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of life style in visual threshold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1
作者 左雪松 夏道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作为发展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活方式建构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活方式建构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为生活方式建构指明方向,生活方式建构是科学发展观树立与落实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挖掘生活方式建构的科学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探寻生活方式建构的民生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生 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统筹兼顾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两型社会动态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熵权法-相对熵集结模型的组合赋权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萌 陈亚男 沈哲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相对熵集结模型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以河北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相对熵集结模型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以河北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河北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河北两型社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河北走的是"先发展后协调"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两型社会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诗图 阚如良 刘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但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针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异化”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但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针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异化”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并从旅游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些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芬兰科技创新之路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勇 杜德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8-542,共5页
在全球信息科技革命浪潮中,芬兰通过重视发展教育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迅速地从上世纪初落后的农业国而快速发展成为1960年代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制国家,同时在2003年之后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在全球信息科技革命浪潮中,芬兰通过重视发展教育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迅速地从上世纪初落后的农业国而快速发展成为1960年代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制国家,同时在2003年之后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被誉为"芬兰奇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与芬兰经济腾飞前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章主要分析了芬兰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前提,阐述了其高科技发展战略及相应举措,重点探讨了主要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科技创新 研发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激励成长”发展服务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游敏惠 罗玉华 蒋蜀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发展多元化需求,提供组织机构支撑,搭建服务咨询平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从经济帮扶、班导师团队学业辅导、人格健全、意志磨砺、能力提升...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发展多元化需求,提供组织机构支撑,搭建服务咨询平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从经济帮扶、班导师团队学业辅导、人格健全、意志磨砺、能力提升等方面教育与引导,建立多维度、多层面发展服务支持系统,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激励 励志强能 和谐校园
下载PDF
和谐哲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祥 潘兴强 韩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有着深入的论述与探讨。从哲学的维度思考,和谐社会的建构内容主要涵盖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必须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有着深入的论述与探讨。从哲学的维度思考,和谐社会的建构内容主要涵盖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必须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作指导,要用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用公平的相对性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哲学 和谐社会 系统性 科学和谐观 建构
下载PDF
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邦辉 黄开腾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3,27,共4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政府生态责任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穆彪 杨立美 周明蓉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类检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旅游与科学发展观研究、旅游与和谐社... 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类检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旅游与科学发展观研究、旅游与和谐社会研究进行了综述,还总结了目前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来保护区旅游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并给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五大生长点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东 林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8,共6页
2005年国内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形成了五个重要的哲学创新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全球化与唯物史观创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 文本 全球化 唯物史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光泉 刘婧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风险社会理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风靡西方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随着世界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近代以来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性危机得到全方位展示的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风靡西方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随着世界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近代以来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性危机得到全方位展示的社会。风险社会是由于人们坚持盲目乐观主义发展观、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的狭隘发展观造成的。因此 ,必须转换思维模式 ,树立全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样才能应对风险社会对人类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传统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民族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先亮 顾华详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9-87,共9页
社区建设是政府城市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点。目前,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领导体制不顺,"权不随责走、费不随事转",居民民主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建设与管理... 社区建设是政府城市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点。目前,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领导体制不顺,"权不随责走、费不随事转",居民民主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建设与管理投资机制不健全,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待遇低、人才难留,自身发展能力与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法治社区"建设工作亟待全面加强等,已经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快民族地区社区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理顺领导体制,认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居民民主自治,构建完善的建设与管理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法治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发展能力与管理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党的建设 和谐社区 科学发展观 法治社区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包庆德 潘丽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就此意义而言,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与自然资源要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及其价值走向。本文从生态哲学维度,就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三个层面进行逻辑梳理与文献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 生态和谐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下载PDF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克夷 栾金昶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阐述...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阐述五个统筹发展的框架体系,并提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 发展评价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社会评价模型及副省级市实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光军 迟国泰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的社会评价模型,并采用中... 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的社会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一是通过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层和人民生活质量、人口与就业等准则层的设计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二是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的同一度确定评价对象的最终排名次序,解决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个评价对象给出的不同排序结果的协调问题,避免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排序截然不同的现象。三是研究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基尼系数,而每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最低生活保障线下人口比重、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对其影响很小;从准则层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的评价准则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排序依次是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安全。四是把社会评价的对象深入到我国10个典型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社会评价 评价模型 集对分析 科学发展
下载PDF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6-21,共6页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内涵问题;二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问题;三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科学...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内涵问题;二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问题;三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观问题;四是关于怎样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社会主义范式转变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四代 王海林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开始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新的范式下,探索中国特色...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开始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新的范式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只有从范式转变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才能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贤宇 俞白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安全、国计民生。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安全、国计民生。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注重提高环保科技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远 曹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从哲学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解读,得到以下3个主要结论:①和谐社会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②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差异,使差异和多样得以共生;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 从哲学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解读,得到以下3个主要结论:①和谐社会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②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差异,使差异和多样得以共生;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同时和谐社会也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差异 协调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建立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立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2,共5页
劳动生存利益是人类社会共生共存的基础, 劳动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严重不均衡的劳动关系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由于制度缺失, 我国劳... 劳动生存利益是人类社会共生共存的基础, 劳动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严重不均衡的劳动关系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由于制度缺失, 我国劳动关系已出现严重的不均衡,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劳动政策, 着力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能真正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劳动关系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合作 市场经济要求 劳动关系主体 国际竞争力 科学发展观 人类社会 社会关系 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政治稳定 制度缺失 劳动政策 重新审视 制度建设 承担责任 不均衡 国家 生存 义务
下载PDF
人本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政治、伦理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江雪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不仅需要公民社会的政治建构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相应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和公民道德建构。公民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当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并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和受惠于这些理念,从而为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公民伦理、公民道德作为公民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蕴涵、文化表征与价值确证,揭示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基石和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公民社会 公民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