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至关重要。为此,要深入剖析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加强党的领导、筑牢育人阵地、科学防控风险、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精准发力,遵循符合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行动逻辑,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立德树人 长效机制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
2
作者 赵芳 李伏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 信仰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根本性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关切,也是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信仰培育的积极回应。其独特的理论意蕴表现在,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整体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意义;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的逻辑关系,突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互联网平台传播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拓展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信仰培育 立德树人 信仰 信念 信心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展望
3
作者 余绪鹏 徐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相继经历了起步建构、曲折停滞、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的几个发展阶段。回望7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高校思政课建设积累了以下宝贵经验:在领导机制上,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统一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相继经历了起步建构、曲折停滞、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的几个发展阶段。回望7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高校思政课建设积累了以下宝贵经验:在领导机制上,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统一领导;在根本任务上,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在理论依托上,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人才保障上,必须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展望未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在课程建设格局上,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方式上,构建平等交流的引导式教学;在课程工具支撑上,充分借助数字技术的有效赋能,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 立德树人 大思政课 数字技术
下载PDF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展的研究综述
4
作者 李尚明 周锦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3,共13页
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成背景、内涵阐释、价值意义、内容要求、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等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对推... 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成背景、内涵阐释、价值意义、内容要求、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等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已有研究对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存在学理性研究尚浅、一体化实践微观研究较少、研究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不够等不足;未来还需在深化基础理论、立足教学实践、拓展研究维度、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着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课一体化 马克思主义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
5
作者 李颖 许亚清 +1 位作者 李涛 邓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关教材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较少,因此有必要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案例素材,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围绕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民族自... “环境微生物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关教材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较少,因此有必要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案例素材,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围绕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六大思政元素构建系统性的素材库,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掌握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坚定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使课程思政不但能立德树人,还能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元素 学习动机 理想信念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探赜——基于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创新视角
6
作者 欧庭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大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提供了关切大众性、融入参与性、兼具开放性的话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设追根式、走访式、对比式话语议题,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吸引力;汲取马克思主... 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大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提供了关切大众性、融入参与性、兼具开放性的话语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设追根式、走访式、对比式话语议题,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吸引力;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成长故事资源、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阐释力;借助话语角色互动化、话语形式通俗化、话语场域叠加化等方法,提升电视理论节目的话语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理论节目 “大思政课” 话语自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铸魂育人
下载PDF
清代湘西边墙的“修心”与信俗交融探析
7
作者 侯有德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明清政府自开发和治理湘西以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王化”措施。其中,以边墙为基点推行的革禁“椎牛”习俗和推广官方认可的信仰,是清政府“修心”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权力的强力推动下,官方认可的信俗在湘西地... 明清政府自开发和治理湘西以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王化”措施。其中,以边墙为基点推行的革禁“椎牛”习俗和推广官方认可的信仰,是清政府“修心”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权力的强力推动下,官方认可的信俗在湘西地区取得了开拓性的传播与较快发展,并与当地的民间信俗相互交融,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姿态。通过信俗交融,湘西苗族得以与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心心相通”,这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边墙 “修心” 信俗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
8
作者 吴增礼 黄阳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案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古代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从“原则”“标准”“党员个人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透彻性与说服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儒家义利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塑新德 造新民——梁启超民德培育思想的批判研究
9
作者 罗克全 李嘉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8期74-80,共7页
梁启超于动荡年代阐述德育新思以护国救国,主张以道德革命塑新德、造新民,探索家校社政多主体、刊报学会多平台的德育路径以及正本、慎独、谨小的自修方法,对公德与私德关系的深刻认知更为其民德培育思想添彩。梁启超德育思想融贯中西,... 梁启超于动荡年代阐述德育新思以护国救国,主张以道德革命塑新德、造新民,探索家校社政多主体、刊报学会多平台的德育路径以及正本、慎独、谨小的自修方法,对公德与私德关系的深刻认知更为其民德培育思想添彩。梁启超德育思想融贯中西,推行运作讲求综合联动,落点目的坚持政治功利,发展趋势始终依时而动,透析其德育思想的背景、逻辑、内容以及特性等多层维度,予以批判研究,对当前德育建设极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 民德培育 批判研究 文明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逻辑构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殿毅 王越芬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12期85-89,共5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与中心内容,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与感召力亦是关乎国之根本的铸魂工程。本文聚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发展机制、现实危机致因、培育铸塑路径展开逻辑透视,旨在通过...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与中心内容,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与感召力亦是关乎国之根本的铸魂工程。本文聚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发展机制、现实危机致因、培育铸塑路径展开逻辑透视,旨在通过逻辑应然、教育实然与实践必然的有机嵌联,整体性优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提升其价值评价与信仰选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逻辑构建:路径选择
下载PDF
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课程设计探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29-35,共7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耦合、切合相通的,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但从教学一线、教材结构、课堂视角观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党的二十大...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耦合、切合相通的,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但从教学一线、教材结构、课堂视角观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党的二十大的最新论断,其深蕴义理如何贯穿高校思政课,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式,亟待进一步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性把握;从价值引领、知识培育、拓展设计、反馈机制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内容设计结构;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应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总之,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必须以学理性为逻辑支持,以内容性为实现支撑,以对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的回应能力为效果表达,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推进中走向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 高校思政课 价值引领 知识培育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提升路径探析
12
作者 谢伟坛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24-26,共3页
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信仰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其法治信仰的培育对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法治信仰自我意识、法治信仰培育队伍、法治信仰教育方式、法治信仰实践教学四方面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信仰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其法治信仰的培育对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法治信仰自我意识、法治信仰培育队伍、法治信仰教育方式、法治信仰实践教学四方面出发,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法治信仰提出建议,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高职学生法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法治信仰 信仰培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大学生思政观培育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韦振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8-80,共3页
幸福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熟悉到陌生的话题。之所以说其熟悉是因为人的所有辛劳与奋斗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幸福的生活,而说其陌生则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幸福。大学生更是对于幸福有着不亚于任何人的执着与热爱... 幸福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熟悉到陌生的话题。之所以说其熟悉是因为人的所有辛劳与奋斗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幸福的生活,而说其陌生则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幸福。大学生更是对于幸福有着不亚于任何人的执着与热爱。借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政观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正确地认知思政教育,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在不断加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理想,以不断奋斗的方式来实现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幸福观 大学生 思政观 培育价值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研究
14
作者 王忠东 李伟晗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3-86,94,共5页
文章从课程思政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本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模式三个维度探索和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目的是要认识和把握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内涵,旨在为高校... 文章从课程思政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本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模式三个维度探索和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目的是要认识和把握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内涵,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寻找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理论本质
下载PDF
论党的二十大新党章对党员党性修养的新要求
15
作者 曹喜博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党的二十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成为全体党员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党性修养的新的基本准则。党的二十大新党章要求全体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要求全体党员发扬斗争精... 党的二十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成为全体党员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党性修养的新的基本准则。党的二十大新党章要求全体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要求全体党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我革命的模范;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能不能做到党的二十大新党章的规定和要求,首先在于政治信仰,不但要信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还要信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新党章 党性修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微
16
作者 齐月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9期41-44,共4页
问题是促进时代不断进步的呼声,是推动思维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生长点。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问题是促进时代不断进步的呼声,是推动思维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生长点。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科使命。高校应通过完善课程建设,指导学习方法,优化理论思维,提高交流能力,培养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教学 大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路径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与境界超越——对20所高校辅导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楠 蒲清平 +1 位作者 朱丽萍 王会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 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影响到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又带来他们对大学生信仰影响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必须以增强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等"三认"为出发点,形成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坚定信念力、信心数、信任度等"三信"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机制;以提升自尊感、效能感、敬畏感等"三感"为突破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节机制;以落实生活化、时代化、科学化等"三化"为着力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养成体系,才能实现辅导员信仰的境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信仰 困境 信仰机制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明理 陈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8,155,共6页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由外来的一般学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它经历了曲折的、辩证否定的历史演进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由少数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整体的大发展;建国后到"文革"时期,经历...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由外来的一般学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它经历了曲折的、辩证否定的历史演进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由少数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整体的大发展;建国后到"文革"时期,经历了由理性地信仰向非理性地信仰的转折;改革开放后至今,则呈现出波谷与波峰复杂交错的上升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总体上呈现出信仰客体与时俱进的创新与信仰主体理性自觉的增强二者互动相生的良性生态。自觉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信仰客体以便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对象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信仰化演进历史中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下载PDF
用崇高理想信念引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黎歌 周辉 程馨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后现代境遇下,依托理想信念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的严...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后现代境遇下,依托理想信念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质疑,需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三观"教育,突出情感教育,重视实践教育,培养高尚情操,理性审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道德回报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信念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机制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相伟 宋敏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3,共4页
大学生信仰的构建和形成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大格局。大学生已经具有成熟的辨识力和价值判断力,欲让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让他们真正、全面地了解该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大学生信仰的构建和形成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大格局。大学生已经具有成熟的辨识力和价值判断力,欲让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让他们真正、全面地了解该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发自内心地产生认同和尊崇。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必须融合、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中,高校需塑造"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 全员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