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矿动力地质灾害的构造背景与风险区带划分 被引量:28
1
作者 曹代勇 占文锋 +3 位作者 李焕同 李小明 刘德民 魏迎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76-2388,共13页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冒顶等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对煤炭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加强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煤矿动力地质灾害是静态地质环境与开采扰动耦合作用的结...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冒顶等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对煤炭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加强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煤矿动力地质灾害是静态地质环境与开采扰动耦合作用的结果,区域构造背景通过构造变形产物、构造形成过程和构造应力场等方式决定煤矿床赋存方式和动力环境,从而影响煤矿动力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实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把致灾构造因素归纳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构造复杂程度、构造活动性、煤变形-变质特征、煤层赋存深度等六大类,各类构造因素对不同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表明,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中国煤矿动力地质灾害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基本特点;规模大、损失严重的煤矿动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煤田构造域,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二级构造带以东的东北赋煤构造区中东部、华北赋煤构造区东部和华南赋煤构造区中部,以及受特提斯地球动力学体系与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复合作用控制的华南赋煤构造区西部。根据致灾构造因素和动力地质灾害特征,结合煤系赋存特点和煤炭开发现状,将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的煤矿动力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分为Ⅰ级(低风险)、Ⅱ级(中风险)和Ⅲ级(高风险)等3个等级。从中国煤田构造格局的时空差异性出发,在中国赋煤构造单元框架内进行煤矿主要动力地质灾害风险区带划分,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四大赋煤构造区共划分煤矿动力地质灾害Ⅲ级区带11个、Ⅱ级区带7个,其余地区属于Ⅰ级区带或未评价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动力地质灾害 致灾构造因素 煤田构造 区域构造背景 风险区带划分
下载PDF
查找活断裂和断块划分的地形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地球动力区划手段的探讨
2
作者 范学理 刘文生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文根据地形的建造与演变特征,揭示了现代地形地貌与地壳深层断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利用地形分析法查找活动断裂和断块划分的理论与方法,为地球动力区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断裂 断块 地形分析法 地球动力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