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对真善美精神追求的“源脉”“谱系”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王钦敏 余明芳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善与唯美精神的根基.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形成演化脉络.求实、求理、求广与求新是数学求真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益知、益事、益国与益人是数学益善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唯简、唯序、唯统与唯和是数学唯美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它们共同形成了数学追求真善美精神谱系的结构要素,依演化脉络对这些要素及其内涵进行简要阐释和分析,得到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宗旨等问题的影响与启示:富有追求真善美精神内涵的数学教育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有更深刻的意义;“以数学的精神和思想育人,旨在涵育精神与思维素养”是数学教育的远大宗旨;数学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谱系为涵育数学精神素养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精神 求真 益善 唯美
下载PDF
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
2
作者 卢政 王张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 “生生”体现着元代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元代文人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多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旨在建构生生不息的艺术境界,为世人呈现了独特的“生生”之美。元代文人画抒写胸中逸气、展示生命脉动是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的独特内蕴;元代文人画多依托自然山水、草木生灵等物象,借以展示个人的才情气质、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间或寄寓个人愤懑之情,充分展现个体生命之丰富与充盈;元代文人画通过精心的构图以及对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调控,着力营造画作的情感空间和生命质感。元代文人画的“生生”之美是传统“生生”之学在绘画领域的呈现,本质上是中国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审美关系的深切渴望,对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美感的热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之美 元代文人画 生命意识 生态之美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英语课程思政视阈下《雨山行》的文化寻根
3
作者 刘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通过对《高级英语》中体现印第安民族文学的作品——《雨山行》文化寻根主题的解读,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感知英语课程思政如盐入味、润物无声的效果。作者此次文化寻根之旅反映了印第安文学的复兴以及民族意识的回归,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 通过对《高级英语》中体现印第安民族文学的作品——《雨山行》文化寻根主题的解读,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感知英语课程思政如盐入味、润物无声的效果。作者此次文化寻根之旅反映了印第安文学的复兴以及民族意识的回归,表达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和永不褪色的时代记忆。文化寻根主题为当代的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呼吁人们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文化寻根 民族意识 民族身份认同
下载PDF
清代小说批评家的“主体意识”研究
4
作者 赵娜娜 黄海云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81,91,共10页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 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使他们在小说评点中既坚持自觉继承,又主动另辟蹊径,完成了对传统小说评点方式的超越,对于新时期文艺批评主体话语的建构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批评家 “主体意识” 我自为美 我有我形 我画我像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求真意识
5
作者 孙修让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2-27,122,共7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她以独到的视角观照俗世中庸常男女的痛苦与惶惑,凝视人性黑暗的深渊。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真”与“假”是她体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重要方式,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生虚假性的淋漓揭示,更在...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她以独到的视角观照俗世中庸常男女的痛苦与惶惑,凝视人性黑暗的深渊。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真”与“假”是她体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重要方式,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生虚假性的淋漓揭示,更在于在虚假人生中对“真”的执着追寻,以其真性情与真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况味。作为一种生命理解的方式,求“真”植根于张爱玲的意识深处,也是其小说一再书写的主题。以“求真意识”这一视角对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做出重新解读和具体论述,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给予世人关于人生真相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求真意识 再解读 人生真相
下载PDF
求真、向善、审美:高中物理思政育人的三重路径
6
作者 程建国 陈红梅 +2 位作者 李盈傧 李存 涂友超 《科教文汇》 2024年第3期155-158,共4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以课程思政为关键举措,发挥物理学科隐含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求真、向善与审美素养的时代新人。求真是物理学科育人的根本追求,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利用物理实验促进学生树立求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以课程思政为关键举措,发挥物理学科隐含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求真、向善与审美素养的时代新人。求真是物理学科育人的根本追求,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利用物理实验促进学生树立求真意识,内化求真思想;向善是物理学科育人的责任要求,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善待自然、善待他人、热爱祖国;审美表达了物理学科育人的人文诉求,教学中通过发掘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对称美、和谐美以及物理学家的人格美,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程思政 求真 向善 审美
下载PDF
Seeking for Nature~BANXIAOXUE Fashion Show
7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4年第Z1期62-62,共1页
Ban Xiao Xue fashion show was held in Beijing 751D.PARK first workshop in China Fashion Week A/W2014/2015.One should naturally do the natural things and keep the silence and softness of the original mind to look for t... Ban Xiao Xue fashion show was held in Beijing 751D.PARK first workshop in China Fashion Week A/W2014/2015.One should naturally do the natural things and keep the silence and softness of the original mind to look for the source of all things and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nsciousness in seeking and regression.Without deliberation and not 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THINGS SILENCE seeking WORKSHOP PARK
下载PDF
常与介词of搭配的形容词
8
作者 刘学明 《语言教育》 1996年第12期33-35,共3页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常与介词 of 搭配。本文将这类形容词归纳为7大类,供读者参考。一、表示“意识到”、“注意到”、“观察到”等的形容词。如:aware(觉察到),unaware(没觉察到),oblivious(没觉察到),conscious(意识到),uncon—scious(...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常与介词 of 搭配。本文将这类形容词归纳为7大类,供读者参考。一、表示“意识到”、“注意到”、“观察到”等的形容词。如:aware(觉察到),unaware(没觉察到),oblivious(没觉察到),conscious(意识到),uncon—scious(没意识到),sensible(觉察到),ignorant(无知的)。1.1 was unaware of the man’s presence.2.She began to daydream and became oblivious of the noise and activityround 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CONSCIOUS aware regardless beauty attitude REPRESENTATIVE expressive PRAISE LOOKING
下载PDF
文学的划域求本——重读钱中文、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楠 肇钒伊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9,共10页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学理论建构划域求本的强调,本身就是对后学的理论引导与理论吁求,其理论创新的深意,需待重读与挖掘。文学特征的历史延续性研究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坚持,沿着这一路径,不仅划域求本的学科建构价值获得当下去疑解惑的重要性,而且,见诸“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历史转化、特征追问、态势把握的理论思维方法及理论研究中对于意识活动的强调,都展现出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历史延续性 划域求本 活动意识
下载PDF
从屈宋赋象审美意识到“丽”范畴的定型--中国赋体语言审美家园的筑造
10
作者 刘朝谦 张丹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扬雄最早把美学范畴“丽”用为赋体文学审美范畴,用以指赋言本身之美,以及赋言所呈现的赋象之美。曹丕将扬雄命题重说为“诗赋欲丽”的观点,至刘勰《文心雕龙》把“丽”在赋美学语境中扩展为一个词群。经历这样的历史建构,“丽”最终被确立为赋美学本质论的核心范畴,赋体文学审美的家园因此得以成功地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象之美 审美意识 赋言之美 赋美学本质论
下载PDF
“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鸿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以美育德 五育融合 “以美启善”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融合意识 融合措施 融而不合
下载PDF
《楚辞》中屈原诗人身份的特选与蒙召意识
12
作者 赵南楠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屈原诗人身份的意义在于:屈原写诗,一定知道自己永垂不朽。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多次表达了对自己诗人身份的特选与蒙召意识的肯定。屈原的生与死都是非凡的,这一点与耶稣基督相似。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屈原相信自己一... 屈原诗人身份的意义在于:屈原写诗,一定知道自己永垂不朽。屈原在诗歌创作中多次表达了对自己诗人身份的特选与蒙召意识的肯定。屈原的生与死都是非凡的,这一点与耶稣基督相似。耶稣是集中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屈原相信自己一出生就被上苍委以重任,去完成一项重要使命。此谓他的特选意识;他塑造的神人形象是其蒙召意识的重要体现。他创造的香草美人传统影响了后世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身份 特选意识 蒙召意识 耶稣基督 神人形象 香草美人
下载PDF
“风骚精神”中“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探析
13
作者 邹陈舒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表现哀情,《离骚》继承了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倾向,并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中一种确定的思想主题,即士大夫思君忧时,虽百般罹怨,仍“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风骚精神”,其内涵包括怨刺传统以及生命自觉的忧...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表现哀情,《离骚》继承了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倾向,并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中一种确定的思想主题,即士大夫思君忧时,虽百般罹怨,仍“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风骚精神”,其内涵包括怨刺传统以及生命自觉的忧患意识。这些精神内涵决定了“以悲为美”的美学特色,在艺术表达上回环起伏、绝无直露,起着消减哀感的作用。“风骚精神”与“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二者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离骚》 “以悲为美” 忧患意识
下载PDF
梁宗岱小诗的创译跨界与纯诗化探源
14
作者 王金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虽然同为五四小诗运动的主将,但梁宗岱与冰心、宗白华等人所接受的东方诗学渊源不同,他从中学起一直接受纯西式教育,浸淫欧洲文学多年,对于小诗的定位和创作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西欧诗学立场。自欧洲留学以来,他采用创译跨界的方式来应对... 虽然同为五四小诗运动的主将,但梁宗岱与冰心、宗白华等人所接受的东方诗学渊源不同,他从中学起一直接受纯西式教育,浸淫欧洲文学多年,对于小诗的定位和创作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西欧诗学立场。自欧洲留学以来,他采用创译跨界的方式来应对小诗创作危机,获得海外文坛的热切回应与思想共鸣。与此同时,他积极探溯西欧诗学的源头,从契合求真的象征主义诗论中重新发现韵律的必要性,并提出和确认诗人宇宙意识的永恒推动力。最终,将小诗纯诗化的实践付诸于旧体小词的创作上,这不仅可以看出梁宗岱试图消泯诗体之中西、新旧、大小偏见与壁垒的努力,也为小诗乃至新诗的未来提供了一条由外观内、审度改造的内生增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创译跨界 宇宙意识 契合求真 小诗纯诗化
下载PDF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15
作者 田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2-86,共5页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经历转型。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唯有积极创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持续改善培养环境,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变革,我们的学校才会更具备应对当前机遇带来的挑战。本...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经历转型。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唯有积极创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持续改善培养环境,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变革,我们的学校才会更具备应对当前机遇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美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特色,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润教育 和美+课堂 五自五育 “寻美”课程体系设 “至美”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基于提升生态自觉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俞白桦 罗贤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17-21,共5页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而这就需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的生态自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生态自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质的改变。生态自觉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而这就需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的生态自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生态自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质的改变。生态自觉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内在要求。探索有效途径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生态自觉问题,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提升生态自觉,才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生态自觉
下载PDF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净 陈桂祥 《体育科研》 2001年第2期43-44,共2页
试从美学的角度,用美学的观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体育美学理论指导下,寓美于教,寓教于乐,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 试从美学的角度,用美学的观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体育美学理论指导下,寓美于教,寓教于乐,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践,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终身体育 审美意识 形式美
下载PDF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大学生求助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艳红 李荣志 周长青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状况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并不积极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这使得高校心理咨询陷入一种利用率低、资源相对闲置的尴尬困境。其背后的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有机构和服... 通过对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状况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并不积极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这使得高校心理咨询陷入一种利用率低、资源相对闲置的尴尬困境。其背后的原因既有来自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有机构和服务者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心理咨询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心理咨询 求助意识 求助状况 大学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志友 孙炳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重境界是务理论之善,即人民群众所要接受的理论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重境界是致理论之美,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求真 务实 致美
下载PDF
人格特质词汇学的美学审视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伶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语汇分析是人格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人格特质描述语词、特质单元的归类命名、维度的划分等,与美学中关于美丑的描述语,美的优美、壮美、悲剧、喜剧等风格范畴分类等,有着高度关联与类似性。西方人格特质研究的代表人物... 语汇分析是人格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人格特质描述语词、特质单元的归类命名、维度的划分等,与美学中关于美丑的描述语,美的优美、壮美、悲剧、喜剧等风格范畴分类等,有着高度关联与类似性。西方人格特质研究的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以及"大五人格"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当代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者杨国枢、杨中芳、王登峰、黄希庭等的研究,都或明或暗地显示了这样的特性。大五的普适性、简洁性和宽广的包容性,体现了多样统一的最高美学原则。中西方比较总的来看,人类对人格持有几乎相同的扬美抑丑倾向,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人性本善或本恶的伦理学与哲学命题。按照美的范畴对人格术语归类和释义,不失为人格语词分析的一个可取角度。对人格语词分析的美学审视,开启了人格心理学及其方法的新视野;为心理学、美学和更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人格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词汇分析 审美意识 美的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