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on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1
作者 Yu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8期98-100,共3页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any system implemented by the state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it is related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Once it become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 the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calcul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ang and Song prose develop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ight great me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CHOLAR thesis writing eight great me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下载PDF
博物馆叙事展览策展实践与思考——以“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改陈为例
2
作者 田卫丽 潘婷 马晋川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博物馆大多文物展览因太过强调文物的物性而忽视了其内在联系与历史语境,使得展览存在同质化严重、类型单一、对话缺失的问题。为了摆脱这一现实困境,我国博物馆界引进了西方叙事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博物馆研究和展览策划实践中。陕西... 博物馆大多文物展览因太过强调文物的物性而忽视了其内在联系与历史语境,使得展览存在同质化严重、类型单一、对话缺失的问题。为了摆脱这一现实困境,我国博物馆界引进了西方叙事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博物馆研究和展览策划实践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唐遗宝展”在改陈过程中将叙事与赏物、体验相结合,从叙事故事的构建与叙事话语的表达两个维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突破了以往只讲“物”的层面,使展览真正起到了叙述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展览 叙事故事 叙事话语 大唐遗宝展
下载PDF
唐朝“大一统”的空间叙事——基于《新唐书·地理志》的研究
3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为我们解释唐朝“大一统”提供了空间维度的观察路径与文献基础。唐朝“郡县天下-羁縻府州-文化边疆”的空间结构不仅改变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空间叙事,而且在具体实践上,唐朝所形成的“大一统”是沟通中央与地方、维系中心与边疆、涵盖中国境内与域外世界的整体性叙事。正是基于“大一统”的空间叙事,使得中国疆域具有了超越具体朝代的稳定性,成为现代中国疆域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地理志》 空间叙事 唐朝 “大一统”
下载PDF
从《大唐开元礼》看唐朝礼乐制度的新变及影响
4
作者 杜伟 蒋方舟 徐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合实际条件而制定的封建礼仪制度。《大唐开元礼》作为盛唐时期官修的礼仪制度,可从各个方面展现盛唐时期的礼乐,从中既可以看到对前朝礼乐的继承,也可看到在盛世之下礼乐制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大唐开元礼》 礼乐制度 变革
下载PDF
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
5
作者 刘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类选》 文体流变 接受与变革
下载PDF
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
6
作者 刘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类选》 文体流变 接受与变革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邢福来 任羽楠(执笔/绘图) 岳永军(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60,F0003,共20页
2018~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对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六层建筑遗迹。最下层的早期建筑遗迹构成一组形制复杂的高台建筑群,在两层夯土台上残存两条踏道、两座廊屋和一座亭榭。各层出土遗物均以瓦当、... 2018~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对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六层建筑遗迹。最下层的早期建筑遗迹构成一组形制复杂的高台建筑群,在两层夯土台上残存两条踏道、两座廊屋和一座亭榭。各层出土遗物均以瓦当、板瓦、鸱吻等建筑材料为主。结合出土建筑材料和文献史料初步判断,最下层的早期建筑遗迹为唐代华清宫禁苑建筑朝元阁,其上的五层晚期建筑遗迹分别营建于宋金、元代、明代、清代四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元阁 华清宫 唐代禁苑建筑 骊山
下载PDF
论汉唐时期苜蓿的推广与接纳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啸虎 陈叶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3,共9页
伴随养马业的需求与饲料的匮乏,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被引种入华。两汉之际政治中心东移洛阳,苜蓿被随之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在北方的种植远盛于南方。在农牧互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隋唐承袭北朝,苜蓿的种植... 伴随养马业的需求与饲料的匮乏,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被引种入华。两汉之际政治中心东移洛阳,苜蓿被随之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在北方的种植远盛于南方。在农牧互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隋唐承袭北朝,苜蓿的种植范围打破南北界限,此或亦为南北整合的具体表征。随着苜蓿被纳入税草征收体系,以及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化,用途渐趋广泛。作为域外物种和草本植物的苜蓿,逐渐打破了农耕民族的“厌草”情结,融入日常生活,真正得到接纳,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农牧交流与互动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汉唐 养马业 “厌草”情结 农牧互动
下载PDF
清初理学视角下的“三苏古文”选评——以张伯行为中心
9
作者 赵豫陇 高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清代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与明代茅坤的选本同名,但体例与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张氏选本中“三苏古文”比重大幅下降,张氏虽折服于三苏文采,但批评三苏学术,张氏选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初理学家古文选本中文统与道统间的矛盾。
关键词 三苏 苏轼 《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伯行 古文选本
下载PDF
“三杨”台阁派的诗文统系和论争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小禄 王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5,共6页
由于强烈的政治性和理学性,"三杨"台阁派有浓厚的"鸣盛""鸣治"意识。在古文上,主张向受到成祖、仁宗推崇的欧阳修学习,要求思想醇朴、内容正大、表述典则,具有雍容和雅、平正纡徐等特征。在诗歌上,主张... 由于强烈的政治性和理学性,"三杨"台阁派有浓厚的"鸣盛""鸣治"意识。在古文上,主张向受到成祖、仁宗推崇的欧阳修学习,要求思想醇朴、内容正大、表述典则,具有雍容和雅、平正纡徐等特征。在诗歌上,主张向得君子性情之正的盛唐诗歌学习,反映时代的"治世"特点,要求具有"清粹典则,天趣自然"的诗美特征。而对论争,则往往采取"不激不随"的态度,体现了其时文学思想的沉闷和文学论争气氛的淡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派 儒学政治性 盛唐诗 “不激不随”
下载PDF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新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拜根兴 林泽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共9页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镌刻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五层石塔底层四面立石上,是探讨7世纪60年代唐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石刻文献。长期以来,中日韩学界虽已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检索现存文献史料,发现其中仍有可资探讨的地方。在已有...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镌刻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五层石塔底层四面立石上,是探讨7世纪60年代唐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石刻文献。长期以来,中日韩学界虽已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检索现存文献史料,发现其中仍有可资探讨的地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撰写目的和时间、铭文涉及百济末朝野动态,诠释其所载11位唐军将领的生平事迹,考察现存史书记载这些人事迹绝少之原因;纠正以往研究对铭文"三河""六郡"的错误诠释,力图全方位探讨《碑铭》涉及的诸多问题,为深入研究7世纪中叶唐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百济 唐军将领 纪功碑
下载PDF
语体视域下的《大唐西域记》心理形容词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晓蓉 黄晓东 辛丽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将《大唐西域记》433个独立语篇区分为272个说明语篇和161个叙事语篇,穷尽式地统计心理形容词在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的数量及频次分布情况,并对其语法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说明语体对心理形容词具有排斥性,而叙事语体对其具有高度选... 将《大唐西域记》433个独立语篇区分为272个说明语篇和161个叙事语篇,穷尽式地统计心理形容词在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的数量及频次分布情况,并对其语法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说明语体对心理形容词具有排斥性,而叙事语体对其具有高度选择性。这种现象是由语体特征决定的。说明语体和叙事语体的不同语体特征,是造成具有变动性、亲验性、有因性语义特征的心理形容词在《大唐西域记》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产生分布及功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心理形容词 说明语体 叙事语体
下载PDF
元结与杜甫关系再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希平 彭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4,共8页
杜甫与元结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作为河南同乡,共同见证、经历和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虽然目前没有更多两人直接交往的信息,但我们通过几件重大史实的考察可以发现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宝六载,参加玄宗为广求天下士而举办,通一艺之... 杜甫与元结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作为河南同乡,共同见证、经历和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虽然目前没有更多两人直接交往的信息,但我们通过几件重大史实的考察可以发现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宝六载,参加玄宗为广求天下士而举办,通一艺之考,最终却因李林甫奏"野无遗贤"而遭愚弄;杜甫读元结《舂陵行》而极力称赞;元结《大唐中兴颂》主旨及微言大义与杜甫一贯的政治态度相契合。由此可见彼此共同的遭遇和见解,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关系,堪称心心相印的知己和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元结 野无遗贤 《舂陵行》 《大唐中兴颂》
下载PDF
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唐代边塞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汉代及汉代军事英雄,语言学意义上的解释不能说明其本质,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浓郁的汉代情结,是他们对泱泱大汉精神的深情呼唤。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心理,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 唐诗 边塞诗人 汉代情结 文化心理 文化背景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以惠济桥为中心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隆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
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 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南北两侧古河道对于我们认识隋唐以来黄、淮、海交界地区的水运分布格局和历史上黄河、淮河、海河水系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惠济桥 贾鲁河
下载PDF
唐代殿堂型木构架抗侧力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娟 许刃文 +1 位作者 张熙铭 杨庆山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9,共12页
唐代殿堂型木结构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存,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此类木构架的抗侧力性能,建立了经模型试验验证的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单间四柱空间木构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探究斗栱梁架一体化铺作层构造,... 唐代殿堂型木结构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存,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此类木构架的抗侧力性能,建立了经模型试验验证的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单间四柱空间木构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探究斗栱梁架一体化铺作层构造,柱脚管脚榫、柱头馒头榫等弱连接节点形式以及竖向荷载大小和位置对木构架滞回耗能及抗侧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唐代殿堂型木构架表现为摇摆抬升,其水平位移以柱架层的水平位移为主,滞回曲线呈“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两端较饱满,正反接近对称。木构架初始抗侧刚度最大,随位移增大退化明显。铺作层为刚度较大的水平结构层,其横梁联系存在一定的冗余度。柱脚管脚榫及柱头馒头榫均可增强木构架的滞回耗能及抗侧力,但两者发挥作用的阶段不同。竖向荷载越大,木构架的滞回耗能越大,水平抗侧力也越大;其作用位置在一个柱径长度内偏移对木构架的滞回耗能及抗侧力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殿堂型木构架 铺作层 滞回耗能 抗侧力性能 参数分析
下载PDF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可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4,共6页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韩愈与李绅通过与屈原悲惨遭遇的比拟,抒发自己无辜被害的怨愤,偏重于个人情怀的表现。初盛唐贬谪诗人的屈原情结,是中唐诗人的渊源,二者尽管有理性与情感之别,但总体上中唐时的悲剧气氛要比初盛唐时期浓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南贬诗人 屈原情结
下载PDF
“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震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9,F0002,共10页
“大一统”思想是由“大一统”政治而产生的,“大一统”政治主要体现于“大一统”的国家形态结构,因此,我们考察“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必须从我国古代国家形态结构的演变历程着手。从秦汉到明清,“大一统”思想是建立在“郡县制... “大一统”思想是由“大一统”政治而产生的,“大一统”政治主要体现于“大一统”的国家形态结构,因此,我们考察“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必须从我国古代国家形态结构的演变历程着手。从秦汉到明清,“大一统”思想是建立在“郡县制”国家形态结构之上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历代王朝都把统一规模作为当时政治成就的最高目标。即使在分裂时期,在思想意识上仍旧是统一的,割据势力往往把自身说成是正统,把统一作为奋斗目标。从秦汉上溯到春秋战国,作为社会的转型期,其“大一统”思想,既有人们对于统一的理想,更因为有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国家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这一历史渊源。从三代再往前追溯,五帝时代在中原地区建有实力强大的“族邦联盟”。这样,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伴随着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先后产生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与尧舜禹时代“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与夏商西周“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与秦汉以后郡县制机制下中央集权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这就是中国“大一统”思想的由来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郡县制 复合制王朝国家 族邦联盟
下载PDF
《大唐西游记》之美学意蕴略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雪梅 骆志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2-75,共4页
《大唐西游记》的创作者抛弃传统历史纪录片照本宣科的讲述方式,拨开历史的迷雾,独家解读玄奘传奇的一生当中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13岁的少年玄奘为什么能够破格剃度?西行路上,玄奘为什么在唐朝西部边关凉州城逗留了一个多月?纪录片创... 《大唐西游记》的创作者抛弃传统历史纪录片照本宣科的讲述方式,拨开历史的迷雾,独家解读玄奘传奇的一生当中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13岁的少年玄奘为什么能够破格剃度?西行路上,玄奘为什么在唐朝西部边关凉州城逗留了一个多月?纪录片创作者在讲述传奇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停下脚步,以历史探索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故事当中的种种细节。对于具有争议的历史谜团,纪录片创作者或出其不意地链接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或多方举证古今中外的专家观点,或从史书的点滴记载里寻找新的论据,一部具有独特美学意蕴的历史纪录片由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游记》 美学意蕴 诗意
下载PDF
论韦应物诗的盛唐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探悉韦应物诗中所蕴涵的盛唐情结,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其诗歌中兼具的浪漫诗风、现实传统以及内敛、婉曲的表现方式的综合研究,认为经过从逃避到超越的人生涅磐,韦应物其人、其诗都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关键词 韦应物 盛唐情结 盛唐气象 余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