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1
作者 胡发富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9X期106-106,共1页
Legal English is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and the usage of law , combing personal study and usage of law, I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to help those who want to study and use Legal English to m... Legal English is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and the usage of law , combing personal study and usage of law, I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egal English to help those who want to study and use Legal English to make some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英语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分组讨论 大学 法学专业
下载PDF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2
作者 杨志明 林小月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仅仅依靠课文学习讲解或泛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为探索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一所普通高中实施一项为期14天的基于整本... 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仅仅依靠课文学习讲解或泛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为探索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一所普通高中实施一项为期14天的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实验。实验对象为该校高一和高二年级的45名学生志愿者。他们被分成6个小组,每组匹配1名导师,阅读材料包括《巴黎圣母院》《围城》《边城》等14本文学名著。实验结果表明,在整本书阅读后增加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可以非常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在文章立意、论据选择和论证过程等方面。这些进步可能得益于本实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提取、事实判断、整合诠释、逻辑推理,以及分析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水平。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将整本书阅读与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整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辩论训练 过程评价 高中生 议论文写作
下载PDF
必要的张力--近百年来中西医之辨
3
作者 龚鹏 才清华 江岩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导下贯穿于中医近代史中。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间的张力让中医学持续受到关注,在批评中螺旋式进步。中医学最终经受住了冲击,找到了平衡,逐步完成了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体西用 古今之辨 中西之辨 新旧之辨
下载PDF
李长之与20世纪40年代“春暖花开论争”
4
作者 李婷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25-33,94,共10页
姚雪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面世后,曾引起热议。李长之率先评论,不久后,胡风派联合炮轰该小说,姚雪垠愤而回击,茅盾与胡绳等人也纷纷发声,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论争。李长之先后作的两篇书评,其中一篇已收入《李长之文... 姚雪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面世后,曾引起热议。李长之率先评论,不久后,胡风派联合炮轰该小说,姚雪垠愤而回击,茅盾与胡绳等人也纷纷发声,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论争。李长之先后作的两篇书评,其中一篇已收入《李长之文集》中,另一篇却成为了集外遗珠。李长之的批评看似随意漫谈,其实切中肯綮,与姚雪垠的自评相比,两者不谋而同,与胡风派的刻意抹黑及茅盾、胡绳的“各打五十大板”相比,也显得较为客观公正。但是,李长之在这场论争中并未受到关注,这可能与他和姚雪垠的关系、他的批评方式和文坛地位、文学批评的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李长之在学界的尴尬处境,还可以窥探当时的文学批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姚雪垠 《春暖花开的时候》 论争 佚文
下载PDF
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料库对比分析
5
作者 闫长红 《现代语文》 2023年第8期82-89,共8页
提出问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论文写作的难点之一。选取英汉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论文各200篇作为语料,考察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步特征和论证逻辑,并总结出各自的语阶序列模式和论证逻辑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的... 提出问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论文写作的难点之一。选取英汉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论文各200篇作为语料,考察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步特征和论证逻辑,并总结出各自的语阶序列模式和论证逻辑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的原型语阶序列模式均为“建立中心论题—概述论题内容—指出研究困境—简述本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研究局限—提出研究问题”,其背后的论证逻辑模型为“背景—冲突—方案—证据—结论—疑问”。同时,其他几类高频语阶序列及其背后的论证逻辑差异较大。针对以上结果,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对我国学者论文写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论文 问题提出 体裁分析 语步特征 论证逻辑 语阶序列模式
下载PDF
中英双语政治论辩挖掘任务数据集建设
6
作者 张霄军 周静狮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174,共8页
受制于训练语料资源稀缺,中文论辩挖掘在政治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外交辞令、外事问答以及外宣公告都蕴含着丰富而微妙的政治论辩技巧,在外交领域开展政治论辩挖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从在建的“多语外交对话语料库”得... 受制于训练语料资源稀缺,中文论辩挖掘在政治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外交辞令、外事问答以及外宣公告都蕴含着丰富而微妙的政治论辩技巧,在外交领域开展政治论辩挖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从在建的“多语外交对话语料库”得到启发,选取部分语料进行政治论辩观点标注、论辩关系标注和论辩句情感分析,初步建成了包含200篇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实录中英文文本、1536个话轮的中英双语政治论辩挖掘任务数据集BiDAM,并以示例的形式展示了该数据集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论辩 多语外交对话语料库 跨语言论辩挖掘 论辩挖掘任务数据集
下载PDF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校改后仍存问题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丽荣 邵文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09,287,共9页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蜚声海内外,经几次修订、校改后愈臻完善。但2011年重印校改本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第一、二册的问题主要有:自相矛盾、训释不确、注音不准、字形有误、引文失校;此外其有些说法亦可商酌。本文隅举了上述问题...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蜚声海内外,经几次修订、校改后愈臻完善。但2011年重印校改本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第一、二册的问题主要有:自相矛盾、训释不确、注音不准、字形有误、引文失校;此外其有些说法亦可商酌。本文隅举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古代汉语》 自相矛盾 训释不确 注音不准 字形有误 引文失校
下载PDF
英语类指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业军 王晓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z1期11-13,共3页
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型,类指句在自然语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以来也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国外对类指句的研究由来已久,大约可追溯到17世纪,而目前国内涉足者还不是很多。因此本文以类指句主目的语法构成为标准,探... 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型,类指句在自然语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以来也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国外对类指句的研究由来已久,大约可追溯到17世纪,而目前国内涉足者还不是很多。因此本文以类指句主目的语法构成为标准,探讨了类指句的分类和鲜明特征,并回顾了前人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指句 主目 冠词 真值.
下载PDF
以韩愈为例论我国古代论辩文的几种文体 被引量:2
9
作者 侯迎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关键词 韩愈 论辩文
下载PDF
合理论证:确保研究性论文谨严性和科学性的逻辑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光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18,共9页
在讨论论证模式及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研究性论文写作的实质是一个复杂论证,由多个简单论证构成。为了让读者了解和愿意接受论文的观点,研究性论文写作必须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argument)。同时,还结合外语学术期刊中的具体实例... 在讨论论证模式及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研究性论文写作的实质是一个复杂论证,由多个简单论证构成。为了让读者了解和愿意接受论文的观点,研究性论文写作必须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argument)。同时,还结合外语学术期刊中的具体实例说明展开论证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论文 IBMRD结构 论证模式 谨严性 科学性
下载PDF
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学元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5-90,共6页
我国教育经历了男女分校、男女合校再到男女校分合并举的发展大趋势,它反映着社会观念,尤其是教育观念的变化。中国男女同校与分校之争的背景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同步的,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足迹的反映,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尤其是对... 我国教育经历了男女分校、男女合校再到男女校分合并举的发展大趋势,它反映着社会观念,尤其是教育观念的变化。中国男女同校与分校之争的背景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同步的,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足迹的反映,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教育过度依赖性和盲目照搬性的表现,其实质是女子是否应有与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如何更好地对男女生进行教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女分校 同校之争 历程 论争 启示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中西之辩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1,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成为20世纪中西之辩的主要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思潮论战 中西之辩
下载PDF
法庭论辩的对话框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寿南 《时代法学》 CSSCI 2011年第6期66-72,共7页
法庭论辩的对话过程发生在具有观点冲突的双方当事人与调解和判决此冲突的中立的第三方。为了保证论辩能顺利进行,可通过设立对话论辩的条件、论辩规则,从而为当事人双方创造平等诉讼的条件,提供可靠的程序保障。在对话过程中,控辩双方... 法庭论辩的对话过程发生在具有观点冲突的双方当事人与调解和判决此冲突的中立的第三方。为了保证论辩能顺利进行,可通过设立对话论辩的条件、论辩规则,从而为当事人双方创造平等诉讼的条件,提供可靠的程序保障。在对话过程中,控辩双方提出主张、反驳、辩护和撤回主张,并且对支持自己的主张或反对对方的主张提出论证,而审方监视双方当事人是否遵守程序规则,通过证据是否被采纳来规定论辩范围、分配举证责任、调整次序和终止论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论辩 论辩规则 举证责任
下载PDF
稷下学风与孟子之“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好辩"是孟子语言的主要风格,在纵横论辩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孟子即因其善"辩"而卓然自显。人们多把孟子的"好辩"归因于战国时代的纵横风气,却忽略了作为文化中心的稷下学宫对孟子的影响:稷下的文化重心... "好辩"是孟子语言的主要风格,在纵横论辩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孟子即因其善"辩"而卓然自显。人们多把孟子的"好辩"归因于战国时代的纵横风气,却忽略了作为文化中心的稷下学宫对孟子的影响:稷下的文化重心地位满足了孟子起而"辩"的需求;稷下盛行的"议论"风气促成孟子采取"论辩"的形式;而稷下"相生相灭"的辩驳特色,又影响了孟子的论辩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风 孟子 “辩” “议论” “驳” “博”
下载PDF
批评的“恶”与“善”——“呜呼苏梅”公案与文章署名问题的论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建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呜呼苏梅"公案与文章署名问题的论争是1920年代影响非常大的两桩有关学术讨论与批评的案例,但两起论争的结局则截然不同:一个由于人身攻击而引起整个新文化界的关注,一个则始终在学理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并和平收场。这相互关... "呜呼苏梅"公案与文章署名问题的论争是1920年代影响非常大的两桩有关学术讨论与批评的案例,但两起论争的结局则截然不同:一个由于人身攻击而引起整个新文化界的关注,一个则始终在学理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并和平收场。这相互关联的两起论争分别彰显了批评的"恶"与"善",也对后世的学术批评有着非常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呜呼苏梅” 公案 文章署名论争
下载PDF
精英、价值主导与政策论证:对怒江水电开发论争的再审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尚清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2016年第2期43-59,共17页
学界对怒江水电开发论争的原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从政策论证的角度加以审视,发现其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论证主要由精英人士的价值理念主导,而精英人士之间的价值理念又是不同的,且难以调和。为了各自的理念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支... 学界对怒江水电开发论争的原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从政策论证的角度加以审视,发现其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论证主要由精英人士的价值理念主导,而精英人士之间的价值理念又是不同的,且难以调和。为了各自的理念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支持开发怒江的精英采取了直接启动决策议程、主导方案选择过程、结成同盟、形成支持网络等行动,反对开发怒江的精英则通过咨询会、上书、签名、实地调查、公开辩论、寻找决策程序缺陷,利用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途径遏制支持开发者的行动,影响论证结果。这使得该事件政策论证表现出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论证 怒江开发论争 精英主导
下载PDF
言·意·实:荀子的言意观及其现代诠释
17
作者 余多星 王习胜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8期22-29,共8页
荀子基于儒家名实观的理论背景对言意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他从孔孟“正名以正政”的名实观立场出发,提出了言与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观念。他以“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为认识论依据,基于“类”“理”“故”三个核心... 荀子基于儒家名实观的理论背景对言意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他从孔孟“正名以正政”的名实观立场出发,提出了言与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观念。他以“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为认识论依据,基于“类”“理”“故”三个核心概念的运用,通过对“王者制名”“君子之言”和“圣人之辩”的描述与讨论,表达了言能尽意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言意观。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视角分析言与意的关系,发现言之所以不能尽意原因在于:一是人们没有真正厘清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们混淆了语义和思义两个概念的关系;三是人们未能真正把握语言达意功能的特点。荀子的言能尽意观点对现代语言哲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名实之辩 言意之辩 言能尽意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孟辩譬喻技巧与法律论辩
18
作者 金承光 刘佳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法律论辩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然而关于法律论辩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今法学界普遍重视实体法及程序法,对其他法学理论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持续完善我国法学理论才能适应... 法律论辩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然而关于法律论辩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今法学界普遍重视实体法及程序法,对其他法学理论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持续完善我国法学理论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辩 孟辩 譬喻 比喻论证
下载PDF
简论魏晋的谈论和文论
19
作者 刘石泉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7-71,共5页
谈论是指人们以言谈的方式进行交谈,分析和阐明事理。广义之谈论除此之外,它还应包括清谈、清议、言论、辩论、讲论、口论等在内。文论是指因参与论辩需要而以书面语言创作的论体文。魏晋的谈论和文论关系密切,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谈论是指人们以言谈的方式进行交谈,分析和阐明事理。广义之谈论除此之外,它还应包括清谈、清议、言论、辩论、讲论、口论等在内。文论是指因参与论辩需要而以书面语言创作的论体文。魏晋的谈论和文论关系密切,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出现繁荣的局面,其突出表现就是谈论的艺术化和文论的论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论 文论 艺术化 论辨化
下载PDF
君臣关系视阈下的宋初三家论体文
20
作者 夏令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宋初论体文以徐铉、田锡、王禹偁三家最为重要。现存徐铉论体文几乎全部是关于君臣关系的讨论,他以"赤心"作为君臣彼此相处的准则,强调儒家伦理,推重士臣作用,为宋人重建儒家君臣秩序及防止皇帝专断提供了一定借鉴,而其中关... 宋初论体文以徐铉、田锡、王禹偁三家最为重要。现存徐铉论体文几乎全部是关于君臣关系的讨论,他以"赤心"作为君臣彼此相处的准则,强调儒家伦理,推重士臣作用,为宋人重建儒家君臣秩序及防止皇帝专断提供了一定借鉴,而其中关于朋党及君子、小人之辩的内容也为宋人导夫先路;由于宋初皇帝好文、重谏的政策影响了当时的君臣关系,故田锡的论体文多与科考、论谏活动有关,并塑造了田锡致君为用的精神,以及好直敢谏的政治个性,并进一步影响到了其论体文的创作与品格;王禹偁的论体文与其史观有相通之处,他作史注重"君臣事迹",强调"善恶鉴诫",并善于史实辨正,这在其论体文尤其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中得到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体文 君臣关系 徐铉 田锡 王禹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