者 DENG Wei HE Yi HU Haiy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2期18-20,24,共4页
"China's deep-rooted family culture and the resulting family spirit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ety that differs from western society," said by Chinese sociologist Fei Xiaotong. Ge... "China's deep-rooted family culture and the resulting family spirit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ety that differs from western society," said by Chinese sociologist Fei Xiaotong. German sociologist Max Weber defi nes Chinese society as "family structure society"[1]. And sociologist Fei Zhengqing believes that the villages in China are organized by families. In sociological studi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ingle-clan villages with only one dominating family, main-clan villages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everal families, and multi-clan villages where some coequal families live together[2].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organized social communities with kinship as a link. They are products of the family system.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a village's family composition and its space construction. Single-clan village is an introverted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 entirely based on kinship, ancestral hall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and the whole spatial structure grows toward it. Main-clan village is a decentralized family aggregate based on the ties of blood as well as reg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ts village space depends on temples and pavilions where families enshrine and worship ancestors and gods. It owns obvious features of collage and collaboration. M ulticlan village is a collaborative and extroverted complex spatial system led by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s, where large public buildings are taken as the core to organize commercial activities. Its form is similar to the form of small towns. Taking sociological term "famil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ases of national historic cultural villages including Hong Village, Zhuge Village, Zoumatang Village, Suzhuang Village and Guoyu Village into further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inship composition and spatial form of villages, tries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pace of villages an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spatial study as well as basis for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n Traditional village clan structure Spatial structure
下载PDF
宗族结构影响下晋东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以西社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变凤 王钰鑫 王金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社村 宗族结构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
下载PDF
从宗族到联宗:闽西石壁村落联盟的形成
3
作者 廖涵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闽西石壁乡民以张姓居多,聚族而居。明中叶以来,在士大夫家族的示范下,石壁张氏的宗族组织发育出聚居宗族、散居宗族、同姓联宗等多种形态,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各不相同,且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同姓联宗俨然是颇具规模的村落联盟。闽西石壁... 闽西石壁乡民以张姓居多,聚族而居。明中叶以来,在士大夫家族的示范下,石壁张氏的宗族组织发育出聚居宗族、散居宗族、同姓联宗等多种形态,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各不相同,且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同姓联宗俨然是颇具规模的村落联盟。闽西石壁村落联盟的形成,揭示了不同宗族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聚居宗族是王朝国家文化制度的具体实践;散居宗族是聚居宗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是乡族内部竞争社会经济资源的结果;同姓联宗与散居宗族在世系建构上相近,由虚体性组织实体化则是为了应对超血缘、跨村落的区域性事务。这表明,为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宗族的组织形态可在文化性虚体组织和功能性实体组织间灵活切换,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组织 同姓联宗 村落联盟 闽西石壁
下载PDF
宗族结构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高桥寨自然村为例
4
作者 张晓琳 张梦淼 +1 位作者 肖灿 何韶瑶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29-231,共3页
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桥寨自然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历时性比较法,将村庄的演变历史依据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分为五个时期:分衍、兴盛、异化、瓦解和重构。分别从时代背景、宗族结构和空间形态三个方向进行分析,以探究村庄演变... 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桥寨自然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历时性比较法,将村庄的演变历史依据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分为五个时期:分衍、兴盛、异化、瓦解和重构。分别从时代背景、宗族结构和空间形态三个方向进行分析,以探究村庄演变的逻辑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宗族结构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挖掘该类型自然村目前的发展困境,提出现代化村庄内生秩序架构和区域联动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结构 空间形态 历时性 传统村落 策略
下载PDF
宗族结构影响下的传统村落院落空间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南贾村为例
5
作者 高宇波 史一凡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95-97,共3页
宗族型传统村落作为乡村聚落中的重要类型,其内部的院落空间形态与村落宗族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以山西省晋中市的宗族型传统村落南贾村为例,从宗族结构的角度出发,梳理宗族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宗族结构对传统院落的空间形式影响,... 宗族型传统村落作为乡村聚落中的重要类型,其内部的院落空间形态与村落宗族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以山西省晋中市的宗族型传统村落南贾村为例,从宗族结构的角度出发,梳理宗族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宗族结构对传统院落的空间形式影响,挖掘院落内在的形成逻辑,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策略和意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贾村 宗族型传统村落 宗族结构 院落空间
下载PDF
宗族型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与保护研究——以山西省介休市南贾村为例
6
作者 高宇波 史一凡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91-94,共4页
宗族型传统聚落往往基于单个或多个宗族聚居发展形成,宗族的兴衰变迁与行为活动影响着聚落本身的空间形态特征。文章对山西省介休市的宗族型传统聚落南贾村进行剖析,分析其宗族文脉与宗族结构,以及聚落空间形成演变中的不同阶段,解读南... 宗族型传统聚落往往基于单个或多个宗族聚居发展形成,宗族的兴衰变迁与行为活动影响着聚落本身的空间形态特征。文章对山西省介休市的宗族型传统聚落南贾村进行剖析,分析其宗族文脉与宗族结构,以及聚落空间形成演变中的不同阶段,解读南贾村的宗族结构与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的联系。并且根据研究和现场调研情况,对南贾村空间形态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聚落空间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宗族视角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方法,为宗族型传统聚落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脉 宗族结构 南贾村 空间形成演变 空间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湘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共享空间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梦淼 肖灿 唐成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文章研究涉及的湘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地处湖南省南部,是以血缘关系和族谱为纽带,拥有完整的宗法礼制和生产关系的传统村落。选取湘南地区3个典型的宗族型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将共享空间分为物质载体、社会交往、精神寄托、文化延续4种类型... 文章研究涉及的湘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地处湖南省南部,是以血缘关系和族谱为纽带,拥有完整的宗法礼制和生产关系的传统村落。选取湘南地区3个典型的宗族型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将共享空间分为物质载体、社会交往、精神寄托、文化延续4种类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村落、村民、游客3个维度构建空间网络模型,解读空间—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村落共享空间特征,探讨宗族文化对村庄有形实体空间的影响,以期为宗族型村落建设中的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型传统村落 共享空间类型 行为活动 社会网络 湘南地区
下载PDF
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变迁研究--以榆林清涧县为例
8
作者 贺小剑 赵亚珠 张晓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旨在考察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变迁的历程和真实情况。根据调研家族成员的具体行动和主观体验,将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前工业社会中保障和约束并存,土地改革时期转为互助与合作,农业合作化后不断适应与创新,改革开... 本文旨在考察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变迁的历程和真实情况。根据调研家族成员的具体行动和主观体验,将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前工业社会中保障和约束并存,土地改革时期转为互助与合作,农业合作化后不断适应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趋向多元和实效,在乡村振兴时期得到重构和复兴。陕北同姓村家族互助活动虽历经变迁,但始终在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实际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实践 陕北村落 家族互助变迁
下载PDF
龙门宗族古村落的民居空间模式及演变研究
9
作者 刘星 单军 《住区》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富阳区龙门宗族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并在形成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据基础上,对该村落自明代至今的民居空间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研究归纳出5种主要民居空间模式,并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深入探讨,清晰地呈现出龙门村住宅从宗... 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富阳区龙门宗族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并在形成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考据基础上,对该村落自明代至今的民居空间进行了类型学分析。研究归纳出5种主要民居空间模式,并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深入探讨,清晰地呈现出龙门村住宅从宗族聚居模式向主客共生模式的历时性发展过程,可为村落空间研究和当代营建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 宗族古村落 传统民居 空间模式 演变
下载PDF
宗族网络、村干部经商经历与农地经营权流转 被引量:20
10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伍骏骞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本文综合讨论了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理论分析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地产权配置和流转交易市场现实约束条件下,村干部和宗族组织作为村庄权威,均对农地... 本文综合讨论了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理论分析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地产权配置和流转交易市场现实约束条件下,村干部和宗族组织作为村庄权威,均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经商能人为代表的村干部对农户家庭农地有偿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宗族组织为维持组织网络结构稳定,对农地无偿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有偿流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村干部和宗族组织显著抑制了农地撂荒现象的发生。本文的发现对理解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中的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宗族网络 村干部经商经历
下载PDF
村治过程中的宗族——对赣、皖10个村治理状况的一项综合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肖唐镖 戴利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3,共7页
按西方主流理论 ,宗族作为“原始组织” ,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 ,但在近 2 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文根据对 1 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 ,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 按西方主流理论 ,宗族作为“原始组织” ,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 ,但在近 2 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文根据对 1 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 ,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实际影响。指出 ,宗族在村治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功能 ,一方面 ,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帮助 ,填补了若干管理真空 ,避免了更严重的失范和无序 ,而且 ,强族组织与宗族集体意识成了抗拒行政权力不法侵害与剥夺的工具 ;但另一方面 ,宗族往往以狭隘的本族利益为归依 ,奉行着恃强欺弱的逻辑 ,并倡导男尊女卑 ,崇尚迷信。因此 ,不应简单地对宗族给以全面否定和肯定的结论。要构建农村治理的新秩序 ,虽然无法舍弃宗族 ,但是应当寻求新的资源和新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村治 互动
下载PDF
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17,共1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因素均对村级治理能力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素质中村支书受教育程度与任职年数、村主任受教育程度与特殊经历也是影响村级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民主选举能够通过选举出高素质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提高村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村内经济能力进而改善村庄综合治理能力;而民主监督与非正式制度对村干部的约束未能显著提升村级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民主制度 宗族规模 村干部
下载PDF
农村村民选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对4省市68个村选举的跟踪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唐镖 王欣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4,共6页
作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的分析表明,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村民直选的质量在江西和山西两地均有所提升。在各种社会性影响力中,县乡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宗族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宗族对选举的影响,... 作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的分析表明,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村民直选的质量在江西和山西两地均有所提升。在各种社会性影响力中,县乡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宗族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宗族对选举的影响,依然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选举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正朝着促进和谐、团结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宗族 村民选举 选举质量
下载PDF
农村宗族关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湖北省黄陂县平峰村宗族关系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文盛 陈志宇 +1 位作者 文道贵 席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平峰村 宗族组织 宗族观念
下载PDF
资源博弈中的乡村秩序——以广西龙脊一个壮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大鸣 吕俊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1,共8页
基于地缘,龙脊古壮寨潘、廖、侯等姓氏的村民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一方面,围绕村寨资源所展开的争夺,以及国家权力的相对淡出,村民们的关系时常趋向紧张;另一方面,相同的地缘亲缘等关系也为之提供了消解的途径,从而保证了乡村秩... 基于地缘,龙脊古壮寨潘、廖、侯等姓氏的村民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一方面,围绕村寨资源所展开的争夺,以及国家权力的相对淡出,村民们的关系时常趋向紧张;另一方面,相同的地缘亲缘等关系也为之提供了消解的途径,从而保证了乡村秩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博弈 乡村秩序 壮族 宗族
下载PDF
村落视野下的农民机构养老意愿研究——基于鄂、川、赣三省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狄金华 季子力 钟涨宝 《南方人口》 CSSCI 2014年第1期69-80,共12页
本文基于对鄂、川、赣三省34个村庄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庄因素尤其是宗族对于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选择,但总体来看,多数农民入住... 本文基于对鄂、川、赣三省34个村庄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庄因素尤其是宗族对于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选择,但总体来看,多数农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较低。村庄的宗族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有非正式宗族网络的农村居民比没有宗族网络的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低,有正式宗族组织的农村居民入住意愿最低。宗族在公共服务中的功能越强,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越低。同时,家庭在村庄中的经济社会地位处于非下层的农村居民比处于下层的农村居民入住意愿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养老 村落文化 宗族 养老模式
下载PDF
宗族在村治中的地位——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炳祥 蔡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随着国家从乡村社会的有意识退出,原先民间社会的宗族势力得以复兴,在村民自治中呈现村干部、宗族精英与经济精英鼎立角逐的格局。本文对大理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却显示了不同的结论:在当前村民自治中,宗族的政...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随着国家从乡村社会的有意识退出,原先民间社会的宗族势力得以复兴,在村民自治中呈现村干部、宗族精英与经济精英鼎立角逐的格局。本文对大理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观察却显示了不同的结论:在当前村民自治中,宗族的政治是一种“弱表达”形式,宗族经济是一种“无主张”状态,惟有宗族文化,则具有现实的功能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宗族地位 田野观察
下载PDF
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 被引量:45
18
作者 肖唐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6-163,共8页
在当今中国乡村研究中,宗族“重建论”与“瓦解论”同存;对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的“肯定论”、“负面论”与“中性论”同在,至今尚未形成关于宗族重建及其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清晰图像与理解。这种状况与近年来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缺失密... 在当今中国乡村研究中,宗族“重建论”与“瓦解论”同存;对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的“肯定论”、“负面论”与“中性论”同在,至今尚未形成关于宗族重建及其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清晰图像与理解。这种状况与近年来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缺失密切相关。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在深入田野,以抓取第一手资料,且研究的规范性增强,学术对话意识和累积意识大步提升,但多数人所作的只是个案研究,尚未延伸为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更未有较大面积的抽样调查;既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和讨论标准,也缺乏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视角也不够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宗族 乡村治理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基因视角的前童传统文化景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童亿勤 伍磊 +2 位作者 马仁锋 董朝阳 赵春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识别和分析了前童古村落景观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宗族制度是前童古村落的主体景观基因,亦是前童古村落发展壮大的主导文化因子;重视教育的理念以及利用堪舆学理论对前童古村落的宏观选址和微观布局,是前童...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识别和分析了前童古村落景观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宗族制度是前童古村落的主体景观基因,亦是前童古村落发展壮大的主导文化因子;重视教育的理念以及利用堪舆学理论对前童古村落的宏观选址和微观布局,是前童古村落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宗族制度 古村落
下载PDF
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20
作者 花家涛 戴国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对史志与传说的分析,解读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三元素的文化复合体的变迁。结果显示:远古时期,在祭祀"火与始祖"的"火节"中,通过"扭结滚摔"的仪式性摔跤动作祈求"种族绵延"... 通过对史志与传说的分析,解读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三元素的文化复合体的变迁。结果显示:远古时期,在祭祀"火与始祖"的"火节"中,通过"扭结滚摔"的仪式性摔跤动作祈求"种族绵延",表征"生殖崇拜"观念;汉唐时期转换为"鬼神崇拜"下的"人神扭打"的摔跤仪式,祈求人畜平安的"除秽禳灾";明清之际转变为"祖灵崇拜"下以"一跤定胜负"预测农业丰歉,以"战无不胜"演绎护卫寨民的英雄故事,以"谦逊礼仪"表征民族融合的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寨 火把节 摔跤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