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福祉视角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障碍诊断——以黑龙江省为例
1
作者 秦会艳 刘婷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307-1315,共9页
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人类福祉视角构建城市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进行分析,揭示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驱动力,并利用障碍度... 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人类福祉视角构建城市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进行分析,揭示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驱动力,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黑龙江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整体效率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年均增速1.313%;②城市生态效率呈高值连片空间分布特征,逐步形成中西部和东部两条高效率城市带;③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驱动因素,两者变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70、1.035;④黑龙江省城市生态效率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用电量,而人类福祉对生态效率阻碍程度相对较小。据此,从区域协调发展、找准驱动路径、加快城市绿色转型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推动黑龙江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效率 人类福祉 时空差异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障碍诊断
下载PDF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云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夷之辨 文野之分 人禽之别 华夏中心意识
下载PDF
员工人力资本的幸福感效应及代际差异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广胜 刘浩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中国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提升了人力资本价值,使企业员工更有能力凭借自身实力提升幸福感;但人力资本提升也会引发社会和自身的双重高期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和舆论环境的压力会降低员工幸福感。因此,人力资本能否提升员工幸福感,仍是一个... 中国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提升了人力资本价值,使企业员工更有能力凭借自身实力提升幸福感;但人力资本提升也会引发社会和自身的双重高期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和舆论环境的压力会降低员工幸福感。因此,人力资本能否提升员工幸福感,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地位获得理论研究员工人力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员工人力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健康人力资本作用更强;社会地位在员工人力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性别身份认同调节了员工人力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新生代员工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非新生代员工,教育人力资本对幸福感代际具有差异效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主观幸福感 社会地位 性别身份认同 代际差异
下载PDF
夏夷之辨观念的嬗变及其时代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云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夏夷之辨,其主流观念是以文野区分夏夷,而是否认同和践行华夏之礼又是夏夷文野之分的主要标准和“用夏变夷”的主要内涵。同时,历史上因夏夷对峙、冲突的政治形势而产生的夏夷人禽之别、内外之分等观念,往往带有非理性... 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夏夷之辨,其主流观念是以文野区分夏夷,而是否认同和践行华夏之礼又是夏夷文野之分的主要标准和“用夏变夷”的主要内涵。同时,历史上因夏夷对峙、冲突的政治形势而产生的夏夷人禽之别、内外之分等观念,往往带有非理性、非文化意蕴,从而使夏夷之辨呈现出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春秋时间 民族问题
下载PDF
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得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得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这种区别并不影响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所作的美学建构及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人与动物的区别 劳动 实践的自由 审美的人
下载PDF
我国城镇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伟 《政法论丛》 2008年第2期3-12,共10页
自然人长相的多元与差异是生物多样化的体现。对人体长相的喜爱、悦目与欣赏是人们爱美、求美与享受美的精神需要,但用人单位将自然人的长相作为提供职位的条件之一则混同了审美的个人心理需求与他人行使劳动权的宪法基本权利的社会活... 自然人长相的多元与差异是生物多样化的体现。对人体长相的喜爱、悦目与欣赏是人们爱美、求美与享受美的精神需要,但用人单位将自然人的长相作为提供职位的条件之一则混同了审美的个人心理需求与他人行使劳动权的宪法基本权利的社会活动的界限,将对人体美欣赏的精神需求作为提升企业形象的手段则混同了二者的区别。劳动者的长相不仅与履行岗位职责无直接的联系,而且也非劳动者完成岗位职责所必需,用人单位提供职位要求劳动者的长相条件不仅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在法律上构成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禁止就业中的长相歧视需要在立法中明确禁止长相歧视的种类,这是国家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长相 差别与优势 就业条件 法律歧视
下载PDF
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景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3-58,共6页
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人与异类婚恋,特别是凡间男子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故事情节。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物等,在神话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对象。论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人与异类婚... 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人与异类婚恋,特别是凡间男子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故事情节。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物等,在神话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对象。论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人与异类婚恋分为人仙恋和人妖恋两种,并探讨二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妖恋 情节结构 情节异同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庄子的同一在于体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那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1,共4页
在海德格尔和庄子那里,所有的事物都被包含在心物一体的体验中,道家的圣人、海德格尔的诗人对万物统一的理解已经运行于天人契合为一的领域。人的生命体现为摒弃分析辨别,任随万物契入的智慧。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 存在 体验
下载PDF
英汉委婉语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庄建灵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85-88,共4页
本文通过英汉委婉语对比,除了揭示英汉文化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说明人类语言的一致性和民族语言的差异性。
关键词 委婉语 对比 一致性 差异性 人类语言 民族语言 汉语 英语 文化差异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区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丽华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00-405,共6页
文章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二是对“人”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不同;三是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同;四是对“人”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不同。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 区别
下载PDF
如何反思两性关系与两性差异——就《从兽性到人性》一书观点与张敦福先生商榷
11
作者 焦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张敦福先生的《从兽性到人性》中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及主要观点进行商榷。认为,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的理论基础并不合适,用文明社会的性别材料解释男女两性差别也不合适,因而作者关于男女两性差...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张敦福先生的《从兽性到人性》中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及主要观点进行商榷。认为,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的理论基础并不合适,用文明社会的性别材料解释男女两性差别也不合适,因而作者关于男女两性差别的论述也就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与兽性 两性差异 男女平等
下载PDF
人类共同利益与“和而不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12
作者 魏兆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1,共6页
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践行“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保证。国际行为体应该承认“不同”,以“和”的手段实现“和”的近期目标,不断走向“同”——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在“和而不同”... 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践行“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保证。国际行为体应该承认“不同”,以“和”的手段实现“和”的近期目标,不断走向“同”——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在“和而不同”外交战略思维指导下的人类共同利益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利益 “和而不同” 外交政策
下载PDF
人类发展视域中生命、技术和教育的关系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覃泽宇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1,共6页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关注自然的科学进化视角,来论证人类起源的技术动因。但是,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思维模式,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促成人类生命成长的看法上却是殊途同归,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为人类认识生命"祛魅"、技术和教育共同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教育维护人类在技术实践中的生命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技术 教育 人类起源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中国志怪小说中人与异类之关系——基于《聊斋志异》涉病作品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梦杰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6-40,90,共6页
文学作品的创作总是反映人类活动某一特定的文化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之集大成之作的《聊斋志异》对于这一文化关系表达尤为突出。《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异类致使人类有疾的神怪故事,从致病之因来看,人对异类不敬,未服从异类的... 文学作品的创作总是反映人类活动某一特定的文化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之集大成之作的《聊斋志异》对于这一文化关系表达尤为突出。《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异类致使人类有疾的神怪故事,从致病之因来看,人对异类不敬,未服从异类的命令,包括侵入了异类所在的空间,异类即通过致使人类有疾的方式达到对人类的警示与规训,体现了人类对异类的畏惧心理;而从救治之方来看,既有人类通过自身努力救治自身,也有人类幻想着在穷途末路时得到善良的异类相助,体现出人类对异类的反抗和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小说 人与异类 《聊斋志异》 涉病作品
下载PDF
人兽之间:中晚唐笔记小说中的“形变”书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6,共13页
人兽之辨自先秦以来,即以“人之所是,兽之所不是”为理解人性的重要视角,其间虽受到“慈鸟义兽”等现象的挑战,但依然可视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共识。但中唐的变局刺激了士人关于人性问题的再考量,“心”“性”逐步成为此时期思想世界的重... 人兽之辨自先秦以来,即以“人之所是,兽之所不是”为理解人性的重要视角,其间虽受到“慈鸟义兽”等现象的挑战,但依然可视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共识。但中唐的变局刺激了士人关于人性问题的再考量,“心”“性”逐步成为此时期思想世界的重要语词,人兽之辨也因之展现出新的变化。处此思想格局之下的中晚唐笔记小说既是此种思想变局的文本印证,同时也因文本特性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的方式”。人兽形变的书写中,中晚唐对于人兽之辨的理解呈现出与汉魏旧传统的明显差异,从人性与兽性之同观察人性,逐渐成为此时期的新风习。虽然在笔记小说乃至更为正式的诗文中,均难言对于人性问题有了可视为共识的答案,但中晚唐人建基于生命体验的困惑、反思与渴望,却强化了人性问题的真实度与焦灼感,并由此决定了宋儒人性论构建的大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之辨 人兽形变 中晚唐 人性论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的五重层次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立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性论是儒家义理的基石,而孟子的性善论正是儒家人性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孟子的性善论是性本善论,不是性向善论,其论证包含着五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人性由人禽之辨而显”,此层面是楷定人性的外延;其二,“圣人与我同类”,此层面突出... 人性论是儒家义理的基石,而孟子的性善论正是儒家人性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孟子的性善论是性本善论,不是性向善论,其论证包含着五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人性由人禽之辨而显”,此层面是楷定人性的外延;其二,“圣人与我同类”,此层面突出“本善”非“向善”;其三,“可欲之谓善”,此层面突出内在主体;其四,“即心言性,即情显性”,此层面综合阐明性善之说;其五,“不善非才之罪”,此层面廓清恶非本有。五个层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构筑了孟子人性论的义理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人禽之辨 本善论 心性情才
下载PDF
差异与类的发展
17
作者 张青 《阴山学刊》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差异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类的存在方式。类本质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是人类的生存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以类认同为中介,从类差异走向群体差异再向个体差异发展,最终走向类的和谐——类本位的"复归"。
关键词 差异 类本质 类认同 类和谐 属性
下载PDF
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1 位作者 韩亚杰 李晶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0-1158,共9页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福祉 地区差距 影响因素 基尼系数 泰尔系数 中国
原文传递
道德认同论纲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仁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道德认同是指人与道德同一或统一的过程和状态,是人们从内心上对社会道德价值、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等等的接受和认可,其发生的人学基础在于人的生命同一性,现实依据在于人的社会化需要,心理发生机制在于人的同情情感;道德认同类型多样,... 道德认同是指人与道德同一或统一的过程和状态,是人们从内心上对社会道德价值、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等等的接受和认可,其发生的人学基础在于人的生命同一性,现实依据在于人的社会化需要,心理发生机制在于人的同情情感;道德认同类型多样,是一个在精神机制、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推动下内部世界、自我、道德、外部世界等要素和谐运行的有机系统;在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社会差异凸显的现代社会,主体价值诉求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会经常出现不一致,从而引发道德认同危机,但正是在这种克服危机的过程中,人类道德不断走向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同 人与道德 同一 差异 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