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信用社存贷差变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重润 高玮 赵冬暖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论文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存贷增量差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存贷差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导致农信社存贷差变化缩小,在其子维度... 论文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存贷增量差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存贷差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导致农信社存贷差变化缩小,在其子维度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较为明显;在东中部地区以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地区,农信社存贷差缩小明显;市场竞争加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信社存贷差缩小的影响。农信社应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同时要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缩小存贷差,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信用社 存贷差
下载PDF
银行存差扩大问题研究
2
作者 卢满生 唐彦芳 周云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存差扩大已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 ,从银行资产运用多元化的角度就如何充分用好存差资金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存差 资产多元化 对策
下载PDF
当前银行业存差问题分析与认识
3
作者 李毓祁 冯玉花 张健宁 《琼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7-80,共4页
对当前县域银行业存差问题的成因作深入分析,并对当前银行业存差变化趋势进行辩证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贷差 分析
下载PDF
货币与信用新论
4
作者 李龙强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7-20,68,共5页
通过对货币概念与信用概念的本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的纸币是有信用货币幻象的信用化货币,是信用货币的替代物;货币乘数效应创造的是信用,不是货币。货币与信用有本质区别,货币化信用泛滥,导致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提出如... 通过对货币概念与信用概念的本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的纸币是有信用货币幻象的信用化货币,是信用货币的替代物;货币乘数效应创造的是信用,不是货币。货币与信用有本质区别,货币化信用泛滥,导致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由不同银行专营;分类管理不同用途的货币;组建中国虚拟经济银行、中国公共银行、中国平准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信用 存贷分营
下载PDF
存贷比地区差异研究——基于商业银行分行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纪志宏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共20页
本文根据大样本银行数据,从分行和分省的角度系统讨论了影响地区存贷比的形成因素。研究发现,存贷比内生于地区经济发展,其地区差异是该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有反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并不能以此衡量金... 本文根据大样本银行数据,从分行和分省的角度系统讨论了影响地区存贷比的形成因素。研究发现,存贷比内生于地区经济发展,其地区差异是该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有反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并不能以此衡量金融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在改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时,地方政府应减少对存贷比指标的直接干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理解上,既要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又要考虑银行风险承受能力,核心是信贷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只有在信贷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定。本文结论也有利于加深对财政和金融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贷比 信贷规模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杰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旨在构建考察国有银行存差逻辑及性质的新视角和新框架 ,并试图透过这种框架进一步窥探国有银行制度的未知结构。本文讨论的逻辑次序是 ,首先借用了Mishkin假设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并将其扩展形式应用于对国有银行情形的解释 ,在此过... 本文旨在构建考察国有银行存差逻辑及性质的新视角和新框架 ,并试图透过这种框架进一步窥探国有银行制度的未知结构。本文讨论的逻辑次序是 ,首先借用了Mishkin假设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并将其扩展形式应用于对国有银行情形的解释 ,在此过程中凸显的问题饶有意味 :国有银行比一般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存款。究其原因 ,国有银行的特殊资本结构使其存款一直充当着弥补资本金不足的角色。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并证明了三个重要命题。第一个命题表明 ,在国家声誉入股的场合 ,国有银行的存款需求是一般商业银行的两倍。国家声誉入股意味着国家要对存款的流动性负最后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 ,国有银行吸收存款就等于是在获取免费资本 ,因此也就具有更大的提供存单激励。第二个命题刻画出 ,国有银行比一般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信贷提供能力。在国有经济需要国有银行提供更多信贷支持的背景下 ,国有银行拥有一个大致均衡的资产负债结构 ,其存款相对于贷款也就不会显得过多。可是 ,由于金融风险为国有银行的信贷扩展设置了最远边界 ,因此信贷约束政策的实施难以避免。当继续增加的存款不再有更多的贷款追逐时 ,存差就会合乎逻辑地出现。第三个命题揭示了 ,国有银行的存差导因于国家长期实行的金融控制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需求过剩 存差 信贷约束 分离均衡 国有银行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