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朱光耀 朱诚 +2 位作者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新石器和夏商周遗址 时空分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晶晶 郝冬林 +4 位作者 周腊梅 刘秋红 高忠恩 李晓茹 赵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1期3460-3463,3471,共5页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剂或颗粒剂并联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关节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UA水平,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美洛昔康 湿热蕴结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与环境科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克新 李坤 +1 位作者 马宏骥 郭之虞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加速器质谱计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包括测量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来自核设施的泄漏和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的测定。为了适应多学科应用研究的需要 ,经过对装置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对高精度14 C测年方法的研究 ,北京...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加速器质谱计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包括测量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来自核设施的泄漏和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的测定。为了适应多学科应用研究的需要 ,经过对装置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对高精度14 C测年方法的研究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14 C测量精度已经达到好于 0 .5 %的水平。在国家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计 “夏商周断代工程” 碳14测年方法 同位素地质学 核分析技术 一氧化碳示踪剂 年代学
下载PDF
“上”、“下”动词性组合的不对称性解析--缘何不能说“下厕所”与“上馆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子 王雪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对"上"、"下"在一组动词性组合中应用的不对称性做出分析,说明"上厕所"与"下馆子"仅具有表层相似性,从深层结构来讲,前者为"动词+事物/事件宾语",后者为"动词+处所宾语&quo... 文章对"上"、"下"在一组动词性组合中应用的不对称性做出分析,说明"上厕所"与"下馆子"仅具有表层相似性,从深层结构来讲,前者为"动词+事物/事件宾语",后者为"动词+处所宾语";意义建构方式上前者为词语转喻,后者为言语行为转喻;动词语义上前者突显施为义,后者突显移动义。由此得出解释:"*下厕所"具有绝对不合法性,这源于该搭配中动词"上"、"下"对称义项的缺失,而"?上馆子"仅是标记性高的表达,且该标记性应归因于"馆子"与相应"上"义项间的语用不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组合 言语行为转喻 词语转喻 标记性 不对称“上” “下”
下载PDF
“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 被引量:22
5
作者 任乐乐 董广辉 《自然杂志》 2016年第4期257-262,共6页
通过总结对比欧亚大陆考古遗址出土的猪、狗、黄牛、羊、马和鸡的遗存鉴定结果和年代,梳理了我国“六畜“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10000—9000BP(BeforePresent,距1950年),猪和狗驯化于中国北方;约10000BP,黄牛和羊最早驯化于西亚... 通过总结对比欧亚大陆考古遗址出土的猪、狗、黄牛、羊、马和鸡的遗存鉴定结果和年代,梳理了我国“六畜“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10000—9000BP(BeforePresent,距1950年),猪和狗驯化于中国北方;约10000BP,黄牛和羊最早驯化于西亚地区,4500BP前传入中国:约5500BP驯化的马出现在中亚地区,在夏商时期传入中国:鸡的起源问题争议较大,在3600BP之前出现在中国北方。在汉代之前,“六畜”已成为中国广泛利用的家养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考古 欧亚大陆 中国 新石器时代 夏商时期
下载PDF
上海马桥夏商原始瓷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尧成 张福康 +3 位作者 张筱薇 宋建 何继英 廉海萍 《陶瓷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5-31,共7页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原始瓷,不仅有原始青釉瓷,还有原始黑釉瓷。其胎组成以含高硅(7.6~75.8%)、低铝(16.3~19.1%)为特征,与浙江、江苏商周原始瓷胎组成接近,胎中莫来石发育良好。釉层透明光亮,...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原始瓷,不仅有原始青釉瓷,还有原始黑釉瓷。其胎组成以含高硅(7.6~75.8%)、低铝(16.3~19.1%)为特征,与浙江、江苏商周原始瓷胎组成接近,胎中莫来石发育良好。釉层透明光亮,玻化程度好,有少量残留物和气泡,釉的RO-分子数为0.81~0.895,都属钙质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原始瓷 工艺 陶瓷 陶器
下载PDF
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卫平 裴文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0-94,共5页
文章以汉语垂直性方位词“上/下”和英语垂直性方位词“UP/DOWN”作隐喻对比研究,解读汉、英在时间、状态、数量和地位这四个概念域内,从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关键词 上/下 UP/DOWN 空间隐喻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海马桥夏商陶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2 位作者 宋建 何继英 廉海萍 《陶瓷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 上海马桥夏商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硬陶和软陶二类,硬陶是在1077 ~1114 ℃左右温度下烧成,胎中有莫来石晶体,不发生过烧现象;软陶一般在1000 ℃以下的温度烧成,故胎中无莫来石晶体。部分样品表面有涂层和印纹装饰,涂层分二种:(1) 残留物较多的富玻璃相涂层,(2) 细胎泥涂层。还有二样品局部表面有很薄(10 ~50μm) 玻化层,这可能是样品在高温下烧成时由草木灰落在器皿表面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马桥遗址 陶器 制作 工艺
下载PDF
“up”与“down”(上/下)的语义认知结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钟守满 姚明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以前 ,对up/down(上 /下 )的讨论大多局限于语言的表层句法结构方面。虽有人曾就语义认知方面作过讨论、分析 ,但那是就单一语言的分析。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英汉语义对比 ,重点分析、讨论up/down(上 /下 )
关键词 "up" "down" 语义认知结构 英语 汉语 "上"字 "下"字 引申义 空间意义 隐喻认知
下载PDF
“上”、“下”动词性组合搭配的认知优选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子 淡晓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71,共8页
有关"上"、"下"动词性用法不对称性,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进行认知范畴描述和共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优选论为框架构建"上"、"下"动词... 有关"上"、"下"动词性用法不对称性,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进行认知范畴描述和共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优选论为框架构建"上"、"下"动词性组合的优选评估机制,指出"上/下+宾语"结构中后续名词对"上/下"动词性义项的选择及其分别与这两个动词的搭配能力,由"上/下"所有动词性义项科学排列而成的制约条件等级序列决定。该优选评估机制通过系统解释"上/下"共性、个性义项在与后续名词搭配中的活跃度规律,比以往研究更深入全面地揭示了"上"、"下"动词性组合的搭配规律,并挖掘了"上"、"下"用法的各类不对称现象的深层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组合 不对称性 原型范畴 制约条件等级序列 优选 “上” “下”
下载PDF
“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统权 《语言科学》 2003年第1期39-50,共12页
不对称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上/下"及其相关结构的不对称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及其明显的表现。本文从认知和功能角度阐明:"上/下"的不对称首先源于其原型的不对称,并在语义特征上表现出序列规律性;借助隐喻投射,... 不对称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上/下"及其相关结构的不对称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及其明显的表现。本文从认知和功能角度阐明:"上/下"的不对称首先源于其原型的不对称,并在语义特征上表现出序列规律性;借助隐喻投射,"上/下"从其方位词用法向动词等其它用法延伸,从而引起了新的不对称。考察"上/下"被投射的历程(从空间认知域到非空间认知域),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演变的一个普遍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认知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受制于具体的民族文化环境,这是"上/下"不对称的根本动因,也适合对汉语中的不对称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 认知 投射
下载PDF
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51
12
作者 缑瑞隆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5,共7页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用法灵活丰富并表现出不对称性 ,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语义构成不同 ,而语义的差别则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领域认知的某些特点。本文力图揭示“上”“下”各种用...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用法灵活丰富并表现出不对称性 ,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语义构成不同 ,而语义的差别则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领域认知的某些特点。本文力图揭示“上”“下”各种用法及不对称性的表现中所蕴藏着的某种认知规律 ,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静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所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所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保障王事的成功。从字体的书写来看,早期的“下上”写法明显构成互相交接闭合的图案,若换次序作“上下”。则明显可见上下互相分隔的图案,这其中有着重要的象形意义之差别。在中国先民核心的传统中,《周易·泰卦》的结构正好用下上般的逆序来表达天地交通。除此之外,传说殷人的易法《归藏》,其卦序也为坤乾或可谓“下上”。甲骨文所用的“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之意义就是商王祈求获得“泰”之状态,因而刻辞中采用下者在上而上者在下的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上若 上下交 坤乾
下载PDF
夏商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简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利用森林资源,产生了某些较原始的关于森林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包括对森林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五行学说对“木”的认识,阴阳学说与生态安全,森林与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思想。在这些朴素的生态思想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下,相对加强了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思想 图腾崇拜 五行说 夏商周时期
下载PDF
夏年新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果美侠 李维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夏年的确定对于研究我国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和印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因而我国于 1 996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并提出建立夏年基本框架的构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运用数学概率统计方法 ,对... 夏年的确定对于研究我国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和印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因而我国于 1 996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并提出建立夏年基本框架的构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运用数学概率统计方法 ,对有关夏商周三代的文献记载及相关标本的碳十四年代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并将所得结果与夏文化分期相参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断代工程 概率统计 二里头文化分期 碳十四测年 夏年 夏讫年 夏起年 中国 历史研究
下载PDF
对夏商周“隐性”职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郭立昌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81-85,共5页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更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与之相关的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隐性 职业教育 技术发展
下载PDF
V上和V下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绍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34,共11页
"V上"和"V下"各自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它们表达的语义不同,出现的时代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语义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和原型语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时用"V上"和"V下"似乎意思差不多,但... "V上"和"V下"各自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它们表达的语义不同,出现的时代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语义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和原型语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时用"V上"和"V下"似乎意思差不多,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差别的。在吴方言中,"V下"说成"V落",但《海上花列传》中,即使在对话中也多写作"V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 V下 语义类型 吴方言
下载PDF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国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 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导标,一般来说每个空间方位词都有一个构式体系,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上"所构成的每个构式只能兑现其一个侧面义,如"接触关系"、"包容关系"或"距离关系",在这些构式义中"接触关系"较具原型性。但它与方位词"下"并未形成绝对的"对称"关系,并且与方位词"里"也有一定通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词 “上” “下” “里” 认知语义 构式体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夏商周王制时代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广林 任妮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推行,从而使西周王朝超越夏商而达到王制国家的全盛,而此间的“中国”认同,也获得了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王制时代 “中国”认同 服制 宗法分封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