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ivating New-type Farm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7期14-18,共5页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ncultivating new-type farmers.Firstly,it increases the inpu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ncultivating new-type farmers.Firstly,it increases the inpu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secondly,it reinforc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training;thirdly,it promotes the rural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s;fourthly,it quickens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ruralhuman resources has been analyzed as follows:in terms of the quantity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the status quo is large and quick-developed baseof rural human resources,high labor participatory rate,and constitution of low age;in terms of the quality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the status quois the ubiquitous low quality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low technological level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and overall low physical quality of farmers;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the status quo is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imbalanced regional structuredistribution.The thesis also discusses the edification of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ultivating new-type farmers.First,in terms ofthe control over quantity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it is to keep the stability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and expedite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second,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it is to bolste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rural labor force resources,toconstruct the adult edu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o build rural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third,in terms of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it is to perfect rural human resources market,and adjust rural economical structure and talent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New-type farmers Educational training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China
下载PDF
China-US High-Tech Competition,Trade Conflict and Development Rights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Ziye Li Bin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5期66-73,共8页
The power and interest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er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status i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countries see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atus rise only when they climb t... The power and interest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er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status i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countries see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atus rise only when they climb the lad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As the primary production forc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main drivers behind such change.As new technologies give rise to new industries and restructure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developed countries strive to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and safeguard their monopoly over core technologies.For developed countries,technological prowess holds the key to their supremacy in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 19 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akes clear the overarching goal in the new era is to rejuvenate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urn China into a strong modern country.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 for achieving this goal,China must transition from being medium-and low-end link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o becoming high-end links.In this process,China will encounter backlash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lead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The recent China-US tussle over trade in high-tech goods is a case in point,and should be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The insights thus achieve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ChinaUS trade war China’s development rights
下载PDF
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成前 陆杰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6,共13页
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作为社会经济基本要素,劳动力老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探索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在借鉴既往研究的... 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作为社会经济基本要素,劳动力老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探索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在借鉴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长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考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劳动力老化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作用于劳动生产率;此外,劳动技能提升、公共财政投入等公共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最后,本研究认为,若想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对生育问题的关注,要从劳动技能提升、公共财政投入等方面制定专门且有效的公共政策,并在具体实施时,注重相关政策向中西部地区、二线及以下城市等特定地区倾斜。上述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劳动力老化视角解释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差异,对于推动人口发展新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老化 劳动生产率 公共政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现实难题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天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共8页
发挥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并避免和化解其负面影响,对于顺利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上看,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对共同富裕有促进作用,主要包括稳定劳动收入份额、助推低技能劳动力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为低技能... 发挥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并避免和化解其负面影响,对于顺利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上看,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对共同富裕有促进作用,主要包括稳定劳动收入份额、助推低技能劳动力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为低技能劳动力创造新工作岗位以及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影响等。但是,这些理论逻辑的落地还存在着缺乏人工智能供给端、需求端和分配端的整体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不够合理,低技能劳动力缺乏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渠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为此,应该科学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中的应用及扩散推广、建立与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门针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体系、提高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质量,以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共同富裕 劳动收入份额 低技能劳动力 发展规划
下载PDF
财产权的张力:洛克与马克思
5
作者 白刚 程远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5,180,共10页
洛克作为近代政治哲学财产权思想的开创者,在《政府论》中从自然权利论说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所有权思想。马克思继承了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核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现剩余价值,揭露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洛克作为近代政治哲学财产权思想的开创者,在《政府论》中从自然权利论说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所有权思想。马克思继承了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核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现剩余价值,揭露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开启了财产权的资本逻辑批判。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财产权是以劳动所有权为外在形式,背后隐匿着否定自我所有的资本所有权,揭示了财产权的现代分离。马克思将洛克的劳动所有权发展为劳动力所有权,在重建个人所有制中实现人的自我所有,完成了对财产权的正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 劳动所有权 劳动价值论 资本所有权 劳动力所有权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1 位作者 刘春朝 苑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彬 宁悦文 +2 位作者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耦合模式 乡村发展类型 湖北省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劳动幸福的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焦成焕 魏艳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通过颠覆性科技创新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体现出确证人类本质的能力。它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情况下,不断推动人的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与劳动幸福的终极目标即推动每个... 新质生产力通过颠覆性科技创新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体现出确证人类本质的能力。它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情况下,不断推动人的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与劳动幸福的终极目标即推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为劳动幸福创造充裕的物质基础、公平分配的环境,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而劳动幸福蕴含的劳动解放、劳动尊严和人的发展维度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引方向。数字时代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幸福的实现,需促进数字技术协调发展,提高劳动者内在质量和创新能力,引导资本有序发展,从而夯实劳动幸福的物质基础,维系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幸福 人的发展 劳动
下载PDF
尊重劳动者与保护投资者
9
作者 姜一涵 吴秋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3,共8页
尊重劳动者,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它对保护投资者是否同样有利,关系到这项要求能否得到自觉持续响应。以2013年至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尊重劳动者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 尊重劳动者,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它对保护投资者是否同样有利,关系到这项要求能否得到自觉持续响应。以2013年至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尊重劳动者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当企业所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时,这种效应更显著。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创新投入和缓解投资不足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尊重劳动者与保护投资者的正向关系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自觉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保护投资者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投资者权益 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下载PDF
发展权与“修昔底德陷阱”之辩——以中国海洋权益保障为视角
10
作者 张晏瑲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55,I0003,共20页
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语境下,快速发展崛起的中国给现在的霸主国美国带来恐惧和不安,因而招致其防范和针对。按照美国的叙事逻辑,中国的和平崛起被认为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但从发展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快速发展遵循国际法规范,武装... 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语境下,快速发展崛起的中国给现在的霸主国美国带来恐惧和不安,因而招致其防范和针对。按照美国的叙事逻辑,中国的和平崛起被认为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但从发展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快速发展遵循国际法规范,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始终以保护本国主权和发展权益为基准。中国海洋武装力量建设及运用模式同样完全遵循国际法规范,并无称霸之意。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只是美西方不乐见中国发展壮大而寻求进行攻讦、打压的借口。为应对此种情况,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之路,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能够捍卫自身权益的武装力量,还需打破西方话术圈套,以中国叙事方式讲述珍爱和平、反对霸权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 发展权 海洋武装力量 西方话术圈套 中国叙事 中国话语体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
11
作者 陆传英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劳动保障监察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是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关键。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节点为依据,可将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发展划分为初步建立、恢复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发展、改革完善五... 劳动保障监察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是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关键。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节点为依据,可将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发展划分为初步建立、恢复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发展、改革完善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括了制度建设、职能配置、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创新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提升了执法效能,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未来劳动保障监察体制要继续改革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体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规范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保障监察 监察体制 发展历程 劳动者权益
下载PDF
市场转向与专业化分工——以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为例
12
作者 周羽中 刘蕾 +1 位作者 朱建涛 宦锦瑶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2,共9页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出现了以出口为主转向出口和内销并重的趋势,尤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然而现有文献很少关注企业市场转向后的行为。本文基于企业分工的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出现了以出口为主转向出口和内销并重的趋势,尤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然而现有文献很少关注企业市场转向后的行为。本文基于企业分工的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市场转向驱动企业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市场转向显著提升了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并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市场转向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来实现;市场转向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市场转向通过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质量。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双循环先发展格局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企业专业化分工 市场转向 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 全国统一大市场 母国市场战略 交易成本 产权性质
下载PDF
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13
作者 秦显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20-23,共4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互联网、云计算、5G技术等高科技与农业融合日益深入,为智慧化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智慧化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推动农业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在我国智慧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仍...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互联网、云计算、5G技术等高科技与农业融合日益深入,为智慧化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展智慧化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推动农业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在我国智慧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探讨当前智慧农业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展望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产业化 劳动力 基础农业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农村电商发展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路径探析
14
作者 魏勇军 《市场周刊》 2024年第8期183-186,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间的差距逐渐加大,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人力资源配给不均的问题。文章从农村电商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路径,同时指出了政府在安置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间的差距逐渐加大,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人力资源配给不均的问题。文章从农村电商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路径,同时指出了政府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需加强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剩余劳动力 安置路径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行业普通话准确度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餐饮行业为例
15
作者 毛艺萌 刘韵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37-41,88,共6页
青壮年劳动力是少数民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群体。餐饮行业作为服务业的最大分支,负担着弘扬饮食文化,挖掘旅游资源的重任。为服务各地消费者,餐饮行业从业者必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 青壮年劳动力是少数民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群体。餐饮行业作为服务业的最大分支,负担着弘扬饮食文化,挖掘旅游资源的重任。为服务各地消费者,餐饮行业从业者必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在餐饮服务中使用常用礼貌敬语时存在的语音规范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并探讨提升新疆餐饮行业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的普通话准确度的策略,进而为新疆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职业培训提供参考,为提升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收入水平、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青壮年劳动力 推广普通话 民族发展 餐饮服务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征 张正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1,共7页
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从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学模型,试图通过这个模型估算出各自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权利构成资本的命题,并在制度的范畴下讨论了农民权利的资本化要... 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从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学模型,试图通过这个模型估算出各自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权利构成资本的命题,并在制度的范畴下讨论了农民权利的资本化要求以及这种转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农民进城的障碍做了分析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劳动力转移 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论 动力学 农民权利 资本化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燕 薛景华 +2 位作者 时贇 张彤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062-7064,7067,共4页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技能培训 发展现状 河北省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秀霞 温欣欣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 协调发展 吉林省
下载PDF
美国农业发展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19
19
作者 夏显力 赵凯 王劲荣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7-471,共5页
本文在回顾美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农村市场建设及农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建立广泛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qu... 本文在回顾美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农村市场建设及农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建立广泛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支持体系来提高农业的外部规模效益和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平;同时在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前提下,我国农业应走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 产业集群 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策支持体系
下载PDF
西藏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菊英 图登克珠 周晓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0-26,共7页
文章分析了西藏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征,认为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供给质量差等是西藏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特征。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了促进就业发展的建议: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巩固... 文章分析了西藏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征,认为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供给质量差等是西藏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特征。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了促进就业发展的建议: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巩固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兼顾继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劳动力 就业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