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
1
作者 侯亮亮 李君 安婧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为明确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选取腐殖质土样、炭化物、动物骨和人骨等进行碳十四测年,通过贝叶斯统计模型运算得到该遗址两个发展阶段的绝对年代范围。具体而言,姜家梁遗址房址的起始年代应...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为明确姜家梁遗址的绝对年代,选取腐殖质土样、炭化物、动物骨和人骨等进行碳十四测年,通过贝叶斯统计模型运算得到该遗址两个发展阶段的绝对年代范围。具体而言,姜家梁遗址房址的起始年代应为距今8772-5047年;姜家梁遗址墓葬的年代应为距今4907-3542年,这符合早期房址被晚期墓葬打破的考古学现象。姜家梁遗址早期房址和晚期墓葬之间的空白期长达2685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文化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家梁遗址 碳十四年代 新石器时期 小河沿文化
下载PDF
试论中华茶艺文化阶段的划分 被引量:11
2
作者 龚永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5-37,80,共4页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茶艺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化的广深性表现,可将中华茶艺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阶段。
关键词 茶艺特征 茶艺文化 茶文化学 茶叶质量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下载PDF
夏年新证 被引量:3
3
作者 果美侠 李维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夏年的确定对于研究我国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和印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因而我国于 1 996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并提出建立夏年基本框架的构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运用数学概率统计方法 ,对... 夏年的确定对于研究我国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和印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因而我国于 1 996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并提出建立夏年基本框架的构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运用数学概率统计方法 ,对有关夏商周三代的文献记载及相关标本的碳十四年代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并将所得结果与夏文化分期相参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断代工程 概率统计 二里头文化分期 碳十四测年 夏年 夏讫年 夏起年 中国 历史研究
下载PDF
重庆峡江地区中坝文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孟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1,52,共11页
So far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academic debates o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in Chongqing Distric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Zhongba Culture that is dated to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into four phases. The earliest date of... So far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academic debates o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in Chongqing Distric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Zhongba Culture that is dated to the Late Neolithic period into four phases. The earliest date of Zhongba might have been simultaneous to Meishan Phase I; while the last stage might go towards the Early Phase of Erlitou.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elements shows that the major body of Zhongba Culture originated from indigenous Yuxiping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s from other culture were not remarkable even though they wer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中坝文化 分期 年代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4-70,共7页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也是第一个时期,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此为萌芽期;第二个阶段为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从1901年至1917年新文化运动,此为发育期,期间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诸多...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也是第一个时期,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此为萌芽期;第二个阶段为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从1901年至1917年新文化运动,此为发育期,期间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诸多门类逐渐完善;第三个阶段为第四个时期至第六个时期,从1917年至1949年,此为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化:产业史 晚清 历史分期
下载PDF
简帛日书所见早期数术考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占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简帛日书所见战国秦汉时期"禹步"之法主要用以出行厌禳、禁避盗贼、驱鬼去病、养生导引、祭祀先农等方面,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巫术形式;"反支日"禁忌以"相反"为主要特征,一月之内当有五个反支日;择... 简帛日书所见战国秦汉时期"禹步"之法主要用以出行厌禳、禁避盗贼、驱鬼去病、养生导引、祭祀先农等方面,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巫术形式;"反支日"禁忌以"相反"为主要特征,一月之内当有五个反支日;择吉"太岁"逆时针运行于四仲之间,每年轮回三圈,主要用以选择移徙和修造方位,与纪年"太岁"名同而实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日书 数术文化 战国秦汉史
下载PDF
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分期问题
7
作者 周耀群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的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传统的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及所采用的学术... 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的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的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传统的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及所采用的学术原则和方法。奥地利音乐历史学家安布罗斯最早把15、16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文艺复兴音乐断代的奠定基础。以里曼为首的一些德国音乐学家则主张把14世纪划归文艺复兴。然而20世纪大多数历史学家还是遵循了安布罗斯的分期传统。在断代内部阶段划分方面,里斯、布朗、阿特拉斯、珀金等的音乐断代史著则依据各自的编史原则对内部分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断代史分期 断代的边界 时期内阶段划分 原则与观点
下载PDF
豫北卫沁河流域裴李岗文化遗存探析
8
作者 鲍颖建 张英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5-9,共5页
通过对豫北卫沁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长泉、孟庄、花窝等主要遗址的综合分析,参照典型陶器形制演变规律,并与豫中、豫西地区主体文化面貌较为接近的同期遗址进行比对可知,豫北地区裴李岗遗存主要处于裴李岗文化之中、晚期阶段,其绝对... 通过对豫北卫沁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长泉、孟庄、花窝等主要遗址的综合分析,参照典型陶器形制演变规律,并与豫中、豫西地区主体文化面貌较为接近的同期遗址进行比对可知,豫北地区裴李岗遗存主要处于裴李岗文化之中、晚期阶段,其绝对年代推定在5600BC―5000BC左右。豫北以花窝、孟庄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遗存受到了冀南磁山文化的影响,但仍属于裴李岗文化系统,同时又存在较显著的地方性特征,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花窝类型是适宜的;而长泉遗址裴李岗遗存之文化面貌与豫西的同类遗存基本一致,可知长泉裴李岗遗存属于裴李岗文化之班村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沁河流域 裴李岗文化 分期与年代 文化类型
下载PDF
枣苗归圃培育期定干整形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遵成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74-77,共4页
枣苗归圃培育期定干整形的研究徐遵成(沧州地区农林局沧州061000)关键词枣苗,归圃培育期,定干整形分类号S665.1STUDYONTRUNKFIXATIONANDTREESHAPINGOFDATEDURINGNUR... 枣苗归圃培育期定干整形的研究徐遵成(沧州地区农林局沧州061000)关键词枣苗,归圃培育期,定干整形分类号S665.1STUDYONTRUNKFIXATIONANDTREESHAPINGOFDATEDURINGNURSERYCULTUREXuZu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苗 归圃培育期 定干整形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开拓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志祥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19年第2期228-236,250,共10页
长期以来,陆扬教授在文化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就卓著。他最近完成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脉络的重磅成果。全书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西方... 长期以来,陆扬教授在文化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就卓著。他最近完成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脉络的重磅成果。全书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西方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三个阶段,并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到列宁的文化思想、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伯明翰学派文化观、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六个单元加以梳理评述,范围覆盖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前后照应,左右顾盼,既一脉贯通,又多线延展。本文对该书纵横交织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联作了简要的辨析、提炼和勾勒,对人们准确把握该书真谛和价值具有提纲挈领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三阶段 六单元
下载PDF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被引量:22
11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61,共10页
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在距今6000~5000年。一期和二期时有红山文化先民居住。二期时出现了早期积石冢;用坑祭祀;墓葬无等级差别,有土坑墓和立砌石板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玉器。三期坛、庙、冢齐备,有中心大... 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在距今6000~5000年。一期和二期时有红山文化先民居住。二期时出现了早期积石冢;用坑祭祀;墓葬无等级差别,有土坑墓和立砌石板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玉器。三期坛、庙、冢齐备,有中心大墓,等级差别明显,新出现了平砌石棺墓;随葬品以玉器为主,罕见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 分期 年代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暖期农业考古文化分区及人地关系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林春 彭红霞 张利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46,共6页
论文首先讨论中国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文化区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总体可以分出四个文化区:1)北方粟黍旱作农业文化区;2)旱作北界以北以西的渔猎采集或游牧文化区;3)南方稻作文化区;4)东南沿海的渔猎文化... 论文首先讨论中国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文化区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总体可以分出四个文化区:1)北方粟黍旱作农业文化区;2)旱作北界以北以西的渔猎采集或游牧文化区;3)南方稻作文化区;4)东南沿海的渔猎文化区。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暖期 农业考古文化 分区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试论裴李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被引量:13
13
作者 靳松安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8,共11页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6处该类文化的典型遗址的材料,可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六段,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6处该类文化的典型遗址的材料,可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六段,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8500年~7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分期 绝对年代
原文传递
高台山文化再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宾福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6,共9页
本文以平安堡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对其他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型式学分析和比较,将高台山文化居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各自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遗址一段和墓葬一段应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一段,遗址Ⅱ段和墓葬Ⅱ段为高台山文... 本文以平安堡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对其他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型式学分析和比较,将高台山文化居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各自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遗址一段和墓葬一段应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一段,遗址Ⅱ段和墓葬Ⅱ段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二段,遗址Ⅲ段和墓葬Ⅲ段为高台山文化的晚期。高台山文化早期年代大致与辽西山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行,时间跨度约为夏代中晚期至商代早期;高台山文化晚期与辽西山地地区的魏营子文化并行,整体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山文化 居址分段 墓葬分段 文化分期 年代判定
原文传递
太行山东麓地区西周文化分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豆海锋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86,共17页
本文通过对太行山东麓西周文化遗存的分析,分别建立起了该地域西周文化居址和墓葬的考古学编年序列,这将有助于西周时期区域文化比较及封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太行山东麓 西周文化 分期研究
原文传递
濮阳高城城墙的分期、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继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濮阳高城在仰韶文化晚期时开始有人居住,分别在龙山时代早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殷墟早期、东周时期间歇使用。其城墙始建于龙山时代早期,后经龙山时代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春秋中期、战国中期等多次增修,到战国晚期彻底废弃。下七... 濮阳高城在仰韶文化晚期时开始有人居住,分别在龙山时代早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殷墟早期、东周时期间歇使用。其城墙始建于龙山时代早期,后经龙山时代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春秋中期、战国中期等多次增修,到战国晚期彻底废弃。下七垣文化时期和殷墟早期商人曾利用高城城址的城防设施在此居住;春秋中期,卫国迁都于此,一直到战国末期为秦所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城城址 分期 年代
原文传递
论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仓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4,127,共9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应该将新中国文化建设放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大背景中,确立划分60多年来文化发展分期的标准。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应该将新中国文化建设放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大背景中,确立划分60多年来文化发展分期的标准。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可以将新中国60多年文化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中心内容,且前一个发展阶段成为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先导,后一个阶段继承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和经验。新中国60多年来,文化建设是在艰辛探索中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文化 历史分期 文化史
原文传递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耘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3-165,共13页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首先表现在对于"天(宇宙世界)"之本质的认识及其表象系统截然不同。其次,西方基于对宇宙本质的思考进而建构的"原子式自我",在中国找不到对应的表现,相反,正如有的学者所认识到的,中国建构的是&q...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首先表现在对于"天(宇宙世界)"之本质的认识及其表象系统截然不同。其次,西方基于对宇宙本质的思考进而建构的"原子式自我",在中国找不到对应的表现,相反,正如有的学者所认识到的,中国建构的是"关系性自我"。再次,从根本上说,西方的"天"与人是彼此独立、相互对立的二元关系,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智"掌握"天"的"本质",从而获得真实的知识;而中国文化始终没有建立基于实体论之真理观和原子论之自我观的天人二元关系,主张万有皆"气",气化流行,鸢飞鱼跃,将天人联结为息息相通的生命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文化原创期 中西文化的源发性差异 比较文化方法论 “视域歧分”
原文传递
从中坝和大溪遗址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宾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1996年,笔者在《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一文以奉节县老关庙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材料为基础,结合当时调研期间所看到的三峡库区瞿塘峡以西地段部分遗址出土的标本,第一次将老关庙遗址下层所代表的遗存命名为“老关庙下层文化”,并且就该... 1996年,笔者在《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一文以奉节县老关庙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材料为基础,结合当时调研期间所看到的三峡库区瞿塘峡以西地段部分遗址出土的标本,第一次将老关庙遗址下层所代表的遗存命名为“老关庙下层文化”,并且就该文化的命名、特征、年代、分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老关庙下层文化 分期 年代
原文传递
南阳战国晚期至秦汉墓葬出土仿铜陶礼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承泰 蒋宏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82,共12页
南阳战国晚期至秦汉墓葬出土的仿铜陶礼器,种类主要包括鼎、盒、壶、钫等几类,根据器形演变及组合关系的逻辑序列,可以分为八期十四段,年代跨度从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战国晚期前段,韩文化传统的陶壶是唯一的仿铜陶礼器;战国晚期中段,... 南阳战国晚期至秦汉墓葬出土的仿铜陶礼器,种类主要包括鼎、盒、壶、钫等几类,根据器形演变及组合关系的逻辑序列,可以分为八期十四段,年代跨度从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战国晚期前段,韩文化传统的陶壶是唯一的仿铜陶礼器;战国晚期中段,楚文化影响下的土著风格的仿铜陶礼器组合出现,到战国晚期后段,融汇了战国秦、楚、韩文化传统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诞生并迅速发展,在西汉以后取得了统治地位。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前段,仿铜陶礼器组合关系不稳定,器类多不全;西汉早期后段至西汉晚期前段,以鼎、盒、壶为核心构成了稳定的仿铜陶礼器组合;西汉晚期后段开始,这一组合形态松弛,器类往往不全,东汉中期鼎消失,东汉晚期盒已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战国秦汉 仿铜陶礼器 分期 文化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