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ban growth scenario projection using heuristic cellular automata in arid areas considering the drought impact
1
作者 TANG Xiaoyan FENG Yongjiu +7 位作者 LEI Zhenkun CHEN Shurui WANG Jiafeng WANG Rong TANG Panli WANG Mian JIN Yanmin TONG Xiaohu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580-601,共22页
Arid areas with low precipitation and sparse vegetation typically yield compact urban pattern,and drought directly impacts urban site selection,growth processes,and future scenarios.Spatial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b... Arid areas with low precipitation and sparse vegetation typically yield compact urban pattern,and drought directly impacts urban site selection,growth processes,and future scenarios.Spatial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CA)models is importan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arid areas.We developed a new CA model using bat algorithm(BA)named bat algorithm-probability-of-occurrence-cellular automata(BA-POO-CA)model by considering drought constraint to accurately delineate urban growth patterns and project future scenarios of Urumqi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located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We calibrated the BA-POO-CA model for the drought-prone study area with 2000 and 2010 data and validated the model with 2010 and 2020 data,and finally projected its urban scenarios in 203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POO-CA model yielded overall accuracy of 97.70%and figure-of-merits(FOMs)of 35.50%in 2010,and 97.70%and 26.70%in 2020,respectively.The inclusion of drought intensity factor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BA-POO-CA model in terms of FOMs,with increases of 5.50%in 2010 and 7.90%in 2020 than the model excluding drought intensity factor.This suggested that the urban growth of Urumqi City was affected by drought,and therefore taking drought intensity factor into account would contribute to simulation accuracy.The BA-POO-CA model including drought intensity factor was used to project two possible scenarios(i.e.,business-as-usual(BAU)scenario and ecological scenario)in 2030.In the BAU scenario,the urban growth dominated mainly in urban fringe areas,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outunhe District,Xinshi District,and Midong District.Using exceptional and extreme drought areas as a spatial constraint,the urban growth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main urban areas-Changji-Hutubi"corridor urban pattern in the ecological scenario.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help to adjust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Our model is readily applicable to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and future scenarios in global arid areas such as Northwest China and Af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 algorithm cellular automata(CA) probability-of-occurrence drought intensity algorithm-probability-of-occurrence-cellular automata(BA-POO-CA)model arid areas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detected from meteorological data with high resolu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Yudan KONG Yunfeng +1 位作者 CHEN Hao DING Yongj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561-579,共19页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annot be accurately simulated by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OMS) that are distributed sparsely in complex terrai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patial-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annot be accurately simulated by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OMS) that are distributed sparsely in complex terrai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regions with complex terrain can be better represented by meteorological data with the high spatial-temporal resolution and accuracy. In this study, Standar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calcul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extracted from ITPCAS(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produced by the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9–2016. Drought areas detected by SPEI calculated with data from ITPCAS(SPEI-ITPCAS) on the seasonal scale were validated by historical drought records from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anon-Shaanxi, and compared with drought areas detected by SPEI calculated with data from OMS(SPEI-OMS). Drought intensity, trend and temporal ranges for mutations of SPEI-ITPCA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umulative drought intensity(CDI) index and the Mann-Kendall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rought areas detected from SPEI-ITPCAS were closer to the historical drought records than those detected from SPEI-OMS. Severe and exceptional drought events with SPEI-ITPCAS lower than –1.0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summer, followed by spring. There was a general drying trend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a significant wetting trend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On seasonal and annual scales, the regional and temporal ranges for mutations of SPEI-ITPCAS were different and most mutations occurred before the year 1990 in most regions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Shaanxi Provinc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will help to manag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drought areas meteorological data cumulative drought intensity drying trend wetting trend
下载PDF
不同植被盖度对三峡库区边坡减蚀的室内模拟降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红 李明鑫 +4 位作者 张瀚 王芳 张健锋 贾敬茹 危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探究气候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库岸边坡的影响,通过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雨强和植被覆盖度(0,30%,50%,70%,90%)下坡面侵蚀规律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雨强下,植被边坡侵蚀累计产沙量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 为探究气候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库岸边坡的影响,通过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雨强和植被覆盖度(0,30%,50%,70%,90%)下坡面侵蚀规律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雨强下,植被边坡侵蚀累计产沙量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整体下降演变的趋势可分为迅猛—平缓—稳定3个阶段,三峡库区消落带库岸边坡的临界盖度为50%~70%,维持植被覆盖度在此区间可以有效抑制坡面的泥沙损失。(2)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地表径流相对系数与雨强呈正相关。同一雨强条件下地表径流相对系数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说明坡面植被可以有效地阻滞地表径流,对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选用Horton降雨入渗模型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度对降雨入渗速率影响,发现不同植被覆盖下边坡降雨入渗大体分为降雨初期迅速减小,中期减小幅度变缓,后期逐渐趋于稳定3个阶段。植被覆盖度越大,稳定入渗率越高。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与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雨强 植被覆盖度 坡面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调风 张勃 +3 位作者 王有恒 刘秀丽 安美玲 张建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5-984,共10页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和强度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日数。分析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四季中,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冬季频率最低;极小值都在乌鞘岭,极大值略有不同:春、夏、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极大值在民勤,秋季极大值在武威。(2)石羊河流域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22 a、11a,冬季最少只有4 a。(3)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夏季多冬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4)干旱发生成因除了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干旱频率 干旱覆盖范围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5
作者 樊高峰 苗长明 毛裕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对浙江省气候业务中经常使用的距平百分率指标、Z指数指标、干燥度指标三种干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Z指数指标能较确切反映出干旱程度,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干燥度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过于敏感。在此基础上,基于Z指数指标建... 对浙江省气候业务中经常使用的距平百分率指标、Z指数指标、干燥度指标三种干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Z指数指标能较确切反映出干旱程度,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干燥度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过于敏感。在此基础上,基于Z指数指标建立了浙江省干旱监测评价的强度指数、面积指数,对浙江省自1952年以来的干旱进行了逐年分析,发现浙江省夏秋连旱几率较高,干旱具有阶段性特征,1990年以来发生干旱频率有增多趋势,且旱情也加重,其中秋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Z指数 干旱强度指数 干旱面积指数
下载PDF
干旱指标及其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庄晓翠 杨森 +1 位作者 赵正波 张林梅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3期81-85,共5页
干旱是限制新疆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标,是进行有效干旱监测的基础。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4-10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首先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发... 干旱是限制新疆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标,是进行有效干旱监测的基础。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4-10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首先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发量确定K干旱指数,然后对R指数、Z指数、K指数3种干旱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诊断干旱轻重程度上,K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干旱程度,R指数和Z指数监测干旱程度较轻。在此基础上,基于K指数建立的阿勒泰地区干旱监测评价的强度指数和面积指数,对该地区近48年来干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地区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春夏连旱几率较高,强度较大;该地区干旱灾害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干旱发生的频次有增多的趋势,其中秋季干旱相对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K指数 干旱强度指数和面积指数 新疆阿勒泰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空间变率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文艳 郭品文 +2 位作者 罗勇 程兴无 黄昌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57,共7页
在GCMS(大气环流模式)中,降水空间分布描述在陆面水文参数化中非常重要。利用1998—2003年淮河流域一个网格区域内32个站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统计特征,并利用统计特征及一个随机降水离散方案实现平均降水强度在区域内... 在GCMS(大气环流模式)中,降水空间分布描述在陆面水文参数化中非常重要。利用1998—2003年淮河流域一个网格区域内32个站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统计特征,并利用统计特征及一个随机降水离散方案实现平均降水强度在区域内分配。结果表明,在区域内降水空间分布是非均匀的,区域内的平均降水强度和区域内降水分布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取一定平均降水强度间隔,降水分布面积和发生频率满足固定的分布形态。随机降水离散方案可以较好实现降水在区域内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布 非均匀性 平均降水强度 降水分布面积 随机降水离散方案
下载PDF
电视发射机的电磁辐射污染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地 朱磊 刘晨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98,共3页
对电磁辐射及其污染、危害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论述和介绍,以西安电视台(二套)分米波(UHF)发射机为例,分析了电视塔周围电磁辐射的空间分布特性及电磁辐射与电视发射塔高度的关系,并且对西安电视台(二套)的10kW和30kW两套发射机分... 对电磁辐射及其污染、危害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论述和介绍,以西安电视台(二套)分米波(UHF)发射机为例,分析了电视塔周围电磁辐射的空间分布特性及电磁辐射与电视发射塔高度的关系,并且对西安电视台(二套)的10kW和30kW两套发射机分别进行了实际的场强测试和覆盖面积的理论计算。在实际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和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米波(UHF)电视发射机 电磁辐射 场强 覆盖面积
下载PDF
云南大围山地区55年来可利用降水量与干旱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平 程清平 张开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于云南大围山地区1960-2014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可利用降水量,并以降水量计算SPI (标准化降水指数)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5a来可利用降水量和干旱的年际、季节... 基于云南大围山地区1960-2014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可利用降水量,并以降水量计算SPI (标准化降水指数)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5a来可利用降水量和干旱的年际、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且年和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在偏冷(偏暖)时段,较多年平均值偏多(偏少);年和秋季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春、夏、冬季呈减弱趋势.(2)年和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存在18a、16a、27a、18a和11a主周期变化;年和四季干旱强度分布存在5a、4a、6a、6a和20a主周期变化.(3)年和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年、夏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均呈北部强、南部弱,而春季和秋季呈中部强的空间分布特点.(4)未来年和春季可利用降水量可能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可利用降水量可能呈减少趋势;年和春季干旱强度可能呈减弱趋势,而夏季、秋季和冬季可能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围山地区 可利用降水量 干旱强度 变化趋势 周期变化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次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雁海 柴建华 朱智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194,共3页
通过对内蒙古宁城、和林、东胜三个试验站进行坡面径流泥沙试验,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在一次降雨中各典型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次降雨雨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 通过对内蒙古宁城、和林、东胜三个试验站进行坡面径流泥沙试验,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在一次降雨中各典型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次降雨雨强、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坡面坡度和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次降雨雨强 坡度 植被覆盖度 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SPI的山西省1972—2012年春夏干旱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伟 李莹 杜莉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6,265,共8页
利用山西省50个气象站1972—2012年春季和夏季降水量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从山西省整体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干旱持续时间特征和干旱空间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山西省近40年的春季夏季干旱特征,同时结合... 利用山西省50个气象站1972—2012年春季和夏季降水量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从山西省整体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干旱持续时间特征和干旱空间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山西省近40年的春季夏季干旱特征,同时结合玉米产量资料,揭示了SPI指数表征干旱特征的优势。结果表明,春季SPI呈增大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5·10a^(-1),有湿润的倾向,干旱强度和干旱面积均呈下降趋势,1972—1981年山西省春季平均干旱面积为42%,而近10年为26%,表明山西省春季干旱程度有减轻趋向,但区域性或持续性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因此,春季的干旱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夏季SPI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1),有干旱的倾向,但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55·10a^(-1);1972—1981年夏季平均干旱面积为11%,而近10年上升到14%,但较少出现区域性或持续性干旱事件。夏季干旱特别是中等以上强度的干旱显著影响玉米产量,而春季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小。SPI值与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要高于降水量,表明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标的干旱分析在农业生产方面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 干旱特征 干旱面积 干旱强度 玉米产量 山西省
下载PDF
大型蔬菜温室无线监测网络覆盖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传程 赵春江 +1 位作者 吴华瑞 缪祎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4,共6页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连栋温室内获取精准、有效且全面的作物生长信息,针对连栋温室调控与水肥决策中的物联网监测覆盖需求,提出基于区域面积覆盖强度的虚拟力覆盖优化算法(Area Intensity Virtual Force,AIVF)。该算法利用相邻传感...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连栋温室内获取精准、有效且全面的作物生长信息,针对连栋温室调控与水肥决策中的物联网监测覆盖需求,提出基于区域面积覆盖强度的虚拟力覆盖优化算法(Area Intensity Virtual Force,AIVF)。该算法利用相邻传感器间区域重叠覆盖面积产生的面积强度,调节虚拟力系数,建立相邻传感器最佳位置,提高连栋温室监测网络的感知覆盖度,以保证对连栋温室内黄瓜等作物生长信息的准确有效获取。仿真试验表明,本文算法对比VFA(Virtual Force Algorithm)和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覆盖率分别提高4.32%和13.31%;同时,AIVF的传感器平均移动距离最低,降低传感器的能量消耗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覆盖性能优化,为黄瓜等温室作物的水肥决策与环境精准调控提供感知网络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覆盖优化 连栋温室 虚拟力 区域强度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溅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相莹敏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钟莉 郭春梅 刘银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地吞食农田,降低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水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雨滴击溅作用下,地表土壤颗粒会发生位移,引起表层土壤颗粒的分离。以华北土石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改良后的摩根溅蚀盘和雨滴发生... 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地吞食农田,降低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水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雨滴击溅作用下,地表土壤颗粒会发生位移,引起表层土壤颗粒的分离。以华北土石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改良后的摩根溅蚀盘和雨滴发生器,利用色斑法结合叶面积系数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土壤溅蚀量。结果表明:1)溅蚀量随土壤前期含水量增大而增大、与雨滴动能呈正相关(R2>0.96,P<0.05);2)溅蚀量和植被覆盖度呈非线性负相关(R2>0.99,P<0.05)——植被覆盖度越大,土壤溅蚀量随降雨强度增大的幅度越小;3)植被主要通过叶面积改变雨滴直径,通过株高改变降雨高度,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进而改变雨滴动能。叶面积系数越小、株高越低,植被对溅蚀的阻挡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蚀 含水量 叶面积 雨滴动能 株高 植被覆盖度 降雨强度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神东矿区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燕 王丽云 马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神东矿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为了给神东矿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经验性土壤侵蚀模型,对2005—2018年神东矿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情... 神东矿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为了给神东矿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经验性土壤侵蚀模型,对2005—2018年神东矿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神东矿区土地利用方式日趋合理、植被覆盖度总体向好发展、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减弱;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高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面积增幅较大,主要由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转化而来;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较高强度侵蚀向较低强度侵蚀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强度 神东矿区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黄淮地区夏季干旱时空异常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安迪 李栋梁 +3 位作者 王自强 武艳 吕翔 杨绚 《干旱气象》 2018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选取黄淮流域及周边地区147个气象站1962—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了该地区近54 a夏季干旱变化及其异常成因。结果表明:黄淮地区近54 a... 选取黄淮流域及周边地区147个气象站1962—2015年逐月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了该地区近54 a夏季干旱变化及其异常成因。结果表明:黄淮地区近54 a夏季呈稳定略偏旱趋势,1990年代起该地区夏季经历了先湿后干的演变。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表明黄淮地区夏季SPEI的前3个模态为一致旱涝型、南北反位相型和东北-西南反位相型。该地区夏季偏旱年份为Ⅰ类或Ⅲ类雨型且夏季各月干旱成因有所不同,其中6月亚洲区极涡强度偏弱时,同期黄淮地区降水偏少,干旱频发;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脊点位置偏东(位于129°E以东),黄淮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8月副高强度越弱,干旱风险越大。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时,中高纬冷空气势力较弱难以影响到黄淮地区,同时,副高位置异常偏北偏西,导致该地区偏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PEI 黄淮地区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
下载PDF
相邻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松 刘黎平 +1 位作者 李超 张志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对相邻天气雷达同一覆盖区域回波强度误差分析,旨在提高三维拼图软件的准确率。利用广东省6部天气雷达北京时2008年6月6日12-14时的原始资料,以广州雷达为基准,分别与深圳,阳江,韶关,梅州,汕头5部雷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对应... 对相邻天气雷达同一覆盖区域回波强度误差分析,旨在提高三维拼图软件的准确率。利用广东省6部天气雷达北京时2008年6月6日12-14时的原始资料,以广州雷达为基准,分别与深圳,阳江,韶关,梅州,汕头5部雷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对应点对比法和线性插值算法,直接对两部雷达基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S波段的PPI回波强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雷达在同一覆盖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同区域内回波强度差值平均在不同时刻变化很小,验证了此方法分析覆盖区域内回波强度对比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按此算法选取作为对比标准的广州雷达平均回波强度值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基数据 覆盖区域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亚地区干旱耕地暴露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安乾 陶辉 方泽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5-706,共12页
基于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的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等数据,利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识别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干旱事件,结合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中亚干旱事件的演... 基于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的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等数据,利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识别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干旱事件,结合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中亚干旱事件的演变及耕地暴露度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中亚地区的降水和潜在蒸发量均有所增加;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的干旱事件频次、强度和面积均将增加,其中重旱和极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大幅上升,而中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持续下降;1986—2005年中亚地区年均干旱耕地暴露度约11.5万km2,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干旱耕地暴露度将分别上升到17.9万km2和28.6万km2,且暴露在极旱下的耕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增加的干旱事件将会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亚地区需对干旱事件采取长期的减缓与适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升温1.5℃和2.0℃ 干旱事件 耕地暴露度 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 中亚
下载PDF
东川坝塘水库建库地质条件及防渗工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光祥 《云南地质》 2004年第2期270-272,共3页
坝塘水库是利用天然构造溶蚀洼地作库盆的注入式水库。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地处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同时库盆悬托,库周是低邻谷,存在灰岩喀斯特渗漏、喀斯特塌陷、不均匀沉陷等问题。本文论述建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应... 坝塘水库是利用天然构造溶蚀洼地作库盆的注入式水库。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地处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同时库盆悬托,库周是低邻谷,存在灰岩喀斯特渗漏、喀斯特塌陷、不均匀沉陷等问题。本文论述建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应的工程措施进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强震断裂区 水平防渗 铺盖土工膜 东川坝塘水库
下载PDF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政新 《北京测绘》 2021年第3期419-422,共4页
以大连金普新区建成区为研究实验对象,对2013—2018年的新区建成区的8个方向面积及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成区重心指数变化、发展态势和建成区扩展强度,并以金州新区为例,计算该建成区各地表覆盖类型在8个方向的相对变化率。得出新区... 以大连金普新区建成区为研究实验对象,对2013—2018年的新区建成区的8个方向面积及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成区重心指数变化、发展态势和建成区扩展强度,并以金州新区为例,计算该建成区各地表覆盖类型在8个方向的相对变化率。得出新区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张,重心指数不断变化;各建成区均在不同方向的扩张强度持续增加;金州新区内各地表覆盖类型在东北方向的变化最为显著。本次研究可以清晰地掌握城市发展的脉络,进一步引导新区建成区健康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重心指数 扩展强度 地表覆盖 相对变化率
下载PDF
林草影响下的致沙雨强研究及“水文法”模型改进
20
作者 李晓宇 李焯 徐十锋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7期52-54,I0001,共4页
在梳理“水文法”基本原理和黄土高原产沙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定义了致沙雨强和有效产沙雨量。以黄河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支流为研究范围,判别了各支流“天然时期”不同林草覆盖率下的致沙雨强指标,建立了林草覆盖率-致沙雨强关系曲线... 在梳理“水文法”基本原理和黄土高原产沙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定义了致沙雨强和有效产沙雨量。以黄河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支流为研究范围,判别了各支流“天然时期”不同林草覆盖率下的致沙雨强指标,建立了林草覆盖率-致沙雨强关系曲线。分析发现,当林草覆盖率小于40%时,致沙雨强与林草覆盖率有良好的相关性;当林草覆盖率大于40%时,致沙雨强对植被变化不敏感,趋于稳定。将超过致沙雨强的有效产沙雨量作为降雨因子引入“水文法”模型,使改进后的模型的物理意义更加清晰,拟合精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致沙雨强 林草覆盖率 水文法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