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apermaking in Ancient China based on the Uses and Forms of Paper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hui Yi 《Paper And Biomaterials》 CAS 2023年第3期38-46,共9页
In the past,scholars have divid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into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apermaking technology,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apermaking in differen... In the past,scholars have divid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into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apermaking technology,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apermaking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but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the form of paper.Here,the stages are defined based on changes in use and function rather tha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When this approach is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printing,books,calligraphy,and painting,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mak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writing paper,writing and printing paper,printing paper,an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aper periods.Different periods of pape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xture,form,and performance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applications.Th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papers and reveal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printing,books,calligraphy,painting,and paper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ermaking in ancient china uses and forms printing history CALLIGRAPHY painting history
下载PDF
Gu Jiegang’s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and It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Sinology
2
作者 Li Changyin Ge Hongquan(译)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134-155,共22页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 The scholarship in moder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stern sinology in terms of school ties.Gu Jiegang’s launching of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 centered on the"theory of the accumulated 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w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Hu Shi and Gu Jiegang proposed the notion that,"there was no history before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which was indebted to the historical skepticism by Philip Van Ness Myers(American scholar)and Friedrich Hirth(German sinologist)of the same period.The idea that"the Shang Dynasty is still in the late Stone Age"advocated by Hu and Gu was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by J.G.Andersson’s An Early Chinese Culture.Conversely,American sinologist Arthur W.Hummel Sr played a key role in introducing and evaluating the first volume of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to Western academia.Paradoxically,while Swedish sinologis Bernhard Karlgren wrote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Tso Chuan to refute Kang Youwei’s re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Forged Classics of the Wang Mang Period),his work however became of value for Chinese historic doubt scholars to reaffirm the value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and advance the"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movement.If we would like to choose a saying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Discussion of Ancien History"movement and Western Sinology,the Chinese proverb,"Stones from other hills may serve to polish jade of this one,"may be an appropriate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nOLOGY 'Discussion of ancient history' MOVEMENT history of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下载PDF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na's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海波 《China Economist》 2014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man society from a combined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history encompassing primitive society,ancient society and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As far as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is concerned,this paper divides the upgrade into two basic aspects:the shifting dominant posi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and that of labor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 and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Moreover,this paper has examined the history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since 1949 and identified that the upgrad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demonstrate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attern of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ecent and modern society and China's reality,great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improve China's indigenous innovation capacity,expedit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and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sector,and vigorously promote service sector(especially producers servi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culture industry and maritim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 历史 人类社会 农业现代化 自主创新能力 原始社会 环保产业
下载PDF
The Disciplin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hina: History and Prospect 被引量:1
4
作者 Sun Shiwen Li Caige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Based on a review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sis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urban-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 Based on a review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sis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urban-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expression manner,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and systemized development, etc. The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t emphasizes that, developing as an applied discipline, the urban-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duction of its own disciplinary knowledg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relevant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paths, means, and basic issu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output of the knowledge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a's urban-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to other disciplines and other countrie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discipline history planning knowledge system china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潜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其学科定位、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工程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工程项目、成果、资料、组织、人... 中国近代工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尝试从其学科定位、历史分期、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工程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工程项目、成果、资料、组织、人员和教育等多个方面。中国近代工程史的时间跨度为1861年至1949年,可划分为萌芽期、草创期、开端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研究视角可从全球史、文明史和革命史,旨在从多个维度揭示中国近代工程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通过抢救整理工程档案资料,开展行业或区域工程史研究,最终构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工程史,以史为鉴,为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史 中国近代史 学科定位 历史分期
下载PDF
中国古代翘头履的变迁及其穿着者身份的转变
6
作者 王乐 蔡欣 徐铮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转变,与隋唐时期相比呈现对立之态。对此现象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从社会风尚、审美观念及官方思想三个维度深究得出原因:隋唐以后缠足风气的流行、宋代崇古思想的盛行,以及宋明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翘头履 变迁 穿着者身份 服饰史
下载PDF
新中国的考古学发展与远古史撰述
7
作者 王兴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用、考古学与古史建构之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撰述,开始使用考古学上的文化遗存及遗物来丰富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叙述内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界对中国远古史的重建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可视为中国远古史撰述与考古学成果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考古学 中国远古史 原始社会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的三种维度
8
作者 阳清 冯秀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规律的特别追求。关于灾异现象与灾异史的当代研究,可见“科学”与“人文”“社会”视角的交融与消长之态。关于灾异思想与主体认知的当代研究,可见以“人文”为主导趋于细致。关于灾异书写与文化记忆的当代研究,大致以“人文”视角为特色走向复合。以上三种维度及其变化,恰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缩影和应有之义,客观展示出其发展空间,预示其未来可能,昭示其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异记录 研究维度 灾异史 灾异认知 灾异书写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9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国史学科建设的正式起步——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王怀乐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是国史学科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史研究与编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且围绕编纂权威国史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各项工作安排。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落实会议精神,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续编《当代中国》丛书,推进部门史与地方史研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推动国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也为当前推进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工作研讨会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下载PDF
美国“History Alive”版教科书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编撰
11
作者 李晓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美国"History Alive"版历史教科书以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螺旋式课程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编撰,其中关于古代中国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出了内容的系统性、时空的整合性,以及凸显教科书的学本功能的特征,对其评介有助于... 美国"History Alive"版历史教科书以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螺旋式课程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编撰,其中关于古代中国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出了内容的系统性、时空的整合性,以及凸显教科书的学本功能的特征,对其评介有助于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科书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成果与学术启示
12
作者 张净秋 王伽伯 +1 位作者 王松灵 周建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在现代医学、历史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摆脱了传统历史撰写的藩篱,依靠现代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研究亮点。其中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甲...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在现代医学、历史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摆脱了传统历史撰写的藩篱,依靠现代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研究亮点。其中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甲骨文中的口腔疾病研究;考古研究中的早期人类牙齿研究;文物、艺术史研究中的口腔医学研究;医学通史性论著中的口腔医学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关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关注,但是目前研究的总体人数还不够多,研究的领域仍不够广泛,研究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总之,相关研究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 甲骨文 艺术史研究 医学史通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演变轨迹及其研究进路
13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39-50,共12页
就世界范围而言,战争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军事思想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古代中国也没有任何例外。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一... 就世界范围而言,战争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军事思想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古代中国也没有任何例外。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一份厚重的珍贵遗产。然而,相对于儒家、道家等思想学说的研究,有关兵家思想的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这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后天失调”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在思想认识、资源配置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要积极调整和转变兵家研究的基本范式,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从以研究军事人物思想、兵家典籍理论为主导,变为以研究战法与思想共生互动为宗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叙事结构,即武器装备的进步,引起作战方式、战法战术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促成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这种变化,最终又推动了兵家理论的创新,军事思想的升华,而兵家思想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作战领域,使得战法的确立与变革,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更趋成熟。总之,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在中国兵家思想的研究上开辟新的局面,实现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战争历史 兵家学派 军事思想 学术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深耕与细化:近五年中国档案史研究述评
14
作者 丁海斌 罗夏钻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对近五年来中国档案史研究成果的发文时间、作者发文情况、来源期刊分布、关键词分布等进行分析,提炼出古代文书研究、档案史史料研究、文档名词研究、历史档案整理研究、近代档案人物思想研究等五个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总结出研究成果... 对近五年来中国档案史研究成果的发文时间、作者发文情况、来源期刊分布、关键词分布等进行分析,提炼出古代文书研究、档案史史料研究、文档名词研究、历史档案整理研究、近代档案人物思想研究等五个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总结出研究成果存在研究人员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和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心、研究内容较分散、研究思路还不够开阔、学术成熟度较低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未来中国档案史研究着力点应落在中国档案史史料学研究上,它是档案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档案史 档案史史料学 档案史料 档案人物 档案整理 古代文书 史书政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停滞退化现象——以军事技术为例的思考
15
作者 钟少异 俞月圆(译)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70-80,共11页
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陷入停滞状态,在长期的停滞中甚至逐渐出现退化。这种现象在军事技术上表现非常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弩和火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停滞退化的原因作了初步... 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陷入停滞状态,在长期的停滞中甚至逐渐出现退化。这种现象在军事技术上表现非常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弩和火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停滞退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满足度”的概念,以表述从发展转向停滞退化的内在根源和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科技史 军事技术 停滞 退化 满足度
下载PDF
中共党史硕士生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维度
16
作者 汪兵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对于党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共党史研究的进展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党史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党史硕士生的学科创新能力培养就是其中一个基...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对于党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共党史研究的进展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党史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党史硕士生的学科创新能力培养就是其中一个基础性环节。新时代党史硕士生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维度,主要涉及对党史学科属性的认知、党史专业课程的设置、经典性著作的阅读、写作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术交流范围的扩大等内容。提炼这方面的有益经验,既是对党史硕士生培养过程的思考与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党史硕士生教育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研究生教育 学科属性 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维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方法之反思
17
作者 厚宇德 刘姣婷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科技发明与创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传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其取得的成绩无法掩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等单纯地做科技史视角的解读,导致结论过...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科技发明与创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传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其取得的成绩无法掩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等单纯地做科技史视角的解读,导致结论过于简单化甚至片面化,不利于揭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微妙的深层关系。这些问题主要是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未来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理念上的深刻变化势在必行。而求变的第一步是深入分析过往的误区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科技史 中国古代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中国医史学科元研究:隶属学科关系辨说
18
作者 王续琨 郜贺 白长川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6期505-512,共8页
从研究对象和使用场合来看,中国医史和中国医学史作为学科名称指的是同一个学术领域。基于对象范围来判断,中医药史(中医史)和中医药学史(中医学史)是中国医史的隶属学科,是构成中国医史的主体部分。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国医史包容中医药... 从研究对象和使用场合来看,中国医史和中国医学史作为学科名称指的是同一个学术领域。基于对象范围来判断,中医药史(中医史)和中医药学史(中医学史)是中国医史的隶属学科,是构成中国医史的主体部分。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国医史包容中医药史,同时又有中医药史所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外国医药学传入中国史等。专注于研究中医药领域学科演化史的中医药学史由中医药史中分立出来后,中医药史的余下部分可以称之为狭义中医药史,其使命是专注于研究中医药领域的医事活动史。狭义中医药史和中医药学史今后应坚持“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基本策略,能分则分,需合则合,逐步形成守望互助、协同发展的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史 中国医学史 中医药史 中医药学史 学科元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3
19
作者 包昌火 金学慧 +3 位作者 张婧 赵芳 靳晓宏 刘彦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41,共12页
[目的/意义]情报工作面临新需求、新任务,中国情报学亟待确立一个目标明确、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方法/过程]首先,对情报学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知史以明鉴,梳理自商周以来的中国情报学发展史;其后,以情报流程为基... [目的/意义]情报工作面临新需求、新任务,中国情报学亟待确立一个目标明确、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方法/过程]首先,对情报学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知史以明鉴,梳理自商周以来的中国情报学发展史;其后,以情报流程为基础,构建中国情报学学科内容框架;第四,分别就中国情报学五大分支学科进行论述;第五,论述中国情报学八大支撑理论,包括决策理论、竞争理论、博弈理论等;第六,从情报学方法论界定、方法论选择标准及主要方法方面论述了中国情报学方法论。[结果/结论]至此,一个完整的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框架及研究内容呈现无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情报学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制定国家情报发展战略、实行一体化的国家情报工作体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中国情报学 学科体系 情报理论 情报方法论 情报历史 情报未来
下载PDF
以物理学观点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念祖 卫中 汪达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该文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梳理出与物理学相关的某些算题,它们的物理内容包括运动学、斜面、螺旋、堤坝设计与流体静力学、固体的比重、横梁高宽比数等。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分别对这些算题作出评述,同时也对古代数学与物理学相关性作出... 该文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梳理出与物理学相关的某些算题,它们的物理内容包括运动学、斜面、螺旋、堤坝设计与流体静力学、固体的比重、横梁高宽比数等。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分别对这些算题作出评述,同时也对古代数学与物理学相关性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著作 物理学观点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