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笛卡尔与原子论的近代复兴者伽森狄的哲学争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无限可分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主要地就是在对笛卡尔的批判的再批判中发挥出来的。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有关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中,从他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中不仅推演出了他的"单子论"实体学说,而且还推演出了他的中国盒式的自然有机主义和前定和谐系统。差不多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其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其相似的哲学命题,这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莱布尼茨的这样一种哲学进路对我们昭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物质无限可分
本体论意义
“尺捶”之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尺棰命题”的悖论何在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龙先
刘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11,68,共6页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先秦"辩者"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的无限分割及其逆过程,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先秦"辩者"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的无限分割及其逆过程,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辩者"所构造的"尺棰命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无穷多个不为零的量,其和并非都是无穷大.这一天才的发现,是中国学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接触到无穷级数敛散性问题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辩者
尺棰命题
“积少成多”
悖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德智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20)
文摘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笛卡尔与原子论的近代复兴者伽森狄的哲学争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无限可分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主要地就是在对笛卡尔的批判的再批判中发挥出来的。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有关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中,从他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中不仅推演出了他的"单子论"实体学说,而且还推演出了他的中国盒式的自然有机主义和前定和谐系统。差不多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其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其相似的哲学命题,这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莱布尼茨的这样一种哲学进路对我们昭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物质无限可分
本体论意义
“尺捶”之辩
Keywords
Leibniz
the
Infinite Divisibility
of
Matter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debate about one foot of whip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尺棰命题”的悖论何在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龙先
刘秀
机构
云南昭通学院数学系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11,68,共6页
文摘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先秦"辩者"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尺之棰"的无限分割及其逆过程,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辩者"所构造的"尺棰命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无穷多个不为零的量,其和并非都是无穷大.这一天才的发现,是中国学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接触到无穷级数敛散性问题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
先秦
辩者
尺棰命题
“积少成多”
悖论
Keywords
debate
rs
a
foot
-long Stick
proposition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infinitesimal
paradox
分类号
O11 [理学—基础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尺棰命题”的悖论何在
郭龙先
刘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