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and Western Bronze Ware and World Bronze Civilization
1
作者 Zhang Changpi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20年第3期41-48,共8页
It is said that Simuwu Square Cauldron is the largest and heaviest bronze ware,but this is only applicable to the Bronze Age and only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ronze ware is different.However,th... It is said that Simuwu Square Cauldron is the largest and heaviest bronze ware,but this is only applicable to the Bronze Age and only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ronze ware is different.However,the social needs,production technology,modeling and art of Chinese bronze has formed a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bronze cultur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bronze culture
下载PDF
论西藏带柄铜镜的东、西两系
2
作者 霍巍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镜在北方欧亚草原文化、南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遗存中也多有发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曾流行过不同形制的带柄铜镜,其背后隐藏着不同族群之间在青藏高原通过“高原丝绸之路”流动与交往的历史背景,也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之间远距离、跨区域互动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带柄铜镜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由物象到寓象:楚式青铜鼎文化基因的鼎新与守俗
3
作者 郑杨硕 王浩琪 段灵婧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95-101,104,共8页
楚式青铜鼎作为楚国造物艺术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楚文化的深厚内涵,继承与延续着楚文化基因。本文基于文化结构层次理论对楚式青铜鼎进行“物象、法象、寓象”的结构梳理,尝试总结“鼎新”与“守俗”的楚文化基因,并从“意象创新”与“制... 楚式青铜鼎作为楚国造物艺术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楚文化的深厚内涵,继承与延续着楚文化基因。本文基于文化结构层次理论对楚式青铜鼎进行“物象、法象、寓象”的结构梳理,尝试总结“鼎新”与“守俗”的楚文化基因,并从“意象创新”与“制度僭越”的角度进行阐释。通过构建一个全面、多元、特色的楚文化知识体系逻辑框架,为楚式青铜鼎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式青铜鼎 文化层次理论 文化基因
下载PDF
基于壮族铜鼓纹样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4
作者 符晗 段嘉豪 《绿色包装》 202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为深入解读壮族铜鼓纹样的符号特征,文章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解析壮族铜鼓纹样并运用到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加强壮族铜鼓纹样的传播与发展。首先根据问卷调研等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再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进行分析,... 为深入解读壮族铜鼓纹样的符号特征,文章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解析壮族铜鼓纹样并运用到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加强壮族铜鼓纹样的传播与发展。首先根据问卷调研等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再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进行分析,包括分析其艺术表现方式、文化底蕴、地域特色、认知习惯等,最后进行衍生与文创设计。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的分析与整理,让更多人关注到壮族铜鼓纹样这一优秀的民族历史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纹样 设计符号学 旅游文创产品 产品设计
下载PDF
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
5
作者 周广济 景小庆(绘图) +7 位作者 孙峰(绘图) 孙明霞(绘图) 赵吴城(绘图) 温成浩 艾婉乔 王辉 陈国科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1990年7~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门火烧沟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总面积910平方米,共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6座,出土了较多的陶、玉、石、骨、金属质等文物。火烧沟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四坝文化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深... 1990年7~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门火烧沟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总面积910平方米,共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6座,出土了较多的陶、玉、石、骨、金属质等文物。火烧沟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四坝文化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深入研究河西走廊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物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玉门市 火烧沟墓地 四坝文化 青铜时代
下载PDF
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调查报告
6
作者 方丹(绘图) 姜淼(绘图) +3 位作者 郭梦 肖永明 闫红贤 陈洪海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3,共12页
2019年,西北大学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青海省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重点记录了石墙、土坯墙、墓葬等遗迹现象,采集到陶片、石制品等遗物,明确了该遗址是一处由居址区和墓葬区组成的大规模诺木洪文化聚落,并发现... 2019年,西北大学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青海省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重点记录了石墙、土坯墙、墓葬等遗迹现象,采集到陶片、石制品等遗物,明确了该遗址是一处由居址区和墓葬区组成的大规模诺木洪文化聚落,并发现居址区防御体系是由双重或三重石墙构成。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该遗址距今3400~3000年。作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诺木洪文化遗址,对夏尔雅玛可布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揭示诺木洪文化内涵、探索青铜时代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周邻地区的人群交往和文化融合等议题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县 夏尔雅玛可布遗址 诺木洪文化 青铜时代
下载PDF
楚式青铜器的当代文创设计转化研究
7
作者 闫政旭 万岱妍 +2 位作者 鲍蕊 汪晓玥 张荣红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化,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造物智慧积淀出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遗存与制器思想,而各类器物中尤以青铜器的成就最高。本文基于此,分析归纳了楚式青铜器的三种文创设计转化方法:器形纹饰的... 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化,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造物智慧积淀出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遗存与制器思想,而各类器物中尤以青铜器的成就最高。本文基于此,分析归纳了楚式青铜器的三种文创设计转化方法:器形纹饰的提取与凝练、历史典故的解读与应用和文物活化的转换与诠释,阐述具体产品的显性特点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核,对其设计转化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激发更多设计人才创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拉近广大人民群众与文物的距离,并从中体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青铜器 楚文化 文化创意 设计转化
下载PDF
基于CT无损检测的脆弱青铜器腐蚀评估
8
作者 李磊 席晓琦 +8 位作者 陈卓 韩玉 赵洪枫 王春晖 陈家昌 黄霞 王鑫光 陈俊英 闫镔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85-593,共9页
目前对脆弱青铜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对样品横截面、表面等二维层面的研究,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CT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腐蚀情况、腐蚀分布等作出更详细的表... 目前对脆弱青铜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对样品横截面、表面等二维层面的研究,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CT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腐蚀情况、腐蚀分布等作出更详细的表征和检测。本文从青铜器腐蚀定性观测、青铜器腐蚀分层提取、青铜器腐蚀特征提取与分析等方面,通过分析脆弱青铜器的CT成像结果,实现对脆弱青铜器中内部腐蚀进行分析、定位和测量,为脆弱青铜器的腐蚀评估与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验证CT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CT 青铜保护 青铜器腐蚀评估
下载PDF
操作链视角下的赤栏桥遗址铸铜遗存分析
9
作者 胡佳琪 李彦峰 李建西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赤栏桥遗址是关中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文化遗址,出土了较丰富的铸铜遗存。本文按照铸铜操作链流程,通过分析原料制备、制范、熔铜铸造、脱范与铸后处理等四个工序环节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重建了铸铜作坊的铜器生产过程,并讨论了作坊的空间... 赤栏桥遗址是关中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文化遗址,出土了较丰富的铸铜遗存。本文按照铸铜操作链流程,通过分析原料制备、制范、熔铜铸造、脱范与铸后处理等四个工序环节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重建了铸铜作坊的铜器生产过程,并讨论了作坊的空间布局发展变化情况,最后指出赤栏桥遗址及铸铜遗存的发现对商代关中区域社会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栏桥遗址 商文化 操作链 铸铜作坊
下载PDF
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及文创设计应用
10
作者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5,共9页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青铜鼎 文化气韵 设计基因 地域性 文创设计
下载PDF
辽代铜镜传统元素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11
作者 年俊 潘力 穆芸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辽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辽代铜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研对其形制、纹样、图案构成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对其形制纹样进行梳理,提取纹样设计因子,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探... 辽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辽代铜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研对其形制、纹样、图案构成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对其形制纹样进行梳理,提取纹样设计因子,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探索辽代铜镜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使之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创产品行业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铜镜 纹样形制 图案构成 文创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看辽西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12
作者 戴玲玲 韩莹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夏家店下层文化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遗址,是辽西地区第一支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与研究为认识华夏文明的多样性、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着重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地缘位置、遗迹特征、出土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遗址,是辽西地区第一支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与研究为认识华夏文明的多样性、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着重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地缘位置、遗迹特征、出土器物等方面分析其与周围文化的交流,进而探讨其所反映的青铜时代早期辽西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夏家店下层文化地处北方、中原以及蒙古高原三大文化区的交汇地带,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与周边文化之间频繁而持续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技术、礼仪制度等,夏家店下层文化加快了自身的文明进程,为青铜时代早期古代中国区域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青铜时代早期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以中国古文字外形辨析“亭”“京”“高”“■”几种古建筑形式
13
作者 孟慧 曹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25-228,共4页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探索和建筑相关的象形古文字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发掘出的文物和遗址,希望可以从古代汉字形体中找到建筑原有的形态以及日后发展的形态。它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房屋与建筑构件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发现其所反映的时代、科学和人类价值。它又是一个独到的视角来观察古文字与建筑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甲金文 古建筑形态 建筑历史 建筑文化
下载PDF
商周铜器蛇噬蛙纹研究
14
作者 张德良 刘晋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搜集饰有蛇噬蛙纹的商周青铜器,计有9件;根据发现地点和纹饰风格,对这些器物做了分区研究,计有东北、北方、西南和南方四个文化区。根据器物所属考古学文化区,发现东北区与北方区为蛇噬蛙纹主要分布区,二区内的蛇噬蛙纹在表现风格上既... 搜集饰有蛇噬蛙纹的商周青铜器,计有9件;根据发现地点和纹饰风格,对这些器物做了分区研究,计有东北、北方、西南和南方四个文化区。根据器物所属考古学文化区,发现东北区与北方区为蛇噬蛙纹主要分布区,二区内的蛇噬蛙纹在表现风格上既有联系亦有区别;西南区与南方区的蛇噬蛙纹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追溯这一纹饰母题,据目前所知,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斜腹罐所饰的蛇噬蛙纹当为其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衔蛙纹 青铜器 商周 文化区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铃器三题
15
作者 和一帆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7-135,M0005,共10页
立足中国音乐史学立场研究二里头铃的问题,弄清其来龙去脉是十分必要的。二里头陶铃和铜铃在音乐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铜铃并非模仿陶铃制作,二者应是并行发展的两类乐器。陶寺铃与二里头铃之间的传承关系可能存疑,二里头铃并未受到... 立足中国音乐史学立场研究二里头铃的问题,弄清其来龙去脉是十分必要的。二里头陶铃和铜铃在音乐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铜铃并非模仿陶铃制作,二者应是并行发展的两类乐器。陶寺铃与二里头铃之间的传承关系可能存疑,二里头铃并未受到陶寺影响,二者的音乐观念、演进模式并不相同。二里头铃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各地音乐事业的发展,深刻体现出其文化的感染力与向心力。此外,二里岗时期中原铜铃的“流失”以及音乐面貌的黯淡景象,或是新兴政权主动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陶铃 铜铃 音乐考古
下载PDF
汉代礼乐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16
作者 罗思琪 戴沂君 《丝网印刷》 2024年第7期74-76,共3页
以汉代礼乐文化展示空间为对象,深入剖析汉代礼乐文化以及西汉海昏侯国“礼乐宴飨”展示部分器物的装饰文化,探讨汉代礼乐文化与汉代器物在空间展示中所体现的装饰之美。设计从汉代海昏侯国青铜文化中提炼出元素符号,巧妙地将传统礼乐... 以汉代礼乐文化展示空间为对象,深入剖析汉代礼乐文化以及西汉海昏侯国“礼乐宴飨”展示部分器物的装饰文化,探讨汉代礼乐文化与汉代器物在空间展示中所体现的装饰之美。设计从汉代海昏侯国青铜文化中提炼出元素符号,巧妙地将传统礼乐文化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汉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展示设计 青铜器
下载PDF
壮族铜鼓文化元素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卢芳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192-194,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UI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将壮族铜鼓文化元素应用于UI设计,不仅增强了UI设计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还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本文以壮族铜鼓文化元素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壮族铜鼓文化的美学和价值。从...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UI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将壮族铜鼓文化元素应用于UI设计,不仅增强了UI设计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还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本文以壮族铜鼓文化元素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壮族铜鼓文化的美学和价值。从铜鼓的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美好寓意等方面分析了壮族铜鼓文化元素在UI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从界面布局、界面图标、交互方式总结了铜鼓文化元素在手机UI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UI设计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文化 UI设计 界面设计 元素
下载PDF
晋商博物院藏青铜鼎商代兽面纹纹饰及应用探析
18
作者 丁建晖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0期57-59,共3页
深入探讨晋商博物院所藏的商代青铜鼎上的兽面纹纹饰,通过对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青铜器纹饰的独特魅力,对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商代青铜器 兽面纹 纹饰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地域文化元素英译研究——以小说《青铜葵花》英译为例
19
作者 林文韵 杨田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从语音、文字、词语、句段等形式系统层面以及情、志、意、象等非形式系统层面,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包含江苏地域文化元素的典型译例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分析,从形式与非形式系统方面... 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从语音、文字、词语、句段等形式系统层面以及情、志、意、象等非形式系统层面,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包含江苏地域文化元素的典型译例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分析,从形式与非形式系统方面探讨译者的审美再现实践与策略。研究发现,在翻译实践中以美的再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中国儿童文学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和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青铜葵花》 地域文化元素 美学再现
下载PDF
数字修复技术在青铜器上的应用——以青铜小方壶数字修复为例
20
作者 傅静静 吕杰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影响,青铜文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损坏。传统的青铜类文物修复方法受时间、技术的限制,无法及时为文物提供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修复效果,成为当下艺术品...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影响,青铜文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损坏。传统的青铜类文物修复方法受时间、技术的限制,无法及时为文物提供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修复效果,成为当下艺术品与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在文保工作中的应用,文物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新兴的数字修复手段中,数字扫描结合纹理映射技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本次实验基于数字扫描和纹理映射技术,对春秋青铜高柄小方壶进行数字修复,高质量的还原其风貌,再现了其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数字修复 青铜小方壶 纹理映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