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措施对滇中尖山河坡地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1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1 位作者 宋娅丽 洪利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究滇中尖山河流域退耕还林措施下不同地类侵蚀性降雨、氮磷流失浓度、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对评价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流域水体保护和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抚仙湖湖区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 [目的]探究滇中尖山河流域退耕还林措施下不同地类侵蚀性降雨、氮磷流失浓度、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对评价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流域水体保护和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抚仙湖湖区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退耕还林/坡耕地、人工林、灌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进行连续三年(2017-2019年)雨季(5-10月)定量监测。[结果]退耕还林后年侵蚀性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分别降低37.16%和42.75%,产流量降低95.88%和94.29%。各态氮磷输出浓度分别削减:总氮34.32%、硝态氮32%、铵态氮61%、总磷73.4%和磷酸盐70.4%;各态氮磷输出量分别减少了总氮70.40 mg/m^(2),硝态氮41.24 mg/m2,铵态氮20.56 mg/m^(2),总磷162.16 mg/m^(2)和磷酸盐107.38 mg/m^(2),削减率分别为:79.29%,80.48%,88.20%,95.66%和97.06%。未退耕还林前坡耕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和磷酸盐年均输出浓度分别为其他地类的156.80%,149.57%,173.15%,157.42%和153.82%,退耕还林后分别降至139.00%,117.66%,108.08%,123.18%和92.29%,虽仍高于流域其他地类,但削减和控制效应已逐年增加。[结论]在滇中尖山河流域进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流域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现状,为临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削减 退耕还林 尖山河流域
下载PDF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63
2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2 位作者 田治威 王娟 林德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共10页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 ,全面评价工...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 ,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 ,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退耕还林工程 社会影响 评价 指标体系 会泽县 清镇市
下载PDF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10
3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1 位作者 王娟 孔繁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共7页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退耕还林 经济补偿机制 生态建设
下载PDF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被引量:49
4
作者 王春梅 刘艳红 +1 位作者 邵彬 赵景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 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表明,肥沃的土壤退耕还林后,长期来看是一个可观的碳汇.颗粒态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中对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敏感的指标.在0-30 cm土层中,长白落叶松林地和原始林粗颗粒态有机质分别是耕地的2.7和3.4倍,颗粒态碳在土壤总碳中的分配比例是增加的,表明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在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汇 矿质土壤 颗粒态有机质 长白落叶松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支玲 杨明 +2 位作者 王焕良 田治威 卿向阳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径流输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信忠保 余新晓 +2 位作者 甘敬 王小平 李金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发现:1981-2003年河龙区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位于其西北部地势平坦的沙地草滩区植被NDVI上升趋势显著,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山地森林区的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1999-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NDVI在降水偏低的背景下,仍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恢复同势强劲。植被NDVI上升最显著区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即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中下游以及延河中下游地区。从前后两个时期对比看,后期NDVI较前期提高10%以上和20%以上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2.5%和36.4%。③1950-2007年河龙区间产流量、产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与1950-1969年相比,1980-2007年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34.8×108m3和6.4×108t,占前期的49.4%和64.9%。④河龙区间植被NDVI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这种同步波动关系发生扭转,表现为植被NDVI上升,产流量、产沙量下降。虽然降水偏少是河龙区间产流、产沙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植被恢复可能加剧了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龙区间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径流输沙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3 位作者 刘铁军 孙保平 梁占岐 赵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为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后10a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 为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后10a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转化,耕地面积比退耕前减少66.51%,林地面积比退耕前增加了212.61%;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明显,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9 779t/(km2·a)减少为退耕还林后的5 285t/(km2·a),减少了45.96%,退耕还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1 704万t;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未利用地的侵蚀最严重,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 513t/(km2·a),为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856t/(km2·a)的22.79倍;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及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鸿升 敖安强 +3 位作者 李保玉 王兵 牛香 王晓燕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1,共5页
依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辽宁、湖北、湖南、云南和甘肃6个重点监测省份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 依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辽宁、湖北、湖南、云南和甘肃6个重点监测省份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502.39亿元/年;不同省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侧重点不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等功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监测 生态效益 物质量 价值量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64
9
作者 张晓霞 杨宗儒 +4 位作者 查同刚 张志强 王高敏 朱聿申 吕志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6-424,共9页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析,从深度和程度两方面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土壤容重而言,自然恢复林80 cm以上土层较耕地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降低了28.78%,变化程度最大的在10—20 cm土层;人工林较耕地显著变化发生在60 cm以上土层,混交林和纯林分别降低了10.58%和8.34%,变化程度最大的土层为20—40 cm;(2)3种退耕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在80 cm以上较耕地发生显著增加(P<0.05),增加程度表现为自然恢复林(35.53%)>混交林(15.04%)>纯林(13.68%),20—40 cm土层变化程度最大;(3)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恢复林、混交林和纯林分别达到耕地的1.36,1.13和1.12倍,自然恢复林和人工林显著变化土层分别为80 cm和60 cm以上,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40—60 cm处;(4)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对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变化,有机质的增加可解释31%以上,而粘粒含量的解释度则达到44%—51%,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自然恢复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程度和影响土层深度都大于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退耕还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层深度 程度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发珠 韩新辉 +3 位作者 杨改河 佟小刚 康乐 杜约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7,52,共6页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10~40a的柠条、侧柏及刺槐林地0—60cm不同土层有机碳及全氮密度随退耕年限及在土层分布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相比,退耕栽植柠条、侧柏、刺槐10~40a后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平均比20—60cm增加4.2...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10~40a的柠条、侧柏及刺槐林地0—60cm不同土层有机碳及全氮密度随退耕年限及在土层分布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相比,退耕栽植柠条、侧柏、刺槐10~40a后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平均比20—60cm增加4.20,6.87,4.46Mg/hm2;0—20cm土层的全氮密度比20—60cm平均增加0.08,0.02,0.07Mg/hm2。与坡耕地比较,0—20cm土层在退耕30a中固碳速率为侧柏[0.33Mg/(hm2·a)]>刺槐[0.28Mg/(hm2·a)]>柠条[0.17Mg/(hm2·a)],固氮速率则为刺槐[0.03Mg/(hm2·a)]>侧柏[0.02Mg/(hm2·a)]>柠条[0.01Mg/(hm2·a)],且碳氮固定速率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10~30a不同退耕还林地增加的有机碳、氮平均分别有57%和51%来自0—20cm的土层。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C/N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综上,退耕还林土壤表现出显著的提升土壤碳氮的效应,且以侧柏林地固碳能力较佳,刺槐林地固氮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国斌 田大伦 +1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碳储量表现为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119.483 t/hm2)>杜英樟树林(104.792 t/hm2)>杜英+乐山含笑林(104.547 t/hm2)>樟树林(97.983 t/hm2)>马尾松林(74.497 t/hm2).混交林模式比单一树种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改善土壤结构,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在增加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工程 造林模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红霞 王雪松 +5 位作者 王兵 李保玉 牛香 王晓燕 师贺雄 汪金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970亿8 000万元,1年内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量远远超过工程自实施以来国家的总投资,6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效益价值... 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970亿8 000万元,1年内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量远远超过工程自实施以来国家的总投资,6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固土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的20.90%,固碳总量占"十二五"期间年碳排放量的40.96%,吸附污染物量和滞尘量远远超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的要求;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地还林和封山育林;3)不同林种类型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态林、经济林和灌木林。评估结果可真实地反映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评估 河北省
下载PDF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支玲 杨明 +3 位作者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退耕还林后续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明 支玲 张永洁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5,共5页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退耕还林后续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中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退耕还林后续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问题 研究现状 展望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湖南省案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尹少华 朱玉雯 尹峰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2,36,共5页
以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层为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准则层为经济... 以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层为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准则层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层为26项;对工程综合效益中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生态效益占65.9%,社会效益占18.5%,经济效益占15.6%;生态效益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退耕还林工程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权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案例研究——以宁夏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艳华 宋乃平 王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对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与原州区有关部门座谈、6个村的典型调查、偶遇抽样的农户问卷调查,在对调查记录和取得的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 对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与原州区有关部门座谈、6个村的典型调查、偶遇抽样的农户问卷调查,在对调查记录和取得的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模式、工程实施的现状;分析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模式选择带来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对新形势下巩固已经取得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提供实践方面的案例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模式 黄土高原 案例
下载PDF
云南省林业冰雪凌冻灾害特点及恢复重建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鸿文 吴转颖 +1 位作者 汪飞跃 李鹏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云南省林业冰雪凌冻灾害造成全省12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涉及林业人口792万人,造成林业直接经济损失47.43亿元。其特点是:灾害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强度大、危害程度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深远,次生、衍生灾害隐患大。建议... 云南省林业冰雪凌冻灾害造成全省12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涉及林业人口792万人,造成林业直接经济损失47.43亿元。其特点是:灾害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强度大、危害程度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深远,次生、衍生灾害隐患大。建议国家应在启动“灾后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受灾退耕农户补助期限延长5年,启动天保工程区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大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9个方面给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冰雪凌冻灾害 退耕还林 建议
下载PDF
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红霞 王雪松 +2 位作者 王兵 李保玉 牛香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848.94亿元·a-1,相当于工程自实施到2015年的总投资.6项功能的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 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对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848.94亿元·a-1,相当于工程自实施到2015年的总投资.6项功能的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和营养物质积累.各市(州)生态效益价值量排序为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兰州市>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金昌市>嘉峪关市.说明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真实地反映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评估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态博弈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60,共5页
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政府、林管部门和农户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而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机理,最后通过博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和相关启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利益相关者 行为 博弈论
下载PDF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的西部退耕还林影响评价——以陕西省宜川县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支玲 张媛 +2 位作者 林德荣 徐慧丽 王丽波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6,共8页
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宜川县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资源重复循环利用等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案例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和农业循环经... 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宜川县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资源重复循环利用等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案例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